这是在竭泽而渔。
大臣陆康上书表示反对,立即被捕下狱。刘岱为他说情,马上又被罢免、遣返原籍。
重建云台的工程如期启动了。
各州郡的木材和纹石源源不断地运到京城。负责买办和验收的宦官们顿时大发其财。他们动不动就指责那些建材不够规格,然后强迫供货商打折,一直打到原价的二折才予以收购,可一转手就把它们按原价卖掉。
有人不愿接受敲诈盘剥,宦官们就任他们的木材堆积腐烂。
于是,年年都有大量的建材运来,可要么被转卖掉,要么腐烂掉,宫室连年营造不完。
皇帝又入不敷出了,便又想起他西园的那个聚宝盆。于是下令各州郡新任的官员就职时都要缴纳一笔“助军修宫费”。到大郡任职者往往要缴纳两三千万。所有官员就职前一律先到西园讲好价钱才能上任。一些两袖清风的官员实在交不出钱,干脆要求辞官。可朝廷不允许,强迫他们上任。当时的巨鹿太守司马直因为有清廉的名声,朝廷给了他一个优惠价,减免三百万。司马直怅然而叹:“为民父母反而盘剥百姓以求官,吾不忍也!”于是托病辞职。
皇帝不准,强迫交钱就任。
司马直被迫自杀。
很快,刘宏的腰包又鼓了起来。他捂着腰包,觉得把钱存在西园还是很不安全,万一哪天又来个叛乱,大臣们肯定又得让他掏腰包装备军队。
聪明的刘宏想来想去,又有了两个新点子。第一是改变储蓄方法。化整为零,把钱分散存放到中常侍小黄门的家中,每家寄藏几千万。如此一来,除了他本人,没人知道他的收入情况和资产总额。第二是拓宽投资渠道,让宦官们到他的家乡河间购买地皮并开发房地产,以利资本的保值增值。
刘宏其实很善于搞市场经济,只可惜早生了一千多年。
宦官们忙着帮他藏钱和搞钱,这一点很对刘宏的胃口。
这一年六月,赵忠、张让等十二个中常侍皆被封侯,号称“十常侍”。
皇帝逢人便说:“张常侍是我父亲,赵常侍是我母亲。”
都说天子口中无戏言,可刘宏这个可爱的天子就是这么平易近人、这么随和诙谐。于是常侍们就顺着杆往上爬,自己家盖的房子都跟“儿子”的皇宫一模一样。有一天皇帝忽然来了兴致,想登高远眺。常侍们慌了,怕皇帝看见皇宫外的“皇宫”,就对皇帝说:“天子不可以登高,登高则百姓离散。”
刘宏就吓得不敢迈上台阶。
由于四方的叛乱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所以灵帝刘宏就焕发了尚武精神,出台了两大举措。中平五年(188),朝廷改州刺史为州牧,目的是加强地方大员的权力,以利于随时调动一切手段镇压叛乱。
自此,各州的军政大权皆集于州牧一身。
于是,大汉帝国除了外戚和宦官这两大乱政的根源之外,又埋下了第三条祸根:军阀。
事实上,短短几年之后,几乎所有帝国的州牧都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
军阀们终结了享祚四百余年的汉朝,开启了一个从三国到南北朝的将近四百年的大乱世。
直到公元六一八年大唐帝国建立,中国历史才重新返回大一统的轨道。
灵帝刘宏的第二项举措是加强中央军队的建设。
中平五年(188)八月,天子组建了一支西园军,下设八个校尉。小黄门蹇硕摇身一变成了统领西园军的上军校尉。蹇硕长得魁梧健壮,又有谋略,皇帝对他非常宠信。于是,就连帝国的最高军事统帅大将军何进,也要受他的节制。
三 恐怖大预言(2)
西园军还有两个人,一个将成为三国的风云人物,一个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
前者是中军校尉袁绍。
后者是典军校尉曹操。
信心满满的灵帝刘宏期待着这两大举措能够挽救帝国的危亡。
可他错了。
正是这两大举措敲响了大汉帝国的丧钟。
前一举措导致了军阀割据。
后一举措导致了宫廷政变。
这一年冬天,有一个走南闯北、善观天相的风水师,眯着眼睛凝望着洛阳方向的天空,说了一句话:“京师当有大兵,两宫流血!”
这句话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此刻,灵帝刘宏站在大汉朝列祖列宗的牌位前,他不可能不想到一件事。
那就是:东汉天子皆不永年。
这一年,刘宏已经33岁。
他还能活多久呢?
冬日的阳光照射在洛阳南宫的嘉德殿内,无力地抚摸着灵帝刘宏苍白的脸颊。刘宏看见曾经的自由、快乐和幸福像是漫天飘舞的碎片一样从他眼前闪过。
刘宏看见它们依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他伸出手去,却只挽住了一片虚无。
京师当有大兵,两宫流血!
他不敢去想象自己失去了帝国抑或帝国失去了自己后是一种怎样的凄凉景况。然而这句令他毛骨悚然的话还是一次次地在他脑中浮现。
忽然间,刘宏感到一阵从未有过的胸闷和眩晕。
帝国太老了。
而天子累了。
中平六年(189)的夏天,灵帝刘宏一病不起。
联想到已经在洛阳的酒楼茶肆中流传了半年之久的那句可怕的预言,大臣们慌了,马上敦促皇帝立太子。
刘宏把两个皇子叫到了病榻前。
长子刘辩东张西望,抓耳挠腮。刘宏叹了一口气,把目光转向次子刘协。
刘协静静地站在那里,敛首低眉,神色庄重。
刘宏有心想立刘协为太子,可他知道那些恪守长幼尊卑之礼的士大夫们是绝不会同意的。
病榻上的刘宏左右为难。可他的病情却一天天地加重。刘宏知道,列祖列宗们急着催他去做述职报告,他的日子不多了。
刘宏直到死也没有立下太子。
他把帝国最为首要且最为重大的政治难题抛给了身后的人。
可后人却没有用智慧解决这个问题,而是用鲜血和刀剑。
刘宏除了优柔寡断之外,还在临终前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直接成为即将到来的这场流血政变的导火索。
他把刘协托付给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西园军的上军校尉蹇硕。
弥留之际,皇帝秘密召见了蹇硕,把年仅八岁的刘协叫到蹇硕的跟前,说:“爱卿,小皇子就托付给你了。”
蹇硕和何进本来就因兵权之争而相互忌恨。如今,先帝托孤,蹇硕无论在公在私,都要力挺次子刘协。而何进是刘辩的舅舅,且刘辩是长子,在公在私,他都必定要拥立长子刘辩。
所以,蹇硕与何进注定不共戴天。
四月十一日,灵帝刘宏在嘉德殿驾崩。当天,蹇硕就邀请何进入宫共商国是。
皇帝没把长子刘辩立为太子就撒手西归了,何进心急如焚。他匆匆入宫,决定和蹇硕进行最后的谈判,说服他拥立刘辩为帝。
心事重重的何进刚刚迈上嘉德殿的台阶,忽然有种异样的感觉。
他觉得今天的南宫多出了一种诡异的气氛。
除了天子驾崩的哀伤与凄凉之外,似乎还有什么?
可他说不清。
他拾级而上的脚步变得沉重而迟缓。就在这一刻,何进看见台阶之上闪出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他的老朋友、蹇硕的手下潘隐。
潘隐急促地喊了一声:“恭迎大将军!”
何进朝潘隐点头微笑。可他发现潘隐的表情有些不对头。这个老朋友不但一脸的惶恐不安,还不断地朝他挤眼睛。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 恐怖大预言(3)
何进的笑容僵在脸上。
他并不知道灵帝托孤之事。
他也不知道此刻的蹇硕已经在嘉德殿上为他张开了一个口袋。
可忽然间他就转身了,用平生最快的速度向宫外跑去。因为他已经知道今天宫中的诡异气氛究竟意味着什么了。
蹇硕从嘉德殿冲了出来,看见一个仓惶的背影迅速远去。
他立刻下令关闭各重宫门。
可何进没走正门,而是从一道侧门逃出了宫。
虎口脱险的何进出宫后立即召集自己的军队进驻百郡邸。
百郡邸是帝国各地方政府驻中央的办事处。何进此举明显是要给各州郡施加压力,让他们与他一道共同拥立刘辩即位。
此时的何进一刻也不愿再等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四 引狼入室(1)
中平六年(189)四月十三日,灵帝刘宏驾崩两天之后,年仅九岁的皇子刘辩即位。尊何皇后为太后,临朝听政。大赦天下,改元光熹。封刘协为勃海王。由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共同辅政。
东汉历史上不断出现的宦官与外戚的对决即将再次重演。
这一回,谁会死在谁的手上?
何进准备收拾蹇硕,袁绍进言,应一并诛杀所有宦官。
与此同时,蹇硕给大长秋赵忠和中常侍宋典发了道密函:“大将军兄弟把持朝政,欲阴谋诛杀先帝左右,扫灭我曹,但因我手握禁军,故仍迟疑。今宜关闭各中枢机构,即刻捕杀何氏兄弟及其党羽。”
蹇硕忘了,中常侍里还有一个人也是何进的老朋友。
他叫郭胜,是何进的同乡。当年正是他接受了何进的贿赂,把如今的太后选入宫中的。郭胜对于何氏一门的显赫功不可没,正等着何进报答他,当然不会把屁股坐到蹇硕一边。所以他和赵忠等人商议之后,就把蹇硕给卖了。
蹇硕的密函很快就到了何进手上。
几天之后,蹇硕突然被一群黄门令逮捕,旋即被杀。
清除了蹇硕,何进松了一口气。可麻烦还远远没有结束。外甥虽然当了皇帝,可如今帝国的外戚不止一家。除了他何氏,还有董氏——也就是董老太后和她的侄子、骠骑将军董重。
董重每次跟他照面,都是红眼对白眼。而董老太后也已不止一次吵着要跟何太后一起坐在朝堂上听政。何太后没把她当回事。老太后就指着她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今天这么嚣张,还不全仗着你哥吗?我跟骠骑将军打声招呼,他要砍掉何进的脑袋易如反掌!”
何太后跑来跟哥哥哭诉。
何进听罢,冷笑了一声。他知道自己又有活干了。
中平六年(189)五月,何进联络三公一起上奏天子,说董太后指使中常侍夏恽等人长期贪污受贿,从各州郡搜刮聚敛的财物悉数进入太后的永乐宫。并且依照祖宗的规矩,董太后作为藩王之后不得滞留京师,应将其遣回封国。
天子当然准奏。
五月初六,何进突然率兵包围了骠骑将军府邸,收缴了董重的印绶。董重被迫自杀。
一个月后,董老太后暴卒。据说是忧怖而亡。
但是洛阳坊间却流传着不同的说法。百姓们从此对何氏腹诽不已。
五月十七,举行灵帝的葬礼。
何进托病不参加。他怕宦官们像蹇硕那样在宫中对他下手。
七月,迁徙勃海王刘协为陈留王。
这当然不是小皇帝的意思,而是大将军的意思。勃海王的封地太远了,而陈留就在京师的眼皮底下,便于监控。
袁绍不断催促何进对宦官开刀。
可是,东汉帝国的这最后一位大将军,仍跟20多年前的窦武一样,不愿意大开杀戒,而宁可采用政治手段。他向太后进言,请求罢免所有中常侍。太后说:“宦官统领禁省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能废除。”
何进无奈,就想先杀几个领头的。袁绍说不行,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此时此刻,宦官们也都没闲着。宦官们在何进身边找到了一个脆弱的突破口。那就是何进的继母和异母弟何苗。他们如今虽然成了帝国的“第一家庭”,可仍然改不了当初过苦日子时养成的习惯——他们爱钱。
于是宦官们就给他们钱。
他们就对太后说:“大将军一心想清除您的左右近侍,实际上是想削弱您的势力,由他一个人独霸朝纲。”
半信半疑的太后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诛杀宦官一事就此搁置。
袁绍急了,再度向何进献计:召集四方猛将率兵进京,胁迫太后。何进欣然赞同。可他的手下陈琳却极力反对:“如今将军总揽皇威,手握重兵,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以燎毛发。一旦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天下必然顺应!倘若委弃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正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为乱阶啊!”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 引狼入室(2)
何进听不进去,下令征召并州牧董卓率兵进京。
何进不知道,他这是在引狼入室。
他也不会知道,这一道军令颁下,大汉帝国从此名存实亡。
他当然更不会知道,马蹄扑向洛阳的这支铁骑从此掀起了将近四百年的乱世尘埃。
董卓一接到命令,心里大呼一声:“天助我也!”
他早有篡夺天下之野心,而他手下的这支西北军又是帝国最精锐的野战军。所以几年来董卓一直拥兵自重,久已不服从朝廷的节制。而今天赐良机,师出有名,天下唾手可得。董卓立刻命令军队开拔,行前还上疏太后,大表忠心:“中常侍张让等人窃幸承宠,浊乱海内。臣闻扬汤止沸,莫若釜底抽薪,溃痈虽痛,胜过侵蚀体内。从前赵鞅兴晋阳之甲以清君侧,今臣则鸣钟鼓以向洛阳,恳请收捕张让等人,以清奸秽!”
太后看了一眼,就把奏疏扔到了一边。
与此同时,危在旦夕的宦官们也加紧了银弹攻势。何进的异母弟何苗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又劝何进说:“当初咱们一起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之身凭借宦官而得富贵。今之国家大事,殊为不易,一旦变故,覆水难收,请大哥深思,与宦官们言和吧。”
何进听了,不免又有些犹豫。此时董卓的西北军已经到达渑池,距京师仅两百多里。何进急命大臣种邵前去诏令董卓就地驻扎,听候调遣。
董卓悍然不奉诏,继续进兵河南。何进再次下令,命董卓退兵。种邵至董卓军中刚宣完诏令,几把刀剑就抵在了他的胸前。种邵大怒,把诏令举过头顶,厉声道:“军令如山,谁敢抗拒!?”
董卓无言以对,只好命令军队停止前进。
袁绍见何进的决心又动摇了,再次逼迫他道:“目前交锋之势已成,对决之形已露,将军还等什么?为何不早做决断?事久生变,难道您想做第二个窦武吗!?”
优柔寡断的何进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授以符节和当机决断之权。然后命令洛阳的司法机关对宦官们提出指控。继而下令让董卓继续进军,并以快马驰奏太后,声称军队将进驻京师洛阳的演武场。
何太后这下子慌了,不得不罢退所有中常侍和小黄门,命他们出宫回家,只留下几个何进的亲信。次日,大将军府邸的门前跪满了宦官。他们纷纷向何进磕头谢罪,请求从宽发落。
袁绍大喜。阉宦全都自己送上门来了,还等什么!?
他告诉何进:就地解决!一个不留!
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刻,屠夫出身的大将军居然再一次心软了。他拒绝了袁绍的残忍,表现出了一个从政者最不应该有的柔软心肠。他对宦官们说:“天下议论汹汹,都认为诸君是祸患,董卓转眼就到,诸君何不早做打算、各回故乡呢?”
袁绍大摇其头。
没见过这么温柔的屠夫。
也没见过这么轻敌的大将军。
他不得不亡羊补牢,连夜发出一封又一封的密函,以大将军的名义通知各州郡逮捕所有返乡的宦官及其家属。
中常侍张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