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赖医生做得更加细心,他抽一层线,观察一阵之后,又才抽第二层线;再一观察阵,又才抽第三层。层层下去,只见每一层都有血珠涌出,直到抽到子宫那一层,赖医生才恍然大悟,突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果断的判断道:“答案找到了,针和线不配套,针粗线细,怎么不会冒血呢?”
他这一说,大家又才稍稍轻松了一下,重新换了粗一点儿的线,再次缝合起来,果然,不再冒血珠了。
虽然没有出现安全事故,但李达还是不满意,认为医院太草率了,简直就是拿小影让他们做了一次难堪的实验,小影这次算得上吃了大亏,本来只需要四十分钟的手术,前后却折腾了两个半小时。可是,条件如此,有什么办法呢?想到以前农村许多产妇因难产而丧命的悲剧,李达又觉得自己和小影算得上是幸运的了。
医院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为了表达对李达和小影的歉意,主动提出免去手术费。李达和小影都是善于理解和宽容的人,对医院这样的处理方式,只好表示接受作罢。
为了纪念这件令人难堪的往事,李达原本为儿子取好的李影这名字重新作了调整,改为李雪影,一则出生于茫茫大雪之夜,二则雪与血同音,认为为了儿子,母亲流淌过无辜的血,希望孩子能够永远记住。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谁当父母不是这般心情呢?为了子女,父母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会在所不惜啊! 。 想看书来
53。坐月子(一)
早在几个月以前,李达的母亲、岳母以及其她有经验的妇人们就向李达介绍过关于坐月子的许多讲究和常识,凡是坐月子的人都应当严格遵照执行,归纳起来简直就是一套套五花八门的经验和教训,或者让人担惊受怕,或者令人哭笑不得。
这些经验和常识,李达早就记得滚瓜烂熟,认为该由自己负责的事情一定能够做到百分百,只是小影在饮食方面的忌讳倒是有些令人难以费解和忍受。
随着小影的分娩,现在正式进入坐月子的实质性阶段,考验李达耐心、细心、热心和毅力的时刻,就像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样,飘飘然地降临到李达的身上。
最初几天,小影住在医院里,全凭输液过活,虽然不操心饮食问题,但从早到晚都要守候在身前身后,一有内急的吩咐,就得立马跑进跑出,一连几天没能合过眼睛。还有那可爱的宝宝,一出世就嗷嗷待哺,响亮地吵闹着要吮吸母亲的奶水。可头两天哪有呢?到第三天,乳房倒是胀得鼓鼓的圆,可就是吸不出来。望着红润的*,想着甜美的浮汁,小宝宝迫不及待,费了很大的劲儿却咀不出丁点儿奶水,那个急呀,全都发泄在洪亮的哭声里。
同室一个病友——来自高山上的农村少妇,见孩子器得荒,连忙建议道:“我生第一胎也是这样,单靠孩子自己努力很不容易,是孩子他爸帮忙才吸出来的。看来,你这*也只有叫孩子他爸帮忙了。”
李达一听,把孩子一拍,爱溺地逗乐道:“狗东西,别器了,看老子的功夫!”说着,就揭开小影的棉被和内衣,俯下身子使劲地*起小影的*来。一用劲,把小影疼得咬牙切齿,可她还是忍受着,让李达尽情地猛吮。李达嘟弄着嘴唇和面庞,吮一阵,歇会儿;歇会儿,又吮一阵。终于,一股甜甜的奶腥味顿时溢满口腔,
李达连忙朝地上普普地啐几口,再把儿子朝小影怀中轻轻一放,笑呵呵地说:“狗东西,这下满足了吧。”那包裹得扎扎实实的孩子果然饥渴得咕咚咕咚地吞咽起来,再也不哭闹了。
这算解决了第一个难题,不再为孩子饿得可怜而发愁了。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手术过后已经五天了,小影早就想吃东西,可医生却吩咐道:“不打屁千万不能进食。否则,导致肠粘连,后果不堪设想。”
而同室的病友——那个农村来的少妇,虽然不是剖腹产,但也手术不轻。原来,她连续两胎都是女孩,想要个传宗接代的家伙,便东躲西藏起来,终于“游击”出一个胖胖的儿子。心想事成梦想成真后,什么罚款啊,结扎啊,都成了区区小事,便主动而心甘情愿地采取结扎绝育措施。她做手术还比小影晚一天,可她在第二天就放了一个大大的响屁。那屁一放,侍候她的男人连忙煎了七个土鸡蛋,连汤带菜一大碗,一股脑儿不取口就吃得一干二净。李达无不翘起大拇指称赞羡慕。这且不说,小影在第五天连屁都不放,而那少妇却卷起铺盖回家去了。
小影不放屁,李达就焦急,接二连三问医生:“到底是什么原因?”
医生答复得有些厌倦了,可又不敢怠慢,只好安慰道:“别着急,别着急,多喝点白开水就行了。”又吩咐李达:“试着给她喂一点泡蛋花看如何?”
第六天一早,李达正要又去问医生,小影连忙说:“等一会儿,想放屁了。”
“真的?”李达喜出望外。
小影点头示意,说真的想放屁了。
李达连忙把耳朵侧着贴到小影的腹部上,屏气凝神地静听着,希望小影放出一个震耳欲聋的响屁来。可是,等了好一阵,连一点反应也没有。
李达抬起头来,催促道:“放啊,怎么不放?”
只见小影忍了忍,长长地松了口气,哎呀一声,舒服地告诉道:“终于放出来了。”
“是吗?我怎么没听见?真是太好了,我马上给你端吃的。”说着飞也似的跑开了。
看着李达乐颠颠的像个天真的孩子,小影也不禁欣慰地微笑起来。是啊,看着可爱的宝宝,想着几天以来的各种场景和感受,真是五味杂成,虽然有痛苦,可比起这种幸福来,那痛苦又算什么呢?
小影能吃饮食了,李达连忙把她抬回家里,这比住在医院方便多了,至于伤口愈合之后抽线的问题,到时候请医生到家里处理即可。
听说李达夫妇添了小孩,那些亲戚和小镇上与他们相处甚好的同事、朋友等,以不同的方式来看望和慰问。特别是李达的亲戚,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把目光盯向李达的父母,昨天才送来一只只鸡,今天又收到一块块肉,几天时间就凑合成一小车,一定要李达父母亲自送给李达,说无论如何也不能丢了大家的脸面。
李达的精力全都放在应酬上,小影和宝宝的起居全由孩子他外婆代劳。这样的日子,李达倒还觉得充实而满足。
可是,晃悠间到了坐月子的下半个月,那些该来的客人已经来完,应酬的事情基本上归零。这年的阴历和阳历也重合得非常特别,月子最后几天正好处在春节前后。
没有了应酬,岳母也该轻松一下了,李达说:“妈,让我来吧。”
岳母一边做着换洗尿布的脏活细活,一边推开李达,得意道:“这些活儿哪是你来做的?让开些,让开些!”
李达心头那个高兴啊,别说有多甜了,自己正巴不得落个轻闲呢!女婿女婿,大如皇帝,真是一点不假,丈母娘心疼李达,李达想分担一点轻松的脏活儿也做不成。
就在这时,小影住在城里的姐夫打来电话,说她姐姐摔倒了,正在县医院抢救,要妈立即回城照料。
这可是意料之外的悲剧,真是老天爷不长眼睛,在这关键时期出这么严重的问题,全家人都揪心的焦急。
无奈的选择不得不打破全盘计划,孩子他外婆叽叽慌慌的赶回县城照料大女儿去了,李达只好独自承担着大大小小的琐事儿。
首先面对那些脏兮兮的尿布,李达想都不想,把眼睛一闭,就朝水笼头上冲去,如此反复,一天总要好几次。
其次是人少了,生活反而不方便。李达吃什么都可以,不需忌讳这样佐料那样冷饮;小影吃的是素净的鸡鸭炖汤,那些可口的辣椒、花椒、葱子之类的香料,连边也沾不上,说什么月母子吃了辣椒花椒葱头大蒜之类,后患无穷,会染上这样那样的妇科病,比如打屁连天,眼睛发花,风湿麻木等等等等;还有,只能戴着暖和的棉帽,在屋里小范围内走动,或者要么坐着,要么躲着,想串门么?那是大大的忌讳。否则,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此时不忌,以后把肠子悔青都无济于事。
小影问李达:“为什么坐月子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讲究?”
李达说:“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家都得遵守,你不遵守行么?再说,这些规矩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咱们东方人不比西方人,像西方的产妇就可以不坐月子,生了孩子第二天就可以照常做事。”
“真的吗?”
“那还有假?”
“为什么?”
“说来也简单,因为我们东方人和西方人的生理结构和体质不同。西方人比中国人进化得晚一些,习惯于游牧生活,以吃肉食为主,所以,骨胳粗疏,毛孔粗大,肌肉松驰,产后留存在体内的余毒和进入体内的寒气可以自行散发。而我们中国人早就习惯于五谷杂粮,讲求饮食的精细化,进化后骨胳和体质正好和西方人相反,产后的余毒和进入体内的寒气随着肌肉的收缩很容易闭合在体内,所以,必须静养才行。否则,就会患上月子病。”
听了李达的分析和讲解,小影茅塞顿开,难怪咱们中国规矩多如牛毛,不枉了五千年的文明史,连坐月子也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
54。坐月子(2)
眼看着只有四五天就满月了,小影就可以抱着宝宝外出走动了,可却不是时候,因为这最后的几天里,恰逢大年三十和正月初的新年大节,所有的人合家团聚,唯有李达独守家中,陪着小影和孩子过着寂寞孤苦的日子。要是春节迟来几天多好啊,迟来几天的话,他们不是在县城和小影的亲人们团聚,就会回到李达的老家和孩子他爷爷奶奶一起,别看那是农村,可农村的春节才真正像过春节的样子,远来近去的亲朋好友都会前来拜望和朝贺,不愁没有玩耍的,不愁没有走访的,也许还没尽兴,几天长假就过去了;当然,要是孩子他姨妈不出事,也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孩子他外婆会在这里,孩子他姨妈一家人也会来这里,这在十天以前就曾约好,说大家今年就到小镇来与李达一家人过年。有六七个人在一起,加上还会来一些其他亲人和朋友,春节也会喜庆有加,可是,孩子他大姨妈偏偏在这个时候发生意外,所有的计划瞪都泡了汤。这且不说,已经出事十多天了,连看望一下孩子他姨妈都无法成行。
大年三十那天中午,小镇周围陆续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这鞭炮一响,李达就知道许多人家已经是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喝酒吃团年饭了。在老家,这时候也该是吃团年饭的时候。小时候,李达和父母、妹妹弟弟在家里时,团年之前的鞭炮就是李达负责点放。然后,看着母亲用洁白的小碗盛着最好的饭菜摆放在方桌中央,父亲把备好的一叠叠火纸和一支支香烛放在桌子脚边后,一边燃烧,一边虔诚地拜请道:“列祖列宗,今天是某年三十天,请你们回来和我们一起团团圆圆,保佑我们一家大小身体健康,来年六畜兴旺,万事顺心……”这样的规矩至今都坚持着,也许此时父亲正在请列祖列宗回家团年呢。可是,我们却不能在身边,想来父亲和母亲也正思念着咱们吧。不过,自己也是三口之家了,不能和亲人团聚没关系,谁叫自己把喜事和好事安排在这个时候呢?没有父母,可有妻子和儿子啊。想到这里,李达兴冲冲的把备好的酒菜摆了出来,大声的对小影说:“来,咱们也开始团年吧。”
小影正好把孩子哄睡,笑着说:“好,我们今年过一个清静年,只是可惜我不能陪你喝两杯。”
“这有什么关系?你给我斟老白干,我给你倒热牛奶;你给我夹麻辣的,你给你添清淡的,照样碰杯,照样祝福,照样可以把过年的气氛调动起来。”
果然,小两口儿有说有笑,吃了一顿别有意义的团年饭。
“晚上怎么过?”小影问。
“这还不简单?看春晚啦。”李达随口应答。
“不是说月子里不能长时间看电视吗?”
“谁说的?”
“你说的啊,说什么看久了,以后看电视眼睛会发麻。”
“这是指月子初期。现在就要满月了,多看一会儿没事的。再说,看一会儿,你还可以休息一会儿。放心吧,咱们虽然是东方的中国人,像你这么调养之后,体内的寒气和余毒已经可以自行渲泄了,只是暂时不能同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把寂寞和孤独早已赶到九霄云外去了。
入夜,看着小影对春晚节目很满意的模样,李达独自爬上宿舍楼顶。其实,他很是受不了这种没有父母和其他亲人团聚的春节,他的所有表现都是为了不让小影不受任何的委屈。现在,背对小影,该是消化内心孤独寂寞的时候了。站在空旷的楼顶上,小镇在群山的对峙之中闪烁着明朗的星星,不时烟花烂漫,更添节日的喜庆。可是,越是热闹非凡,越是增添忧伤之情,这样的场景,李达只能悄然欣赏,他望着故乡的方向,想像着老家的情形,那些叔伯兄弟们,这时候正围成一大桌吧?是在打牌下棋还是叙旧话新?也许,他们很快活,也许,他们也有难言之隐,比如到哪儿去打工,来年如何安排生产等等等等。想到这些,新年的喜庆对自己来说荡然无存,失然地走下楼,回到寝室,见小影已经关了电视漠然睡去,自己也只好睡个早觉了。
其实,小影何不如此?想到自己的姐姐连大年三十天都躺在医院里,哪里高兴得起来?之所以开心的与李达同吃同喝同乐,那其实也是为了不让在这样的时节让李达扫兴,以期消除李达的担忧。见李达独自上楼欣赏夜色去了,再也看不进春晚的精彩表演,待李达回来后,假装着呼呼大睡,而内心积压的却是一团欲哭而泄的委屈和无赖。
大年初一那天,阳光普照,李达又爬上楼顶,放眼望去,原野正从蛰伏的隆冬时节复苏开来,一点一点的绿意昭示着春天已经来临。不时从镇上和山上传来那些拜年客的鞭炮声,李达回想起往年春节的情景,这时候不也正和亲人们过得正欢吗?可是,今年,虽然添了孩子,但城里的大姨子却住在医院里,现在还没去看望一眼;农村的父母也许正盼着自己携妻带子回去呢?虽然只需挨过这两天就能自由走访,但毕竟是后事。李达越想越不得意,不禁闪动着伤心的泪花。
走下楼来,回到寝室,他去看小影和孩子,发现小影也是泪眼婆娑,哪里控制得住内心的悲伤,抱着小影悄然失声,尽了最大的努力才克制道:“小影,别伤心,再过几天我们就可以自由了,我们首先就去看你大姐……”
这一说不要紧,小影再也忍不住,抱着李达嚎啕大哭。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敲门声。小影连忙止住哭声,把身子侧到床的里边去了。
李达整理了面容,热情的打开门,不禁喜出望外,原来是老领导文云带着以前的同事金虹、肖军和覃明一行来看望他们来了,说是利用春节的假期专程前来恭贺小两口儿喜得贵子。
还没有把几位老同事老朋友安顿周全,门外又来一拨人。原来是小影的朋友月平和小天,又是两个情同手足的人。
这下可热闹了,男的有说有笑,女的抢着要抱小宝宝,叙旧话新,打牌娱乐,自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