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更呈现吉祥嘛,自己要是到那个新天地去生活、居住,该多好哇。正在考虑当儿,有一天,他突然听说聚凤山以东的汶河口,近日有两个妖物作怪,一个是独角蛟,它率领鱼鳖虾蟹打着灯笼,领着洪水冲坏村庄和农田;一个是泥鳅精,它千年得道,常常张开血盆大口呵住天空,把阳光雨露挡住,使农民没有收成;它们又狼狈为奸,破坏凤凰聚会。青龙听后怒从心起,他来到父亲面前,向父亲请求去聚凤山。东海龙王一听大怒,圆瞪双目,破口大骂儿子道:“本想我老了让你世袭龙王王位,可你,这混帐东西胸无大志,还想游龙戏凤!”听父王说到这里,青龙委屈地流下眼泪,扑通一声跪下,仔细解释自己要去那里去除妖孽造福黎民的想法。龙王听到儿子说汶河口有妖的事,先是吃惊,接着担心起来:“那汶河口的妖怪你能对付得了吗?”“凭父王教给的武艺,我一定会战胜它们的!”青龙回答说。东海龙王见儿子已横下了心,只得同意了。
青龙辞别父母,离开了波涛汹涌的大海,顺潍河溯流而上,来到汶河口,恰被独角蛟和泥鳅精挡住去路。独角蛟和泥鳅精以为青龙来抢它俩的地盘,又见青龙势单力孤,便首先挑衅,双双向青龙猛扑而来,青龙毫无惧色,挺身相迎,与两个妖怪展开了殊死搏斗,一连三天三夜,不分胜败。直斗得山河变容、日月无光。青龙勇敢驱邪的行为感动了安丘父老,有一天,一位打柴老叟趁双方休战的时机,向青龙出主意,要用一沙一石把两个妖怪分开来治。
先治泥鳅精。泥鳅最大的本事是能钻泥,它在汶河口的淤泥中神通广大。老叟向青龙建议,把泥鳅精引到汶河后再除掉它,因为汶河河底无泥,尽是从西老沂山上冲下来的硬砂子,泥鳅钻不进去,再能也没法子施展。怎么引它上来呢?大凡鱼类,都盼望自己能成龙。据说鱼喝了佳酿就能变化为龙。于是,乡亲们把景芝美酒倒进汶河里。果然,泥鳅精在河口闻到酒香,贪婪地循着香味游进汶河。机不可失,青龙腾空而起,挺着龙角,张开利爪,朝泥鳅精倏然袭去。泥鳅精正在陶醉着,突然发现天色骤变,自觉不妙,弯身朝水下钻去,无奈砂硬钻不进去,被青龙抓个正着,随即把它锁入峡山底下。
再治独角蛟。独角蛟的角锋利异常,它就凭着这武器来逞强干坏事。泥鳅精被捉,独角蛟失掉了相好的,恼羞成怒,誓与青龙、乡亲们决斗。青龙听从老叟指点,与乡亲们登上了附近一座叫金刚崖的石崖。石崖壁立千仞,独角蛟爬不上去,愈加气愤,便发起疯来,用它的角猛烈撞击石崖,想先撞倒石崖,再攻击青龙和乡亲们。可是石崖岩石棱角分明,坚硬极了。独角蛟不但没拱倒石崖,自己的角反而被岩石磕掉了,它的头顿时鲜血迸流,惨叫一声,毙倒尘埃。
青龙战胜妖怪,为民除了害,终于来到了心仪已久的聚凤山边、湖泊之畔。凤凰们在山里、天上欢叫着,向他表示谢意。自此聚凤山间凤凰终年和鸣;湖泊边上,青龙按时把节耕云播雨。安丘百姓年年丰收,岁岁吉祥,好一幅和谐美满的龙凤呈祥图景啊!
青龙洞
在澄江坝子的东面;群山环抱着一个小山村,村里绿树成荫。在这个山村的村头,有一座雄伟高大的山,山上花草树木茂盛,常年四季如春。这座山叫青龙山。
在红花绿树的掩映下,山上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洞叫青龙洞,有好多人都抱着好奇的心情从这个洞钻进去,想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可是每次都失败了。因为洞很深;没有一个人能钻到底。从此流传下来很美妙的故事。
很久以前,这个村方圆几十里滴雨未下,在火一样热的太阳的烘烤下,土地干裂,庄稼干枯,井里的水越出越小了。在困苦之中,求生的愿望使人们抬着神龛去祭祀老天爷,希望能降雨救救他们这些苦难的人。可是尽管他们天天祈祷,还是无济于事,老天一滴雨也没下。
人们诚恳的祈祷声传到了龙宫,老龙王不但置之不理,而且还下令给他手下的龙不准去降雨,否则就要严加惩罚。人们的祈求声,感动了一条小青龙。他就去乞求龙王让他去降雨救救苦难的人们。小青龙的苦苦哀求,龙王不但不听,反而还狠狠地臭骂了小青龙一顿。
小青龙挨了一顿臭骂,只得悻悻地回到自己的住处,心里又气愤又焦急,气愤的是龙王太残忍了,焦急的是天下还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想,求龙王是没用的,只有自己冒死去降雨,才能救苦难的人们,因此,他就悄悄的飞到了天上,天空一下子乌云密布,黑云翻滚,不久大雨倾盆而下。困苦不堪的人们得到这冒场暴雨后,精神为之一振,都高兴得欢蹦乱跳,还以为是他们的祈祷感动了龙王呢。田地里干枯的庄稼也振作起来了,不几天也就变得郁郁青青,一片生机。
可是好景不长;这件事被龙王知道了。一查问才知道是小青龙到人间降了几场大雨,气得老龙王大发雷霆,怒气冲冲地把小青龙关押了起来。
从那以后,小青龙就在那孤独寂寞的龙宫里渡过了数月。人们的祈祷声又传到了龙宫里,老龙王高兴得捧腹大笑,小青龙趁看守不注意,又偷偷地溜到人间降了一场更大的暴雨。这次又被老龙王发现了,就把他打出了龙宫,关锁在深不见底的山洞里,永远也不准他回龙宫。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因为大家受到牵连的小青龙,就把这座高大雄伟的山叫作青龙山,把关押小青龙的那个洞叫青龙洞。
………【作品相关 四灵——白虎】………
白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西方的灵兽,为白的老虎,代表的季节是秋季。其他:青龙东方春季、朱雀南方夏季、玄武北方冬季。
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属金,色白,总称白虎。
相关记载
《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白虎西斗星君为:“奎宿天将星君,娄宿天狱星君,胃宿天仓星君,昂宿天目星君,毕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参宿天水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自虎上应觜宿,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同时,道教亦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羲》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白虎者,西方庚辛金白金也,得真一之位。“《经》云:子若得一万事毕,淑女之异名,五行感化,至精之所致也。其伏不动,故称之为虎也。
亦为凶神形象,《协纪辨方》卷三引《人元秘枢经》:“白虎者,岁中凶神也,常居岁后四辰。所居之地,犯之,主有丧服之灾。”即俗语所云“丧门白虎”或“退财白虎”者。按照十二主星宿中记载:“白虎凶神当堂坐,流年必然有灾祸,不现内孝现外孝,否则流血难躲过。”
《史记·天宫书》‘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在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因五谷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动物,如何能和龙、鸟、龟配成四灵呢?
在《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演南,鱼鸟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质疑:‘苍龙、朱鸟、玄武、各总七宿而言之。至于咸池,则别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太阳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可见咸池原是羌人视为日出之处,咸池也就是碱水湖,应是岷山地区的一个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证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宫天象尚没有青龙白虎的观念。在《礼记。礼运》所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把不属于动物的咸池换成麒麟。后世有四灵有麟、四象有虎的习惯。
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白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白虎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有关,例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白虎一般出现在汉代画像石墓的墓门上,或与青龙分别作为单独画像刻在墓室的过梁两侧,用以辟邪。《风俗通义》云:“虎者,**,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在汉代五行观念中,白虎被视作西方神兽。
和宗教的关系
而在道教兴起之后,龙虎被借用为道家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阴阳”,等的同意词。而道家炼丹分内外(内丹炼气,外丹炼丹药,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十分确定),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虎。金能够克木,故情多损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气,使之交合为一,则金木无间,龙虎自伏而成丹,在人体中则以肝为龙、肾为虎,而外丹则仍取阴阳之意,以龙为铅,虎为汞。
又由于白虎是战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来,成为了各庙宇的门神。
除了道教中的四灵包括了青龙白虎之外,连在风水师探勘墓地时,在地形前方左右两边突起的地形,可以当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取其护卫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装饰,在左右堂柱上绘有青龙百虎,以其镇压邪灵。而在道教兴起之后,龙虎被借用为道家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阴阳";,等的同意词。而道家炼丹分内外(内丹炼气,外丹炼丹药,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十分确定),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虎。金能够克木,故情多损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气,使之交合为一,则金木无间,龙虎自伏而成丹,在人体中则以肝为龙、肾为虎,而外丹则仍取阴阳之意,以龙为铅,虎为汞。
虎崇拜的发展
虎的崇拜应源自楚文化中对虎的图腾崇拜。虎一直受到汉民族的崇拜,是正义、勇猛无适度、威严的象征。据考证,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现,但在我国西南地区最为流行。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汉代人把虎看作是百兽之王。白虎是五百年才能变白的虎,是神物,而且仙人往往也乘虎升天。是镇西之兽。
自汉代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而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东西,又是可敬的东西。可怕的是,它会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无比,能够避邪。而在一些古书中,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古人还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德至鸟兽。’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猫头鹰,但后因古羌族的图腾在由熊变为龙的时候。而又到黄帝的向东发展时,龙的图腾被带到东方,跟‘东方苍龙星座’合而为一,朱鸟则成了统一南方时凤图腾在天国的新居,因两大部族融合而终于成‘龙凤呈祥’。作为古代图腾是东凤而西龙,作为星象则是东苍龙而西朱鸟。到周朝以后,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划分,朱鸟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争及迁移,西北方的龙向东移,东方的凤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国显示一个大周转的观念运动。到汉代五行观念成了统一的思想,再补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凶神(白虎)白虎旧时以为凶神。《协纪辨方书》中引《人元秘枢经》:“白虎者,岁中凶神也。常居岁后四辰。”
………【作品相关 四灵——朱雀】………
朱雀
星宿名。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的总称。《书·尧典》“日中星鸟”清孙星衍疏:“经言星鸟者,鸟谓朱雀,南方之宿……郑康成之意,南方七宿,总为鸟星。”参见“朱鸟”。
2。指画有朱雀图形的军旗。《吴子·治兵》:“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於下。”参见“朱鸟”。
3。
古代传说中的祥瑞动物,“四灵”之一。《三辅黄图·未央宫》:“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4。
南方神名。《文选·王延寿》“朱鸟舒翼”唐李周翰注:“朱鸟、朱雀,南方神也。”参见“朱鸟”。
《梦溪笔谈》卷七:“四方取象,苍龙、白虎、朱雀、龟蛇。唯朱雀莫知何物,但鸟谓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谓之长离……或云,鸟即凤也。”《楚辞·惜誓》:“飞朱鸟使先驱兮。”王逸注:“朱雀神鸟,为我先导。”
古代星宿名南方七宿之总称
《书·尧典》:“日中星鸟。”传:“鸟,南方朱鸟七宿。”疏:“南方朱鸟七宿者,再天成象,星座鸟形。《曲礼》说军陈象天之行: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雀即鸟也。”
朱雀七宿井宿——有星八属双子座,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东井为水事。”博雅:“东井谓之鹑首。”晋书天文志:“南方东井八星,天之南门。”
鬼宿——有星四,属巨蟹座,星光皆暗,中有一星团,晦夜可见,称曰积尸气,史记天官书:“舆鬼鬼祠事”博雅:“舆鬼谓之天庙。”晋书天文志:“舆鬼五星,天目也。”观象玩占:“鬼四星曰舆鬼,为朱雀头眼,鬼中央白色如粉絮者,谓之积尸,一曰天尸,如云非云,如星非星,见气而已。”
柳宿——有星八,均属长蛇座,礼月令:“季秋之月,旦,柳中。”尔雅释天:“咮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