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作品由3G手机整理收藏|
*更多txt好书 敬请登陆: //。3gbooks*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加QQ群:46142736参与讨论
…*…*…*…*…*…*…*…*…*…*…*…*…*…*…*…*…*…*…*…*…*…*…*…*…*…*…*…↖(^ω^)↗…*…*…*…*…*…*…*…*…*…*…*…*…*…*…*…*…*…*…*…*…*…*…*…*…*…*…*…*…*…大风秦楚 第一部 关于《大风秦楚》的几点说明
章节字数:2697 更新时间:09…02…11 15:45
关于《大风秦楚》的几点说明
首先,我得说明,这是一部小说,不是正史,也不是科普。但这是一部用写实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历史武侠小说,如能出版,我想,它将是一部长销书。因为这本小说,我想做到使它的描写尽量付合当时的历史现状,这是一部可以当作正史的参考书来读,使读者有所裨益的小说。
一、时间的安排:
1、写小说最难的就是时间安排,一件事情的发生到终结,很难做到天衣无缝,面面俱到,可能会出错。本书亦可能难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有,望读者见谅。
2、将真实事件发生的时间错动。比如,对匈奴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15年,在本小说中,它将发生在公元前211年。这种情况还有多处,主要是为了小说的结构紧凑。
3、将几件事放在一起来写。比如始皇帝第二次第三次巡游,即合写成一次。
4、虚构了一些没有发生的历史事件,如根据秦坑儒有先后两次一说来改写成并不存在的望夷宫却侠。
5、时间一律用农历,用秦历的地方写成“秦历×月”。
二、空间的描写:
1、本书场景以江南风景为描摹对象。书中事件发生的地点,作者本人均未去过。除极少场景从资料、电视获取外,绝大多数风景都是以杭州地区为蓝本描写的。竺可桢先生曾在《地理知识》上撰文,他认为,战国时期的关中地区的气候,相当于现在的岭南(大意)。所以我认为以江南风景来描写秦时的关中、山东地区,应该是不太过份。当然,也是没办法。
2、地名:以秦时地名为主,也有汉置地名,极少量的现代地名。小地名虚拟。
3、职官:以秦职官为主,也有一些汉置官。省去了爵位、秩俸。职官的大小,有时也不甚清楚,比如廷尉府的左右监,左右平并不是隶属关系,本书按隶属关系来写,再说左右平是汉置官,秦时并没有这个官职。另外,侍御史和御史,按一个职位两种叫法来写。秦时官吏的大小,应是有一定的定制的,但又不全然,官员权力的大小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有些与皇帝的重视程度有关。比如赵高的中车府令,其实这职位只是太仆的下属,但赵高的权势却很重。军职中的校尉比都尉职位略高(这与后来不同),都尉相当于郡尉,将尉相当于县尉。对于楚军职,莫熬、连尹、连熬,我所获取的资料有限,大体上前二者相当中级军职,后一种是低级军职,本书即按此来写。
4、本书几处庄园、剑庭大多有实景,当然是杂揉写成。咸阳宫以咸阳考古一号坑来描写。
5、毛乌素大沙漠当时并不存在,毛乌素的形成应该是在东汉末西晋初。因此,秦与匈奴人的决战并非如本书所写,但这一历史却是真实的。
三、对历史小说创作的看法:
1、近似即可。即一般读者看起来是这样就可以了,专家看了一笑不恼恨就可以了。要想做到完全真实是不可能的,不要说二千年前的事,就是今天的事,也难做到完全真实。
2、雅俗。故事应该典一点,但应平民化,有时不妨俗一点。其实好的小说都是雅俗共赏的,太阳春白雪,也就稀有知音。但我不反对探索,亦不反对开创。俗并不是不好,比如,中国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明小说,开始都是俗的,是民间创作,后来成了经典。又比如荷马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均如此。有人说,诺贝尔奖的倾向也偏通俗,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当然,俗也不能俗到俗不可耐,这一点还是有区别。
3、为了增加可读性,可以利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史说、野史。比如说,始皇帝没有立皇后。
四、关于剑士:
1、剑士在历史上的地位。剑士在历史上的地位微乎其微,可以说无足轻重。剑士(士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基本上都是受到正统权力的限制打压的,这是事实。望夷宫却侠之举,源自于此。但本书夸大了剑士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不付合历史实情。
2、剑庭。这种组织可能不存在,但应有这样类似的团体存在,比如围棋。当时一些剑士,比如盖聂、鲁勾践都被载入史册,他们可能以授剑为生。
3、对于中国文化中的一些神秘现象(剑术即其一),这无法绕开,有些是不科学的。本书以尊重历史的态度来写到这些现象(当时人们确实相信),有时还非得借重不可。
五、对秦始皇的评价:
我认为对一个人的评价,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其在历史上的作用,一是一个人的自身作为。在历史上的作用,很多人以此来评价秦始皇,因而肯定他。这一点,我想,人们的意见比较一致。自身作为是指他做的事,主观上,客观上。秦始皇统治的暴戾是事实,有人说秦皇朝只存在了十五年,所以任人点评,这是不客观的。陈胜首举,天下响应,无人可以否认。因此,对秦始皇的评价应该五五开,一是他是有贡献的君主,但他的统治却是不可取的。对刘邦项羽的评价也一样,因此本书肯定刘邦,否定项羽,当然并非脸谱化。
六、其它:
1、语言。不可能还原当时的语言。《史记》的语言显然也不是当时的日常口语,中国的书面语言和人们的日常口语脱节,这可能与竹简有关,尽量以极精练的文字来包容最大的信息量。但比如“江湖”“小姐”这样的名词我尽量不用,当时年青的美丽女性称“娃”,我加了一个“女”字。贵族称“姬”。有一些现代语言不能不用,比如“先生”,当时称“子”。“您”,我也基本不用,只用“你”,这个敬称当时也是“子”。这种情况还有许多,比如“时尚”,有时也不免要剌一下。
2、围棋。秦时围棋十五或十七格,本书以现代围棋来写。
3、服饰。以秦为主,兼有汉服饰。缇骑军服红色,根据兵马俑来写。秦尚黑,但兵马俑的军服很鲜艳,据说是橙红色。
4、写了一个印度佛教徒,一笔带过。佛教史上说:有人说,战国、秦即有佛教徒来,但对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
5、风水。秦应该没有风水一说,但后来的风水书却托先秦说事。
6、名号。名号当时存在,但不普遍,宅第号也一样。
7、妇女。秦汉时期应该是我国历史上妇女最开放的时期,秦有女兵营。
8、杀戳。常看史书,总觉得先秦还处在一种文明初创时期,带有很多野蛮的痕迹。人们往往相互仇杀。杀了一个人,逃到另一个国家或另一个县,就没事了。更有大臣豪右相互攻杀、窝藏案犯。刘邦成了皇帝,对张敖据傲,张敖的门客就要杀他,其余的人可想而知。所以本小说中,有些人杀了人却可以逍遥法外,这种情况应该是存在的。
9、秦时,人的平均寿命是四十几岁,所以有大量的非正常死亡,这和本书相付。
以上几点,不能一一尽说,或许对于阅读本书有所帮助,是为说明。
寄萍踪二00八、五、十
大风秦楚 第一部 一卷、一、辽东之变
章节字数:5341 更新时间:09…03…01 11:58
大风秦楚
寄萍踪著
第一部
第一卷
一、辽东之变
秦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十月。
绵绵细雨过后,攻城的战声渐渐平息下去,辽东城内街闾上,落叶纷纷。
堞楼上,燕国太子姬丹望着城池下远处的一片秦军营寨,他的身后跟着鞠武和一个青年剑士北门晨风以及一批军士幕僚。他们都显得黧黑消瘦,神态峻厉。
“命运多舛!”太子丹心中掠过一丝悲凉。自从荆轲刺秦失败之后,秦王嬴政便不肯罢休,派王翦、辛胜率大军为息王辱开始攻燕。本想一举平息事端的刺秦之举,没想到反使事态越演越烈。尤其是父皇,盛怒之下,把一切都撂给了他。面对这陡然事变,太子丹只得在易水北岸排开大军,与秦决一死战。那天,激战过午,按约:代王赵嘉应率他的步骑从北向南向秦军发起攻击。如果战事照那样进行下去,战斗尚未可知。但是,战斗到了未时,依然不见代王的影子。倒是王翦投入了生力军,战事顿时逆转,漫山遍野,秦军的呐喊声犹在耳边,什么是兵败如山倒?这就是,这么一支精心操练,以为有所凭藉的精锐之师,倾刻间作鸟兽散。奔逃中,他逃到蓟邑。随着蓟大邑的失守,他又只能逃到这里来与父王汇合。但王翦不肯罢休,又叫李信追击到了这里。
几驾骑乘在城下呼啸而过,车乘后的步卒呐喊着,踏着血水。太子丹知道,这是李信在显示他的威力,他要摧毁他们的意志,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果。
鞠武是他的太傅。北门晨风则是一介剑士,剑坛上人称飘零子。
北门晨风,傲然客盖聂的弟子。傲然客盖聂是剑坛上的一流剑士,与荆轲是至交,两人常在一起纵论时事,偶尔也准风论剑。后世太史公曾在他的《太史公书》中有所描述。北门晨风十七八岁,年纪青青,在剑道剑艺上得乃师之真传,已臻一流。荆轲的剑艺并不在行。刺秦前,太史公有一段小小的描述,说是荆轲在久久地等着一个人。这个人,史无明载,没人知道他是谁?其实他就是这个倜傥少年——北门晨风。
荆轲刺秦前,那时,也是王翦在率部攻燕。“形势急甚!”燕王喜催逼道。他认为,如果这样一味拖延时日,恐怕连刺秦的机会也会没有了,再说,秦舞阳又非等闲之辈。正是父王的催逼,才迫使荆轲匆匆西行。世上的事没有后悔药可吃,北门晨风到时,已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了。荆轲之死,对北门晨风没有多大触动,只见他微微一翘唇角,似笑非笑的“呸!”地吐出一口恶浊之气似的,吐出了他对荆轲的不屑或是对秦王侥幸脱逃的鄙视。北门晨风并不赞成刺秦,只是受师傅之嘱、荆轲之邀罢了。他甚至想过,要劝劝荆轲。只是当他来到蓟大邑时,得知荆轲刺秦的悲壮一幕,不岔咽不下这口气,遂留了下来,助燕太子丹一臂之力。
裹着油絮熊熊燃烧的箭矢插在堞楼檐角上,被浇熄后,冒着青烟,撩舒着悲凉。
寒气寒进太子丹的心,他的脸上刻蚀着倦怠。“事情怎会搞得如此之糟?父王啊,父王!”他不无愤懑地长吐一口气。现在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国势已危,他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拼却一死去抵抗。但抵抗是需要现实和勇气的!姬丹本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可现在,他再也无法实际下去了。只有,也只能是有,去击败强秦,才能让他自己和国家走出困境……。
雨水顺着嵌金鎏银的头盔流下,他从城北走向城西,不知不觉中,西天的云彩已压在山峦之间。远处秦寨的号角,在莽然的群山间回响,身旁是战争间隙中的匆忙。刁斗声一声接一声,苍头用他们悲凉的声音拉长声调地吆喝着,互传着“此地一切正常”的信息。阳光正从雨后的层云中射出,一种瑰丽的景色,给太子丹一行人,以一种最后明快的艳丽。
此时此刻,燕太子丹并不知道,就在他身后,在他拱卫的辽东行宫里,一个阴谋正在形成。
还是在武阳,代王赵嘉就被秦军肃整的军势所震慑。赵嘉是赵国悼襄王的嫡子,后被废黜。赵国灭亡后,他逃到代地自立为王,以图东山再起。易水一战,不是他要背信弃约,在他挥军即将投入战斗时,左军将军遣使来禀报:“西南有伏兵”!你叫他怎么办?他是一军统帅,既是一军统帅,他就没有权力置他的近万名将士的生命于不顾!可太子丹不信,无论他怎样解释,太子丹就是不信。
国势不去说了,赵国已亡,就是眼下的这个危机,他也看不到出路。心中当然焦急:“谁是这个形势的肇始者?谁是始作俑者?不就是太子丹吗?既然是他,他就必得承担……”一个思想非常明晰地出现在他的脑海里,那就是:以太子丹的人头来消除掉这个危机。这种思想原来不是没有,只是原先不屑,可现在不同了,现在这却成了他想摆脱都无法摆脱的思想。
于是,他去见燕王。现在的燕王喜已成惊弓之鸟,国势日下,他知道。但眼下这一危机,他也认定是太子丹刺秦造成的。与其整日的提心吊胆,整日的忙于奔命,整日的过不了安稳日子,这才是他的最恨。他无法忍受这样的挤压,也无法去面对这样的现实。
庭前的燎火熊熊,摈弃了一切人等,当代王说出杀太子丹以息秦怒时,两人一拍即合。这不是不顾父子之情,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杀太子”他也不是没想过,只是先前他不敢贸然从事。太子丹既有军队又有门客,他想起了先祖哙和子之,一念之差,就死在了太子平手里。现在,有代王赵嘉助他一臂之力,他便可以毫无怯色了。
子时,太子府中堂,缣卷简编摊满一案,太子丹疲惫地靠在几案上。该说的说了,该做的做了,该发出的指令发出去了,按说,他可以安寝。可极度的亢奋使他无法去睡。这时,太子妃燕姜,随嫁庶姜授衣夫人(太子嫔妃)及女史侍书从乳母房看过小公主季姬之后,转过廊庑,进入中堂。
燕姜夫人是齐姜之后。田氏代齐后,姜氏一蹶不振,田氏一方面尽力清除他们,一方面也实行一些柔怀之策。燕姜夫人叫姜弋,《诗》中曾描写过她的一位先人,叫庄姜:“硕人其颀,衣锦(耿衣,上下)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但姜弋并不完全如此。姜弋既有姜氏女人的美丽,又和她这位先人有所不同,那就是她没有她那样顾盼自如的张扬。看见过她的人都会想起《楚辞》中的另外几句:“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她给人的感觉很象这位少司命。只不过她是一位女性,给人一种亲切的暖意。齐王建就是听从一个外戚后胜的主意,把姜弋嫁给了太子丹。自从嫁给太子丹后,便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国势一天不如一天,燕国和齐国又是世仇,她夹在中间,苦不堪言。姬丹质于秦时,她同往。后来秦赵联手,挤兑燕国,太子丹无法忍受这样的屈辱,带着几个亲随,从函谷一丸险道逃回了燕国。燕姜一个人留在秦国,不知受尽了多少屈辱和欺凌,尤其是面对嬴政对她疯狂的爱(以至从此以后,他没有对任何女人感兴趣过,也一辈子没立皇后),她不得不用尽心机去与之周旋,既要不触怒他,又要保护自己。先前所生的两个孩子都夭折了,季姬是她现在唯一的女儿,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