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笑曰:“父皇又记挂我们了,到今天,我才知道这筑城之不易。”
蒙恬说:“皇上现在不知到了何处?陛下为国操劳,尚如此勤勉,我们做臣子的,却不能为之分忧,自是十分惭愧。”
听到扶苏、蒙恬这样说,卢粲、王离均有不忍,只能陪笑以对。
四人将龙应奎迎进中军帐,验过信符,便率众将一齐跪下。龙应奎这才展开那第三道诏书,宣布王离为大将军。此旨意一出,众将愕然。
龙应奎宣读完诏书后,将诏书交与王离。然后恭喜道:“王将军恭喜了。”又回首转向蒙恬说,“大将军,请将你的大将军印符交与王将军。”
“陛下将何以安置我?”蒙恬武将,快人快语。他完全没有想到,会是这样?既震惊又奇怪,非常不快。
“这个自然,皇上怎能不顾及大将军,皇上有旨意调大将军回京,请大将军交出信符。”龙应奎依然十分平和,催促道。
蒙恬不得不将印符交出,因为这符合常例,也是常例。
“请王大将军升帐!”龙应奎大声宣布道。
王离在中军帐中坐下,接受众将的参拜、道贺。并立即发布将令,将自己的亲兵替下中军帐中原有的军卒。这一变动,立即引起了一阵骚动,引起了蒙恬的警觉和不安。
“且慢,这是干什么?”凭着这许多年来在战场上的拼杀,蒙恬已经看出了什么,凭着本能,他发出了这样的责问。原有的军卒见自己的主将在说话,一齐停了下来,一时间气氛紧张,有些剑拔弩张的样子。
“长公子,”龙应奎很机警,一看事情不对,求助于扶苏,他知道蒙恬一定会服从于扶苏。
果不其然,扶苏对蒙恬说:“蒙将军,且听他说,如真有不公,本宫当向皇上奏明,本宫一定会力保大将军无事。”
“大将军难道还不信吗?有长公子在,大将军不必生疑,将军不信下官,难道还信不过长公子?”
在这激烈的交锋中,大将军中军帐的军卒全被带走,中军帐立即布下了王离和卢粲的亲兵。
龙应奎见尘埃已落定,水沟里再也翻不起大浪。突然间,他想起刚才扶苏的那一番话,不由得心中暗中一紧,很有些不忍:“这扶苏也太忠实了,还保这保那的,可他连他自己也保不住了”想到这里,也颇有些触动,心中一时凛然,“是啊,可见世上人的话,任凭他是谁?就是天皇老子,也是不可信的!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得靠自己,要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主导权必须抓住,没有谁保得了谁!要之,千万别让自己落到这个地步!”
“蒙恬听旨!”他收回了思路,脸色一变,对蒙恬喝道。蒙恬还迟疑地看着他,却不得不跪。龙应奎当众宣读了伪诏,然后厉声喝道:“将蒙恬拿了”!这时,只见他的亲随一拥而上,将蒙恬擒获,打入囚车。王离又将蒙恬的全部亲信收监,这当然引起了极大的混乱。但都在长公子的劝戒下,一一被执行。这就是龙应奎的有机谋处,他利用了长公子的地位和声望,利用了长公子的不知情,一步步的来实现着自己的意图。到了这一步,龙应奎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现在他要展示他此行最重要的一着,也是最精彩的画龙点睛的一着。想到这里,他确实有些不忍,但又觉得很滑稽,他斜眼看了看扶苏,有些肃然,然后躬身上前,对着一脸不解正在迟疑的扶苏说:
“长公子,本官还有一旨,是针对你的,下官不得不为了。”
“大胆!龙应奎,这是干什么?”扶苏厉声喝道,他没想到父皇会拿他怎样?这也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想到的,事实也确实是不存在的。他是长公子,此刻,他岂容龙应奎以如此轻漫的口吻来对他说话。
“本官只是奉旨行事,实属无奈,愿长公子不要怨我。”龙应奎说完,只见他猛地转过身来,对扶苏喝道:
“扶苏听旨。”说完,从怀中掏出另一份诏书,凛凛然地看着扶苏。
“我不信!”扶苏已经有些明白,他感到了这气氛的不对。
“长公子是否要验明这诏书?”此时的龙应奎已不再有任何惧怕。
“既有诏书,为何藏藏掖掖?又为何这样鬼鬼祟祟?”
“事有轻重缓急,长公子难道连这都不明白?”
“那你宣来!”
此时的大将军行辕已是紧张得连一只苍蝇都不敢飞翔。
龙应奎毫不迟疑地宣读起诏书来,当他念到“赐剑自裁”时,囚在囚车里的蒙恬终于醒悟过来。他凭着几十年来在生死线上搏杀的经验,凭着对皇上和扶苏的理解,他马上就明白了,这是伪诏。他大叫了起来:“这是伪诏,长公子,立即诛杀龙应奎!”
扶苏也立即明白了,他一下子“唰”地站了起来:“来人哪!”他叫道。
可为时已晚,中军帐中再也没有他的得力助手和亲信了,没有一个人会来附和他,更不会有一个人来响应他。
一切都被龙应奎布置得滴水不漏。
龙应奎冷冷地看着他,他不得不为,且不得不迅速而为,他将一柄剑丢在扶苏面前。
“请!”他只迸出了这一个字。
“你敢擅杀本宫?”扶苏岂肯就范。
“这是皇上的旨意,卑职不能不为!——快点!”
“……”
“是你自己来,还是我来?”这时龙应奎持剑在手,他不能再耽搁时间了。
“龙应奎弑杀皇子,卢粲、王离,长公子平日待你们不薄啊!”蒙恬叫道,他还想作最后一点努力。
这自然也激起了二人的一点良知,但船已入中流,再也无法回头。再说,眼前是谁?是龙应奎,是凌锋剑主,是天下第一流的剑士,除非只有蒙恬或扶苏的妹妹青城公主在。
龙应奎将扶苏逼住,一脚把剑踢了过去。
扶苏知道今日是在劫难逃。这时,他也想到,假如这真是父皇的旨意,那自己就必须执行。然而这正是父皇的旨意,他不可能想到其它,也不可能知道其它的东西。“退下!”他镇静地对龙应奎喝道,决定自裁。
龙应奎并没有理睬他,仍紧紧逼住。
“你敢有辱皇家吗!”扶苏并不回避龙应奎的目光。
这令龙应奎感到不自在,他后退了几步,仍紧紧逼着。
“我,大秦的皇子,岂惧死亡?今日快哉!”只见扶苏将剑交颈一抹,鲜血喷出,人往后便倒。
龙应奎趋步上前,紧紧地察看着,只见扶苏辗转在血泊中,直到气尽为止。
龙应奎就是这样地以他的手终结了一个皇朝她本应有的辉煌,而给历史留下了她本不应该有的却是真实存在着的,一笔十分滑稽而又凝重的油彩。
这时,始皇帝的车驾正向九原进发。在炽热的天气下,放在(温,氵改车)凉车上的皇上尸体很快就浮肿起来,开始腐烂发臭。为遮人耳目,赵高命每一辆属车都得装载一筐鲍鱼,以鲍鱼的臭味来抵消这腐烂的尸臭,这真是对千古一帝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是他的暴戾带来的天谴吗?还是瞬间的无奈,使人忘却了他的盖世奇功?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囿于实际,是现实的逼迫,使人无奈。人世间某些瞬间,就是这样令人意气难平,不管他是皇上,还是罪人,都无法摆脱人们心中想要遮掩的某一瞬间。这样,至高无上的皇上就这样与鲍鱼先到了九原,然后沿直道(真不知为什么要绕这么一大圈),回到了咸阳。
那个不谙世事的皇少子胡亥,终于在李斯、赵高的鼎力襄助下,登上了帝位,史称秦二世。他不食前言,依然留用李斯为左丞相,升迁赵高为郎中令(郎中令与太仆同为九卿,中车府令为太仆下属)。郎中署是唯一设在皇宫内廷中的卿署。赵高担任了这一卿位之后,就可以不离皇上左右,成为对皇上最有影响力的重臣。真个是权倾一时,炙手可热。
大风秦楚 第三部 五卷、七、这就是赵高了
章节字数:7318 更新时间:09…05…31 08:23
七、这就是赵高了
天大的恶耗传来,青城公主不相信,这是真的。十个月前,送别父皇于灞水,似乎就有不祥的预感,没想到,这一切竟成了事实。尤其不能理解的是胡亥做了太子,登基成了皇上。那皇兄扶苏呢?扶苏又怎样了?她不知道。
隐隐地感觉到,此中必有蹊跷,但是什么?她无法猜透。
满城缟素,始皇帝的灵柩一回到咸阳,迎灵的皇族、嫔妃、百官和百姓黔首排满大街,哭声盈天。不论是真心拥戴皇上的,还是平日多有抵牾的,在这样的氛围中,没有不伤悲的。
始皇帝的灵柩被很快地盛殓入棺椁,谁也没见到。青城公主曾多次呈请,再见父皇一面,终不得许。想到父皇对自己的好处,想到父皇对自己的疼爱,即使是父皇对自己的责罚、惩处,这一切都不再有了。都成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令青城公主伤心欲绝。
全国举哀,始皇帝的灵柩停放在极庙里,接受大臣们的拜祭。过了几天,关于长公子扶苏的消息也传来了,原来他已被先皇赐死。这一消息又举国震惊,没有一个人能想得透。
胡亥举行了登基大典,忙完了他祭天地,告祖庙,斋戒沐浴等做皇帝必须要做的礼仪和接受群臣的朝拜之后。他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见青城长公主(所有皇族均奉旨不得私自离开府邸),原来不可企望的事情,如今在于他——皇上,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多少年,对青城的迷恋,甚至要求过母亲向父皇提出过这一要求,均被父皇一一驳回。甚至有一次,还遭到父皇的严厉训斥。他不明白父皇为什么不让他娶青城?只是暗中猜忌,这一切全是因为有了皇兄扶苏,因为父皇要立他为太子。
但青城并不喜欢他,这一点,胡亥从来就不相信。他一直认为青城和自己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把青城对他的兄妹之情看成了是对他的痴迷。现在他是皇帝,还有皇帝所不能做到的事吗?
青城长公主行了三跪九拜之礼,然后兄妹二人抱头痛哭。
青城一身齐衰丧服,头上插着木枝发笄。胡亥着斩衰丧服,麻束发髻。他没有带多少内侍,进了长公主府中堂,便命赵高和众内侍退下。
谈话自然而然转到皇兄扶苏之死上,这在青城,是父皇死后的又一个难以释怀的疑窦。众皇兄皇姐中,只有扶苏对她最亲,青城也最佩服他。在她心目中,皇兄高不可仰,可怎么……?她想不明白。何况,父皇对皇兄不是也很欣赏吗?何止一次,听到父皇说过:“你们众兄弟中,只有他,”她知道父皇指的是扶苏,“可堪当大任”。所以这些年来,父皇一直把最重大最紧迫的事情交与他去做。而且每次扶苏都做得那么好,令父皇欣慰不已。可怎么就在这短短的八九个月中,父皇就转变了对他的看法?这期间必定发生了什么大事?否则,这事无论如何也转变不过来。但即使……,可也是,是啊,父皇既然要让胡亥继承大统……?想到这里,青城不敢再想下去。
青城长公主把后面的想法隐去,把前面所想的问了当今皇上胡亥:“父皇怎么就会下赐死诏呢?”
“是吗?我也猜不透,不过,”胡亥想起李斯、赵高和他商议好的统一口径。他悲戚地说,“皇兄当时曾上书父皇,要求停止燔烧诗书、开放私学,并且非议朝廷的许多举措,引起了父皇的震怒。这一点,李斯丞相,赵中车府令都是亲眼目睹的,众大臣也是看见的。”他说众大臣,是知道如今的众大臣,哪有一个敢违逆于他?“我与二位大人,曾极力向父皇劝谏。结果,不劝还好,越劝父皇越愤怒。这一气,父皇就在平原津病倒了。后来父皇的脾气越来越不好,那些日子,想想都后怕。后来,有一天,父皇有点清醒过来,突然传出旨意:要立我为太子。这对于我,是陷我于……,我怎么会不知道?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我辞之再三,父皇终是不许,我是有苦难言。如今,天下人都怀疑我想当皇上,但我想,天日可鉴,我问心无愧。接下来,我想你也是明白的,父皇一旦确立我为太子,为了在他晏驾之后,不使国家动乱,防范于未然,所以就下了赐死诏,逼令皇兄自尽。我能怎么办?做儿臣的,唉,我,我真难呀!”说到这里,胡亥不由得滴下几滴眼泪来。
天衣无缝。
这不由得青城不信,虽然还有许多疑点,但这个皇兄,平日就没有什么心机,从来就不会暗自算计。
“我要厚葬皇兄,为他平反昭雪,善待他的家眷。季嬴,朕还有什么没想到的吗?”
“我代皇兄谢过皇上。”
“谢什么?他也是我的兄长,青城……”说到这里,胡亥突然将话锋一转,有些迟疑起来。
“陛下,”青城当然明白胡亥要说什么。在这种国丧至痛时刻,青城感到自己对胡亥的反感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也感到不可思议。只是,他如今是皇上,她只能勉强自己,仿佛明明看见一只苍蝇叮在枣(米页)上,却不得不强行吞下去一样。她马上用激烈的言辞来堵住胡亥的嘴:
“大丧期间,应该禁绝一切私欲,除了有关父皇的事,别的事,我一概不谈。请皇上按礼行事,这也是做人子做人臣的道理!”
这句话,果然堵住了胡亥的嘴。他欲言又止,望着一身缟素的青城长公主,那一脸的悱测凄切,更显楚楚动人,就仿佛看见了想象中的洛神湘妃一样,心实有不甘。但又一想,这是青城,勉强不得。她现在是太悲伤了,我要是说出,她就是有心,也未必肯首肯。更何况,这不就是迟早的事吗?哪有这样的女人?放着现成的皇后不当……。这样一想,他暂且把这事搁下,等回宫以后再找赵高来作说辞。他又说了些闲话,回宫去了。
回到宫中,他立即对赵高说:“朕要立青城长公主为正宫。”
此话一出,吓了赵高一跳,他实在无法想象,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胡亥竟会把精力集中在这方面,做出这样不明智的举措来。
“陛下,这……,”多年养成的习惯,赵高在皇上面前,总不敢张扬,他考虑着措辞。
“怎么,难道你还有什么想法吗?哼!”胡亥如今是皇上了,口吻自然不同。
赵高一听这话不对,心中一紧,想:“好啊,当上了皇上了,他就……。他如今是皇上了,这皇上……”他一想到皇上,就害怕。皇上是什么?皇上在他的脑海里,就象是一支操纵他生命的手,那么大而无当的遮住了他头顶上的全部天空。不过他马上又想到,这不是原先的皇上,这是胡亥。对于这个皇上,他没有必要象对先皇那样害怕。他沉了沉气,对于青城长公主当皇后的事,他的思路明晰。他知道,青城绝对不能当皇后。她当了皇后,这个皇上到了她手里,沙丘那事非得让她弄明白了不可。这事如果让她弄明白了,那自己?不,不,就是他胡亥……。想到这里,他想都不敢想。他立即明白,这事无论如何不能成。他看了看二世,心想:“他怎么就不明白?这个幼稚的不知后果的皇上。但这事,又不能正面回绝他,如果那样,结果可能就要适得其反了。他赶忙找了个托辞,说:“让我想想,让老臣想想好吗?”
“不用想了,”二世傲慢地说,“只要想,怎样让青城早日进宫就行了,你去办吧。”
“不用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