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抉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机遇与抉择-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评  一部令人震撼的环保专著(1)
——评《机遇与抉择——松花江事件的深度思考》
  徐 光
  “这是我的家乡,美丽的地方;松花江水,我童年的海洋;哺育我们成长,替我们受伤;松花江水静静地流淌。什么时候再让她欢乐地歌唱,什么时候不辜负母亲的善良……”。这是###演唱的《松花江》,生长在松花江边的我,也曾切身地感受到松花江的美丽与富饶,她带给我欢乐、她带给梦想,她是我童年时的海洋……
  但是2005年11月13日,却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沿江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一时间,上下震惊,举国关注。这一事件因其严重性、巨大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必将载入中国和世界环保史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后的一系列行动,拉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历史性转变的序幕。
  时隔两年后的今天,我读到了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所著的《机遇与抉择——松花江事件的深度思考》一书,它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缘起,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环境保护对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推动我国环保事业实现历史性转变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
  当前,环境问题成为危及群众健康、制约社会发展、损坏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难点。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已经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报告还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中央这一举措深得人心,“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到,环境问题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以至于任何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自身;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以至于维系生存的基本条件水、空气、土壤、食物等,时常发出受到严重威胁的警报;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以至于它超越了国家、种族的概念,融入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作者认为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基础和重要先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以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为基础,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主动选择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率的生产体系;必须反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等政策措施。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是和谐,人们要科学、理性、辨证地认识和满足自身的需要,建立适度、合理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同时也是对人自身的否定;今天对环境的破坏,就是明天对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权利的无情剥夺。作者还认为目前我国处在环境与经济矛盾最尖锐和最敏感的时期,也是在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上最需要智慧和谋略的时候。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是即对立又统一。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五个凡是: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受到严惩。决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埋单的情况一再出现。
  读罢本书,那些令人伤痛、让人忧思的往事,那些作者利用哲学思辨性的独到见解和深入思考,那些令人鼓舞、具有震撼力的话语,一直回荡于心。让人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严峻性和重要性,同时更看到中国环保的新曙光。尤其是身为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周生贤,面对巨大的环境压力,应拥有一种催人奋进,给予人力量和信念的阳光般的心态:“困难中包含着希望,艰辛中孕育着机遇,探索中蕴藏着成功”。本书作者不仅给予读者以智慧,而且更给予信心、梦想和希望,一种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勇气和谋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评  一部令人震撼的环保专著(2)
本书倡导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对于松花江这样一条遭受严重污染的河流来说,对其实行“休养生息”,目的是恢复母亲河的健康,重新建立流域生态系统平衡和良性循环。让松花江又流淌出欢乐的歌,哺育更多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孩子们再次为她歌唱,让他们再也看不到“母亲”受伤的模样……
  

目录(1)
第一章  中国环保的严峻考验
  ——面对重大环境事件的抉择与思考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了一步。
  ——海涅
  党中央:高度关注,正确领导(2)
  各级政府:明确任务,积极行动(7)
  环保人:牢记责任,不辱使命(12)
  凝聚生成:无价精神,宝贵财富(21)
  深度思考:教训沉痛,机遇重大(26)
  第二章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认清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
  人们常被自己的能动作用和很快得到的利益冲昏头脑,他们并不了解,为了当前的利益却要在未来付出重大的代价。
  ——奥雷利奥·佩西
  历史教训不久远(40)
  醒世之作三本书(42)
  环境形势堪忧虑(49)
  发展趋势不乐观(60)
  环境问题很复杂(65)
  心怀安危责任重(69)
  第三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环保的历史性转变
  当务之急不是转移视线回避危险,而是要以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勇敢地正视挑战,寻求变通发展的途径。在新的发展途径上尽早起步,才能使人类免于损失,或者说免于灾难。
  ——米哈伊罗·米萨诺维奇
  科学发展催生环保智慧之花(74)
  启动新时期环保的重大《 决定 》(82)
  中国环保进入新时代(87)
  转折点上的历史性抉择(93)
  第四章  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
  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才能清楚而明智地规划未来。
  ——斯蒂文森
  “天人合一”寻化境(119)
  冲突选择须有方(123)
  他山之石可攻玉(128)
  探索不辍觅真章(140)
  强矢重典促优化(151)
  第五章  追寻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人类改造其环境的能力,如果明智地加以使用的话,就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不当,或轻率地使用,这种能力就会给人类和人类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
  ——《人类环境宣言》
  思想回归文化本源(156)
  创新理论指导实践(161)
  “友好”内涵丰富深刻(165)
  政策支持加速推进(179)
  只有友好才会和谐(187)
  第六章  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转变环保工作的思路
  没有对历史过程的审视,没有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没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就不能发现符合人们现代生活的追求,因此,新思路的确立是人们对自己命运的审慎选择。
  ——作者
  明确思路定方向(196)
  一个重点保兴业(203)
  两件大事立根基(207)
  三项制度严约束(210)
  四项工作一起抓(217)
  五大建设强能力(223)
  六大关系促协调(232)
  第七章  谋划新型发展战略
  ——面向未来的谋划与行动
  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人类的智慧,是独立思考着的精神。
  ——恩格斯
  在行动中推进发展(238)
  在思考中谋划未来(246)
  国家战略势在必行(261)
  未来环保的战略蓝图(265)
  第八章  拥抱中国环保的未来
  ——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论语 》
  让松花江流淌出欢乐的歌(284)
  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301)
  

目录(2)
让生活相伴碧水蓝天(315)
  后  记(323)
   。 想看书来

前  言(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并努力推进实施。十六大以来,确立了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要求。以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然而,我国的环境形势并不乐观,环境的绝对风险和相对风险正在逐步加大,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遏制。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及群众健康、制约社会发展、损害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难点。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到,环境问题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以至于任何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自身;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以至于维系生存的基本条件水、空气、土壤、食物等,时常发出受到严重威胁的警报;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以至于它超越了国家、种族的概念,融入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西方经过百年努力获得的经济成果,而西方百年发生的环境问题也在中国开始集中显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国人口增加,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的绝对风险和相对风险将相互交织,相互叠加,将使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更加沉重。
  从污染排放情况来看,排污总量持续攀升与有限的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和。虽然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增幅与2005年相比分别回落了和个百分点,但是没有完成年初确定的减排目标。
  从环境信访情况来看,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与改善环境质量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007年3月底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信访工作虽然总体出现了全国信访总量、###量、非正常上访量、群体性事件发生量“四个下降”,特别是信访总量继2005年出现12年来首次下降后,2006年再次下降。但是,环境保护却成为信访工作的五个重点之一。环境信访和群体事件近几年均以30%的速度上升。环境问题也是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关的议案、提案和建议连年增加。
  从污染事故发生情况来看,突发环境事件频发与应急处置能力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006年,仅国家环保总局接报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就多达161起,比2005年增加85起,其中吉林市牛河二甲基苯酚水污染事件、湖南岳阳新墙河砷污染事件、甘肃徽县铅中毒事件、山西繁峙大沙河煤焦油污染事件等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全国大部分市、县级环境应急能力薄弱,缺少环境应急专业人才和必要的应急交通工具及监测、防控设备,有的甚至连基本的防护装备都不具备,难以承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污染防控措施跟不上,往往出现污染扩大趋势。
  从全球环境保护的情况来看,国内经济发展与履行国际环境义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交流与合作,签署了50多项涉及环保的国际条约,并积极履行条约规定的义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是,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汞、消耗臭氧层物质、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前列。“中国环境威胁论”在国际社会悄然抬头。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交往与合作中的热点问题,一些国家要求发展中大国承担与发达国家相似的义务。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形势显得异常复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采取激进立场,其目的就是要利用技术优势占领低碳经济的制高点,施压的重点对象包括中国等国家。我国环境政策和环保工作成效直接影响我国对外政治、经济交往和负责任的国家形象,面临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前  言(2)
“十一五”期间,将是各种环境矛盾和冲突的凸显期。种种迹象显示,我们已经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在此期间,传统发展方式逐步接近顶点,历史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将因发展思路的转变和重大行动的实施而集中爆发;地方政府在新的发展理念下调整习惯思维和追求,利益冲突将逐步加剧;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将逐步清晰,行动和政策将更加果断,冲突进入高峰期;环境污染的成本逐步大于收益,社会发展的环境承载力被逼到极限,战略拐点已经形成。“十一五”期间,是中国环境与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是各种思想、行动以及利益冲突最尖锐的时期,同时也是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环境管理部门别无选择地要面对最复杂的局面、承担最庄严的使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强烈要求我们必须将解决好环境问题放在首位。
  思想上要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这是战略性、方向性、历史性的转变。按照实现历史性转变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环保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十六届六中全会充分肯定了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现在的关键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时期推进发展的主要任务。“科学发展看环保,和谐社会看民生”要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
  政策上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切入解决环境问题。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要抓紧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体系,应当采取总体制度一次性设计、分步实施到位的办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