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降到最低。
抚远水道导流堰工程于12月16日正式启动。在零下30多摄氏度极端恶劣的施工条件下,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副省长申立国、刘学良和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亲临筑堰现场指挥,先后动员了6300多名干部群众、1500多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调集了佳木斯、鹤岗、双鸭山、鸡西、农垦等地2124台(套)施工机械与运输设备投入工程建设。广大施工人员克服了流量急剧加大、水位上涨、冲刷剧烈、空间制约以及施工时间紧、工程量大、物资不足等诸多困难,于21日12时在污水团到达前四小时将分流水坝胜利合龙,为俄方哈巴罗夫斯克市7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冬季节,在高水位、大流量条件下,以砂料筑堰,单向推进,非合理工期施工并成功实施江河截流,这在水利建设史上从未有过,创造了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
12月19日召开的佳木斯市政府、市政协及各界群众代表座谈会上,参会人员踊跃发言,对中央和各级政府水污染的处置措施表示支持,对夺取污染防控胜利充满信心,也对评估污染造成的影响、修复生态环境等提出了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事件的处理,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及群众的大力协同,也离不开国务院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密切配合。
12月3日,国务院副秘书长汪洋、尤权以及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辉等有关负责同志陪同华建敏同志来到国家环保总局,研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事件有关工作。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同志为此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水利部副部长、国家防总秘书长鄂竟平三次专程赴黑龙江省现场指导松花江防污防凌工作;建设部领导同志召集有关司局负责人和国内知名专家研究饮用水安全措施;农业部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部长任组长的处置工作组,防控农业和农产品污染;为落实资金,财政部的同志也是千方百计,积极努力,给予大力支持,甚至动用了总理应急基金。
党中央:高度关注,正确领导(4)
在重大事件面前,体现出了共和国部长们高度的政治觉悟、责任心和大局观。水利部汪恕诚部长表示,水利部要顾全大局,环保总局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同志,在环保总局提出希望农业部在渔业环境安全方面提供支援时,亲自打电话安排,当天就派出了工作组。科技部徐冠华部长,及时安排松花江水污染防控研究项目,在科技项目组织与方案设计中,接受环保总局的建议,主动修改了原计划,统一了松花江生态效应评估的重大课题研究。
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之所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是黑龙江、吉林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武警官兵、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国务院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的结果。正是各界力量团结协作、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合力攻坚,才确保了防控斗争的最终胜利。
环保人:牢记责任,不辱使命(1)
国家环保总局是国务院主管环境保护工作的直属机构,其职责之一就是指导和协调解决各地方、各部门以及跨地区、跨流域的重大环境问题,调查处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以后,环保总局理所当然地要主动站在解决问题的第一线,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统一思想,果断行动。面对事件,环保总局党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班子成员对于处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意见保持高度一致,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形成了全局上下积极配合、协同作战的局面。环保总局机关各司局及直属单位,按照具体分工,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为确保对整个防控事件的正确舆论引导,办公厅归口管理各部门关于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信息,确定发布的时间和时机以及各部门向总局报送信息的时间、频次和内容要求;科技司会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开展水质监测,科学准确地掌握水质动态信息,研究削减水体中硝基苯的工程技术方案,并展开松花江水污染环境影响评估工作,针对冰冻后污染物吸附、滞留等问题提出预案;国际司负责加强与俄方水质监测、污染控制等方面的合作;法规司负责研究可能发生的理赔标准、准则等问题……全局上下都把处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当做首要任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华南环科所、南京环科所派专业技术人员奔赴松花江佳木斯一线,取得第一手数据。吉林、黑龙江两省的环保工作者更是在冰天雪地的松花江面,忘我工作,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塑造了新时代的中国环保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确保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成功解决。
环保人时时牢记着###总理在视察时的嘱托——“决不让一个人喝不上水,也决不让一个人喝上污水”。环保人没有任何理由辜负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只能化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为国分忧,为民解难。
12月4日晚环保总局党组召开会议,重点传达了华建敏同志在应急指挥中心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的精神,深刻领会了加强松花江水污染趋势科学分析与预测,加速减污、治污工程论证决策等重要指示,重点研究了落实措施。达到了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的目的,并决定立即赶赴黑龙江,现场论证工程措施,强化监控工作,协调落实松花江生态修复方案,尽快向国务院作出报告。同时决定召集有关技术人员,立即对污染带何时到达中俄边境,以及到达时的浓度等情况进行计算,确定最终结果。
12月5日,我率环保总局工作组抵达哈尔滨后,与黑龙江省有关领导就筑坝工程施工建设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商讨和交流。未及休息,便直接赶赴松花江污染防控前线佳木斯市。火车上,黑龙江省环保局局长向工作组汇报了松花江污染防控的最新进展。
12月6日,工作组赶到远离佳木斯市500多公里的抚远水道拟筑坝址现场,进行实地踏查。
12月7日,工作组先后到同江市环境监测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松花江流域同江水质自动监测站,慰问坚守在工作岗位的环保工作者。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国家环保总局派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专家并从各地抽调优秀监测人员,在松花江上布设了50多个监测断面,出动水质监测采样车7000多台次,行程十几万公里,发布监测数据3600余个,及时、准确、有效监测和预测污染带移动位置和时间,有效监控污染带的形成及其特征、状况,为沿江群众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提供决策依据。他们长时间在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环境里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监测与防控工作到位,其事迹可圈可点,其精神可歌可泣。
随后,工作组又赶赴富锦市环保局、富锦监测断面,听取专家汇报。在佳木斯市前方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为主的专家组,在现场和实验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上成立、技术上合理、工程上可行、安全上保障的硝基苯削减工程方案。
环保人:牢记责任,不辱使命(2)
削减松花江水污染物工程,是相对复杂和较难决策的一件事情。通过前线走访、调研和现场勘察,广泛听取省、市、县政府领导及群众意见,经过对工程的必要性、风险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研究,最终决定在充分肯定科研人员工作热情和对松花江污染防控所作贡献的同时,暂时放弃进一步试验和工程的准备工作,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做好筑坝以及监测与防治工作。随后,向国务院领导作了第一次关于松花江水污染防控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12月8日,工作组同志在佳木斯市召开了机关、学校、企业、街道以及乡村代表座谈会。座谈会上了解到,当时群众对松花江污染带过去之后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心存疑虑,有的甚至顾虑重重。比如江中的鱼还能不能吃、水还能不能喝、开春后能不能用江水灌溉和养殖、底泥里还会残留多少硝基苯等等。
在污染带监控措施全面落实以及沿江群众饮用水安全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国家环保总局有必要调整工作重心,对松花江水污染后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与评估,有必要编制松花江水污染防治规划并开展治理行动,要尽快对事关人民群众生产发展、生活安全的问题作出科学与明确的答复,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决定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将科研力量集中到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上来,并明确此项工作为当时松花江污染防控工作的重点,以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攻关。
动态评估,科学决策。12月10日,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和深化水污染防治规划工作全面展开。
集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40多名科技人员,并邀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利部松辽委、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中国水力科学研究院、华南环科所、南京环科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部门和单位的科研人员一道,确定了《 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与修复技术方案 》。决定由张力军副局长坐镇黑龙江,重点开展“污染事件对松花江经济鱼类食用安全性影响”、“沿江两岸用水安全性”、“污染事件对农产品(含水产品)质量的影响”、“污染事件特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风险性”、“特征污染物在水体层中的分布与影响评估”、“主要污染河段底质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污染事件的生态损失”等15个方面的评估与研究。尽快为群众生产生活和沿江两岸的经济发展预测风险、作出评价、提出修复措施,为各级政府实施风险管理、危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对策建议,并将评价与评价结果、风险程度与修复办法等情况和技术知识,以通俗化、形象化、科普化的形式,向全社会进行深入宣传,力求做到家喻户晓,有效消除群众疑虑。
与此同时,为防止类似污染事件发生,环保总局及时召开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电视电话会议”,组织开展全国环境安全大检查,派出五个督察组分赴十个省市进行督察、督办,共排查全国环境安全隐患两万多起。
12月10日,环保总局向国务院领导作了第二次关于松花江污染防控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12月23日,环保总局收到外交部转来的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主席伊沙耶夫就松花江水污染问题致###委员长的信,针对信中提出的问题向国务院领导作了第三次报告。在报告中,涉及松花江水污染已采取的主要措施时,写道:“污染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
《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指导和协助吉林、黑龙江两省政府落实应急措施。12月3日晚国务委员华建敏到环保总局召开现场办公会后,进一步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密切监控污染带推进情况和沿江两岸饮用水水质,确保沿江群众饮用水安全。环保总局继续坚持每天两次向中央主流媒体和俄方通报松花江水污染情况,通过外交部多次向俄方提供相关信息,邀请俄方代表团、新闻团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调查组现场采访考察。向俄方派出联合工作组,提供分析仪器和活性炭,在抚远水道筑坝、导流、防护哈巴罗夫斯克饮水区,签署并执行
环保人:牢记责任,不辱使命(3)
《 中俄关于松花江水污染事故水质应急联合监测方案 》,释疑解惑,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俄罗斯的影响。同时,加快实施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的生态环境影响与对策重大项目,制定来年春天江面解冻时的水质监测方案,编制松花江污染防治规划,努力做好水污染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
12月31日,国家环保总局向吉林、黑龙江两省环保局发出《 关于加强冰封枯水期松花江水污染防控工作的通知 》,要求两省环保系统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切实把加强冰封枯水期污染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环保部门的首要任务之一,加强环境监管,严密防范措施,防止水污染反弹,切实保障城乡人畜饮水安全,并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对于以松花江干流事故点、下游沿江以及浅层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城乡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在污染带通过两周后加强对居民饮水、养殖安全的指导和宣传,认真做好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善后工作。
集合群智,启动规划。为了更好地巩固松花江水污染防控成果,从长远考虑松花江的治理,要求松花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组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程,主动与有关方面协调,积极组织社会资源,广泛听取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国家争取将松花江与“三河三湖”一样,列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
2006年1月6日—7日,为制定好松花江水污染防治规划,由环保总局牵头,在哈尔滨召开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会,进一步征求有关部门、地方和专家们的意见。沿江三省(区)、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国家有关部委及专家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形成了广泛共识。
2006年1月8日,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调整后的规划有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把松花江水污染治理放在与“三河三湖”同等重要的地位,纳入全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持之以恒,抓出成效;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工作的重点;三是把环境监测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四是明确责任,实行规划到省、任务到省、目标到省、资金到省、责任到省的“五到省”责任制。
1月16日,环保总局向国务院领导作了第四次关于松花江水污染防控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1月17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历时65天,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此时已近春节,环保总局宣传部门抓紧设计印制一批宣传年画,通过这种方式给沿江两岸的人民一个交代,让他们过一个放心年。
1月24日,国务院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向新闻媒体通报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通报了松花江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就全面推进松花江水污染治理工作提出具体方案。发布会上,还就广大群众所关心的饮用水、灌溉、养鱼、会不会形成第二次污染等问题回答了各方面的提问,消除了国内外的疑虑。
至此,在各界的鼎力支持下,通过环保系统广大同志的共同努力,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处理终于取得了圆满成功。环保人不辱使命,对得起党和人民!
凝聚生成:无价精神,宝贵财富(1)
回顾这次难忘的战斗历程,松花江水污染防控工作取得胜利,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有关部门和单位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广大环保工作者,特别是一线人员吃苦耐劳、艰苦奋战、连续作战的结果。
在我国革命战争时期,党和人民创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了“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壮丽进程中,创造了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