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的是会伤害一颗善良而又纯真的心。
在家里,妈妈是孩子语言的第一位老师。而语言,又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环节。所以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聪明些,那就从倾听孩子说话开始吧!
善于倾听的妈妈,会发现,孩子的语言有多么的美丽传神!懂得倾听,你会发现孩子原来是那么的纯真坦率!那应该如何倾听孩子的话呢?
聪明的妈妈与其做一个高明的说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听者。
1.再忙也要抽出时间
也许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步伐的加速、竞争压力变大,很多爸爸妈妈常由于工作忙碌,而无法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中国台湾心理学家游干桂便认为:现代爸爸妈妈不应该只是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反而应该抽出更多时间,去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更为亲近。
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最想说话的人也是爸爸妈妈。因此,无论多么忙,妈妈们都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听孩子说话,不论是2小时、1小时,甚至是30分钟都好。如此一来,妈妈们便能真正看到孩子的优、缺点,然后有针对性地教育。
2.保持平等的地位
很多妈妈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喜欢保持居高临下的态势与孩子交谈,带有命令式的口气,孩子在这种气氛下,带有一种恐惧或逆反心理,而不愿吐露心中的秘密。所以,妈妈更多的应该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和语气与孩子交谈。
3.注意正确的姿势
孩子小,声音弱,所以妈妈在倾听孩子说话时,最好使自己在身高上与孩子处于平等位置,用眼睛真诚地看着孩子,面对面地交谈,自然地表达你的兴趣和愉悦。在倾听的过程中,不要用手捂着嘴巴,两手抱着胳膊,或翻看着书。这些举动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障碍。
4.表现出听的兴趣
妈妈应以关怀的笑容、信任的眼神、理解的心态耐心地倾听孩子把话说完,以平和、商讨的口气与孩子交流。千万不能在孩子说到半道上就打断孩子的话说诸如“这个我早知道了”之类的话。当妈妈的关心孩子,不应只是关心他的冷暖、吃住,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
5.将专注倾听的态度传递给孩子
“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是孩子最爱看到的表情,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能把大人吓住,说明自己很有本事。同样,在孩子说的过程中,适时地说些简单的诸如“太好了!”“真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接着说!”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
孩子的话,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所以,请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童心,多一点爱心,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关爱孩子。只有真正懂得倾听孩子的妈妈,才能获得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真正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以及他们行为的真正动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告诉孩子快乐学习(1)
我想,中国的孩子在上小学以后,妈妈常说的话就是:“赶快写作业去!”或者“还不给我看书去!”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健康和快乐也同等重要。可是,似乎自古以来,学习的问题,一直是父母和孩子的心头结。在父母的眼里似乎只有金榜题名,只有试卷上的分数;而孩子呢,老是担心成绩太差遭父母责骂。父母要孩子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而孩子除了学习,还要玩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玩乐和健康跟学习是一样重要的。每个妈妈都是从孩童时代走过来的,更应该理解孩子爱玩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乐中了解世界,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比起妈妈们硬逼着他去学习要容易得多。只有有了轻松愉快的心情,健康的身体和精神,才有精力把学习搞好。所以,请妈妈们不要随便地呵斥孩子。
妈妈们是否可以回想一下,当我们第一天送孩子去上学的时候,孩子是不是蹦蹦跳跳非常开心,是不是刚开始都喜欢学习,一回来就做作业?可是,后来孩子变了,变得厌学,憎恨做作业。这是为什么呢?从根本来说都是我们大人造成的。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逼着孩子刻苦学习,努力学习。 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们逼着、管着、骂着、打着;而孩子呢,焦躁、生气、流泪、痛苦不堪。由此,孩子今天学习痛苦,明天学习痛苦,天天学习,天天痛苦,天长日久,于是孩子就形成了“学习=痛苦”的条件反射。从此,一提学习,孩子就痛苦,一到写作业时间,就是一场大战。
可见,硬逼孩子,孩子的逆反心理一上来,就什么也做不成了。如果妈妈包办的成分太多,只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处于被动状态,大大降低学习的乐趣,给孩子今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高兴地学习,快乐地做作业呢?
学习、玩、健康,对孩子来说是一样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把“逼”换成“鼓励”,帮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让孩子在鼓励中感受到关怀,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1.根据孩子的性情对症下药
对于特别贪玩、调皮的孩子,妈妈就要因势利导了。比如孩子玩累了,可以对他说:“歇一会儿,去做功课吧。做完了功课,可以玩得更开心。”
对于性格内向,而成绩又不太好的孩子,其心理压力一定很大,这时妈妈要想办法让他学会放松,多跟其他的孩子一起玩,或者带他出去玩,减轻学习给他带来的心理负担。在语言上更是要体现关心,比如孩子做完功课,你可以对他说:“学习是很重要,但不用这么拼命,咱们不急,一点点来,要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2.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
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可以做得好。让孩子量力而行,除了学习,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不要太劳累,不要太强迫自己。
当孩子听你这么说,感受的不仅是鼓励,还有来自亲人的最真诚的关怀,这会让他心里觉得温暖。同时,学习带给他的压力也因此而化解了。
3.随时随地学
比如妈妈和孩子一起外出,对于外面的事物,妈妈可以和孩子比赛谁看到的事物最多,谁说得最美。如果孩子“我看到了大楼了”。妈妈则说:“我看到一栋银白色的玻璃高楼,它在蓝色的天空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孩子都是善于模仿的,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最好的txt下载网
告诉孩子快乐学习(2)
当然还可以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教他学习。比如可以利用拼音卡片,与孩子像玩扑克牌一样玩拼音游戏:让他自己把卡片按声母和韵母分开,然后,妈妈和孩子各执一叠。当孩子把打出来的卡片上的声、韵母拼读对了,就给予适当的奖励,或亲吻一下,或送一个大拇指,或奖一块饼干等。这个时候,妈妈们还可以装学生,孩子当老师,让孩子教你读。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妈妈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也让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下学到了知识。
4.引导孩子正确做作业
作业是孩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作业做好了,孩子的学习也就做好了一半,但是作业做好也有讲究。
第一,当孩子放学回来,不要急于让他做作业,可以让他先吃点水果补充能量,休息一会再让孩子做作业。
第二,最好先做作业,再吃晚饭。因为人吃完饭后,人体大量的血液要流到胃部去消化刚吃下的食物,而孩子做作业需要大脑工作,大脑缺少血液的话,容易疲劳。
第三,作业做完了才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可以让他看,但必须在做完作业以后看。并将此作为制度定下来,不得改变。时间长了,就会养成习惯,这样也会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
第四,劳逸结合。允许孩子做一会儿,玩一会儿,这样可以缓解孩子大脑疲劳。妈妈要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确定做作业和玩的时间。比如孩子做20分钟作业,就让孩子休息会儿。当孩子玩了七八分钟,再让他继续做作业。当然,不能让孩子在书房里玩,书房是学习的地方,要玩就到大厅去玩。也不能让他玩游戏和看动画片,但是可以看图书、聊天,可以在地板上打个滚,或者什么也不做。
第五,养成规律。孩子放学回家后,一直到睡觉,活动地点、内容、时间最好固定。在孩子适应了一套作息时间后,最好就不要变了。
第六,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如果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差,未来在学业和事业上,遇到困难就不能独立解决。所以,妈妈们应该从一开始就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让孩子体验独立完成每一科作业,或每一道题的胜任感和快乐感,并及时予以赞扬。
当然,妈妈可以在孩子不懂的时候或是提问的时候,启发孩子自己思考,给予适当指导,但是不能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当孩子第一次战胜难题时,就会获得快乐,时间长了,孩子就习惯应对难题了,其独立意识也就会慢慢养成了。
总之,妈妈在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的时候,一定不要急躁激进,切忌包办、代替,避免加重孩子的负担。孩子的心是柔软的,而妈妈们要做的功课是对孩子的更多关注,不仅仅是生活上和学业上,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心理上倾注心血。因为,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开发他们的智力、想象力、创造力。
走出管教孩子的误区
管教是门大学问!不正确的管教,塑造出的孩子只会让我们心力交瘁、疲惫不堪!因此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坚持不懈,并随时都保持头脑冷静。可是,还是有很多妈妈在教育孩子时,常常由于急于求成或者爱子心切而不知不觉步入某些误区。
误区一:乖孩子=好孩子
传统的观念认为:好孩子要乖,听大人的话,懂事,长大后才有出息。孩子太乖,事事都听父母的,按部就班地照大人的安排去做,大人是省心了,但孩子的个性却被抹杀了,而且太乖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十分依赖父母,缺乏独立意识。现代社会中特别强调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我们不能图省事,就极力让孩子“乖”。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个性,个性不是另类,而是从孩子自身的特点来培养他们主动、勇敢、热情、体谅别人等优秀的品质。我们可以不要求孩子具有别人所有的优点,也不需要和其他的孩子比,而是慢慢培养孩子自己的认同感。即使孩子顽皮,我们可以帮助他把坏的习惯改掉,好的习惯发扬,让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误区二: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
很多家长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完成自己当年没有完成的梦想,于是,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学画画。在这种压力和逼迫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睦关系,追求一些并不一定正确的父母的理想。当子女长大回想起童年,尽是不快乐的回忆。
误区三:过分溺爱
有些妈妈害怕孩子受到伤害,于是,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让他们碰。这种过分溺爱的表现,只会让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后孩子走上社会了,也会让他缺少自信,阻碍他社交能力的养成。
误区四:父母意见不同
很多妈妈和爸爸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不是沟通商量着去解决,而是各持己见,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但帮不了孩子,还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全和不知所措。因此,妈妈们如果和爸爸有什么不同意见,最好避开孩子进行沟通和商量,不要让孩子感到只有一个人说了算,以免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不起作用。
误区五:过于民主
很多妈妈认同打骂孩子不对,于是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对孩子“晓之以理”, 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为什么?因为孩子缺乏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对其过于民主,很容易使其变得为所欲为。对其过分民主,容易把他宠坏,使其变得固执、任性。因此,妈妈们应当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来确定是否由孩子做主。孩子越大,越可以晓之以理,让他自己抉择。
当然,有时候该采取强制措施时还是要采取的,让孩子懂得淘气应有限度,任何时候都不能有过分行为,在不良行为一开始就制止他,然后再解释为什么。
误区六:小看和责备
有些妈妈可能是为了激励孩子,于是总是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行,喜欢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作比较。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方法错了,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长此以往,会将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扼杀,而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被无情地摧毁。因此,妈妈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孩子。即便他真的错了,可以提醒他,让他知道你相信他有能力做好,不要用“你老是这样,从没做好过”这类话指责他。或者因为做错事,孩子必须受到一定的惩罚,也不可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是要让孩子明白:妈妈是爱自己的,只是不喜欢我这样做所以才受到惩罚。
误区七:奖励和惩罚不对称
奖励和惩罚都是必要的,但是很多妈妈却走进了极端。要不就只奖励不惩罚,要不就只惩罚不奖励。
比如,有的孩子做错了事,有些妈妈却承诺以奖励来让他改正。这种方法只能纵容他下次再犯,用奖励的方法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实际上是变相鼓励孩子继续做错事。有的孩子进步了,理应得到奖励,可妈妈怕孩子骄傲,于是什么也没有说,这样只会让孩子失望,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因此,孩子真的犯了错误,惩罚必不可少,而该奖励的就一定要奖励,做到有的放矢。
误区八:从不向孩子道歉
有些妈妈和爸爸明知道自己做错了,可是碍于父母的面子不好意思给孩子道歉。其实,如果父母真的知道自己错了,跟孩子说声“对不起”,可以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错了就要改正的道理。
其实,在实际生活当中,妈妈们还是会走进很多误区,而现在的孩子自尊心很强,管理不当就会适得其反。所以,妈妈们一定要用心对待,使自己走出这些教育的误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收起你的大嗓门
孩子们调皮是很正常的,我想,妈妈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早地成熟,像个成年人一样彬彬有礼。但有时孩子分不清对错,把握不了分寸,比如他揪小朋友的头发取乐或将你急需的东西藏起来看你心急火燎而暗自得意。于是,再理智的妈妈也难免有怒火冲天的时候。这个时候,不管教一下,似乎不行了。前面我们说了,管教孩子要有方法,千万不能对着孩子大喊大叫,强词夺理地说:“不准就是不准,没有为什么!”
当你对着正在做某事的孩子大喊大叫的时候,是没有说服力的。也许你认为这一手段很见效,孩子什么也不说,乖乖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了。可是,他是真心的吗?那也不过是他无力反抗而已,并未心悦诚服。他仍会在内心里坚持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