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偶像老爸老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偶像老爸老妈-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你可以这样提醒:“你今天有作业吗?功课做完了没有?那么你就不要玩太久,要记得做功课。”或者“做完了功课,要记得把书本整理好,不要都摊在桌上!”然后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行动。
  4.不可暴怒
  完全不责骂,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听之任之,必然会娇纵孩子,惯坏孩子。但是在责骂的时候,绝不能由于一时气愤就大发雷霆。如果你经常暴怒,动辄大声斥责,孩子就会习以为常:“又来这一套。”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这样大声斥责,还会造成顶嘴和反感。可见暴怒下的责骂是管教孩子最笨的方法。
  所以,当孩子真的犯了很大的错误时,我们首先要冷静而细声地同孩子讲清楚:“知道为什么叫你吗?”或者“对于你所做的事,你有什么感想?”引导孩子自己反省,承认错误。这种反省也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5.责骂时不要揭短
  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些妈妈在和邻居朋友闲聊的时候,揭孩子的短。比如,“我们家小明就是不喜欢读书,考试也老是不及格。”或者“我们家小辉一点都不懂礼貌,见人也不叫。”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里来了客人,有的人由于客套对孩子夸奖几句,但是妈妈们为了表示谦虚,会说:“哪里的事,这孩子又娇气又懒。”或者“你就不要夸他了,越夸他,他就越不知天高地厚了,这孩子,太任性。”
  也许在妈妈看来,这算不得责骂,可是在孩子听来却是妈妈对自己的不认可。这样做不仅丝毫无助于对孩子的教育,而且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无地自容,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即使孩子真有这些缺点,也不应向外人张扬。 txt小说上传分享

责骂也有艺术(3)
孩子的自尊心和羞耻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孩子的缺点,家人知道没什么,但说给外人听,只会让孩子柔弱的自尊心大受打击。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反正就是这样,无所谓了。所以,妈妈在与外人交谈时,谈到自己的孩子时绝不要揭短。相反地,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要时刻加以肯定。譬如在外人赞美自己的孩子时,父母可以说:“是的,我的孩子最近进步很大!”这样孩子觉得光彩,同时也会更加奋发向上。
  6.不要和别的孩子比较
  见到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如别人,妈妈有时难免会骂出一些过头的气话:“你看人家琳琳,成绩样样百分,只有你期期不及格,把我的脸都丢尽了!”
  “比较”是正常的,自私点说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超能的,自己才有面子、有成就感、有满足感;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聪明、超能是以后生存的资本。可是孩子不可能向我们想象或期望中的“完美”。当妈妈们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是想让孩子向别人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点。但殊不知,孩子年纪小,心理和思维都还不成熟。因此,这样的责骂不会对孩子有一丝的好处。相反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变得更加抬不起头来,变得阴郁,或者逼他走向反面——憎恨!
  所以,妈妈们记得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最好不要比较,如果实在要比,记得不要拿孩子的缺点和人家的优点比较。要知道,你在比较的时候,别的妈妈也在要他家的孩子学习你家的优点呢!所以最好这样说:“你看隔壁的小明比你讲卫生 ,你要向他学习,不过你比小明有礼貌,他要向你学习。好朋友是要相互学习的。”
  7.不要威胁和埋怨
  很多时候,家长越是出于民主地让步,孩子越是变本加厉地坚持自己错误的行为。于是有的妈妈便不断使用威胁语言:“你再……我就怎样怎样!”可是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的威胁能起作用吗?
  估计起作用的时候很少!为什么?我想原因在于这样的威胁本身对孩子不构成任何威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说出了威胁的话,但并不真正的去执行,于是孩子每次都在试探大人。如果大人态度不强硬或者他看不到大人有什么实际制止或惩罚他的行动,他就认为大人其实是在默许他,至少大人的限度是可以放宽的。最后孩子就在不知不觉中认为“妈妈不可能不要我”“姥姥不可能让我饿肚子” “老师不可能不让我上课”,由此他们觉得“可以到外面玩不回来”“可以为看动画片而舍一顿饭”“可以不来上课,反正我也不愿上”。
  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有时候不妨专制、专权一些,当然前提是他们知道自己是错的。总之,必须用行动让孩子看到我们的底线。否则威胁也可能是纵容,也可能让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8.不要讽刺孩子
  讽刺是孩子自信心的杀手。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妈妈在看到孩子把一些极简单的作业做错,就气不打一处来。于是会骂:“这么简单的都会算错,你真是白吃了几年饭!”
  或者某些孩子平常不怎么用功,可是由于某些原因开始努力了,做妈妈的不但没有鼓励,反而说:“真新鲜,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也许妈妈们这样决不是对孩子付出的努力和热情不高兴,而是因为孩子的努力超出了自己的预料,感到十分惊奇,不好意思将喜悦心情坦率地表达出来,而说出了如此带讽刺意味的话语。
  每个孩子都希望听到大人说他们聪明能干。父母挖苦讽刺等于告诉孩子“你的天资差”“你不应该这样。”所以,讽刺挖苦的方式是教育不好孩子的。所以,妈妈们应该正确关注孩子每一个细微的进步,让孩子明白无论他的成绩如何,表现如何,只要他努力了,就是大家都疼爱的好孩子。
  孩子毕竟只是孩子,责骂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变好,不恰当的斥责还可能使孩子变坏,影响孩子的成长。总之,希望所有的妈妈,当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当我们准备责骂的时候,一定要控制自己,冷静地思考一下,到底哪种批评教育更恰当,孩子更为容易接受。
   。 想看书来

心平气和点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难免的事情,怎样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却并非易事。有些妈妈在看到孩子做错事情以后,气急败坏地指责孩子,或者大声斥骂孩子不应该这样做。更有甚者,对孩子采取武力。我不觉得这样的方式,孩子能够真心地接受,或者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是不是说明孩子犯了错误,可以听之任之?不是。孩子做了错事,做妈妈的一定要认真处理。但处理的方式最好是心平气和。
  
  
  “叫你不要到处乱扔垃圾,你长耳朵没有!”“不是叫你不要跟小朋友抢东西吗,你还去跟小朋友抢,丢不丢脸啊。”“你怎么这么不长眼睛,看把人家的玻璃打破了吧,以后再这样,看我怎么收拾你!”
  常常听很多妈妈在看到孩子犯错时,说出以上这些话。其实,过分的或者不问缘由的指责,只会使孩子畏畏缩缩,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孤僻的性情。想想,知道自己犯错以后,孩子肯定已经很害怕了,担心挨骂、挨打。有时候孩子并不是故意做错事情,本想对父母解释,而父母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数落,他在对父母产生恐惧感的同时,还会感到失望,觉得父母并不理解和宽容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疏远。
  在生活中,谁不犯错呢?每个人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有那么多事情不能做的。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都是后天父母教的。所以,很多事情孩子可能真的是无心之过。而我们在很多时候,都夸大了孩子的错误,把不严重的事弄得非常严重。自己生不必要的气不说,还让孩子无辜地受责骂。
  我们的责任就是在孩子犯错误时,及时给予提醒,制止他们的这种行为,引导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那么,当遇到孩子犯错误时,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当自己想发火时,先通过深呼吸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多想一想:“孩子毕竟是孩子”。
  第二,在指正孩子的错误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批评教育孩子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在融洽的氛围中,孩子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批评,并认真思考并改正错误。
  第三,在批评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切忌,当众训斥孩子。
  第四,直接指出孩子的错误,孩子可能因为逆反心理而不愿意接受。我们可以借助讲述寓言、故事、童话等加以引申、发挥,含蓄委婉地教育孩子。这样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但我们不能什么都表扬,而是应该表扬孩子所做的努力,比如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等。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说出好在哪里,让他有所遵循和发扬。适当的表扬可以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第六,有时候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能够使孩子感受到无声的惩罚,从而反省自己的过失。
  当然,我们在指出孩子的错误的时候,还要记住“不要揪住孩子的错误不放”。有研究表明:如果对于孩子的某个错误过多的重复和批评,就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这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的后果是:使孩子对这个错误从内疚不安——不耐烦——反感讨厌,被“逼急”了,会出现“我偏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因此,为避免这种“超限效应”的出现,我们对孩子不能重复批评某件事情,更不能老账新账一起算。如果要再次批评,也应换个角度,换种说法,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降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教给孩子怎样思考(1)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能够出人头地。于是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愿给孩子“智力投资”。可是,为什么有时候却事与愿违呢?很多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动脑筋,懒得思考。不知道这些抱怨的妈妈有没有问过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给他思考的机会了吗?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容易忘记一个既省钱又很重要的方法:帮助孩子思考。劳埃尔?皮科克说: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他思考问题的方法。一个人如果是个积极思维者,实行积极思维,喜欢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既然思考这么重要,妈妈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是怎么做的。
  听其他妈妈讲过一个故事,故事说:
  某小学语文考试,其中一道选择题是:下列哪一个答案不是植物?A桃子,B竹子,C麦子,D桌子,E狮子。
  很多小朋友只选了狮子,老师说:“错,桌子也不是植物。”
  小朋友不服气,说:“桌子是木头做的,木头是树砍下来的,树是植物,那桌子怎么不是植物呢?“
  老师说:“不是就不是,你想太多了!”
  小朋友回家问妈妈,妈妈也告诉他:“不要想那么多!”
  老师错了吗?不一定。因为桌子不都是木头做的,也有铁的、塑料的。孩子错了吗?我觉得没有全错,因为他懂得思考,懂得说出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们不要归咎于这道问题的答案了,而在思考能不能展开!如果我们不给孩子思考的空间,不给他询问解惑的机会,那他得到的不是“教育”只是“教训”!
  思考有两种基本类型:“右脑思考”和“左脑思考”。“左脑思考” 是指逻辑的、分析的、理性的思考,是由人的意识来做一步步的推断,然后达到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这种思维一般是由人的左脑控制。“右脑思考”是直觉的、灵感的思考,主宰这个思考的是人的潜意识心灵,这种思考有助于科学的发现或某些方面的创造性突破。这种思维一般由人的右脑控制。
  长期以来,大多数家庭培养的是“左脑”型孩子。如听说读写、计算、逻辑推理、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和成绩,首先受到鼓励和表扬。右脑直觉的、灵感的思考的开发和利用却都被放在次要的地位。像美术、舞蹈、音乐、体育等,至多被认为是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很少被认为会增进智力。我们也许不用把孩子变成一个艺术家,可是我们可以帮他成为一个有创意的人。
  可见,正如人的左右手同样重要一样,左脑右脑也是同等重要的。只有两者达到平衡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时,人的智力(包括记忆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高度的发展。那么,我们怎样促进孩子左右大脑共同发展呢?  
  
  1.让孩子自己分析
  无论遇到什么事家长都不要代替孩子思考。孩子做错事时,不要直斥其非,可让他先想想做了什么事,什么地方做错了,为什么做错了,应该怎样做。总之,让孩子自己分析和反省。
  2.让孩子自己思考
  孩子每提问一个“为什么”都是孩子对事物的缘由或目的的想象。每一个“怎么样”都是孩子对事物发展过程与机理的思考。当孩子问“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随口解答,但当孩子进一步探求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提出“为什么”时,就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深入浅出地给予解释;甚至有些问题可以暂时不要回答,而是提出建议,让孩子去观察和动手验证。这样收效会更大。如果孩子不能立刻回答出来,家长不要着急,要耐心地引导、启发他。

教给孩子怎样思考(2)
3.让孩子亲身体验
  平常应多给孩子创造些亲身体验的机会,如节假日带孩子去旅游,让孩子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在睡觉前,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让他们看一些画册、儿童读物等,并从中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使孩子的想象力更丰富,眼界更开阔。带孩子去博物馆时不要走马观花,简单地欣赏作品,不妨提出“恐龙如果复活了,地球会变成什么样”之类的问题引起孩子的思考。
  4.创造家庭思考的环境
  我们不能压抑孩子,应该为孩子提供宽松的想象空间,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和思考欲望。如果过于压抑孩子,只会造成孩子懦弱、唯命是从的性格。
  我们还可以从日常事例中提出来讨论,以刺激孩子的头脑,对问题作思考。比如给孩子讲故事时,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由此引起孩子联想出一连串问题。培养孩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除了那些危险的和错误的事情以外,我们不应对孩子做事限制太多。当孩子失败时,应该和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克服困难,争取下次的成功。
  5。给孩子独处的空间
  宁静的环境,会使人有较多感想浮现。所以应该给孩子适当独处的空间和时间。这对孩子的思考是十分有帮助的。
  6.游戏开发
  在孩子们做游戏时,尽量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去做,千万不要害怕孩子弄脏衣服而约束他们。在游戏之前,还可以给孩子介绍各种工具、材料的用法,并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他们自己先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时,才给予一些必要的帮助。
  7.让孩子自已想办法
  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长不要迫不及待地去帮助孩子,而是应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