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商人在明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位面商人在明末-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旦朝廷钱粮少了,你不怕辽东再出一个李成梁!”

    刘白羽这话说的就很严重了,袁崇焕不敢再说了。

    李成梁。隆庆四年(1570年),擢为辽东都督佥事,驻节广宁(今北镇城内)。明嘉靖后期至隆庆年间,鞑靼插汉儿部多次进犯辽东。十年间,明三员大将相继战死。时值边备废弛之秋,成梁莅任即募四方健儿抗击蒙古、女真各部的侵扰,由是军声始振。万历初期,灭建州女真首领王杲、子阿台部,数次大败插汉部酋长土蛮、泰宁部酋长速把亥;计杀海西叶赫部首领清佳砮、杨吉砮。

    李成梁有大将才。在整个明朝将吏贪懦,边备废弛的情况下,镇守辽东30年间,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200年来前所未有。明廷旌表其功,万历八年,建石坊于广宁城内(今犹存),增秩受禄数次。但他位望益隆,奢侈无度;军赀、马价、盐课、市赏随意侵吞;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不仅以贿赂权门朝士自固,甚至虚报战功,杀良冒级,为言官所劾。万历十九年罢官。其后10年,辽东边备益弛。

    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李成梁的大智大勇,其实这他上台的时候,辽东的形式已经相当危急了,李成梁硬是让辽东免于崩溃不愧民族英雄之名——至于什么贪污之类的破事,其实在封建王朝能打的武官不贪财,皇帝睡觉都难安稳了——所以有些事,你懂得。

    李成梁真的让人诟病的是,或许是他年老糊涂了,努尔哈赤的崛起和李成梁的大力支持,维护是分不开的,甚至有人说努尔哈赤是李成梁私生子,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是李成梁的朋友、好朋友,却被李成梁冤杀——冤杀其祖父,而扶植孙子——这种事要是好名的文官来做,挺正常的,要是李成梁这种杀人如同喝水的武将来做,这就有点一场了。

    更诡异的是万历二十九年李成梁复职,年已76岁,之后复开马市、木市,缓和了东北地区的民族矛盾;三十四年(1606年),李成梁将万历初年时由他献议兴建,已“生聚日繁、至六万四千余家”的宽甸等六堡,以“地孤悬难守”放弃之,尽徙其民6万余户于内地,甚至以大军驱迫恋家之民,虽然让这些百姓逃过了后来努尔哈赤的辽东大屠杀——但是反过来说,城堡,熟地都被努尔哈赤占有,也促进了努尔哈赤的迅速扩张。

    李成梁做的最有争议的事情,是他扶植了努尔哈赤,培养了明朝最大的敌人。李成梁晚年能力下降,与努尔哈赤往来甚密,于边事又常有敷衍之举。只要努尔哈赤表示忠心,即“保奏给官”,甚至“弃地以饵之”,因此被宋一韩、熊廷弼等廷臣所参劾。所以建州势力能够在辽东的崛起,与李成梁的包庇不无关系。

    所以对于李成梁这个人来说,基本就是一辈子的功绩被最后十几年毁了。

    当然在文官们看来,李成梁的最大问题不是扶植了努尔哈赤,而是野心太大。这种人就是定时炸弹,你立了军功就老老实实的做功臣回家养老多好,多大岁数了还出来招摇,维持几千家丁——丫就不是想造反,也是想藩镇割据——简直比什么蒙古鞑子更能动摇国本……

    刘白羽质疑如果靠关宁军击败建州,十有**会出现李成梁之流的人物,这可就太严重了,严重到即使是孙承宗也不敢出来打包票,袁崇焕更是不敢再说。

    “其实出个李成梁还好了,万一出现了安禄山

    之类的人物呢?那可比建奴危害更大了……”刘白羽继续推演。

    “这……关宁军不至于出现这样的人物吧。”袁崇焕本来不想说话,只是刘白羽的指责过于严重,安禄山都出来了,他不得不出来质疑了。

    “那万一出李元昊呢?我说元素,你功利之心也太热了吧?辽东之事,关宁强而东江弱,东江为主力,不但耗费的钱财少,京师危险小,消灭建奴事后也可以用关宁军制衡!非要以关宁做主力,耗费钱财多不说,京师危险大,消灭建奴事后关宁军也是尾大不掉……元素,你是读书人,我说的道理你都不懂么?”

    刘白羽连续出击,打的袁崇焕说不出话来!

    叶向高思考再三,也出言赞同刘白羽:

    “青山居士这是老成谋国之言,消灭建奴事用东江主攻,关宁军主守,这是万无一失的好办法,文青你该上书陛下……”

    “我是草民一个,只是在家侃大山罢了,上书陛下也得陛下看呢!”刘白羽摇了摇头。

    “那就以我的奏折发上去!本来我名利之心已经淡了,不过这事实在事关重大,我不能不说!”

    叶向高下了决心,逼着刘白羽附议!

    “你不怕惹恼了那位好不容易才让你回家的九千岁?”刘白羽继续激将。

    “青山居士,这你就放心吧,这位九千岁,心狠手辣是半点也不冤枉他,真关系到江山社稷,只怕比我们还上心,而且也看的出这里的门道就是了!”叶向高对魏忠贤的评价,是大大的出乎刘白羽的意料。

    “既然如此,我也附议!”

    “好!立刻上书陛下!”

    叶向高和刘白羽达成一致,决定就辽东战略上书魏忠贤和天启皇帝,搞得袁崇焕心里流泪,自己的计划被废了,还能东山再起么???
152天启的请求
    刘白羽这天是很高兴地,不露声色的就把袁崇焕那套好大喜功的政策玩死了,自己联合叶向高这东林党领袖,已经是成功了一半,至于另外一半,叶向高不是说魏忠贤很识大体么,应该问题也不大吧,没有袁崇焕瞎折腾,后面明朝的悲剧也就至少没了一少半,这满清的天下只怕是要化为泡影了——至于自己的造反大计,这一不用急,只要自己多招揽人口,培训技术人员,靠科技的代差就足以碾压这个世界了。

    只是谋国有余者,基本都不善于谋身——刘白羽讲学完毕,要回去的时候,被孙承宗拦住:

    “文青,实不相瞒,我这次是捎来了陛下的请求……”

    尼玛,皇帝请求个毛啊!你就直接下圣旨完事了呗!刘白羽心里吐糟,身为现代人,没有皇权意识的他不得不做出一副慌乱的样子:

    “我刘白羽是大明子民,圣旨自然是要……”

    “不是圣旨,是陛下和你商量,这你答应也好,不答应也好,都给你加礼部尚书衔就是了……”

    孙承宗一张老脸全是苦瓜模样,脸上刻了抱歉两个字。

    刘白羽心里一沉,这位木匠皇帝不着调的时候不少,不过这请求可就古怪了,我居然可以选答应或者不答应,事先还给了我礼部尚书衔……

    一般来说,*部尚书可以理解为现在的部长【实际上因为古代国家机构分工小,权力集中,可以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不过呢,这*部尚书,同样也可以作为荣誉称号之类,比如袁崇焕就加过兵部尚书,但是当时真正的兵部尚书是王洽。

    具体以袁崇焕为例子:崇祯任命他是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这个兵部尚书只不过是证明他的品级和待遇的,是虚职右副都御史是证明他有监督,弹劾的权利,实职是后面的,督师xxxxxx。

    当然即使是虚职,也是相当尊贵的,而且按照文官制度,礼部最高,礼部尚书衔也比袁崇焕的兵部尚书虚职高出了几条街不止——但是这只是天启皇帝的礼物,刘白羽办不办事都给,可见天启请求刘白羽办的这件事一定是极为坑爹——都不好意思下圣旨了!

    “孙先生,你说吧!只要不是太为难的事情,我当然接旨!”刘白羽有保留的说道!

    “但是这确实有点……好吧,话说在前边,你可以不答应的……”孙承宗吞吞吐吐的说道。

    尼玛!坑爹啊!刘白羽差点哭了,这木匠皇帝也太不厚道了!

    原来天启皇帝觉得自己时日无多,孩子年纪又太小,于是决定要把皇位传给信王【崇祯】,但是又怕自己的孩子因此没有下场,苦思冥想没有两全其美之策的同时,刘白羽横空出世,不但救了他和儿子的命,刘白羽大儒的身份,也让天启皇帝想出了保险系数很高的一招!

    就是把孩子秘密交给刘白羽抚养,同时留给刘白羽一道孩子如果被崇祯害死,就拿出来讨伐崇祯的圣旨!

    当然,为了保护刘白羽的安全,崇祯继位的条件之一就是拜刘白羽为师!皇帝再尊贵,对自己老师不利,那名声立刻比厕所味道还差了不是……

    不得不说,天启的思路天马行空,还是让刘白羽十分佩服的,丫要是不算计自己,而是算计别人,那就更好了……

    刘白羽愁了半天,忽然想起,自己就是要当反贼的,自然不怕这些乱七八糟的风险——只要不被困在北京城就行了。

    再想一想,崇祯就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孩,性格正处在叛逆期,遇上了自己一个不到二十五岁的帝师,还是老哥以那种奇葩理由制定的,不恶心自己才怪,只怕人家还觉得眼不见为净呢!所以这事也不算难就是了。

    于是刘白羽答应下来,不过很书生气的提出,要给崇祯写一封信,看一看两人的学术观点是不是合拍——否则自己这个老师就是挂名的,北京坚决不去!

    你还真要当人家的老师啊!孙承宗算是彻底服了,这青山居士呢,学问是学究天人没错,但是有时候莫名其妙的书呆子气让人无语,不过看来不答应还不行——于是只好答应了……

    刘白羽的条件是什么呢?崇祯根本就不可能答应——当然不是什么崇祯必须让位之类的条件,而是一个全面改革的建议。

    建议一,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取士,代之以自己的新理学,以及科学知识。全国大办近代化的学校,废除传统的私塾,书院。

    这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没错,不过就是开国皇帝能不能对抗科举既得利益集团都难说,更别说崇祯了。

    建议二,三权分立!当然这个三权分立是很有大明特色的,法官从文官中独立出来,立法权归皇帝个人所有【这个没问题,其实本来大明就这样】,皇帝有赦免罪犯,以及叛国,谋反罪名的终审权力……

    第一条是挖文官们互相说情,袒护的墙角,第三条,直接把皇帝的特权法律化……这文官们不炸营就怪了。

    建议三,皇帝作为军队的最高指挥官,直辖兵部,把兵部作为皇帝的私人助理使用。直辖户部……

    直接就是把文官们传统的六部切掉了三分之一……

    总而言之,刘白羽的提议直接就是一个愤青的形象,提出的要求都是皇帝绝对不敢答应的东西……

    孙承宗看了刘白羽的书信,除了摇头苦笑,还真的无话可说了……表示自己要去回复天启——不过孙承宗忽然又想到了自己以为的真相。

    青山居士是当时大贤,分析辽东战略可谓天衣无缝,对人心的阴暗面也看的清楚,为什么这时候就变成书呆子了呢?

    这是故意提出离谱的条件和崇祯划清界限呢!

    真是忠义之士!孙承宗感慨到,他看的很清楚,刘白羽根本就不在乎礼部尚书衔,也不会不知道天启实际上是算计了他,这个计划对他的风险,可是依然如此做——这种忠义之士,现在人心不古,自然是早就没有了。不愧是先秦儒家的传人!

    孙承宗身为方正君子;哪里知道刘白羽的算盘;刘白羽心里思索再三;觉得自己是杞人忧天了;天启皇帝算计的再好;他的儿子也未必能活着走出皇宫!

    从明面上的条件来说;王朝后期的皇帝都文弱;身体不佳;而且早婚早育;配偶的对象身体也好不到哪里去夫妻双方身体都不行;孩子先天就不足。

    而且更要命的是;金銮殿这种建筑看着高端大气上档次;实际上保暖困难;对人的身体健康损害非常大满清的皇帝没事就去避暑;实际上就是这个原因。

    本来先天不足;生活条件就不佳;对新生的婴儿来说;这已经相当可怕了;可是还要再加上更要命的一点;那就是医生不靠谱!

    没错;按理说给皇帝治病的医生该死最好的医生;应该是相当出色才是正理;怎么会不靠谱呢?

    但是,医生的医术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皇帝就等于是这个年代最大的医闹!

    本来身体素质就不好,居住条件差,就足够让医生头疼了,再加上给皇子治病,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婴儿治病风险极大,搞不好就是无妄之灾,医生又不傻,于是就以保守治疗为主——类似于现在生病,医生不给开有副作用的抗生素,而是不停的用葡萄糖等营养品输液逃避责任……

    这未成年皇子夭折都是普遍现象了……

    从阴暗的角度来说,这皇子只怕更加危险,被说交给刘白羽抚养了,能不能活着走出宫门其实都难说的很。

    按照东林党的说法:魏忠贤、客氏在后宫一手遮天,逼死熹宗的妃子,甚至让皇后流产,就是想让客氏和天启皇帝的儿子立为太子,一旦体弱的天启去世,方便魏忠贤继续以小皇帝的名义,把持大权。

    对于这点,刘白羽是不信的,因为从叶向高那里了解到,魏忠贤是心狠手辣,老谋深算之辈,逼死熹宗的妃子是可能的,可是客氏和天启皇帝没有儿子,为什么不能逼死妃子,然后把妃子的儿子作为客氏的养子或者假儿子呢?这才是最符合魏忠贤利益的布局啊。

    实事求是的说,如果客氏为了自己的地位,非要自己生一个孩子当皇帝,做出在后宫逼死熹宗的妃子,让皇后流产的事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魏忠贤很多事情还要有求于客氏,也未必阻止得了客氏的疯狂——这女人一旦疯狂起来,一根筋的思维还真不是男人能理解的!不过东林党把魏忠贤一起拉进来,那就纯粹是栽赃陷害魏忠贤了。

    但是,要知道我们熟知的明末历史,其实来源大多数是东林党人和满清合作的明史的产物,实际上类似于地摊文之流的货色,虽然说都是胡编乱造那是扯蛋,不过说的都是些小概率事件,那是半点没错。

    首先关于封圣夫人客奶妈,此人的材料,就绝对不是东林党人说的是因为朱由校有恋母情结,所以与客氏关系暧昧那么简单!

    其实朱由校和客氏的丑闻,其实是东林党从明宪宗纯皇帝朱见深身上cospiay下来的,或者说的直白些,就是盗版了。

    明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因为父亲英宗被也先俘虏,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也被景泰帝废掉,险些自身难保,后来虽然因为景泰帝儿子死亡,英宗复位,然而朱见深因为幼年卷于皇位之争,精神压力极大,因而落下个口吃的毛病。

    而且心里出现了问题,有恋母情,深爱了一个岁数比他大的女人——具体说来就是比他年长17岁——这个女人就是万贵妃。

    万贵妃,小名贞儿。年仅四岁进宫。正统十四年,奉命照顾年仅两岁的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成化帝朱见深。成化帝登基,想立这个宫女为皇后。不合礼法祖制,被生母周太后'7'驳斥。只好立为妃。是年,皇帝十八岁,她三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