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呢!呵呵………”
倍不以为意的笑着说道,芸夕心里却有了想法:“父皇这样做岂不是要让你们兄弟俩分出高下?有这个必要吗?”
“这只是父皇鼓励我们的一种手段,再说,我们兄弟俩还从未在战场上比拼过呢,这回也正好试一试。呵呵,你多虑啦!莫朗,传令大军准备拔营,明日一早进攻忽汗城!”
倍对弟弟那是百分之百的爱护和感佩,能和弟弟在战场上比试一番,也是他多年的心愿,胜负却是其次的。
“末将得令!”
“报!”
莫朗刚走,就有传令兵前来禀报,说大元帅率领六十万大军已经从东路向忽汗城行近了。
“哦!这小子倒是挺快的!那好,尧骨走东路,那我们就走西路,传令下去,大军立刻拔营从西路向忽汗城推进!”
耶律倍听说弟弟已经动身,有些惊讶的笑了一下,便对传令兵吩咐道。
“属下得令!”
“倍,西路是山路而且荆棘满地,如此大军行进只怕会耽误行程的。”
芸夕听闻传令兵禀报后,来到地图前查看了一番说道。
“正是,但我们只能选择这条路,东路虽然平坦,但路远,西路虽然荆棘满地,但路途却近了许多。只要派出先遣队铺平道路,大军自会加快行程的。”
耶律倍早就胸有成竹,笑着对芸夕解释道。
“忽汗城比上京城也不遑让,我们一共加起来不到十五万兵力,如果遇上了渤海国的主力军,想要拿下忽汗城,恐非易事。”
芸夕看着那山峦起伏中包围着的忽汗城图,若有所思的说道。
“芸儿又想出其不意兵分多路进攻吗?”
知妻莫若夫,见芸夕沉思,倍就已经猜到她又想搞突击兵行险招了。
“是啊!我们兵力比不过元帅的,而且他们走的是平坦大路,肯定会派先头部队进攻忽汗城的,这样一来我们就有机可趁了。”
芸夕说出自己的想法,朝倍眨了眨那水灵灵的大眼睛,然后嫣然一笑。
“嗯,这样一来,渤海国的主力军必定会被尧大的军所吸引,我们可是兵分两路,先从中路去攻忽汗城的北面,再从西路突袭忽汗城,打他个措手不及!好!哈哈哈,我的芸儿真不愧是特警队长,为夫的好军师啊!”
耶律倍看着地图指着忽汗城四周后,抱起芸夕哈哈大笑,大赞自己的媳妇,引的芸夕咯咯地娇笑…………
第五卷 第三十九章 皇后的计谋
第三十九章 皇后的计谋
这已经是出征以为常有的事了,外面侍候着的阿舍朵还有怜儿等人早就习以为常了。
果然如倍和芸夕所料,德光的四十万大军一道,渤海国国王立刻调集主力军与之在忽汗城五十里外展开大战,撤走了忽汗城的一大半兵力。
耶律倍分出五万皮室军和自己一路上收服的降兵,由耶律污里轸等诸将率领,于正月初九夜间与大元帅的四十万大军行成和围之势,全力进攻忽汗城北面,大諲撰王不得不调忽汗城的守军去迎战中路大军,忽汗城的兵力布置行同虚设。
正月十二夜里,耶律倍和芸夕趁机带着五万皮室精兵突袭忽汗城,简易的炸药包替他们解决了一大半的麻烦,经过一夜的激战,耶律倍攻克了西城门。
忽汗城的守将无奈下护着国王退进了皇宫死守,耶律倍下令围困皇宫,逼其归降,接管了忽法城。
渤海国末代国王大諲撰自知大势已去,不得不投降。
忽汗城的城头上换成代表契丹国皇太子的战旗,五十里外的耶律德光听到哥哥已经拿下忽汗城时,气的下令屠杀了已经归降的渤海国将士,以泄懊恼之气。
而耶律倍在接管了忽汗城后,依旧叫上弟弟一起攻打渤海国剩余的几个城镇。正月二十三,随着最后一个城镇被攻克,渤海最终灭亡。
入住渤海国王宫的阿保机,看着这座宏伟的宫殿心有感叹,皇后明白他的心情,顾轻声劝道:“皇上,臣妾明白您的心愿,您一心向往中原帝王文化,想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本,临朝称制。然,我契丹国刚刚建立,根基还未稳,借鉴一些汉臣和汉人的农业经济、文化是可以的,但绝不能由其壮大到影响到我们契丹本民族利益,任我契丹民族被汉化。八部贵族统制又由来以久,若现在急于走这步,势必会引起贵族们极大的反抗,到时狼烟四起,毁了我们辛苦建立起来的契丹国,岂不悔之晚矣?
臣妾也知道太子一心想完成您的心愿,对汉文化更是推崇备致,这几年在办内推广新政也略有成效,可是这些并非他最终的目的,一但他要彻底放弃我契丹原有的习俗文化,全盘汉化的话,八部新贵如何能不反抗?
加之你们且还都年壮,无病无灾,太子又怎能越得我们我去?
如今渤海国归属我大契丹,汉文化与草原文化参半,依臣妾看,不如我们就让图欲在此建立王国,独立行使皇权,借鉴汉文化推行新政,让他在次大展宏图。
一来,图欲在这里行使主权再无人干涉和指责,他可以随所心欲地实现他的理想,皇上也可以借次机会,好好观察一下太子的能为,从旁指点使他将来成为一代明君。
二来,如果他在这里成效显著,我们在国内也可以慢慢的推广,为他将来继任而铺平道路。
三来,我们也不用为这新番地煞费苦心,挑选守边番王。若封他人,这里的富庶必定会使人起贪念,到时又是我契丹一心腹大患。
太子身为一国储君,由他来治理再好不过,如此一举多得皇上以为如何呢?”
眺望着眼前宏大的宫殿群,皇后的目光缩之又缩,眼中的光芒挣扎了几番才安定下来,说罢转目盯着皇上等着他的回答。
“一国储君如何立成番王,那将来他以何身份继承我的大统?你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听了皇后的建议,阿保机立刻凝眉瞪目,如此不着边的想法也就她皇后才能想得出来,哪有太子封番的。
“呵呵,皇上您误会臣妾了,臣妾之所以这般建议,方才不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嘛。太子还是太子,只不过在是加封了一个番王职,这里替皇上试验新朝政而已,又没有剥夺他的太子位,当然是以太子身份继承您的大统了,这还有什么疑问的。”
皇后见阿保机恼了,立刻笑了起来,忙把自己的想法解又往深释了一番。
“你的想法不是不好,渤海富庶封给别人确实会起贪念,朕也不放心,但太子是绝对不能离开宗主国的。朕已经考虑过了,这里就交给尧骨来管理,自是比别人更强些,将来朕进攻中原时,尧骨会成为朕的主力军的。”
阿保机其实早就想过把这里封给二儿子了,这次要他们兄弟俩比较一番,主要是想看看太子的指挥能里和应变能力。这么富庶的地方他是要留给二儿子屯兵休养,待时机成熟他要再进中原的。
“呵呵,皇上此法错矣!尧骨定要留在国能才妥,身为兵马大元帅,若是成了封疆番王,再要调动起来就是属国与宗国关系啦!太子就不一样了,他是一国储君,皇上要什么也都是为了他,只有他的心才是最无私的。”
皇上的话令皇后笑了起来,她暗示皇后封给别人的东西再要就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太子再怎么样全是国之储君,肉烂在锅里都是他的。
阿保机闻言心神一动,皇后的话也不无道理,哪个人没有私人,封给尧骨的东西再要回来就有了隔膜,何况他手握兵权,万一有个什么事太子就不好应对了。
“皇后所说朕心明白,此事暂且让朕再考虑考虑,但太子是绝不能离开朕的身边的。”
左右思想,还是觉得太子不能离开主国,阿保机看了一眼风清云淡的妻子,看不能她有什么企图,他暗嘲了一下自己多虑,笑了一下挽着妻子往楼下走去。
三日后早朝,渤海国国王大諲撰献出自己的国玺,并把自己年仅十五岁的女儿献给了阿保机。
阿保机封大諲撰为安乐王,在京都赐府邸安享晚年,其他皇族皆被分散到各地当了闲散贵族,再无实权。
阿保机出宫巡查军营,皇后在宫中生闷气,一连三天皇上都未吐口留太子在这里,使得她坐立不安。
“嗖!”一声劲风飞入室内,皇后惊醒连忙闪身躲过,回头再看并没有什么刺客之类的进入,而她的妆台上多了一方信笺,皇后急忙打开,待看后脸色青一阵红一阵,最后还是露出一丝宁笑。
是夜,阿保机回宫皇后并不在寝室内,听宫女说皇后去了属珊军营,今晚不回宫。
疲惫不堪的阿保机跌坐在龙榻上,闭目养神,随后进来的嘎里吉看了一眼他道:。
“皇上,臣听闻这王宫中里有温泉,您不如去泡会儿解解乏吧!”
“哦!这几日忙道也没仔细观瞻大諲撰的宫殿,好吧,朕这身子骨可是酸痛的紧,你前头带路吧!”
阿保机听闻有温泉,自是喜欢了,住进来三四天都在忙军务和朝务,几乎都没有到过后宫,说着就起身往外走去。
许久,泡过温泉回来寝殿的阿保机,精神奕奕脸色红润,连眼神的那一丝忧虎也一扫而空,正想着要批阅奏章,忽闻一阵琴音淙淙,曲调飘逸,使人仿佛漫步在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山水间,徘徊沉吟。渐次水波激荡,层云突涌,思绪起伏,左奔右突,俄顷霞光初现,微风拂面,心胸渐开,愁云渐消,乍然又天光云影、气象万千,思绪激昂,奔放跳脱,又渐渐山清水秀,天澄宇清,和风煦阳,悠然从容,白鹤双双渐飞渐远终于杳然不见踪影。
是谁?谁竟有这般琴艺?
带着好奇之心阿保机往殿外寻声而来,没想到琴声竟是在自己的偏殿内传出,阿保机慢慢步入看到一霞衣女子面窗而坐,双手轻抚瑶琴,神太安逸,超然出神。
殿内飘着一种从未闻过的淡香,幽幽绕绕沁人心脾,刚走了几步的阿保机就已经有些把握不住自己的心神,面前的女子美的令他神往。
那女子回眸一笑,飘然下拜:“亡国之女大阿氏叩见大契丹皇帝陛下!”
“你是大諲撰的女儿?为何在这里?”
阿保机灵台一闪,清明了一不少,脸色微愕的问道。
“奴婢已经是皇后娘娘的女官,因还不熟习宫中规矩,红麽麽命奴婢守候在此,奴婢污沾陛下龙聪,罪该万死!”
女子虽是认罪叩拜,但神态却是不卑不亢气度高华,有着一股子士可杀不可辱的倔劲。
“你且起身吧,既是皇后的侍女倒也无妨!”
阿保机心里有些不爽,这皇这里做什么?为什么把亡国之女安排到自己的偏殿,这可不像她的作风啊?
正当他走神之时,那位大阿氏公主端来了香茗敬上:“请陛下品尝我渤海香茗,最是安神解乏的。”
“皇上,臣给您准备了夜宵,还是吃了再喝茶吧!”
阿保机接过茶杯,嗅了一下,清香扑鼻,果然好茶,浅嗫一口齿唇留香,回味无穷。待那位大阿氏起身离开时,那股淡淡的幽香再次飘入他的鼻腔,使得他浑身燥热,腹间热流蹿动,一双深褐色的眸子赤红如血,连呼吸也粗混起来。
“皇上,奴婢是父王献给您的礼物,您不品尝一番吗?”
只见大阿氏媚眼乱飞,娇柔万分,手抚阿保机的脸膛轻轻的抚摸着,一个趔趄站不稳就栽进了阿保机的怀里,娇喘嘘嘘,不能自己。
神情混乱的阿保机眼前看到的竟是年轻里的述律平,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耳畔一直有个声音在鼓动他:“去征服她,她是你的,让她在你身下吟叫吧!”
失去自我的阿保机一伸手抱起了大阿氏就往内殿走去,不多时便听到痛苦的呻吟声和粗重的低吼声。
第五卷 第四十章 东丹人皇王
第四十章 东丹人皇王
天赞五年的新春二月初十,阿保机改年号为天显,大赦天下,用青牛白马祭天地。
祭祀完毕,阿保机率众回到王宫金殿上,接受归降的渤海国百官叩拜,之后宣布了一件震惊朝野了决定:“渤海国以归属我契丹,从即日起更名为东丹王国,意为‘东契丹国’,忽汗城改名为天福城。册封皇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为东丹王国的国王!
赐东丹国王天子冠冕、衮服,建年号为甘露,二月十九登基称制,行使皇帝权力。东丹国仿照中原皇朝设百官制,试用中原汉族的法典,推行新政。
东丹国吏属我大契丹国的附属国,每年向宗主国上贡布匹十五万端,马千匹。”
此语一出,大殿上顿时一片唏嘘声,所有的人都不明白为什么皇上要这样做?身为另国君王又如何当得契丹太子?北院大王还有兰陵王首先反对:“皇上三思,太子乃我契丹国之根本,如何离国在此兼任国君?那太子一职岂不是形同虚设?请皇上三思啊!”
“请皇上三思?”
将军们也不理解皇上这是为什么,跟着两位丞相恳请道。
“哈哈哈,臣爱卿误会啦!太子监管东丹,正好施行新政,为我契丹将来打好基石,有了这里的经验,将来治理我大契丹国岂不是更加得心应手嘛。
哈哈哈,众爱卿,朕还没老到连政务都处理不了的时候,众爱卿休要多虑,有个三五载东丹稳定之后,太子会还朝的!”
阿保机的一番话令众臣茅塞顿开,这才明白皇上这是怕皇后掣太子的肘,故意给太子一个发展的舞台,要他给契丹摸索出一路适合契丹的帝王制度,太子还是太子,什么也没变,变只是太子肩上又扛了一个东丹国而已,还有就是,皇上怕这块肥沃的土地落在他人之手,对契丹国不利,果然是老奸巨猾呀!
耶律倍好像没听懂皇上的话,站在那里发懵,直到身边的大将推他才惊醒过来:“儿臣谢父皇隆恩,儿臣定不负父皇的期望,管理好东丹,使它成为我大契丹国的大粮仓,大国库!”
太子的誓言百官都信,皇上和皇后更高兴,只是两个人两样心肠,各想各的事,皇后看着有些发懵的太子,嘴角上露出一丝得意的阴笑,随机换上了副慈爱的笑容。
太过意外的事令人一时无法接受,别说耶律倍懵,就连大元帅耶律德光也无法接受。
东征以来建功最多的自己,受赏最多的却成了太子,以往的那种众星捧月式的优越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羞辱、难堪,不但这东丹国是他的,就连将来大契丹国也是他的,这让他怎么也无法平静下来。
事情已经定下来,无法更改。阿保机为了让东丹国更快的进入轨道,把自己的亲哥哥耶律曷鲁为左大丞相,前渤海国丞相为右大丞相,前渤海国司徒大素贤为左次丞相,宗室耶律羽之为右次丞相,辅佐太子管理国家。
圣旨一下,刻不容缓,王宫中忙的一塌糊涂,七天时间要准备好人皇王登基大典,耶律倍更是忙的连军营也回不去,留在宫中接管渤海国王政务,因王宫也需要人搭理接管,倍不得及派莫寒到军营里去接太子妃前来。
“东丹国!人皇王!!!”
听到这个消息,芸夕惊叫出声,瞪着两个水汪汪的大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回来报信的莫寒。
“正是,皇上说是为了让主子在这里历练,为将来执掌皇权做准备,而且这里的一切都照中原的汉人制度来执行,主子以皇权称制。”
莫寒的脸上也是有些迷茫,怎么想怎么不顺,堂堂的太子到这里来当王,根本就是变向发配嘛。
“那大臣们怎么说?韩知古大人怎么说?兰陵王呢?”
芸夕也一时懵了,心想:难道倍就是从这里被踢出皇权竞争圈的吗?
“兰陵王和北院大王都提出质疑,可皇上说主子只在这里治理三五载,太子还是太子,只是在这里历练而已!到时必定要召回的。”
莫寒有些无奈的说道,脸上的疑惑也更加浓生了。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