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如是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俞敏洪如是说-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创办新东方之初,俞敏洪就建立了一套标准来挑选人才,这些标准的精华内容依然保留到现在。
  主要是五点:第一,对所教内容要极其熟练,这是新东方一个很明显的特点;第二,幽默是一直强调的基本素质。我们坚持培养有幽默感的老师,有的人没有幽默感,不会讲笑话,把幽默变成了搞笑,但我还是鼓励他去讲,因为这本身就会让学生有兴趣学下去,最起码不再犯困了;第三,认真、激情也是一个特点;第四,要有励志精神,很多老师都会以自己的经历与故事来激励学生,当然也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感动,而去加些东西。我跟老师强调,一定要真实,如果自己没有这样的经历,就讲别人的,《读者》上有的是;第五,要有个性,越有个性越好。
  新东方就是因为老师们的个性再加上统一的要求,才比别的同类学校高出来一点点。别的学校也想模仿新东方的模式,还有的就是我们新东方的人出去的,但少了新东方13年来形成的氛围,少了我这样的人。
  俞敏洪本人就很精于此道。他既有专业知识,又能把课堂气氛调节得相当活跃,他给上千人上大课,滔滔不绝两个小时对他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
  不过,幽默感并不是轻易就能培养出来的:
  我对其中的2/3感到满意,但也不排除少数相当敬业却缺乏人格魅力的人,毕竟要想找到水浒108将那样个个精彩人人有个性的真是千年难遇。
  有个老师跟我搭班做讲座,讲到高兴时就说:同学们,大家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像俞敏洪老师一样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是会有回报的,你们看俞老师在国内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他老婆在国外努力学习,于是老婆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大家说这个孩子是谁生的?老出这样好玩的故事,他们跟我之间隔阂不多,喜欢拿我调侃。
  一旦应聘者符合新东方的标准,新东方就会为其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
  第一个是新东方对老师的重视程度,我认为全中国的任何教育机构在这一点上也比不上新东方。“重视”体现在新东方,对老师的人才发掘方面和拥有方面很强,新东方比较重视发现老师的特殊才能,并且拥有很多有特殊才能的老师。很多老师具有这样那样的特殊才能,但是他们在真正的教育机构,比如说公立教育机构找不到工作,因此他们很异类,比如语言很张狂,但是我们就能用。
  第二个是新东方给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外面的老师很少能对上千的学生讲课的,新东方老师对学生讲课就是几百人、上千人,给老师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第三个是新东方为老师提供了相对不错的收入,新东方整体上的老师平均工资一定高于中国的平均工资,我们对老师的高低待遇是有差别的,根据的是老师上课量的不同,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打分,他的品牌效应等等。
  太有个性,往往也就意味着做事会自由散漫、不守纪律,会有自己独特的思考,管理起来并不容易。但是俞敏洪认为,这不足为奇,也不足为虑,新东方甚至鼓励老师们在一定范围内表达自己的观点。
  堪称“世界上最牛的老师”的罗永浩,凭借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特的授课风格,迅速成为新东方极具传奇性的王牌教师之一。2006年,他辞职离开新东方后,曾多次“炮轰”新东方和俞敏洪,比如:
  “我认为媒体上说俞敏洪是最富有的英语教师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俞敏洪从来都不是一个英语教师,他只是一个商人。”
  他还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我当初刚来新东方的时候,新东方在社会上成功地制造了一个一群理想主义者创业的美好形象,我来的时候对新东方有很多很好的向往、期待这样的东西。来了之后慢慢发现这其实就是一个100%的纯商业机构。”
  类似的话传到了俞敏洪耳朵里,他只是一笑了之。
  新东方是主张言论自由的地方,你在里面赞扬也好,你骂新东方也好,说俞敏洪怎么不好完全没关系,因为每个人都有表达思想的自由。
  在我心目中他(罗永浩)仍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我认为他是一个在新东方为数并不多的有一点思想意识的人,对于我来说,我是欣赏他才让他来到新东方的,不会因为他离开新东方,我就不欣赏他了,这不符合我做事情的原则。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1)
学员们喜欢到新东方来学习,是因为新东方的老师们能把课上得很愉快,能鼓励学员努力奋斗,让他们听了很受鼓舞。所以新东方能给予学员的不仅仅只是学习外语的技巧。
  营销界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就是一个企业有两种客户,一部分是内部客户,即公司员工;另一部分是外部客户,即消费者,公司只有服务好内部客户,让内部客户满意了,内部客户才会服务好外部客户。俞敏洪深得此理论的精髓。他知道,要让老师们在课堂上充满激情,有幽默感,至少要做到两点:
  一是,在物质上尽可能满足老师们的要求。在业界,新东方给予老师们的薪水是最高的。新东方老师年纪在二三十岁就已经是百万富翁的不在少数。像有“耶鲁匕首”之称的钱永强、现任集团副总裁的陈向东就是在新东方赚足了学费后出国留学,学成后又回到新东方的。俞敏洪的观点说明了他从物质的角度对人才价值的高度尊重:
  如果一个人的能力是能够坐一间24平方米的充满绿色、洒满阳光的办公室,你只给他8平方米的办公室,他迟早有一天是要离开的。
  所以,在新东方上市之前,新东方就已经建立了一套员工持股计划,目的是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每到年底,优秀员工都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最初每股1毛钱,后来到1元钱、2元钱、16元钱。上市后,新东方更是建立起了完善的员工期权计划,大约有400多名员工拥有期权和现权。至于为什么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俞敏洪认为,如果每个人都有期权,就变成了平均主义,期权应该奖励给有贡献,有创新,热爱新东方的员工,这样才能有助于更多老师不断提升自己,加入到优秀老师的行列。
  二是,在平常的管理工作中,保证老师们享受精神上的愉快。管理层要努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只有让新东方的老师真正地放松了,才能在课堂上超常发挥,获得意想不到的讲课效果。
  如果我们“新东方”的员工每个人都板着脸上班,大家就会感觉像窒息了一样,可能我们给他再多的钱他也不一定在“新东方”干了,除非他是个喜欢受气的受虐狂。
  新东方开正式会议,半小时就布置完工作了,然后就开始讲笑话,大家特别开心,一旦干活,每个人都很拼命。所以我采取的是一种宽松的管理方式。如果你像看贼似的,看着他们到底干不干活,这个企业就完了。对于基层员工倒是可以打卡,对那些需要创造力的员工,你就放手让他们去干,告诉他们我就要这个目标,目标完成了,你在家睡觉我也不管你,肯定给你发全工资,这样大家互相没有紧张情绪,心情就比较愉快。所以在新东方干活大部分人心情都很愉快。
  比如在一些演讲中,新东方的一些老师喜欢在大庭广众中拿俞敏洪开涮,如周成刚在福建农林大学的演讲中就说,他和俞敏洪是高考复读班的同学,当时俞敏洪是班长,为什么他是班长呢?因为他高考失败了好几次,有经验。
  有一次,新东方的首首脑脑出来给学员们讲话——这是一个惯例,每次新生开学,以俞敏洪为首的新东方主要领导就会一起出来和学员们见见面,介绍新东方,各位副校长发表即兴演说。俞敏洪对学员说,有人说我有“leadership”(领导权),不对,我是一个没有“ship”(船)的“leader”(领导者),意在鼓励学生们要努力建造自己的人生航船。这时,王强接过话茬说,不对,老俞不是没有“ship”,而是“lackleadership”(缺乏领导才能)的“lead”,现场教授“leadership”的引申含义,顺便幽俞敏洪一默。学员们哈哈大笑,老师们之间存在的小矛盾小疙瘩也会在这个时候如烟云般消散,和好如初。
  在新东方官方博客中,甚至有一个叫“老俞风采”的栏目,里面全是开涮俞敏洪的段子。
  如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新东方”的教员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称作“大海龟”,即经常漂洋过海之人;第二类称作“小土鳖”,即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之人。我们的创办者老俞就是第二种类型。
  还有像这样的:当你的英语达到最高荣誉时,你可以和老俞合影,之后你会对自己的长相充满绝对的自信。 txt小说上传分享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2)
在留言栏里,有网友评论说,只有如此可爱的老大,才有可能让下属们这样开涮。
  这也是俞敏洪的高明之处。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一帮早期的新东方成员,有他从前的老师,班长,或者是同寝室的同学,在他们眼中肯定不会把俞敏洪当做领导;不仅在称谓上没有高低之分,平时在一块儿吃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铁哥们。但是,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磕碰的地方,俞敏洪不管自己对不对,在工作之外默认了这种方式,让这些天才老师们消消气,大家恢复其乐融融的关系。
  由于俞敏洪经常成为众位老师们调侃、幽默的对象,许多后进来的老师,也很少有称呼他“俞总”或“俞董”的,他的司机、朋友称他“老俞”,称“俞老师”已是尊称了。新东方学员还给他起过各色各样的绰号,“玉米糊”、“米老鼠”……他一打教学楼前过,上面的学员就异口同声、起劲地叫他的绰号,然后集体大笑。俞敏洪自己也笑:“我怎么就从来没有当老板的感觉呢。”
  在课堂上,老师们说到俞敏洪创办新东方的往事,总是“老俞”、“老俞”地叫,学员们听了很亲切,俞敏洪有时在窗外听到了很高兴。他认为这是对他讲课精神的一种传承。新东方出名后,特别是在纽交所上市后,俞敏洪被各个电视台、新闻媒体采访,大家总要问到他创办新东方、实现股份改制的过程,他愿意讲,但是讲多了,觉得老是重复一样的意思,一样的话,很无聊。唯独在课堂上重复讲他的奋斗经历和新东方的创业历程,他从不会感到无聊。因为他知道,学员一拨一拨地来,除了学习英语技巧,还有一部分功课就是要树立起奋斗的目标,找到在艰苦奋斗中继续前行的希望。所以,他不仅愿意讲自己的过去,新东方的起步,而且是充满激情地讲。随着新东方规模的不断扩大,俞敏洪本人的工作重点不再是授课,而是转向了管理,但是他希望那些给学员们上课的老师们要牢记新东方的这种授课理念,甚至欢迎他们拿自己开涮。
  新东方资深的雅思老师张亚哲有一段话可以概括新东方这种轻松氛围对于人才的吸引力:
  “突然之间它让我过了一段平静而充实的生活。上完课后,我就可以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我可以去什刹海喝茶,看看北海,思考自己喜欢的命题。这是新东方给我的其他真正知识分子所不能得到的生活。比如说,如果我不在新东方,我在同样工资的情况下,每天可能要参加自己不愿意参加的会,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握手,每天要拿各种各样的红包,要不得不为某些人写一些自己不想写的东西。虽然说这种生活在物质上没有什么不好的,但是我感觉很无聊。”
  张亚哲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系,曾在体制内从事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后赴英国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及戈德史密斯学院,归国后加入新东方。如今,他已是新东方集团的总裁助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强调一种精神认同(1)
培训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它的成败十分依赖于“人”,几个名师就可以办火一个培训班的事情随处可见,一旦名师离去水平立即一落千丈的事情也比比皆是。
  如何才能保证新东方的教学质量呢?俞敏洪提出了一个近乎偏执的要求:
  成为新东方老师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认同新东方精神。
  一个企业的精神是该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它是一种群体意识。在企业里,员工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若没有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精神,就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全员认同的企业精神带领下的企业才是最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
  俞敏洪认为,新东方精神是新东方的核心竞争力,老师们只有认同了新东方精神,才能在新东方提供的这一片舞台上迸发出最大的能量。
  2000年,俞敏洪和徐小平赴美国参加钱永强的耶鲁毕业典礼,钱永强日后回到新东方,以他的耶鲁标准和耶鲁眼光与徐小平等人针对新东方存在的种种问题时有论战,被称为“耶鲁匕首”。而这种锋芒毕露的性格在2000年那一个春夜与徐小平的争辩中显现无遗。钱永强以他的耶鲁思维,认为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哲学,而新东方提出的“从绝望中寻找希望”显然不能算是哲学,顶多是一个口号,没有什么内涵。俞敏洪意识到,如果钱永强回到新东方,作为其中的一员却不认同新东方的文化,或者说甚至是全盘否定新东方精神,那么其结果必然是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合作。如果是这样,钱永强再牛,再厉害,也不可能对提升“新东方”这个品牌贡献力量,反而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有必要让钱永强了解新东方精神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俞敏洪等人如此看重新东方精神。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从1993年新东方成立以后,直到王强、徐小平等“海龟”回国与俞敏洪一起打拼天下,新东方虽然总是强调“新东方精神”,却从没有明确地界定过“新东方精神”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一次,俞敏洪用了一个小故事,形象地说明了新东方精神的内涵。
  我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条路,一下雨,这条路就被水冲出一条沟,这条路不宽不窄,中间必须垫一块砖头,你才能走过去。不垫砖头,你就过不去,你想过去,有时候,一怕,一跳,就掉到泥里去了。所以,每次下雨的时候,我都要捡一块砖头,垫在沟中间,来往行人,一脚就迈过沟坎了。新东方精神就是这么一小块砖头,使得每一个学生,在他奋斗最艰难的时候,最疲惫的时候,我们给他垫上一块砖头,他不至于在一跳的时候掉到沟里去。我们就是这块砖头,这块垫脚石,让他们可以顺利地跨过这个沟坎。新东方确确实实帮助过无数学生跨过这个沟坎,给了他们力量,给了他们知识,给了他们方向。做到这一步也就够了。我不要在雨中给他一架直升机,让他飞到阳光灿烂的地方去。我只要在这泥泞里,给他垫一块砖头。如果新东方起到这样的作用,我就满足了。如果学生回过头来看,新东方确实给他在泥泞道路上行走的时候,在他过沟坎的时候垫过一块砖头,没有让他摔倒,继续往前走,我觉得,新东方就可以满足了。
  新东方精神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这也是因为俞敏洪在骨子里就不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他的身上既有做事情的激情,也有把一件事情踏踏实实做好、做到位的务实精神。即使后来新东方在美国成功上市,俞敏洪也不会因此认为它是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