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员工老板喜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这样的员工老板喜欢-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钡男蜗螅幌А袄匣乒纤⒙唐帷捌鹉劾础保质峭婊澹质峭姹募质堑巧剑灾掠诠钦廴危私臢次……其他###们也老当益壮,跟着掺合,焕发了第二春。而原市场部经理则像斗红了眼但不服输的公鸡,通宵达旦地制定出了最有想像力和震撼力的营销方案,立竿见影,摧城拔寨,一度达到了“今年我家不送礼,送礼只送‘满天星’!”的疯狂地步,公司销售额和利润均达到了历史巅峰,点钱点到手抽筋!该君受到梦鹭MM的高度评价;其他亦未遂。  

做个好同事(5)
第31条  危险的办公室恋情  “职场浪漫曲”的共同特点是,像春蚕吐丝一样到来,像洪水猛兽一样离去!    之所以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因为这样的搭配绝对不会逾越一条红线——办公室恋情。几乎任何老板都会反对办公室恋情在本公司发生,道理太简单了,公司是紧张有序的工作场所,而不是花前月下的公园、卿卿我我的河边。只要你是个正常人,你就很难做到对近在咫尺的情侣坐怀不乱,这必然影响工作效率。即使你像一头老黄牛一样工作勤勤恳恳,你的老板也会怀疑你的上班时间是不是都在谈恋爱了。不要抱怨老板的胡乱猜疑,站在他的位置上,你一样也会这么想。如果你真的与你的某位同事陷入爱河,那你们看上去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你离开公司,要么你的爱人离开公司。 此外,老板的女秘书通常都很“养眼”,你更不要对她想入非非,那绝对是自掘坟墓。即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像办公室里的桶装纯净水一样透明无瑕,你也不要忽略一个正常男人对异性的占有欲和对同性的嫉妒与敌意,这是人的本能,谁都一样,就像你在大街上看见一个超级美女被一个男人簇拥着时,你一样也会心生嫉妒。所以那是禁区中的禁区,稍微犯规,立即就有人像意大利光头裁判科林纳一样冲出来,将你红牌罚下,毫不手软。   [案例]   一个从小失去了母爱的孩子,性格孤僻、狂放而又脆弱,他由姐姐一手拉扯大,离开姐姐简直就像迷路的小羔羊,所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但姐姐毕竟要嫁人,自己也不得不走向社会。他智商不高,读书犹如下油锅。18岁时从大学一年级辍学,先到北京三里屯几家酒吧唱歌,因五音不全被轰下台,正在鼻青脸肿、咬牙切齿之际被一星探发现,尽管他嗓音如同擦锅底,但由于外形茁壮,皮肤白皙,头发蓬乱,气质软弱而又叛逆,是个好“毛坯”,包装一下,可以“废物利用”,没准还能够混入“偶像派”行列,遂以年薪5000元与其签约,纳入一家著名唱片公司。 他进入该公司后,偶遇公司“当家花旦”,从她那随意的一瞥中,他突然同时找到了母亲的慈祥和姐姐的体贴,三秒钟之内,他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位大他12岁的有夫之妇。之后,他找尽种种理由和“当家花旦”接近,她当时完全拿他当小师弟,热情帮助,但他“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其昏昏,使其昭昭。终于,当她常常发现小师弟那双狼一样眼睛锁定在自己脸上几分钟都不眨一下时,她的脸上泛起了一层久违了的红晕。小师弟唱功原地踏步,而对师姐的攻势却与日俱增,人也日渐憔悴,看起来跟真的动情少年一模一样。心慈手软的师姐终于动了心,和才华横溢却老实巴交的老公秘密离了婚。公司里一时风言风语,指指戳戳。 狗一样敏锐的狗仔队闻风而动,昼夜跟踪、蹲守,终于逮了“现行”,报料给小报娱记,一经披露,满城风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顿时“如雷贯耳”,谁都知道当红女歌星有个绯闻小师弟,唱歌的,但谁也不知道他唱了什么歌。而公司的“摇钱树”因为抛夫弃子遭媒体和舆论###,几乎崩溃,商务活动全部取消,公司人心浮动,混乱不堪,业务急剧萎缩。老板终于忍无可忍,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师弟下了“逐客令”。   第32条  千万不要搞“恐怖袭击”  有话好好说,都什么时候了,还搞“恐怖袭击”!   人既是社会动物,又是感情动物,需要沟通。不沟通,人无法生活。不沟通,企业无法运作。只有诚意的沟通,才可以消弭分歧。在企业内部更是如此,只有多沟通,才能够将若干分歧消灭于萌芽状态,才能够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沟通是企业白领的基本功,要想别人与你沟通,首先你自己也要敞开心扉。如果不多沟通,任由分歧积累、扩大,则很容易上升为怨恨,变成不可调和的矛盾,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促成质变,搞不好就会变成一场一方对另一方的“恐怖袭击”!自乱阵脚。    [案例]   某君和他的哥们在一家杂志社做内容编辑,他领衔,任内容总监。这是一家新创刊的杂志,目标是做世界一流绿色人文杂志,内容定位在“绿色、心灵”,经营定位在走市场。现在媒体竞争异常激烈,投资风险很大,就拿小媒体、小投资的“杂志”来说,行话讲:“杂志是用钱‘砸’出来的。”投资方的意思是尽快打开局面,在一年内达到收支平衡,一年后开始盈利。如果真能如此,在媒体行业已经是天文速度了。编辑部的眼光比较长远,不计一时得失,他们的愿望是办出自己的特色,尽量往人文上靠,靠内容打动人,这样才能够在8000余种杂志市场上稳扎稳打,赢得口碑。所以他们对杂志内容要求很高,绝不轻易使用稿件,每个选题都仔细论证,人有我舍,独辟蹊径,深度报道,文字风格以沈从文的《边城》为典范。 而市场部人员的收入都是以底薪加上效益提成,所以他们比编辑部急于见到经济效益,常常拿些软广告稿件来,甚至把一些猪饲料、隆胸、性病等低端广告拉过来,这是一个立志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媒体的大忌,编辑部坚决反对,等于挡住了市场部的财路。编辑部的人认为市场部鼠目寸光,市场部的人则认为编辑部的人都是一帮书呆子,相互瞧不起。在这关键时候,双方急需一场推心置腹的沟通,比如编辑部的人给市场部的人讲述杂志的理念,市场部的人给编辑部的人分析广告客户,如何遴选等等,但他们却没有,虽然在一层办公楼,但都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老死不相往来,由此市场部和编辑部的矛盾就像一个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隐藏下来。 终于,在杂志出了两期后的一个杂志社全体会议上,由市场部经理带头,向编辑部发动了一场“恐怖袭击”,他把编辑部说得一无是处,什么“书呆子办刊”,“酸溜溜的文学刊物”,“浪费投资人资金”,“吃我们的肉,喝我们的血”,“有市场部就没有编辑部”,等等。而编辑部则反击他们:“目光短浅”,“行业刊物”,“农民办刊”,“道不同,不相与谋”等等,一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架势。会议不欢而散,人员都分道扬镳,杂志陷入停顿,在市场上刚刚留下的良好印象像肥皂泡一样幻灭了。  

做个好职员(1)
无论是机关,还是企、事业部门,任何社会团体,任何集体,都是做事的,所以职场的核心内容还是“如何做事”,即业务能力。一个人的情商再高,人际关系再好,如果业务技能低下,那就是天然的“残疾人”,  只能维持一时,不能维持一世。特别是在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企业,一句口头禅就是“企业不养闲人”。不客气地说,员工的技能就像蜜蜂的“酿蜜技能”一样重要,每个员工的竞争力,同时关系到企业和个人的命运和前途。  果然,这次“拓展训练”中,李嘉能教授收到的案例、语录条目最多的就是这个方面的内容,总共达到300多条,不论老总,还是员工,都异口同声地表达了对这个素质的关注和诉求。 做一个好员工,绝对不仅仅是提高业务技能,还涉及到心态、观念、技巧、合作精神、诚信度等方方面面。  第33条  千万要认清就业形势  出门看天,进门看脸,卖货之前先要掂一掂。     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校连年大幅度扩招。2002年,中国已经有在校大学生903万人,2003年中国有212万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这术,一方面是“天之骄子”在人数上的“大跃进”,另一方面是学历含金量在“大跳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一个类似于当年形容经理满天飞的笑谈:“天上掉下一块石头砸伤了四个人,其中一个是本科,一个是硕士,一个是博士,一个是博士后。”这是翻新的笑话,但也不完全是笑话,这几年,中国的高等教育“赶英超美”、“大跃进”确实已经导致了博士满街走的“繁荣局面”。   1998年,我国在校博士生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和德国。1998年,全国研究生在校人数硕士生为15万人,博士生为5万人。2002年,硕士生已达37万人,博士生12万人,在校读研攻博的总数达到49万人。2003年,全国招收研究生27万人,比上年整整超出7万。到2005年,预计我国在校研究生将突破100万! 时下,只要到招聘会上一看,一眼望去,密密麻麻都是戴着眼镜,满脸焦急和憔悴的书生,如沙丁鱼一样拥挤不堪,他们绞尽脑汁,与招聘单位眉来眼去你来我往,甚至有女学生采取了写真集这种暧昧方式以求用人单位的注目与青睐。还有人抱着侥幸心理,欺世盗名,伪造个人经历,买假文凭,以蒙混过关。 这很正常,什么东西多了就必然会贬值,即使在高级人力资源市场上,中国也完全变成了资方市场。据统计,2001年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5%,本科生为80%,而专科生的初次就业率仅为40%。这些都不包括大量的、试用期过后被解聘的和历届积累起来的无法统计的数字。这也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即失业”的命运。连过去香喷喷的“海龟”都大幅度贬值,居然有公司给他们开出了2000元的月薪。仅据初步统计,已经有7000名“海龟”归国后处于失业状态!2004年的形势更不容乐观,供求总量失衡,结构矛盾突出。据估计,今后几年社会用人需求并没有大的增加,总体上只与往年基本持平,但高校毕业生却年年增加,大量的历届毕业生还要过来参与竞争。 整个劳动力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强,使得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将更加严峻,他们不得不去正视用人市场的“寒潮”。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大学生已将“就业压力大”列为自己的首要烦恼问题,昔日的“天之骄子”连吃饭都成为问题,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颅。   [案例]   一个女孩2003年刚从北京一家普通高校毕业,虽然在学校就已经耳闻就业形势的严峻,但严峻的程度在她毕业前夕和毕业后才亲身感觉到。由于“非典”的影响,原计划的招聘会都一律取消或者推迟了,大学校园里弥漫着前所未有的悲观气氛。她和她的同学们在网上传递的求职简历如泥牛入海,常常是投上百份也没有几个回复,面试的更是寥寥无几。 “非典”过去了,大型招聘会终于举行了,她和她的同学们早上天刚蒙蒙亮就起身了,招聘会上人山人海,为了抢占有利位置,书生们都像被饿了几天的笼中困兽冲出笼子一样,所有的斯文、礼数荡然无存,身材瘦弱的她和女同学们被人流冲散,把应聘材料扔下就被挤走了,根本就没有机会和招聘者说上一句话。最厉害的一次万人招聘会上,她狼狈得被挤掉了一只鞋子,在会场外伤心地哭起来。 在之后漫长的等待中,只有两家公司来过电话,约定了面试时间,就在她忐忑不安准备前往之际,一家公司来电话说公司决定暂缓进人。而另外一家的一个文秘位置竟然有20多人面试,而且薪水已经被压到了1200元左右,这在北京已经被挤出了白领行业之内,几乎无法维持一个外地人的基本生存。直到年底,她还奔波在北京的求职场上。   第34条  千万不要把求职简历弄得过于花哨  公司不是婚介所,把你的玉照和文学才华献给你心爱的人儿吧。    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抢到一个饭碗,求职者们绞尽脑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一个笨拙的方式就是将求职简历弄得花哨、艳俗不堪,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一份好的求职简历应力求简捷,让考官在1分钟内被打动,因为考官时间有限,根本就没有精力看那些不着边际的花絮和你的童年往事,所以你只需将那些有说服力的文字简洁地罗列出来即可。    txt小说上传分享

做个好职员(2)
[案例]   一个女孩毕业于礼仪学校,她对于找工作已经濒于绝望,校园招聘、网上招聘、见面会、朋友介绍统统都试过了,可是她最好的战绩仅仅是面试,然后就是无限期地等待,直到把希望熬成绝望。她分析来分析去,觉得自己的简历出了问题。她认为,礼仪嘛,应该注重形象、仪表等,看看自己的求职材料,几张纸,几张照片就完了,太土了,拿镜子看看自己,怎么看怎么那么顺眼,实在是找不出哪一点比不上“四小名旦”。她灵机一动:何不拿出一套个人写真集,把那些有眼无珠的家伙震一震呢?对,说干就干!她从男朋友那里借来2000元,走进一家影楼,在摄影师和男朋友的指导下,或花枝招展或婀娜多姿或含情脉脉或蓦然回首或得意忘形或袒胸露背或朦朦胧胧或飘飘欲仙……总之,怎么打眼怎么来,怎么勾魂怎么来。 几天后,志在必得的她将耳目一新的求职书向形形色色的公司投递出去,然后整天待在电话机旁“守株待兔”,可是日复一日,等得花儿都谢了,等得心儿都碎了。 小女孩哪里知道她写真集的命运,一个负责招聘的家伙看着她的倩影开玩笑地调侃了一句:“哪儿来这么一个太平公主呀?”就扔到了旁边。  而一位男生则在他的求职简历上加了很多不着边际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譬如:“霜打的茄子早开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给我一片蓝天,还你一片彩虹”,“给我一片荒滩,还你一片绿茵”,“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待到山花红烂漫,我在丛中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以致于别人怀疑他的脑子是不是有问题,他的命运和前一位没有多大的区别。   第35条  千万不要拿公司当自己家  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凡是“爱厂如家”口号叫得越响的,往往垮得越快!    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口号是“爱厂如家”,在计划经济年代,在国有企业中,这句话被作为厂训,围墙上、车间里到处刷的都是,尽管厂子都倒闭了,这口号还是被喊得山响。它当初的提出,本意是培养“主人翁”精神,表明社会主义企业优越于资本主义企业。这句话愿望上是良好的,语法上是没有错误的,在逻辑上却出了问题,它最大的谬误就在于它忽视了企业最重要的元素:产权。不符合企业的普遍性质。在实践中也被证明是靠不住的, “爱厂如家”是“乌托邦企业”,可以表达人们的善良愿望,却无法遏制人类天然的私欲。正是这个理念误导了太多的人,有意无意地总拿自己当企业的“主人翁”,自己的家还有什么客气的?它属于所有的人,也就不属于任何个体的人,这样的企业也就成了“唐僧肉”,怎么可能搞好呢?  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公司就是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组织。比较形象的比喻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