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麟与凤凰主持人、评论员在一起
一、不寻常的开年,新春新景象
几近正午的太阳光下,杨锦麟站在一群年青人的队伍中,有几分显眼。
面对台下的摄像镜头、照相机,杨锦麟似乎还不是十分适应,至少未能完全放松、舒展开来,熟练地摆出几个标准蒲士。在此之前,或许更能让他写意、游刃有余的还是在香港北角英皇道上的报馆里,搜集梳理各类信息,撰写当天的社评;又或者深夜里,在自家电脑键盘上疾速地敲打着字码,好赶在截稿之前交出自己的专栏文章……
此刻,正是香港凤凰卫视一年一度的媒体推介会现场。
深圳没有明显时令上的冬季。新年伊始,虽然才刚刚过完元旦,气候已是相当宜人。2003年,凤凰以“新春新景象”为主题定位的媒体推介活动,便在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高调登场。
引领着华语电视风气之先,八年来,凤凰总是鲜明地亮出自己的旗帜,不遗余力地炮制媒体盛宴,给公众、业界带来连串的惊喜。一路走来,凤凰留下的印痕,从她每年媒体推介会的主题便不难看出:1996年,拉近华人距离;1997年,融合东西南北文化;1998年,亚洲最具影响的商业华语卫视;到了1999年,凤凰则刻意营造“ 正在走向世界的国际传媒”之定位;新千年,刘长乐向外界阐明了“ 担当两岸三地桥梁”的诉求;2001年,凤凰卫视充满自信地亮出招牌:大事发生时看凤凰……2003年,凤凰的自我期许和允诺则是——延绵不断的凤凰冲击波。其实,这些都不外乎是凤凰的一种远景。因此,每年新春的媒体推介会自然是凤凰营造卖点、吸引眼球的最佳选择。
经常恰到好处地去挠媒体的痒痒,点燃媒体的引擎,试图影响媒体继而影响公众,身为媒体的凤凰可谓深谙媒体之道。每次推介活动,凤凰高层们,甚至刘长乐本人,总是会亲率时事评论员、节目主持人、新闻主播等各路精英,明星般频频高调亮相,大张旗鼓地为自己战略发展布局的每一新思路、新举措、新栏目、新版面大造声势,时常会有别出心裁之举。2003年,当然也不例外。
早在上一年的岁末,或者说更早一些时候,凤凰卫视各个部门已在按媒体推介会的要求精心策划、准备着。至于《有报天天读》,那会儿不过是凤凰卫视将要推出的诸多节目中的一档,如同他们经常会在年初推出,其中不少也会在半年一年后销声匿迹一样;而杨锦麟,不过是拟定推出的新人之一,虽然这位新人已不再年轻。
还是回到那场推介会。
现场高潮迭起,而阳光照射下的杨锦麟却有点儿昏昏欲睡。
说实在的,凤凰卫视的这场公关造势活动排场不小,阵容堪称重量级的,但台上这张面孔多少有些心不在焉。其时,以他一贯的“傲慢”态度来看,自己充其量还只是一片大绿叶。神差鬼使般地冒然闯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对常常会挑战自己的杨锦麟来说,刺激有了,还不乏激情、冲动的撩拨,但前景,就好像强光下的景物,虽然耀眼,却时常依稀恍惚,模糊不清。“ 哈!真要是吃不了电视这碗饭,大不了打回原形,再回去做报纸。”首次以主持人身份亮相在公众面前,杨锦麟竟然开起了小差。
二、从一切迹象来看,这是生机勃勃的一年
其实,2003这一年,无论从当日或者是今天来看,对凤凰卫视本身、对凤凰人来说,都意味深长——凤凰大事簿的记载可圈可点:
新年第一天,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凤凰资讯台在中国内地有限度落地。
作为首个进入内地的港澳台华语新闻频道,资讯台与先期落地的凤凰卫视中文台、电影台,依托中国内地这个华语文化的传统家园,三台并举,各显其能。此举,意味着作为内容供应商的凤凰卫视,不仅版图得以扩大,加强并放大了自己的声音,其媒体产品样式也更见丰富、多样——凤凰的企图心可以说得到了大大的满足。
同年3月间,美伊战争爆发。
凤凰卫视第一时间对战事方方面面进行了直播,而持续时间之长,不仅创下华语电视媒体的记录,甚至还惊动了交战一方的美军最高统帅布什。战前,据称布什曾向身边的幕僚询问,中国香港地区的凤凰卫视会不会直播?传闻的一些细节还很有现场感,包括凤凰不仅提前拿到了布什的开战宣言,随后又受到美军特别邀请等等。但即便是传闻,许多人却愿意相信,这就多少反映出人们对凤凰号召力、影响力的认可,尤其是对大事发生看凤凰的追捧。观众的口口相传,观众的忠诚度,这些都是凤凰所期望并格外看重的。
在这场媒体几乎同步直击报道的战事中,凤凰“自己的记者”闾丘露薇和摄影师一起成为美伊开战后首批进入巴格达采访的华人记者。以往重大国际新闻事件难觅华人记者的窘况,就这样被一位貌不出众的女子所改写。穿行在硝烟中的闾丘露薇被称为“ 华人女记者第一”、“ 战地先锋”,得到了太多与美丽相关联的赞赏,并同时拥有了最多的牵挂和祝福,一朵“ 中国玫瑰”无比艳丽地绽放在炮火连天的战场。
这场长达二十五天,持续五百多个小时的战争直播,无疑是一次凤凰总动员,电视新丁杨锦麟顷刻之间也披挂上阵,被充实到直播点评的媒体大战中。而在此之前的两个月,杨锦麟甚至连热心电视观众都算不上,更不要说在电视上做直播节目。
2003年,春天的口水(2)
与新闻主播同台,杨锦麟这家伙一边看着画面一边发表意见,做出即点电视时评,对一些几乎与观众同时掌握的材料剖析解读,居然口若悬河。长时间的连续节目中,他多次地对美国CNN的报道提出质疑,直言不讳,始终秉持凤凰“ 为我所用,以我为本”的原则立场,展露出“ 一位华人职业传媒人应有的理性精神和深刻文化素质”……
一场旷日持久的直播下来,对这位率真风趣、收放自如,甚至有几分性感的老头儿,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一名时事评论员,杨锦麟激情奔放,幽默而善于应变,观众的好评,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与此同时,杨锦麟还在每天的读报节目中与观众见面,以“ 天天头条”、“ 天天有话儿”展示着他的另一侧面。“ 这家伙是属于捷才型的”——这场直播为杨锦麟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人气。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5月,凤凰卫视强大的记者队伍,锁定大陆、香港、台湾以及世界各地华人抗击SARS疫情的感人之举,全面报道令人揪心的疫情和人类对疫情的宣战。开播不久的《有报天天读》,成了这一时期人们了解各地疫情最新进展、防范和阻击疫情权威而有效的渠道。
那时候,不少机关、工厂、学校一度放假,电视充当了惟一了解外界、与外界保持联系的渠道,几乎取代了一切的休闲娱乐方式,以电视读报方式萃取天下大事的杨锦麟,也迅速网罗了一大批fans,甚至放假在家的孩子们居然把这档读报节目当成了学习英语的课外学堂,无意之中,成就了节目的另一个收获。虽然,老杨总是被“ 弹”国语不准,英语走调。关于这家伙口音的段子也是不胫而走。
“ 预约一整年的美丽”,美丽联盟阵线,11月渐进高潮。2003年,凤凰同时组织筹划,成功举办了“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世界小姐大赛”等。年末,获得“ 世界小姐大赛”直播权的凤凰,策划的“ 美丽眼睛看中国”活动,轰动一时。战争、灾难、瘟疫过后,凤凰搅动的美丽赛事,极大地抚慰着一颗颗饱受创伤的心灵。有评价说,正是凤凰的拉动使2003年成为“ 大陆选美元年”。
············
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这尊被香港媒体称之为“神秘的大佛”,曾在多个场合毫不掩饰说起他对凤凰寓意的偏爱。刘长乐就是想借凤凰这个国人心目中吉祥鸟的好意头,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传播给世人,同时帮助中华民族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去认识纷繁多姿的世界。为此,他颇具匠心,“ 钦定”了凤凰四两拨千斤的媒体方略,即瞄准“ 三高”(高学历、高收入、高职务)、“ 四有”(有知识、有权力、有财力、有前景)收视群体,并影响他们,刘长乐本人对此很是得意。2003年,凤凰冲击波绵绵不断,果然影响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人。
洞察先机,凤凰的决策者们总是有备而来、有备而发,其“独得之秘”正是在于凤凰不断创新、不断自我挑战。
也许开年的那场媒体推介会,就注定了这一年的不寻常。
三、自己的第一次,就这样献给了凤凰,稀松平常
新春新景象,推介活动仍在继续。
《有报天天读》——凤凰卫视最新打造、堪称创举的新闻集萃类栏目,以及它的新晋主持人杨锦麟,正是在这样一天、这样一个场合正式亮相,这位曾经的报人摇身一变成为了电视人,这位以往“与本台立场无关,只代表个人意见”的嘉宾,终于修成正果,正式成为香港凤凰卫视签约主持人、评论员。陪伴他的是这一年早到的春天。
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中文台台长王纪言此次同样亲自站台,力荐凤凰。
凤凰人对王纪言,习惯称之为“ 王院长”。“ 院长”肤色稍有些黝黑,北方人常见的大脸庞,加上智慧、激情、拼命三郎的做派、招牌式的笑容,使得他拥有广泛的人脉。逢有大事,这位凤凰卫视当之无愧的“ 伯乐”,总是亲临一线,靠前指挥。
此刻,高居台上,“ 院长”王纪言依然朋友般地与老记、嘉宾们叙唠“ 家常”,爽快地抖落着凤凰的家底:中文台节目大变身,资讯台拓疆扩土,老品牌加料,新栏目推出……宣讲者兴致勃勃,没有丝毫同行的防范较劲,对手间的芥蒂,脸上依旧挂着笑容,阳光下更平添了一份亮度,一份释然。
作为一种策略,凤凰卫视的每一次媒体推介,包括凤凰经常性的各种公关造势活动,现场助威、站台几乎成了凤凰主持人、评论员们的家常便饭。曹景行、何亮亮、窦文涛、梁冬、董嘉耀、胡一虎、鲁豫、陈晓楠、陈玉佳等等相继登场,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如同明星般的备受瞩目。据说,登台亮相也是主持人、评论员签约凤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显然,被一套程序化的凤凰模式打造出来的凤凰名主持、主播和评论员们,都能十分娴熟与同行们应答、过招,颇有风度地与公众沟通交流,尤其是不遗余力又不着痕迹地推销凤凰、推销自己的节目,以期引发更多、更广泛的关注,哪怕是争议。
王院长面子不薄,各路媒体应该算是相当捧场。
终于,到了《有报天天读》和新人杨锦麟。“ 院长”王纪言郑重其事,强力推介。而据现场反应,这张微微发福、桀骜不驯的面孔,不外乎是在《时事开讲》的夜晚,经常和董嘉耀一起振振有词,点评台海局势,言语睿智犀利,情绪亢奋,尚不乏幽默的那个“ 嘉宾”,当然,令观众印象深刻的还有他那身一赌气做了五套的行头——唐装。
2003年,春天的口水(3)
尽管是第一次以凤凰卫视成员身份在公众、媒体面前亮相,但如何恰到好处地表现自己的从容,表达自己的机智,杨锦麟几乎无师自通。这也难怪,在老板刘长乐眼里,杨锦麟偏偏“ 生就的一张TVface”。“ 我这片老绿叶今天是来自我热身的,《有报天天读》节目还没出来,大家看了再说吧。”尽管兴致不高,但自我推荐的环节,杨锦麟还不忘自我解嘲,幽上一默。
第二天,多家媒体的版面都大幅刊载了凤凰的新春造势活动,这正中凤凰的下怀。报纸上,凤凰明星大合照,杨锦麟偏立一隅,一丝笑容都不肯绽放。这副被认为“ 傲慢”、“ 酷毕”的神情,后来频频出现在书刊、报章的封面,居然成了这家伙的招牌表情。而杨锦麟自己的解读,点评两个字:“ 沧桑。”
的确,那一刻,杨锦麟显然不是被追捧的主儿,戏分不多,与现场媒体的交流,礼数、客套成分多于实质性接触,的确只能算是配角,一片陪衬的大绿叶。
还有一段小插曲,可以为老杨其时的心情做一番注脚。
深圳媒体圈子,有不少杨锦麟的旧雨新知。每每老杨来深圳,惯例几个人是要凑在一起啧点小酒、撮上一顿、海侃一番的,这次显然是个例外。推介会现场,老杨开小差拨了几个电话,只当是问候到了,碰面小酌的事只字不提,还说要急着赶回去做节目云云。不就是触了点电吗?不至于吧,这让老友记们大为不爽。
那一刻,杨锦麟有点郁闷。
此番“ 冷遇”,杨锦麟后来调侃说,作为凤凰卫视主持人、评论员被推向公众,自己电视屏幕上的第一次,就这样献了出去,稀松平常不说,还要频繁地沾着年青同事的光,不过瘾,不爽。
…………
四、所谓的“无限空间”,从空空如也起步
加盟凤凰卫视,杨锦麟以一个电视新人的姿态杀入,屏幕改变着他的人生、改变着他的生活轨迹,而他也以自己鲜明的个性,掌控并改变着电视的话语表达。对于杨锦麟来说,这场与电视媒体的激情相拥,使他孜孜以求的言责使命得以淋漓尽致地宣泄。电视使杨锦麟迅速地跃进到凤凰乃至媒体名人的行列,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所顾忌,更为屏幕雷同化、众口一词带来新的冲击、新的范式——杨锦麟像极了一匹黑马,突奔而出,搅局的同时,拉动了凤凰收视率、广告GDP的长效增长。今天,任何对《有报天天读》、对杨锦麟的褒奖似乎都不为过。
时至今日,说起自己的屏幕表现,杨锦麟眉飞色舞,像被春天催发了一样亢奋。“ 面对镜头,居然没有想象的那样紧张,就好像当年在大学里对着学生、教师们讲课,并且比上课还好玩,还开心。”“ 最要命的居然会上瘾,真的很过瘾。”
然而,节目最初的日子,凤凰所谓的“无限空间”,除了“ 有报天天读”五个字,除了这个“ 糟老头”,一切空空如也。
还是2003年1月,凤凰媒体推介会几天后,正午一点,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有报天天读》闪亮登场。招牌行头一身,善辩巧嘴一张,外加电脑一台、朱笔一支、清茶一杯,杨锦麟以节目主持人身份亮相荧屏,妙语连珠,萃取报章精华,侃侃而谈,点评天下大事。
“ 老树发新枝的一年”,《凤凰私家相簿》这样定义凤凰卫视的2003年,这样定义杨锦麟,以及凤凰时事评论员“白发一族”。这一年,杨锦麟“ 首当其冲”,和先期加盟凤凰的曹景行、阮次山、何亮亮一群五十开外、被称之为“ 电视白发一族”的老人们异军突起,羊年开泰,洋洋得意,招摇凤凰。电视这玩意让杨锦麟他们过足了瘾。
都说凤凰是不断涌动创意、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