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不会萎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历史不会萎缩-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别之前,先在背景上应有若干认识。  上面提及,一国两制因企图现代化而产生。元朝立国于13世纪至14世纪,此时中国是否已曾现代化可能引起争执。哈佛教东亚史的专家赖世和与费正清,在他们的标准教科书内提及中国〃前期的现代〃已在晚唐来临,亦即在8世纪至9世纪间。他们所持的理由乃是此时中国社会稳定,所有的组织制度也已整体化,又能彼此平衡。这和〃古典时代〃的中国前后不同。这样说来元朝确已进入现代了。他们的立论不是没有独到的眼光,只是用词缺乏坚定性。所谓〃稳定〃、〃整体化〃和〃平衡〃都是抽象字眼,不可捉摸。用之在历史里树立里程碑,不能令人完全置信。  我个人认为中国传统时代极长。中国早已进展到现代化之门前,甚至比很多国家早好几个世纪,可是虽叩关仍不得其门而入。究其原因乃是中国早已发现用数学公式处理国事之大前提,她却始终不能引用真实的数目字,元朝的情形亦复如此。  租庸调制承袭于北魏暨李唐王朝,其先决条件为土地国有,全民通过〃均田〃的一段层次,每家每户都按人口及耕作力据有配有耕地。于是,税收采取〃包束式〃,租为谷物,庸是不付工资的劳力,照例每人每年20天,调为纺织品,普通用麻布缴纳。其税率全国一致,各家户按丁数乘基本数付税,或以一夫一妇为一〃床〃而按床缴纳。事实上均田很难按实做到,各家各户的田地也有高低,只是因其税率极微,一般农民不难照办。换言之,租庸调取其明白简单,不仔细计较内部之公平。在一种原始型的农村经济之间,佃农不成为重要因素的话,可以通行无阻(关于租庸调的解释,历来考证的结果意见分歧,这里只概示与其他税制最大不同特点。  两税为夏税与秋粮,各在收成期间征收,以田地的亩数为根据,也因肥瘠而高下,亦即税收与各家户之收入成比例。一般情形,较依租庸调之包束式的收取为多。  元朝之南北两制有其历史上及地理上之原因。当蒙古人进占华北时,这整个地区已经契丹、女真等半游牧民族割据一百多年,这些民族已将当地胡汉混同的人口编为各种公社。虽说我们无从确定当日土地占有之详情,只是契丹、女真之民政兼具半军事性格,可见得其政权能直接控制绝大多数之小自耕农(契丹与女真对华北户口的管制之概况,见《辽史?兵卫志》所叙〃蕃汉转丁〃及〃五京乡丁〃及《金史?食货志》内所叙之〃猛安谋克户〃。  ,于是征兵筹饷都以极短线条的途径直接输纳于军中。蒙古人以马上得天下,没有不欢迎这动员容易之制度的理由。  可是华南地形复杂,耕作物品类繁多,上述包束的税制碍难通行。况且南宋已在此间定有完整之税制,如果将其税收底账放弃,一切重来,未免花费。所以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82年诏令全部地区一切如旧,自此一国两制成为事实,终元季之世,只有局部修订而从未全部放弃。  再则在忽必烈之前,蒙古人已采用他们在草原地带的办法,将征服的部落发配贵族王子为奴,他们在中国也有如是之封禄称为〃投下〃。直到忽必烈采用南宋体式之政府实行中央集权,才诏令废止此等小单位,但是《元史?食货志》仍载有150个皇子公主及功臣等的采邑。他们封到的户口,少只有三户五户,多至10万户。根据法令,食邑者只能派经理人员至地方政府,接受纳税所得,不能据地产为庄园,或执人口为农奴。可是如此重复的编派,在体制上至为紊乱。  忽必烈本人执政也多矛盾。他在并吞南宋时希望结纳南方人心,于是诏令凡宋廷额外征派一律罢免。在纸面上元朝税率极低,可是事实上非正规之差派仍是纷至沓来,有如征日本时造船之征发,在忽必烈统御期间他经常需要扩充财政与税收,因此曾牺牲手下三个功臣。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国两制在历史上的例证(2)
阿合马乃是回纥人,他前后居官名目不同,如所谓平章政事兼制国用使,即等于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如是者前后19年。他生前总以能干有效率著称,也获得皇帝信任。1282年他被一位汉人军官谋杀,御前也为他复仇将凶手拘获,明正典刑。可是不久阿合马殃民的传说接二连三地供达圣听,忽必烈因此大怒,下旨将之剖棺割尸。卢世荣初从阿合马入政,在1284至1285年间也有了统领财政税收的权责。虽说他得到忽必烈的口允,在他执行国务期间被控告得豁免,可是到头来告讦者多,卢世荣被检举获死罪,在年终之前执行。桑哥初至译员,专理宗教事宜,也继卢世荣整理财政,于1287年至1291年掌税收4年,其结局有如其前任三人整理财政情形除《元史?奸臣传》提及外,尚参见《世祖本纪》,又注意《食货志》述及〃世祖立法,一本于宽〃及〃至元十九年用姚元之请命江南税粮照宋旧例〃各节。赵翼在《廿二史劄记》里则称过失在忽必烈本人。  这些事迹与一国两制何干?  以上三人之作为均列入《元史?奸臣传》,在传统作史者的笔下,这是归纳不孚众望各权臣的办法。他们执政失败之后,总以道德丧坏之罪名见诸史籍。我们仔细反复阅读三人传记,尚且发觉他们的获罪,全由部下人事安排而起,纠葛大都出自南方。  凡是熟悉中国传统官僚政治的学者即可指出,此邦无从以精确之数字管理;官员数目有限,下端的小自耕农以百万千万计,又缺乏司法独立之传统,于是〃宽大〃与〃仁厚〃的宗旨,总不可少。颁行法令是一件事,按字面执行又是一事。将各地区之利害与中央的政策平衡,是艺术而非科学,人事上之妥协总不可少,如是儒家之人本主义才如日中天。所有文官由科举出身,先在意识形态里有了一段熏陶。他们的作风一致,于是各处官职均可平行交换。他们之协调即为朝代安全之根本。蒙古人面临此种局面,既不将之全部废除又不迁就,模棱两可之后在组织上及心理上均缺乏准备,总之即无从决策。  阿合马、卢世荣与桑哥都有能臣之气派,他们处理近身直截了当之事都无差错,一到执行权力于远区,责任需要交替转达的时候,才有各种参差与过失。他们和他们部下之亲信是否贪赃枉法,有如攻击者之所指摘,我们已无从考证。可是只从技术的角度看来,我们至少可以指出蒙古人既以一国两制作财政税收之根本,即不宜引用中央集权的文官组织主持,至于其组织结构中尚有其他矛盾,更不在话下。  忽必烈之财政无出路影响到全朝廷。他的继承人缺乏适当之收入,难能维持一个天子万能的局面,只有滥发纸钞。通货膨胀之余,全国瓦解。  原来中国在11世纪已显示了她的优点,她在经济上及文化上的成就在北宋时即已取得世界上先进的地位。只是王安石之行新法不成,而朝廷江河日下。经过一段研究之后,我们今日可以论断:新法失败由于北宋君臣不能将公私掌握之服务性质事业及物资畅快交流,有如现代商业体系。王安石之设计一言以蔽之,无非使财政片面地商业化。从西方的经验看来,若要此种举措成功,必先具备司法独立之条件,各个人拥有财产与否,他们的权利义务都需明白规划,于是在法律之前举凡遗产、破产、典当、监守自盗、蒙哄欺骗各种事端,全有应付的办法,全无罅隙,不得虚赖。要做到这地步,先又要国际贸易大量地扩充,使交易的数额在国民经济中占特殊之比重,迫致农村组织改组以适应新环境。倘非如此则只有官僚作主,凭己意将各数字翻来覆去地修订,只有与事实相距愈远,亦即仍是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王安石新法失败原因曾在我所著《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台北,1989)页24至247里提及。引用《宋史》页次载《放宽历史的视界》(台北,1988)页70之注释内。  有了宋元两朝惨痛的经验,明太祖朱元璋才决定全面退却。新朝代设计不以经济方面最前进的部门为基础,而以落后的部门为基础,前朝兴办之铸铜币、开工矿、倡水运都不能引起这位贫农天子的兴趣。朱明王朝代表一个农村拼凑而成的大集团,内向而不具竞争性。在洪武皇帝立制之下航海受限制,奢侈品被禁止。他声称〃藏富于民〃,于是税收数量低,可是他的政府除了管制之外,对民间的服务也有限。这样一来在西欧各国突飞猛进、整备现代化之际,中国只在体积上膨胀,其组织与性格未变。  我所列举的第二个例子乃是南北战争前之美国。当日北部禁止蓄奴,南方则认为合法,这在国家法令及社会组织同属一国两制。  美国在1787年修订联邦宪法时,所刊条文有两项涉及奴隶。第一款第二节规定各州派往联邦众议员之议员,照各州人口成比例,算时将奴隶数折作五分之三自由公民数抵账,可是奴隶无选举权,前项条文引起日后攻击〃奴主势力〃之借口。因为影响所及,全体奴隶主确在立法机构各有声势驾凌一般公民之上。宪法第四款第二节则称凡人在此州具有服务之义务者,不能因转往他州即开释放弃此义务。这也是说奴隶,纵脱逃,虽远走高飞,亦当送回原主,依旧为奴。可是此段文字含糊,宪法既未责成各州有押返逃奴之义务,也未指定联邦政府执行奴归原主,可以订立章程,区分职责。  

一国两制在历史上的例证(3)
除了以上两项之外,宪法亦规定由海外输入奴隶应自1808年终结。宪法虽未言明,各条款实已承认各州有权决定境内有关奴隶之各种法则。  此一国两制不出自有心的企划。历史学家曾臆度修宪人士已考虑对付奴隶问题,原望彻底解决,只因此问题过于棘手而罢。在13州尚未组成之前,美洲大陆一部分为西班牙及法国属地,黑人奴隶早已输入,在种植稻米及棉花之地区,奴工使用少则数十年,多则逾百年。一般人以为奴工与棉花关系密切,其实此尚为以后事。北部奴隶与农作物生产之关系不深,经济价值低,所以废奴较易。马萨诸塞州于1780年禁奴,新罕布什尔于1784年禁奴。宾夕法尼亚、康涅狄格、罗德岛、纽约及新泽西采取逐渐废奴办法,亦于1804年完成。所以修宪人士如果认为奴隶问题不必操切,假以时日,不禁自废,不能算是全无理由。不意棉花退籽之技术于1793年发明,去修宪只6年。以前此物无法应世,至此成为奇货。南方酷热宜于耕种,黑人体格也足胜任,至此使用奴工只有方兴未艾。  新世纪的来临,展开了立即全面废奴运动。原来在遥远的过去基督徒彼此有约,不迫致同教人士为奴,对于异教徒则另当别论。有人更以为即使令未受福音之野蛮人在劳动服役之余受教获救,未尝不是对他们有益。有了各种自圆其说的办法,则轻纵了奴主之良心,即使大哲学家如洛克亦主张有限制的奴隶制度。  19世纪一片人道主义的高潮传遍美洲大陆,至此很多人直接地认为畜奴非道德,与自然法规背离,虽有成文法维护无效。北方之废奴运动如火如荼,带着宗教性的虔诚,不可阻遏。当然也遇到强烈的反抗,又不能避免地与南方经济利益不可划分。  1820年北方之自由州有人口500万强,相对南方450万弱。北方出席众议院议员105人,南方81人,算是维持着难于继续的平衡。这时提出的法案组织新地域密苏里为畜奴之州,北方人士立即认为他们的利益被威胁。以后产生妥协办法,密苏里虽为畜奴之州,但是今后凡从路易斯安那购地之区(1803年美国向拿破仑购得北美领土)北纬36度30分以北永不畜奴。这妥协一时平静了两方之争执。  及至19世纪中期,兴建横跨大陆之铁道引起各方对西部之注目。此时提出之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常被称为南北战争之〃真原因〃。这1854年的法案称:内布拉斯加可以组织为数个不同之州,以后〃加入联邦时畜奴与否,由其(州)宪法决定〃。这无异于废除密苏里法案,因为所述地区均在36度30分之北。更有进者,提倡此法案人士尚在高举〃全民最高主权〃的旗帜。他们论说,畜奴与否,属于各州全民最高主权。联邦政府无非多数(即多数之州)最高主权所授命之经理人,本身无权对此重大之事自作主张,则密苏里法案不仅被废,而且本身尚是违法。  于是最高主权在州或在联邦展开激烈的争执,也成为党派间的纠葛。共和党在此际诞生。党的政纲提及:〃议会之权利与义务都在要求它在全国领域内廓清野蛮习惯的两大遗毒,即重婚与畜奴。〃有了这样的宣言,立即废奴成为道德事件,再无妥协之可能。  可是南北战争在1861年开火时,其复杂远超过废奴人士与奴主的决斗。很多家庭分裂为二,父子兄弟成为对头。有良心之人士很难置身事外,不在此即在彼。罗伯特?李曾为西点军校校长,生平未曾赞成奴隶制度,至此成为南军总司令。杰克逊将军号为〃石城〃,在内战为南方捐躯,在战事爆发之前夕,犹在公众谈话时希望军事冲突可以避免。斯蒂芬斯日后为南方邦联之副总统,当初在提出退出联邦时投反对票。至今南北战争犹为美国读者手不释卷之题材,因为固然有各人自私自利之阴暗一面,却始终不缺乏为国或〃州〃牺牲浪漫主义及理想主义之高潮。  今日将一个半世纪,我们在局外检讨美国的一国两制时,当然对奴隶问题之本身已无考虑之必要。当中值得注意的是,基本法律之中含糊之处可能引起日后无限纠纷,不仅所谓〃全民最高主权〃及〃多数最高主权〃之名目,值得历史学家仔细窥探,并且因一国两制产生之宪法问题,现有历史记载仍有参考价值。内战之前数十年内,有南方奴主之所雇侦探,在北方缉捕亡奴,表面看来符合宪法之含义,而北方人士则指其违反北方州法,可判之以绑票罪。又有黑人之海员,在北方为各州公民,随船往南方港口时竟为当地警察拘捕,因当地习惯自由行动之黑人均可视作亡奴也。如许之争执重见叠出引起感情激昂,显然地与1861年内战爆发攸关,终至一国两制全面破裂。  下面我要提及荷兰,在历史时代里且要倒退一步。16世纪及17世纪荷兰民国崛起与欧洲旧体制抗衡的时候,它将联邦制的一个观念发挥得彻底,以后对内外之影响至为深巨。它的作为也可以视作将一国两制之原则,伸展到极端的一种表现。  荷兰民国于1581年宣布独立,当时参与者7个省(其实荷兰为7个省中之1省,非正式国名,今则11省),这些省区曾未受统一而强有力之中枢统治。15世纪至16世纪曾有两次由王室作主,希望将各省管制加紧。第一次的企图半途而废,主持者勃艮第大公爵号称查理冒失者战死他乡。第二次企图由西班牙国王菲力浦第二主持,因之而激成独立运动。独立战争之前后经过,可见Geoffrey Parker; The Dutch Revolt (Ithaca;;1977)。我所著《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台北,1991)内有关荷兰之第三章亦有摘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国两制在历史上的例证(4)
。  在背景上〃低地国家〃包括今日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向来是各不相属的公国、郡国、主教区的统称,在16世纪共17个单位,传统上地方分权的痕迹显著,各市镇自治的程度超过远近的政体。  勃艮第王室希望在德法之间构成第三个王国,曾将此17个单位因联姻、遗产、合约等等方式全部纳入彀中,一时将统辖的领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