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 之秦始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立群读史记 之秦始皇-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斯仍然坚持,不愿屈从。   

  第六个回合。   

  李斯不从,赵高不走。赵高与李斯又展开了第六个回合的生死大较量。赵高第六个回合还是从〃利〃、〃害〃二字入手,他警告李斯,听我的话,可以让您长保封侯,永世相传;不听我的话,灾难不但会降临到您的头上,而且还会祸及您的子孙。聪明的人善于转祸为福,您打算怎么办呢(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在赵高坚持不懈的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之下,李斯终于顶不住了。他仰天流泪,高声叹息说,遭逢乱世,我已经不能以死尽忠了,又能怎么办呢?也只能明哲保身了!于是,李斯依从了赵高(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   

  经过六个回合的较量,赵高终获成功,欣喜若狂,得胜而归。他立刻兴冲冲地向胡亥汇报说,我奉太子之命去通知丞相李斯,他怎么敢不服从呢?   

  李斯缘何变节 丞相终被胁迫   

  李斯是秦始皇的老臣、重臣,是随从秦始皇出巡的丞相。李斯变节,意味着大秦帝国的沙丘政变尘埃落定。没有人知道秦始皇已死的内幕,没有人知道秦始皇遗诏传位给扶苏;玉玺又在赵高手中。所以,秦始皇的遗诏可以轻易地被篡改,李斯可以老臣、重臣的政治身份证明秦始皇立胡亥为秦二世。他人即使怀疑也没有直接的证据。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79节:李斯变节(5)         

  所以,李斯变节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大问题!李斯变节直接改变了大秦帝国的发展方向。   

  李斯为什么会变节呢?   

  有两种说法:   

  一说李斯与赵高是在演双簧(简称双簧说)。焚诗书、坑术士之时,李斯和扶苏已经是政见不同了,所以,李斯对在外执掌兵权的扶苏本来就不想支持,他和赵高的六次过招,不过是个幌子。其实,他和赵高一样,都想立胡亥而不想立扶苏。   

  一说是李斯因私利而屈从赵高(简称屈从说)。   

  先谈双簧说。   

  双簧说的主要论据是李斯与扶苏政见不合。焚书令是李斯的建议,扶苏对焚书令并未表示异议,因此,我们不知道扶苏对李斯建言的焚书令究竟是何看法。坑术士不是李斯的建议,但是李斯未表示反对。当时方士们背后诽谤秦始皇,触怒了龙颜。所以,秦始皇下令坑杀术士。扶苏极力进谏,他在这个问题上和其父秦始皇政见不合。在坑术士的问题上由于李斯没有建言,也没有反对,因此,很难判断扶苏与李斯的政见是否一致。再说,李斯和赵高演双簧又是演给谁看的呢?政变本来就是在非常机密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赵高和李斯在改遗诏、立胡亥的问题上演双簧的说法恐怕站不住脚。   

  再谈屈从说。   

  赵高找李斯要求篡改遗诏、另立胡亥谈得并不顺利。经过六次过招,利诱、威逼、恫吓,软硬兼施,反复较量,反复权衡,李斯最终无奈之下才同意了赵高的意见。   

  如果我们细细地读一读《史记·李斯列传》就会明白,赵高六次过招,李斯六次接招,最终才被赵高制服。第一回合李斯告诉赵高,篡改遗诏、另立胡亥是〃亡国之言〃。第二回合,赵高摆出了李斯的〃五不如〃(五个不如蒙恬的方面),李斯的回答义正词严,我只知道遵守遗诏,不想个人安危。第三个回合,赵高强调扶苏称帝必重用蒙恬,这已经直接威胁到李斯的现实利益,李斯回答,我只知道〃奉主之诏,听天之命〃。第四个回合,赵高大谈〃安〃、〃危〃,斥责李斯不识时务;李斯大谈主恩,绝对不能负主之命。第五个回合,赵高使出杀手锏,以胡亥压李斯,李斯坚持易太子必致国乱。第六个回合,赵高大讲顺其意之〃利〃,逆其意之〃危〃。李斯此时再也坚持不住,这才表示屈从。   

  我们细读赵高与李斯的六次过招,不能不承认李斯是屈从而非迎合,是受到胁迫而非心甘情愿。虽然从实际效果上看,屈从与迎合的结果一样,胁迫与甘心等值;但是,这一问题涉及对李斯个人的评价,不可不辨。   

  总有些时候,人要面临痛苦的选择。选择应该选择的是勇敢,选择不该选择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懦夫,放弃该放弃的是睿智。         

§虹§桥§书§吧§BOOK。  

第80节:李斯变节(6)         

  贝多芬曾经说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可惜李斯不是贝多芬!   

  李斯的变节原因主要是怯懦与无奈,但是,李斯的变节也有着深刻的背景。   

  李斯是继吕不韦之后走上秦国政坛得到秦始皇信任的老臣。秦王嬴政十年(前237)吕不韦罢相,李斯上《谏逐客书》,大受秦始皇宠爱,从此成为秦始皇身边的重臣。从这一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沙丘病故,李斯主政二十七年。在这近三十年的执政期间,李斯一直深得秦始皇的信任与重用。   

  李斯与秦始皇的关系是君臣遇合的经典,是李斯的缘分。   

  但是,〃缘〃不过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外部条件的集合,一旦加入某个泰山刻石,传为李斯手书。新元素,无缘可能成就奇缘。所以,无缘未必无份。    

  李斯力主先灭韩,秦始皇付诸实践,率先灭韩;在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李斯始终是秦始皇的坚定支持者,也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臣之一。应当说,此时期李斯的主张基本是正确的,它保证了秦始皇在并吞八荒的过程基本没有发生失误。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李斯力主郡县制,坚决反对封建制,保证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李斯奉命撰写了《仓颉篇》,成为秦始皇统一天下文字的范本之一,为中国文字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李斯力主焚诗书、废私学,促使秦始皇下达焚书令,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其实,李斯本人就是荀子所办私学的受益者,设想如果在先秦就取消了私学,李斯跟谁去学〃帝王之学〃呢?   

  秦始皇历次巡游天下,李斯都护驾随行,并成为秦始皇各地刻石的撰写者。因此,李斯的刻字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却得以保存,至今人们尚可一睹其书法的风采。   

  李斯的儿子个个〃尚主〃,娶了秦始皇的女儿为妻;李斯的女儿个个都嫁给了秦始皇的儿子(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这是什么关系?姻亲关系。   

  可见,秦始皇与李斯的关系是如何不一般。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的太守,李由回京城咸阳,李斯在家中备酒宴,朝中文武百官全部到家中祝贺,李斯家门外的车马有数千辆。看到这种盛大的场面,李斯都感到震惊,他感慨说,我听我的老师荀子说,万物最怕过了头(物禁大盛)。我只是上蔡县的一介布衣,依靠圣上的擢拔,才有了今天,位极人臣,富贵已极。但是,盛极则衰,我都不知道我将来会停泊在哪儿(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太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为大秦帝国的创立建立奇功,秦始皇对建奇功的李斯深加笼络,这就是两家相互结为儿女亲家的根本原因。   

  但是,随着秦始皇的去世,李斯获得的一切也会随之而丧失。为了保住位极人臣的地位、荣华,李斯最终还是选择了背叛。   

  谁应当对李斯变节负责呢?   

  首先当然是李斯本人。   

  面对赵高的威胁、利诱,李斯如能舍弃自己的一切,立即行使权力,抓捕赵高,做拼死之争,行困兽之斗,赵高未必能够得逞。也许李斯因此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于在拥立扶苏之后被贬、被杀,但是,那样,李斯无愧于大秦帝国,无愧于秦始皇。而且,未必一定会败!即使败了,虽败犹荣。但是,李斯最终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了妥协,选择了屈从。他暂时保住了自己的地位与荣华,但是这次违背良知的背叛所造成的恶劣后果不久就会显现出来。李斯也为这次选择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使自己走上了不归之路。   

  人有言: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李斯在威逼利诱之下,不辨是非,不辨顺逆,不求万世,但求暂安,李斯岂是大丈夫哉?所以,他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次是秦始皇。   

  秦始皇在皇位继承人上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由此改变了他亲手建立的大秦帝国的发展方向,也使他幻想大秦帝国传至千秋万代以至无穷的蓝图在不久的将来就变成了泡影,灰飞烟灭,因为他没有及早明确继承人!   

  其实,秦始皇可以有多种办法避免篡改遗诏事件的发生。   

  一是早立太子,公告天下;   

  二是临终前在随行大臣中公布太子人选,使大臣们个个都了解了他的意愿;   

  三是设立辅政大臣班子,不能由李斯一人说了算;   

  四是迅速发出给扶苏的诏书,使赵高无空子可钻,无文章可做。   

  秦始皇为什么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呢?   

  一是对疾病心存幻想。由于心存长生之梦,迟迟不愿公开立太子;心存侥幸,幻想能逃过疾病这一劫,未能早发诏书,错过了立太子的黄金时机。   

  二是对自己过于自负。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之后,觉得自己功高三皇,名过五帝,过于看重了自己的权威。一句话,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他以为只要他说过的话,他发布的诏令,谁都不会也不敢篡改。他活着的时候,这些可能都可以办到,但他不知道一旦死后,一切都无法掌控!   

  三是他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发生政变,没有防范宫廷政变的心理准备。秦始皇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在他尸骨未寒之时,他最信任的儿子胡亥、大秦帝国的重臣李斯、机要官员赵高会相互勾结发动政变。当然,这和他是始皇帝有关,他是第一位创建了大一统帝国的皇帝,还缺乏统治这个大一统帝国的经验。   

  由于没有防范意识,秦始皇有三个想不到,当然,纵有可能他也不能再想了。   

  一是想不到赵高会首先发动政变。赵高出身卑微,母亲是犯人,但是,秦始皇并没有因为赵高的出身而埋没了他,而是慧眼识珠发现了他,并重用了他。因此,秦始皇定不会想到身受重恩的赵高会率先发动政变,而且突破了胡亥、李斯的重重防守,最终获得成功。卑微者可以高尚,也可以永远卑微。   

  二是没有想到自己最喜爱的少子会背叛自己。秦始皇非常喜欢胡亥,所以他才同意让胡亥参与第五次大巡游。但是,这个自己生前最喜爱的儿子,竟然背叛了他的意愿,成为一个叛臣逆子!   

  三是没有想到李斯会变节。秦始皇对李斯是恩宠有加!两家互结姻亲,平日言听计从,临终前托以大事,最终却是李斯在关键时刻背叛了秦始皇,使赵高的政变企图成为现实。   

  于是,以胡亥为首,以赵高为中心,有李斯参与的政变集团组成了。   

  胡亥在赵高的策划下,终于摆平了重臣李斯,为自己的登基做好了准备。那么,胡亥能够顺利登基吗?手握兵权的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不会怀疑吗?会安心接受这个现实吗?         

▲虹▲桥▲书▲吧▲BOOK。  

第81节:秦皇吟(代后序)         

  秦皇吟   

  (代后序)   

  春秋争霸烽火飞,战国逐鹿生民哀。   

  横扫六合归一统,秦皇声势挟风雷。   

  煌煌功业空前古,颂声四起骄英主。   

  焚书坑儒人心寒,群臣失语无谏阻。   

  大兴土木役万民,阿房未竣九州贫。   

  峻律苛政猛于虎,暴君英主集一身。   

  尊荣奢华欲永守,不死仙药何曾有。   

  陈涉一呼天下从,只为黔首苦秦久。   

  万世基业二世绝,楚虽三户终灭秦。   

  兴勃亡忽殷鉴远,攻守势异须宽仁。   

  秦祀虽亡秦制留,始皇功过论不休。   

  皇朝千秋多兴废,几度悲哀演从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