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国的涅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帝国的涅槃-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开辟者之一。
  这一年,淮南杨行密杀掉和他有仇的都将,吓跑庐州刺史,迈出他成为江淮霸主的第一步。
  黄巢进入中原后,攻克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投降,声势相当浩大。然后黄巢军又指向陈州。陈州刺史赵早有准备,坚壁清野,顽强抵抗。黄巢大将孟楷,率万余精锐为前锋,在项城遭赵偷袭,孟楷被生擒后斩首。
  黄巢大怒,六月,与秦宗权合兵包围陈州城。没有粮食,就四处掳掠,甚至吃人。史书记载:“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
  陈州之围,持续了三百天之久,双方打得都异常艰苦。
  这三百天里,唐朝调集各路人马,纷纷向陈州靠拢。新任宣武节度使朱温尤其积极,他接到陈州的求援后,一面请忠武军节度使周岌、感化军节度使时溥共同赴援,一面召集本镇兵马驰援陈州。但因黄巢力量还很强,三镇之兵只能在外围骚扰,不能解陈州之围。
  次年二月,李克用率兵五万南下增援,中原的僵持局面立马被打破。三月,朱温攻拔黄巢瓦子寨,斩杀数万人。李克用又组织中原唐军,合攻尚让军于太康,尚让北逃。
  看起来,未来的后梁太祖和后唐太祖合作得相当默契。
  黄巢见唐军力量强大,遂撤陈州之围退走。向东北威胁朱温的大本营汴州,屠尉氏,尚让则率五千骑兵进逼大梁。这回轮到朱温向李克用求援了。李克用率沙陀骑兵急追,在黄河边上的王满渡追上黄巢军,趁其半渡,挥军奋击,大败黄巢军,杀万余人,黄巢主力彻底被击溃了。
  这一仗,标志着黄巢在军事上的彻底失败。此战后,其部将深感大势已去,未来的五代名将李谠、霍存、葛从周、张归霸、张归厚等人投降了老熟人朱温。而黄巢最重要的助手尚让,则率残部投降了感化军节度使时溥。
  黄巢率残部绕过汴州北上,在封丘被李克用再次击败,沙陀骑兵紧追不舍。黄巢收集残兵千余人,东逃兖州,连小儿子和当皇帝的行头都丢给李克用了。李克用一昼夜追二百里,一直追到黄巢老家冤句,也只剩下一百来个骑兵还跟得上他,加上粮食吃光,五月十一日,李克用放弃追击,回汴州找朱温要补给。
  接下来,追击黄巢的任务被交给了感化军节度使时溥。五月二十日,时溥派大将李师悦和降将尚让率万人追击黄巢,六月十五日,又在兖州瑕丘与黄巢遭遇,这时候,曾手握六十万大军的大齐皇帝黄巢,手里只有千余人了。
  自然又是一场败仗。六月十七日,黄巢带着少数人逃进了泰山东南的狼虎谷。
  大结局到来了。
  关于黄巢的最终结局,历来说法不一。
  《新唐书》记载得最详细。
  黄巢逃入狼虎谷后,见大势已去,遂对外甥林言道:“我本想为国家讨奸臣,革新朝政,但功成而不退,以致失败。我的脑袋不能便宜了别人,你拿去去献给天子吧,还能图个富贵!”林言不忍下手,黄巢毅然自刎,但没能马上死去,林言只得砍下他的头来。然后,把黄巢的兄弟、妻子等人都杀掉,准备去投降唐军,但路上遇到野蛮的博野沙陀军,他们连林言也一块杀掉,把脑袋送给了时溥。
  

六、从长安城到狼虎谷(3)
有人说黄巢后来出家为僧,还做过著名寺院的主持,临死时,指脚下示人,有黄巢两字。
  也有人说五代的高僧翠微禅师,就是黄巢。
  还有人说洛阳的张全义将军见过一个僧人,长得很像他。但张将军是个厚道人,还曾经是黄巢的老部下,所以宁愿保守这个秘密——但谁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记得当年草上飞,
  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
  独倚栏干看落晖。
  据说这首诗是当了僧人之后的黄巢写的,但也只是传说而已。不管怎么说,自此以后,这个人已经不能再影响或改变历史。
  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确实是死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七、末世的挽歌
时溥随后杀掉了尚让,霸占了他年轻漂亮的妻子。过些年朱温打败时溥,又抢走了这个女人,再后来,又把她送给了敬翔。
  八八四年的五月十四日,李克用回到汴州,朱温盛情款待了他。这个质朴的沙陀人,喝多了就乱说话,得罪了许多人。半夜里,他住的上源驿突然失火,还有许多人往他住的屋子里射箭。亲兵把他拖到床下,兜头浇了一盆凉水才醒过来。幸好突降大雨,他才得以和李嗣源等几个人爬墙逃走,勇士史敬思孤身断后,战死在汴河桥头。李嗣源大难不死,成为后来的后唐明宗皇帝。
  从此,晋、梁征战不休,天下成了英雄们博弈的棋盘,苍生成为英雄们手中厮杀的棋子。
  黄巢的姬妾们被当作俘虏送到成都,年轻的僖宗皇帝对打仗没心情,对调戏这些可怜的女孩子却很有兴趣,亲自审问她们:“你们都是朝廷勋贵家的女儿,世受国恩,为什么要从贼?”其中居首的一个女子回答道:“狂贼如此凶逆,国家有百万大军,尚且守不住宗庙社稷,连您自己都逃到巴蜀去了……可您今天却以不能拒贼来苛责我们一群弱女子,这将置丢掉国家、丢掉我们的公卿将帅于何地?”
  皇帝恼羞成怒,遂不再问,将她们一律公开处斩。行刑那天,老百姓不忍看她们临刑害怕,都争着给她们喂几口酒。诸女且饮且泣,只有为首反驳皇帝的那个姑娘,不哭,不饮,坚毅肃然地迎接了死亡。
  公元九零七年,也就是黄巢之乱平息后的第二十三年,朱温篡唐,是为后梁太祖。
  后梁太祖本人曾是黄巢的爱将,为建立后梁立下赫赫功勋的谋臣猛将们,也多是黄巢旧人。
  所以,黄巢起义虽然被扑灭,但后世都认为正是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唱响了大唐王朝的挽歌。
  

序言
世界的征服者成吉思汗,在他六十六岁那年,死在远征西夏的战场上。此后,蒙古帝国虽然还因惯性继续保持着扩张的势头,但大汗诸子孙间的不和已经成为帝国的隐患。公元一二五九年,出自拖雷系的蒙哥汗,非常偶然地在攻打南宋要塞钓鱼城时受伤而死,他是最后一个为蒙古帝国各部所公认的大汗。
  蒙哥死时,其弟忽必烈在围攻南宋长江防线上的重镇鄂州,旭烈兀在中东与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苦战,只有幼弟阿里不哥尚在蒙古本部。论情理,本当由忽必烈继承汗位,忽必烈在蒙古本土之外的开平召开库里台大会(Kuriltai),自封为蒙古大汗,但这个大会,一则部在蒙古境内。但蒙古诸亲贵一则畏忌其雄才大略,二则对他所鼓吹的汉化不满,遂自行召开库里台大会,拥立阿里不哥为蒙古大汗。忽必烈回师争夺汗位,双方大战四年,最终阿里不哥战败投降,然而支持阿里不哥的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诸王对此不予承认,第二任大汗窝阔台的孙子海都等人相继发动叛乱,蒙古内讧方兴未艾。勉强夺得汗位的忽必烈,只得放弃了对中、西亚诸汗国的控制权,一心经营富庶的中原,并以亲王出镇漠北,以抵御侵扰。一二七一年,忽必烈改国号“蒙古”为“元”,称自己为中原的皇帝,是为元世祖。这标志着蒙古帝国的崩溃。
  占据中原的忽必烈,继续着蒙古时代的侵略扩张政策。一二五九年,他迫使高丽屈服,进而东窥日本。此后,忽必烈曾先后六次致书日本,要求其称臣纳贡。日本受汉文化熏陶颇深,向来师事中国正统王朝,对灭亡南宋的元朝有着天然的敌意,加之南宋灭亡后,大批遗民逃往日本,他们宣扬灭国之恨,对日本的民族情绪也造成了影响。因此镰仓幕府以“未曾闻蒙古国之名”拒绝臣服元朝,对待忽必烈使节也相当的不友好。
  忽必烈大怒,于一二七四年和一二八一年两次入侵日本,但均遭到失败。第二次远征日本之战中,蒙古舰队遭到飓风袭击,几乎全军覆没——因这场飓风挽救了日本,故被日本人称为“神风”。在战死的日本武士的追悼会上,日本临济禅奠基者,佛光派始祖无学祖元亲自作法事。而在此之前,老和尚还给因蒙古来袭而心情沉重的镰仓幕府掌门人北条时宗写小纸条,劝他“莫烦恼”。然而,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和尚却不是日本人,他被称做“渡来僧”,也就是“外国来的和尚”,他原是中国雁荡山能仁寺的高僧。无学祖元虽然帮助日本人,然而并没有人说他是“汉奸”。
  世祖能通汉语,积极改革蒙古旧制,重用汉人,但到晚年却颇以为悔。世祖之后,入继大统的皇帝,多为漠北镇王出身,这些镇王久居漠北,深受胡族文化的熏陶,大多不会汉语,更顽固地拒绝汉化,因此元王朝始终不能融入正统中原文化中。
  这个王朝因其激烈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迅速走向衰落,只存在了不到百年的时间。到如今,这个曾经强大的王朝,仅在北京城留下几段荒颓的土墙,叫做“元大都遗址”。
  

一、崖山之后的中国(1)
公元一二七九年,元将张弘范与南宋最后的残余力量,在今广东江门新会以南的崖山,进行了一次著名的会战,此战以南宋的惨败告终。南宋丞相陆秀夫不甘受辱,毅然抱着幼帝赵投海自尽。杨太后闻知儿子的死讯后,痛哭道:“吾忍死万里间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耳,今无望矣!”也投海而死。南宋的忠臣义士,随之蹈海殉国的,有十余万之多。拼死突出重围的南宋大将张世杰,随后也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中溺水身亡。以温和与文治著称的大宋帝国,至此灭亡。
  同为亡宋三杰之一的文天祥,于此前被俘,他在敌方的阵营中痛苦而又无可奈何地旁观了这一次悲壮的会战,他在诗中写道:“……楼船千艘下天角,两雄相遭争奋搏。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猬交沧溟。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鹬蚌。南人志欲扶昆仑,北人气欲黄河吞。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酾酒人人喜。惟有孤臣两泪垂,冥冥不敢向人啼。六龙杳霭知何处,大海茫茫隔烟雾。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
  张弘范志得意满之余,在崖山勒石纪功,文曰“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若干年后,有大儒陈白沙先生来游崖山,见此碑文,笑道:“这几个字还说不尽他的功德,待我与他添上一字方休!”于是张弘范的碑文上多了一个“宋”字,变成“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这也不算很冤枉张弘范,他原本就是汉人,据说和张世杰还是远房兄弟。然而这也只不过是后人游戏文字而已,于历史本身无所更改。
  那么多个世纪过去了,虽然连刻字的石头都经不起岁月的风雨,在那个轰轰烈烈的时代里被平毁了,但这段悲壮的历史并没有被遗忘。直到我读书的时候,老先生们在课堂上讲什么叫做“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时,还要把这个典故拿出来举例。
  然而丹心有尽,青史茫茫,大宋王朝虽然灭亡了,复仇的种子却被播撒四方。
  话说当日激战中,张世杰将军手下的战舰纷纷被焚毁或击沉,将士们落入海中,大多溺死,只有少数人逃脱。其中一位来自维扬的年轻战士陈某,和几个同伴侥幸游上了岸。当张弘范在刻石头,文天祥在写史诗,杨皇后在痛哭蹈海,张世杰在苍茫的大海上仰天长叹的时候,这帮饥饿的战士却面对着现实的多的问题,他们正在海滩上四处寻找阵亡者身边的干粮和战死的马肉,用一口破锅累几块石头烧着吃。半夜里,激战后疲惫不堪的陈某在迷迷糊糊中被人用棍子敲醒,拖到一条船上。等他醒来时,第一眼看见的是他在宋军中的老上司。
  这个不够勇敢的军官在战斗中投降了,目前不伦不类地跟在元军中。元军统军官本来有令,让把抓到的俘虏统统扔到海里去,但这个好心的军官违规收留了陈某,把他藏在船舱板下,塞了点干粮给他,再不时偷偷透过舱板的缝隙给他滴几滴水喝。然而在狭小的战舰上,这样的秘密是难以保守的,很快被旁人发现。正在这时,一场影响历史的飓风突然袭来了。
  这场飓风毁灭了张世杰将军突围的船队,将南宋最后一点残存的希望埋葬在南中国海的波涛中。然而,同样是这场飓风,却挽救了另一个人,影响了另一个王朝——传统的历史过分地关注了悲剧英雄张世杰,却忽略了这个貌似不起眼的小人物。这场飓风中,一场悲剧和一场喜剧同时上演。此刻,蝴蝶的翅膀已轻轻扇动,引起的紊流即将干扰历史的进程。
  这场飓风相当猛烈,史书称“飓风吹舟,盘旋如转轮,久不能进”,许多船在这场飓风中翻覆,在同一海区的张世杰座舰也未能幸免。陈某所在的船也在风浪中颠簸,船上的人都惶恐不安。收留他的军官知道他会巫术,于是向指挥这只战舰的元军头目建议,不如死马当成活马医,让这个家伙做场法事试试看,没准能有用。于是陈某煞有介事,“仰天叩齿,若指麾鬼神状”,做了一通法事,事有凑巧,风浪随即便平息了。元军头目十分高兴,从此再不提要把他扔进海里去的事。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崖山之后的中国(2)
舰队返航到达通州,陈某便告辞登岸,辗转回到维扬老家。因为怕被抓去当兵,躲到盱眙津里镇,娶妻生子,靠卖弄巫术,看风水,推年庚八字为生,一直活到十四世纪中叶才去世,享年九十九岁。他没有儿子,一生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到季家,小女儿则嫁给邻人朱初一的儿子五四,给他添了一大堆外孙。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等当年的小陈也变成了老陈的时候,他就常常神情凝重地端坐在另一个帝国的夕阳里含饴弄孙,给小孩子们讲那场悲壮而又毫无希望的决战,讲那些忠臣猛士舍生取义的故事,说着说着,便老泪纵横。夕阳影中,他用故事把那个逝去王朝的背影拉得好长,好长。正是这些故事,在小外孙朱重八的心中,树立起最初的英雄形象。又过了好些年,朱重八让手下人把自己记忆中的这些故事整理成文字,将这些口述历史变成了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让我们得以在好几个世纪后穿越历史去回味当年。
  明初大文豪宋濂,做了一篇马屁文章歌颂这位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的老战士:“臣濂闻君子之制行,能感于人固难,而能通于神明为尤难。今当患难危急之时,神假梦寐,挟以升舟,非精诚上通于天,何以致神人之佑至于斯也。举此推之,则积德之深厚,断可信矣。是宜庆钟圣女,诞育皇上,以启亿万年无疆之基,于乎盛哉!”
  然而,像这样的故老遗民,在当时不知有多少!这印证了统计学上的一条规律:即便是小概率事件,只要试验的样本足够多,就必然会发生。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在英雄的身后,正有千百万人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下。
   。 想看书来

二、开河变钞祸根源(1)
元末人陶宗仪的《南?##「肌分校幸皇住蹲硖健沸×睿朗牵骸疤锰么笤樨ㄈā?颖涑龈矗呛旖硗蚯А9俜ɡ模谭ㄖ兀杳裨埂H顺匀耍虺卧T糇龉伲僮鲈簦煊尴停г湛闪!弊髡咝彰巡豢煽迹馐仔×钋兄惺北祝诘笔惫阄鞔熬┦σ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