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海战档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国海战档案-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1时40分,收到张家麟第三封电报:
  我在石塘角遭遇敌“丹阳”舰,与之周旋,进入犁头嘴隐蔽待机。
  这样的电报立刻吊起大家的心,报文中未提通过,也未提交火,4艇面对驱逐舰的拦截何去何从,凶吉难卜……
  等待中,陈雪江准备启动一中队。14时,第四封电报迟迟出现,艇队已摆脱拦截,继续挺进。
  “魏参谋,发电报告诉他们西沙山还有敌舰,注意警戒!”
  “是!”
  电报发出,作战值班室内所有人更加紧张,虽然4艇连闯两关,但是闯不过这最后一关等于前功尽弃,还是不能如期到达伏击地点。而这最后一关,恰恰是由敌护卫舰作战群把守,一旦开战,损伤不说,还会贻误整个战场。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难料风云变幻。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15时,张家麟第五封电报终于传来:
  艇队在西沙山海面遭到3艘敌舰封锁,采用同样方法周旋通过,现在正驶向隐蔽地点,4艇无一伤亡。
  至此,留在家的人总算长出一口气。陈雪江看看墙上的钟,离日落还有几个小时,口授报文,告诫张家麟妥善隐蔽,坚持到天黑总攻发起。
  赤日炎炎,蒸烤在护卫艇甲板,一只蝉在桅索上鸣叫。
  艇队埋伏在大岙后,连日转战海上的艇员不敢丝毫怠懈,抓紧战前空隙做最后一次准备;尽管困得睁不开眼,站着就打起瞌睡。张家麟饭顾不上吃一口,赶往寨头六十师指挥部领受战斗任务。他清楚,白天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冒险都是为了天黑以后重拳出击。
  六十师政委见张家麟一脸憔悴,研究完作战部署,死活逼他在铺上睡一会儿。张家麟心里惦记着艇队,摆个样子赶紧往回返。晚上的活儿绝对不轻,要打击大于自己数十倍的敌舰队,还要掩护陆军登陆,怎么睡得着呢。
  天渐渐暗下来,港湾内只剩下兵器的寒光熠熠闪烁……
  21时30分,一声令下,待机寨头岛的陆、海军向羊屿岛发起攻击。
  二中队4艇忽然出现在羊屿岛东北海面,采取近战夜战,插入敌舰队。海面一时乱腾,胡宗南不知道面对多少舰艇,混战中惟恐误伤,战至23时撤离羊屿、大鹿山两岛,向外海集结,不敢贸然再战。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岛争夺战(9)
六十师增援部队贴近羊屿岛西北角发起攻击。岛上守军在没水喝、没饭吃情况下已经鏖战36小时,见到援军到来惊喜,立刻组织反击,敌大部被歼,残余乘机帆船逃遁。
  此时,海面形势转为我强敌弱。5个炮兵连一路战胜风浪,于21日凌晨2时30分进至西沙山以东,严阵以待。晨7时,小鹿山岛之敌见总司令败走,也准备弃岛逃离。大鹿山5个班立刻组织向小鹿山岛反击,在海上炮火的支援下,双方经战斗,歼敌300余,收复小鹿山岛。
  至此,4岛争夺战暂告一段落。共歼敌700余,击沉机帆船两艘、帆船10艘,击伤舰艇5艘。
  

东矶列岛海空大战(1)
1953年9月,朝鲜停战协定墨迹未干,美国与台湾政府签订了《军事协调谅解协定》,内容规定台湾军队的装备和训练等完全由美方负责,一旦发生战争,台军调动指挥必须征得美方同意。《协定》涉及的地区除台湾、澎湖外,还包括东南沿海大陈、马祖、金门3个岛群。
  转年,美、英、法3国与东南亚7国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条约要求各缔约国发挥反对“共产主义侵略”的集体防御能力,保障地区安全。这一步棋使美国策划的“西太平洋军事体系”日臻完善。同年12月,美国与韩国、菲律宾分别签署《共同防御条约》,同台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条约规定美国有在台湾、澎湖及相关地区“部署美国陆、海、空军之权利”,一旦“缔约国之领土受到武装攻击,另一方应立即行动对付共同危险”。《条约》第6条特别明确:“所有‘领土’等辞就中华民国而言,应指台湾与澎湖;就美利坚合众国而言,应指西太平洋区域内在其管辖之下各岛屿领土。”美国以公开条约的形式强调台湾和澎湖地区在其防务区域内,表明已经将台湾从中国大陆分离,着手制造像东、西德国,东、西巴基斯坦,南、北朝鲜类似的国家长期分裂局面,而这一策略蓄谋已久,策划精心。
  1953年,美国国会通过第188号法案授权总统提供一些军舰给“亚洲友好国家”,该法案于同年8月5日生效。
  1953年底美国政府决定,除计划内的两艘驱逐舰及尚未交付的100艘小型登陆艇外,再租借给台湾10艘巡逻艇、两艘登陆艇修理船、100艘小型登陆艇,并视情况再追加10艘巡逻艇。
  1954年9月3日炮击金门后,美国继续追加对台湾的援助。先是国会建议在1955年追加100万美元的军援给台湾,国防部批准参谋长联席会议要求,将援台武器装备的交付列为第一优先,空军于1954年12月底提前交付台湾25架F-86型喷气式战斗机,海军加速建造预定交付的一万枚水雷。
  为了帮助台湾军队掌握美械装备,提高作战能力,协助训练台军对大陆进行骚扰破坏,美国还派遣了数目庞大的军事顾问团,军事顾问一直配备到台军营级单位,总数3000余人。同时,美国海、空军重兵陆续进驻台湾海峡,美国政府官员在台湾及沿海岛屿频繁出没。
  不过艾森豪威尔总统对这些沿海岛屿似乎兴趣不大,事后透露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同台湾外交部长叶公超的谈判条约文本中,最初美国同意协助防御的范围包括浙江沿海大陈列岛和福建沿海金门列岛,后来艾森豪威尔审批会谈纪要时删去了这两个岛屿。美国政府希望以台湾海峡为界分裂中国,不愿承诺协防大陆沿海岛屿,更不打算因此引发朝鲜战争之后中、美之间第二次武力冲突。
  台湾当局对此极为恐慌,坚决不愿意放弃沿海岛屿,认为这些岛屿的存在是台湾“###的决心和希望”,退出则意味着割断台湾与大陆在地域上和政治上的最后纽带,进而动摇台湾在国际社会中代表中国的法统地位,危及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这里,蒋介石还另有打算,想以“外岛问题”把美国再次拖入中国内战。由于台湾当局力争,最后通过的《共同防御守约》内,对于美国是否协防沿海岛屿问题使用了“相关地区”这样的含糊用词。
  1953年,是台湾当局的“###年”。
  1952年下半年至1953年,台湾加强对大陆沿海的军事袭扰,台军改用“以大吃小,速进速退”的新战术,集中相对优势兵力,选择大陆海防薄弱点打了就跑。最严重的一次为1952年10月,台军9000余人袭击福建南日岛,守军损失1300人。规模最大的一次为1953年7月,台军万余人进攻福建东山岛,守军损失1250人。而1953年上半年,这类袭击就多达200余起。
  同时,台湾海军扩大了对大陆海上运输线的封锁,不仅攻击大陆船队,亦袭击外国商船。1953年7月至1954年下半年,遭台湾海军袭击、扣押的外国商船多达10余艘。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东矶列岛海空大战(2)
对于华东海军第六舰队来说,1953年是一个转折点。
  这一年开春,根据作战形势需要,他们离开了诞生地沪宁沿江,南下定海安营扎寨。这一去就再没有回归,至21世纪初发展成为中国海军作战主力之一——驱逐舰第六支队。
  这年,舰队的领导层进行了更换。留美、留英的原海军陆续离开他们所热爱的海军事业,解甲归田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取而代之的是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海军高级专科学校的共产党员们。
  1951年5月8日,经过精心挑选的53名陆军中、高级指挥员从上海乘火车出发,穿越中苏边境,6月22日抵达列宁格勒入学。1952年11月13日,这些学员经过一年多培训毕业,经满洲里回国,在旅顺口进行3个月海上实习后其中的14人分配到第六舰队。走与来的两拨领导层共同特点是,都是吃过洋面包的留学生。当年的司令部参谋王彦给予评价:经过实战检验,苏联海军学校的教育水平不如美、英,过于信赖和依靠老大哥让我们在海战中尝到了教训。
  1月19日,华东军区下发《海防作战任务与部署调整》命令。
  1月22日,军委海军司令部下发《关于战备工作指示》。
  两个文件要求第六舰队坚守战略要地,加强护渔护航,舰艇力量前伸,进一步扩大活动海区,将海防线自浙江松门向南推到闽江口海区,坚决歼灭来犯之敌。
  2月11日,华东海军司令陶勇、政委袁也烈签发了《海防作战命令》,赋予第六舰队的作战任务是:“支援嵊泗及台州以北地区的反登陆作战,从海上打击敌人。该部应经常以一个大队(3艘舰)驻吴淞口担任战斗值班,其中应派一艘舰于圆圆沙江面值班,保持高度战斗准备,随时出海打击敌人。”这里指的“反登陆作战”,是预测台湾方面可能以大部队(10万至15万人)向闽浙地区实施登陆进攻,或以千人以上,万人以下实施袭击;或军舰布雷,破坏我航运安全;或偷袭我浙东渔场。
  奉令,舟山基地“开封”、“瑞金”两舰南下前伸设伏。
  5月24日中午,台湾方面军舰两艘入侵南、北泽岛海域,炮击正在执行护渔任务的艇队,檀头山岛锚泊待机的“开封”、“瑞金”接到舟山巡逻大队电报,12时20分出击。“瑞金”因航速慢,在菜花岐岛以南警戒掩护。“开封”加速驶至草鞋屿东南6海里处发现敌舰,14时22分双方相距8海里开始对射,对方退入小鹅冠山岛隐蔽,4分钟后出现小鹅冠山岛东南海面。14时28分,“开封”舰射击,对方还击,发炮30余发均未中,且战且退,15分钟后与东矶山北另一艘小型炮舰会合撤退大陈岛。
  这一年,海上作战的小型炮艇全部改换新装备,换成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50吨新型护卫艇,代号为53甲型。老式25吨旧炮艇退役报废,只留下“414英雄艇”摆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内展览。
  6月20日,舟山巡逻炮艇大队4艘护卫艇配合陆军十六师7个连兵力登陆东矶列岛之头门山、田岙、蒋儿岙3岛。21日,艇队于海面牵制大陈之敌,陆军相继对各岛登陆成功,并对岛上山洞清剿,毙守军20余名,俘5名。
  23日拂晓,撤回海门。
  为了查明鱼山岛守军兵力部署及火力配置,6月27日,“临沂”、“遵义”、“兴国”3舰,掩护舟山基地巡逻艇大队3艘炮艇前往鱼山岛进行抵近侦察。
  编队由檀头山岛锚地启航进发鱼山,途中考虑时间过早不利于侦察行动,又返回。18点05分,第二次出发,抵近雨伞礁,方位153度,距离3.8海里,望远镜里清楚地观察到岛上地堡、交通壕,最终没有找到雷达观察站。指挥所命令一艘炮艇抵近岛边侦察。18时56分,岛上57毫米战防炮射击,炮弹纷纷落入海中,编队指挥所见侦察目的基本达到遂下令返航。“临沂”舰施射,转眼间岛礁横飞,硝烟弥漫。19时05分射击停止。19时22分,进行第二次射击,摧毁岛上炮兵工事。
  

东矶列岛海空大战(3)
28日凌晨4时15分,编队抵达定海。
  随着1954年的到来,浙东战区敌我势态逐渐发生变化。
  浙东大陈、一江山、鱼山、披山、东矶列岛等岛屿仍为台军占领,驻有大陈防卫部司令刘濂一指挥的步兵一个师加一个团、海上杂牌军共两万余人,配备海军12艘军舰及台湾空军力量。
  这年1月4日,华东海军航空兵海航一师四团进驻宁波机场,与二师共同负责掩护海上舰艇部队行动。具体任务是夺取海门、一江山、南北鱼山一线150公里半径内的制空权,尽可能远距离出击,歼灭对方于海上战区和我登陆部队、舰艇集结地域之外。从此,华东海军由“海陆协同作战”发展扩大为“海空协同作战”。4月11日,华东海军在宁波召开护渔会议,确定“以艇队为主,护卫舰和航空兵视情前伸”的护渔、护航作战原则。接下来发生的浙东海面的一系列海战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三门湾海空交战
  3月13日夜,“延安”、“兴国”舰由定海启航,拂晓进入檀头山岛锚地。“延安”是以燃煤为动力的老舰,前身即第二舰队“永绩”舰,经改装添加两门苏式100毫米舰炮,舰长毕昆山刚从苏联列宁格勒海军学校毕业,首次率舰参战。
  17日20时,月光洒满渔场,一片鳞鳞波光,“延安”、“兴国”舰呈单纵队沿三门湾海域夜航巡逻,周围12艘炮艇分成两个战斗小组担任侧翼警戒。凌晨4时,牛头山雷达站发现情况通报编队。9时43分,台湾方面“永”字号护卫舰、扫雷舰、猎潜舰各一艘,自小鹅冠山岛以东海域向北泽岛进犯。
  10时11分,双方舰艇编队航行距离1.5万米“延安”舰首先开火,苏式100毫米舰炮最大射程为2.2万米,清脆的炮声震荡海面,顿时对方舰队航道上升起一排排白色水柱。对方3舰上的主炮最大射程为9000米,鞭长莫及,处于被动挨打。交战中,双方距离缩至65链(1链等于185.3米),对方扫雷舰被击中,舰尾升起浓烟,调转航向退出序列。顷刻,对方原战斗队形混乱,火力明显减弱。
  为了让“兴国”舰发挥火炮威力,编队命令改变队形自行机动。双方互射至85链时,对方舰只采取曲折航行战术,不断改变航向、航速,躲避密集的炮火覆盖。10时30分,编队命令暂停射击,以节省弹药。
  10时43分,大陈岛港驶出两艘“太”字号护卫舰、一艘马达炮艇,疾速而来,与正在作战的3舰会合,重新组成编队,企图以多打少围歼“延安”、“兴国”舰。这边编队遂向檀头山岛转移,准备依托岛屿进行反击。同向运动中,对方舰速度快,我舰速度慢,距离很快缩短。11时08分,进入对方舰有效射程范围开始交火。“延安”、“兴国”舰火炮再次显示射程远、准确性能好特点,对方旗舰多次被弹群夹中,最终被迫调转航向驶离正面作战。11时30分,台湾一架侦察机出现在战场上空,在“延安”、“兴国”两舰航道上空盘旋20分钟后消失。
  12时06分,4架F-47型战斗轰炸机突然钻出云层飞临,实施袭击。两舰疏于戒备,误判为我方战机(当时宁波机场时有飞机起飞支援海上),导致第一架飞机俯冲轰炸时均未作出还击。第二架俯冲扫射,“兴国”舰各炮尚在等待射击命令,仅“延安”舰甲板上一门炮射击,没有构成火力威胁。所幸投下炸弹未有一枚命中。
  12时15分,两舰驶入石浦港稍息。
  13时20分,两舰出航抵达洞头屿岛、鸡娘礁岛之间海面。17时奉命返航补充弹药,21时抵达定海港。
  18日5时40分,舟山护卫艇大队接情报,发现位于凉帽屿岛、百夹山岛之间海面有台湾方面护卫舰“安”字号一艘活动,当即命4艇出击,诱敌北上,伺机围歼。对方不为所惑。7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