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栈道--一个闲人的"考证"与遐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栈道--一个闲人的"考证"与遐想-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丁道通达四川以后,继续向南延伸,还有一条汉中人张骞努力开辟的,至少在汉代已经通达大夏(今阿富汗一带),至今也未能彻底揭开其神秘面纱的“南丝绸之路”。

  在秦巴之间,汉江为横,栈道为纵,构成了与外界沟通、联络四方的庞大网络。这个网络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作用,可能怎么评价都不为过。陕西汉中市北十多公里,褒河出秦岭处,现在是个大水库,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用于交通的人工隧道沉睡水底。《石门铭》记述其往昔盛况曰:“穹窿高阁,有车麟麟。咸夷石道,驷牲其骃 。千载绝轨,百辆更新。”,“石门”之名来自皇帝诏书,可见这在当时也算一件大事,时在东汉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差不多两千年前的事情了。

  石门是古褒斜栈道的一部分,先民们在二千年前怎样打通这个隧道的?文献有高度概括地记载:“积薪一炬石为坼,锤凿既加如削腐”。石门声名远播,不仅在于这个利用岩石热涨冷缩物理特性创造的世界第一,更在于石门隧道内壁以及南北山崖间总计百余种摩崖石刻。当年修建褒斜水库时,有一部分文物被搬迁到了汉中市博物馆,著名的就是“石门十三品”,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华书局版《辞海》封面二字,即从其中《石门颂》所拓。当年石门建成后,凡遇栈道通塞、修葺之事,历代过往的文人骚客、达官显贵在感慨之余,常就地题刻以抒怀,留下被后世称之为“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存”的“多晶体的文化珍品”。专家说,这些摩崖摩石刻代表了我国古代书法演变的重要阶段——由篆而隶。从中,可窥见篆体之遗风、汉隶之神韵、楷书之先河,可称书体演变的天然教科书,被誉为“国之瑰宝”和“书法宝库”。——这几乎是贯穿汉江的十余条古栈道中,被保存的最好的文物了。更多的遗迹,大多在修路筑坝时被炸毁或者沉没荒野。

  诸条古栈道中,傥骆道最靠近秦岭主峰太白山,是最便捷也最艰险的一条,其南口曰傥,在陕西洋县傥水河口,北口在陕西周至县西骆峪,故名。出了西骆峪不远,就是洒家老家,童年印象里,曾在西骆峪不知是何年代的破土城上奔跑嬉戏,破坏文物。秦岭横亘中国中部,被称为华夏龙脉,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南北气候的分水岭。大致而言,秦岭以北为黄河流域,其南就是长江流域了。《水经注》载: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 

  傥骆道长约四百八十华里,途中要翻越太白山周围的五、六座分水岭,人烟稀少猛兽出没。诗仙李太白《蜀道难》云:……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石梯石栈相钩连……难以考证他老人家是不是走过傥骆道?百姓们却是至今还把他当作太白神仙供奉,为三太白。史书上倒是郑重记载了李白时代走过傥骆道的几个名人:公元784年,大唐德宗建中年间,德宗皇帝李适的大女儿唐安公主走出秦岭大山,过了傥水河口不久,就不堪艰险暴病而亡,年仅23岁,洋县城西20公里马畅镇现存唐安公主墓。是年,大诗人白居易12岁,离他在日后在傥骆道北口的周至县做主管政法的县官,还有数十年。

  唐安公主是随父亲躲避兵变而逃亡的,百年之后,大唐盛世还有一位皇帝僖宗李儇,因为差不多的原因,也从傥骆道亡命奔逃,《旧唐书》载:“广明元年(880年)庚辰朔、辛巳,贼据潼关……是日,上与诸王、妃、侯数百骑,自子城含光殿、金光门出幸山南。文武百官不知,并无从者,京城宴然……”皇帝做成这样,千年之后我等草民除了觉得惶惑不解,兴趣其实不大。我更感兴趣另一位正史上没有,但可能真从傥骆道逃亡过的名女人——杨贵妃。民间有传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在陕西兴平马嵬坡上吊的,只是一个替死鬼。玄宗皇帝处理了儿女情长,从褒斜古栈道入了四川,38岁的杨玉环女士则被偷偷安排过傥骆道沿汉江达长江到扬州,后来竟飘洋过海去了日本,至今该岛国的山口县向津具半岛尚存“杨贵妃故里”,留下不少古迹。有人还从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中找出这个传说具有真实性的证据:比如“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等等。白居易写下这些的时候,距事件发生也就几十年,当事者有些还在人世,掌握实情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尚在本朝,宣传纪律不可能允许将实情和盘托出可以想见,只好遮遮掩掩埋下伏笔,后人看不懂,那是智商问题。

  贯通秦岭的诸条古栈道中,有一条干脆就是因为这个名女人而改名,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这件事。荔枝道,原称间道,杨玉环嗜食荔枝,朝廷遂在四川涪陵建优质荔枝园,并修整四川涪陵至长安的道路,取道达州(今四川达县),从陕西西乡快马入子午谷,至长安不过三日,进呈贵妃的荔枝犹新鲜如初。杜甫曾对之叹曰:“百马死山谷,至今耆旧悲”。杜甫在傥骆道也写过一首诗:“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齿背时,回头却向秦云哭”,令人唏嘘。

  那个年代的遗迹在人烟稠密处照例已经看不到什么了,厕所瓷砖堆积的建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正浩浩荡荡淹没一切,洋县现在是个偏远地区,还算稍好,城中央有一个唐代古塔,正被圈起来在周边搞“开发”。开明寺塔顶当地人称原来有了不得的佛像,前两年刚被人盗走。此盗贼也是十分不得了,怎么到达几十米高的塔顶作案?至今匪夷所思。塔的四周是空地,内部早已封死,仔细检查,皆没有作案痕迹,外部看起来也无处攀援。案发后,当地公安、文化部门是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搭了脚手架才上去的。那么,盗贼难道飞上去的?当地人猜想,盗贼用的可能是热气球?然而发射一个热气球飞来飞去那么大的动静,能不被人发现?这从盗窃技术上讲也是不现实的。留下一桩悬案,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洋县城边还有蔡伦墓以及好几个古寺,天却热得人心浮气躁,这些古董斯时于我也就是个古地标,别无意义。便去找古栈道南口傥水河,离县城不远,过了关朱鹮的超级大笼子不久就是,修了一个大水库,出产的鱼是当地名菜,大坝上餐桌横陈,食客如云,古道遗迹已荡然无存。

  弃公路,按照洋县文博馆长周忠庆先生的指点,走四郎乡,奔向秦岭。

  这一路,唯一的好处是极端考验想象力,途中有古道山、支锅石、饭菜垭、马道梁、汉王山之类,空留下一些地名和传说,和一般常见的丘陵地带风物无异。快到华阳镇的牛岭才算看到一点像样的古迹:一个巨大的石牛,可惜前两年被雷劈了,四分五裂,碎片淹没在茂密的箭竹林里。不过,这时仔细观察羊肠小道,能看出荒草淹没下的一丈多宽的路基,间或还有石阶梯,依稀想见当年繁盛。

  在华阳欣喜地看到巨多的栈孔,海拔增高林木茂盛,空气也凉爽宜人,多日疲惫烦躁也一扫而光。华阳处位于两河相汇处的一个船形盆地,河口有一石碑,不知是洪水冲刷还是另有原因,空空荡荡竟全无一字。

  汉中地方志办郭鹏老先生二十年前曾在华阳河边的悬崖上看到过有字的东西——唐代的石刻,4行27字:“建中三年造此得意阁并回河镇,同节度副使张大侠,石工张浚记”,现在没了,修公路的时候被炸成碎片,不知所踪。华阳老街的石板路已经铺了水泥,两边的老屋倒还是很多。古镇旁边还有一个不知年代的古城遗址,残存下来的也只有正在成为庄稼地的城墙,随便走走,抠出一大把古瓷片……从华阳再走傥骆道就进入了长青自然保护区,这一带的保护区众多,国家级的、省级的、县级的,多到我至今也没搞清楚其各自具体地盘。进保护区,过兴隆岭,翻四十里吊沟,一路阴雨霏霏,整天弯腰穿梭在箭竹茂密的原始森林中,肉体饱受摧残,精神极端愉悦。这一带,现在虽然已经是几个不同保护区的核心区,早已草木茂盛,人迹罕至,但古道的路基还是能时时看见。几天后,走到傥骆道中段周志县的老县城,也是一些残破的古迹,却看得人疲惫不堪,便决定暂且中断古道行程,去爬太白山放松一下。没想到的是,以前的印象里,太白山也就是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之类,这一路竟然看到最多的是古佛像,比我们在南傥骆道看到的全部古迹还令人感叹。

  秦蜀古栈道

  行走状态:癫狂,怀古与抚今

  行走方式:汽车和徒步相结合。部分地段荒无人烟,需要野营。

  行走理由:长见识,畏天地,敬祖先。看看古人怎么生活;是一件颇有趣的事情。

  行走主题:历史残片中的想象与实证

  行走指数:人文指数 *****  风景指数:*****   难度指数:*****  费用指数:***  

  综合指数:*****

  行走线路及日程:古栈道的行走,其实也是一种寻访的过程。大多数的道路意义上的遗迹,已经灰飞烟灭。翻阅资料行走荒山野岭,僻山陋村,如有意外发现,其欣喜非常。目前保存较完整,且修复成为旅游区的首选:

  a、 四川广元附近的明月峡古栈道

  b、 陕西汉中附近的褒斜古栈道

  以上两地公路、铁路、飞机皆通达,各方面都相对方便。

  行走提示:逐条古道其实是一部活的中国历史,方方面面都浩如烟海,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有目的寻访,会大有收获。沿途估计众多,有心者会目不暇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