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总政联络部长杨思德找周之同,让他写出西伯是怎么牺牲的证明材料。周之同说:“他是自己服药自尽的,写不写?”杨部长想了一下说:“不写。”周之同就只写了在什么地区,一块大石头旁牺牲的。过了一段时间,周之同问杨部长:“他是自己服药自杀的,你怎么不让写?”杨部长想了想说:“我怕自己牺牲的不算烈士。”周之同说:“虽然是在战场上自杀的,也应该算烈士。”
汉斯·西伯战场自杀 秋迪泪洒大青山(2)
在众多的关注中国革命的国际友人中,西伯算是最执著最忘我的一位,以至于他的妻子秋迪为此痛苦一生。但凡西伯能突围出去,他也不会选择服毒,他参与中国革命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更多的生灵获得自由吗?他为什么轻易选择了放弃?他是绝望了,他不愿意看到围上来的日军将他活捉。他能想象被俘之后,他将会遭遇怎样的折磨,两个多月在山东的所见所闻,他已经领略了日军侵略中国的残暴。是的,他的眼前一定闪过妻子秋迪那双渴望的眼睛,但是他无力去爱她了。他想她应该能体谅他的处境,他决然去死,总比被俘后慢慢被日本人的酷刑折磨致死更好些,他这也是对爱人负责任的一种选择啊!不知秋迪能否原谅和理解他。
就在西伯在大青山结束他的生命之时,他的妻子秋迪在上海的一间小屋里,刚刚把他在山东写的《论在中日战争中政治、经济的变化》一书的提纲辗转发到国外。秋迪像只孤雁,在陌生的上海等着丈夫的消息,她已经自觉地参与到丈夫的工作中去,她不仅成了丈夫生命中的一部分,还成了他工作中的助手。躺在上海那间狭窄的小屋里,她觉得自己像漂浮在大海之上的一叶小舟,从她爱上他那天起,他带给她的是一种动荡的生活,让她不安又让她觉得刺激而有趣味。
那时上海时局很乱,许多国际友人都离开了,但秋迪苦苦地在上海等丈夫的消息。她等了一年又一年,直到抗战胜利后,有关部门才与秋迪联系上,她才知道丈夫已经永远地留在大青山了。
来时是幸福的一对人,回途中却只剩下秋迪一人。她想不明白,一个男人,既然对妻子许诺过给她幸福,为什么可以半途毁约?
秋迪跑到大青山找她的丈夫,但她的西伯已经变成一块石碑,冰凉地看着她,纵使她说多少句爱情话语,他都冷面以对。秋迪快疯了,她冲着丈夫葬身的大青山五道沟,忧怨地喊她的爱人,可是任她怎么喊,空寂的大青山,回应她的只有自己的声音。秋迪满怀忧伤离开了中国,她以为这一生再也不会回来了。
可是,1963年初夏,离开中国18年后,依然独身的秋迪,忍受不了思夫之情,万里迢迢重回大青山,为西伯扫墓。她让所有随行人员离开,独自陪着西伯。她跟他说话,就像在德国新婚时那样,就像在上海等他时那样,她爱他,她怨他,她恨他,她思念他,她想抱住他痛哭,她想让他抱着她,她想念他的身体的温存。可是,并不会因为爱人来了,西伯就能从地底下站起来;也不会因为爱人依然爱着他,西伯就可以开口说话。西伯沉默着,任由妻子的泪水浸到他的身体里,虽然他不说话,但他一直看着妻子,他的心在感受着妻子的爱。他多么想说,我也爱你!但他说的是另一个世界的话,妻子听不懂。
秋迪再别大青山,再别丈夫西伯,只身回德国去了。
1981年,又是18年过去了。年过六旬的秋迪,再次来到大青山。她亲手采来无数鲜花,放在丈夫墓前。她依然像年轻时那样,数落丈夫的中途毁约,抱怨他不够爱她,否则怎么会丢下她不管呢?她告诉丈夫,这恐怕是最后一次来见他了,因为她老了,老得连路都要走不了了,希望他别怪她。明明是丈夫没有把爱情坚持到底,秋迪却要丈夫原谅她。她告诉他,一生都爱着他,直到生命结束都会念着他!
秋迪走时,从丈夫西伯墓前采了一把小麦,她对随行人员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种在德国的土地上。”她想让自己心中长出中国的麦子。她的心中早已长出一座大青山,等她走不动时,她就和丈夫一起埋在大青山。
秋迪的晚年,基本上在整理西伯的文稿中度过。1986年出版的《西伯文集》中,收入的外文原本,全部是秋迪提供的。她以耄耋之年,为搜集、鉴核西伯的资料付出了大量劳动。
刘峰宜抗婚(1)
抗战时期,一大批女学生投身了抗日救国的队伍。只要有男人和女人的地方,一定就会有爱情产生。尤其在女性稀少男性众多的部队里,男女之间的事就显得既简单又复杂。许多满怀热情投身革命的女学生,因为她们青春靓丽,因为她们有一颗年轻的心,因为她们读过书见过世面,因为她们是为了争取自由才离家出走,所以,当部队里那些热心的大姐以组织的名义给她们分配丈夫时,她们中有一部分听从了组织安排,但相当部分的知识女性在抗战的同时也坚定地抗婚,她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更追求自己的婚姻自由,为此,她们付出过代价,这在那个年代是多么难能可贵。刘奇发誓,“抗战不胜利就不结婚”;阮若珊在抗大东迁途中拒绝长征红小鬼,之后却与其貌不扬但才华横溢的东北流亡学生李林结婚;刘御自作主张与部下李磊自由恋爱;张伟强与香港青年蔡贲心心相印结为夫妻;张令仪毅然嫁给治好她“黑热病”的卫生部长白备伍;陈若克与朱瑞、甄磊与李林,都是因为爱情才走到一起。这群女八路中,就数教会学校出来的刘峰宜的婚恋道路最为曲折。
抗战时期的沂蒙山根据地,除了有一定级别的老红军领导干部和在老家时结过婚的,一般都未婚。因为处于战争环境,处于私人生活高度政治化时期,部队在婚姻方面做了严格规定:申请结婚者必须具备“258团”条件。即25岁,有8年军龄或党龄,团级干部。抗大前身即是红军大学,尽管学校迁到山东后扩招了许多当地的学员,三十岁左右的老红军还是占了相当比例。他们大多文化低、职务也低,很难找到对象。他们想当然地就把目光投向了那些富有活力的女学员们,然而,这些年轻的女知识分子们却本能地捍卫着她们的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权。
大青山突围之后,刘峰宜继续在山东纵队卫生部学习。1942年8月,为期一年的学习结束了,这时的刘峰宜已经喜欢上医生这份职业,很想留在卫生部工作。可是,抗大的介绍信上写着,学习结束后必须回抗大工作。她不知其中缘故。而且,回到抗大的刘峰宜也没有留到校部,却被分配到抗大一分校的一大队。这是个战斗大队,大队长还没有爱人,组织上想把她分配给外号叫“毛猴子”的大队长,他曾是红军的一个团长,打仗勇敢是出了名的。
组织上派一名女干部做刘峰宜的思想工作。不料,刘峰宜回答:“我不想谈这件事。”
女干部问:“为什么?”
刘峰宜一脸郑重地说:“没到抗大之前,我就是做妇女工作的。你知道我怎么跟妇女们说吗?我说,妇女解放,首先要体现在婚姻上,在这方面妇女要自由,不要当花瓶。要自立,要靠自己,不能靠任何人。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要自由,不要组织分配。”
刘峰宜赢得了第一次抗婚胜利。
1942年12月上旬,刘峰宜调到后方去了。后方那时有被服厂、种菜组、养殖组、修鞋组共三百余人,所有的病号都归刘峰宜负责。
这天,病号很多,刘峰宜正忙个不停,一位年纪在40岁出头,相貌平平的男人走到刘峰宜身后。他是抗大的某位领导。他对刘峰宜说:“我找你有事情。”刘峰宜莞尔一笑,然后认真地说:“首长,我这儿忙着呢。”那位领导宽和地笑笑说:“那过一会儿我再找你吧。”
过了一会儿,领导的警卫员把刘峰宜请到办公室。只见领导面前摆着一些花生和糖,还有烟。他先热情地招呼刘峰宜坐下,给她倒了一杯茶。
事情很简单,领导笑眯眯地说:“小刘啊,我想跟你结婚。”
刘峰宜才十###岁的年龄,冷不丁一个40多岁的领导要和她结婚,一着急,她竟然不理智地把茶杯子推倒,茶水洒出去,桌上的烟和糖都被溅湿。刘峰宜站起来就跑,跑得心里直害怕。她心跳得很快,想:这位老领导怎能这样粗鲁?
那位领导却并不惊慌。他尴尬地笑笑,觉得这女孩挺有脾气。一个经过长征,打过无数次仗的男人,还怕一个小姑娘的拒绝吗?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刘峰宜抗婚(2)
没几天,那位领导的警卫员奉命,给刘峰宜送来一本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这说明,领导还是有文化的,而且懂得尊重女卫生员,也许他自己不是读书人,但他知道他看上的女卫生员喜欢读书,便投其所好。
刘峰宜当然喜欢读书,书是个好东西,能化解敌意。
警卫员又送来一个手镯。那位领导还懂得给女孩送饰物。也许这个手镯是他的母亲传给未来的儿媳妇的?或者是他从哪次战斗中的敌方军官手里缴来后没有上缴?那也是拼了命才能弄到的宝贝啊!
刘峰宜觉得情况不妙,她连同那本书都退了回去。
然而,那位领导并未因为礼物被退回,就停止了攻势。他是个男人,是个战斗力极强的成熟男人,他继续展开攻势。
这次,那位领导让警卫员给刘峰宜送来一只烧鸡。刘峰宜体弱多病,很需要补充营养。
刘峰宜叹口气,想:“他这是白费工夫。”她摊开信纸,准备再次把东西退回。这时,与她同屋的文化教员回来了。这么恶劣的环境里,竟然还能吃到烧鸡,刘教员喜出望外,拿起桌上的鸡撕下一条腿就吃。
“别,别吃呀!”刘峰宜急死了。吃不吃烧鸡这可是对领导的态度问题。
“怎么不吃啊?谁送给你的?”刘教员明知故问,刚才她已经看到警卫员在院子里等着刘峰宜的回信呢。
“你看看,我正准备给人家退回去,这不要写信呢。”刘峰宜无奈地。
“退啥。拿来拿去的都拿脏了,吃了它!”刘教员边吃边说。
“你吃了它,我怎么给人家回信啊?”
“好办!我说你写。你就写‘来信收到,鸡子吃了,其他退回,事情免谈’,就这么四句话。”
刘建国此时是抗大校部的侦察队长。由于刘峰宜没到抗大时,俩人就认识,所以,俩人相对熟悉。刘建国隔几天就到刘峰宜的医疗站去看看。
对于刘建国,刘峰宜也是同样的态度。她很固执,对那些要找她谈谈的男同志,不论职务有多高,资历多深,能力多强,都一概拒绝。原因是战争环境,斗争特别残酷,说不定结婚几天,丈夫牺牲自己就得当寡妇,再生个孩子,拖累就更多了。尤其当她看到抗大女生队长张侠,还有其他几个女同志,原本都有挺好的配偶,战争中却先走了一个,留下来的那个孤苦伶仃,也挺伤感的。她想,自己何苦找那些苦恼呢?早结婚有什么好处,抗战胜利了你再结婚也晚不了啊。因此她发誓:不打走日本鬼子,就不谈结婚的事。
累了一天的刘峰宜只想赶紧回屋睡一会儿。却见刘建国来了,她就有点火气,问:“建国同志,你忙不忙啊?”
“比较忙。我刚从驻点附近回来。”
刘峰宜的火更大了,说:“你知道你忙,知不知道我也忙?没有经过我允许,你随便到我这儿来,怎么这么不礼貌啊?你像什么话啊?你走吧!”
刘建国本想来跟刘峰宜说说话的,没想到刘峰宜不高兴。他起身走了。
第二天,刘建国派侦察员送来一封信,信里写道:“想不到你这么没有情面,说火就火,这么厉害。”刘峰宜也觉得自己有点过分。别说人家是特意来看你,就是一般同志,也不该发那么大火啊,她有点内疚。
第三天,刘建国又来了。这次,刘峰宜没发火,客气地问:“来了?”
刘建国宽容地说:“来了。来看看你气坏了没有!”
刘峰宜用教训的口吻说:“你以后啊,也应该懂点规矩,不经过我允许,你别到我这来。另外,你说你没事老往我这儿跑啥?你我都挺忙的,跑来跑去的影响也不好。”
刘建国点头:“是是是。”
刘建国答应得挺好,走了。但是,过一段时间,他又来了。
那位领导照常去看刘峰宜,他大概也听到一些风声。一次,正好刘建国在,那位领导来了,他不高兴地命令说:“建国同志,哎,听说前边那个村有情况,到底怎样?你跑步去给我了解清楚!今天就住那里,详细了解,明天到司令部向我汇报。”
刘峰宜抗婚(3)
首长说的村庄,离刘峰宜的驻地20多里路。刘峰宜觉得好笑,也暗暗替建国不平:干嘛把他撵走了自己却留下来单独谈话,这不是依势压人吗?你觉着你是领导,就把人家赶走,你来跟我谈话,我还不理你呢。
刘峰宜拉下脸,就是不理那位领导。
堂堂一个有影响的领导,曾指挥千军万马,却在这里看一个小姑娘的冷脸,也真难为他的。话又说回来,他能指挥千军万马,却未必能征服一个小姑娘。
刘峰宜在抗大的同学中,许多都跟大干部结婚了。她从心里看不起那种婚姻。尤其是一些女学员跟了大干部后,自己也觉得变成大干部了。她想,你凭什么?你应该靠自己,你干吗靠别人生活啊?她暗暗发誓,这辈子不找大干部,就想找一个对自己好的。
那位领导没话找话地问:“小刘啊,最近学习怎么样啊?”
不吭气。
“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吗?”
不吭气。
“小刘啊,生活上有什么需要我帮助解决的问题吗?”
还是不吭声。
刘峰宜一根筋走到底,任你说什么,她就是不吭气。
终于,领导觉得有失尊严了,他站起来走出屋。
刘峰宜把领导送到门口,她想这是最起码的礼貌。她给领导敬了个礼,说:“首长走好!”
刘峰宜有点忐忑不安,又希望事情就此过去。这时,她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不要因此事,影响她的入党问题。
安静了没几天,有个干部来找刘峰宜,他真诚地说:“祝贺你!你今天要跟首长结婚了。”
刘峰宜奇怪地问:“跟哪个首长啊?”
“咱们的上级领导啊!”
刘峰宜十分生气地说:“我怎么不知这个事情,谁同意结婚的?”
“山东分局都批了你怎么又不同意了?”
“我什么时候也没同意过!分局凭什么批啊?结婚应该是自由的,不能勉强!”
“哎,你可要考虑好,上级已经批准你入党了,你应该服从组织!”
刘峰宜火了:“你别再说了!别的问题我都服从,唯有这个问题不行。这是我个人的问题,我不服从。我本来觉得参加共产党是光荣的,可是为了这个问题批准我入党,我觉着是我的耻辱。我宁愿不入党,也不结婚。”
“你不要把话说绝了,你要好好考虑啊!”
“没有考虑的余地!”刘峰宜一下子把话说绝了。
两个年轻人不知道什么叫恋爱(1)
刘建国一如既往,隔十天八天就要看看刘峰宜。他也没多少话,坐一会儿就走。
那时部队规定,凡是女同志和一般战士谈恋爱的,不经组织允许,就要受处分。文化教员刘新环是个大学生,抗战爆发后,她和男友陆光双双从北平投奔了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