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冰与血-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终会离开公司。他们并非创业者,对BE的感情不及自己深厚。虽然自己对秦宇也有诸多不满,甚至想过离开。但她在公开场合下仍然尽可能为秦宇辩护。履行队长职责的考虑还在其次,BE公司有今天,其中毕竟有自己的心血。

再有,对秦宇的英雄崇拜到今天仍然活在她心里,没有完全归入记忆库。苏云霞知道自己有今天的成绩靠的是什么,无非是拼命和认真。而秦宇能有今天,靠的是伟大人物身上某些神秘的东西。那些素质她能感觉到,但说不清,更不具备。感慨时,她曾修改过鲁讯的名言:世上本没有路,伟大人物走过,他们的脚印就成了路。印度洋里那一座座翻波涌浪、雄浑壮丽的冰山就是秦宇的脚印。

最终有一天,那些神秘的素质会再次起作用,让秦宇目光恢复到当年那么远大。有时候,苏云霞仍然坚信这一点。

从秦海涛他们带着麻烦踏上冰山开始算起,很不平静的一个月就这样过去了。5…G已经驶到了距马达加斯加北端两百海里的地方,周围水面上出现了大量近海鱼类。杨海文和金载玄正带领两拨技术人员彻底检查一下推进器的工作状态,准备应付几天后就要开始的九十度大拐弯。

冰山早已驶进了热带,周围的气温明显回升了。冰山表面的融化开始加剧,最后达到了每天平均削去一米的高速度。当然,冰山表面融化掉一米,水面下的部分相应地也有所抬升,所以冰山在水面上的绝对高度减少得不算太多。

同时,冰山外沿也大幅度地向内收缩,许多尖锐的部分都变得圆润起来。在冰山表面,大家熟悉的地形地貌剧烈变化着。几乎每个清晨,人们都能从初升的太阳下面,发现周围景观和昨天有什么不同。对于头一次参加运输队的员工来说,这种感觉十分古怪。仿佛这时才觉察到,组成那些山、峰、丘陵的不是近乎永恒的岩石,而是生命短暂的冰。一些融水汇集到冰山表面的低洼处,将那里填平,入夜以后会再冻上,白天又化开,夜晚再冻上,反反复复。有时候,偶尔遇到的狂风暴雨更加剧冰山水份的丧失,它们直接将融水冲到大洋里。

对于苏云霞、杨海文这样的老手来说,这些场面已经遇到过多次,心中自然有底,知道这些淡水是预先就准备好奉祀给海神的那一部分。他们从大自然里取得的已经不少了,不能指望赢得全部。甘卡多则慢慢沉不住气了,看着热带海洋的阳光残忍地把苏鲁德峰的冰冠削低,郁郁之情溢于言表。甘卡多出来得越来越勤,每天都要到冰面上走来走去,象是在寻视自家田地般地垂着头望着冰面。有时候他会来到海岸线那里,看着冰崖上某个往下敞水的豁口,不知道怎么才能把它堵上。虽然在双方签定的合同上,早就注明中途会损失多少淡水,但此时他面对的毕竟不是一纸合同,而是可以救济百万人的巨冰。他多么希望那些涓涓细流不是流向大洋,而是流向索马里某个居民点的供水站。

其实,BE公司的技术人员曾经提出过几种方案来减少冰山在运输过程中的融解速度,比如给冰山涂上纳米薄膜等等,但都没有付诸实施。一来因为担心失去〃纯洁自然水〃的形象,二来是因为即使保持现在的〃全程耗损率〃,仍然可以压倒海水淡化的价格。

酷爱体育锻练的江润杰又在小泰山后面的娱乐场里打磨出一个小盆池,每天周围融化的冰水都会注满这个池子。交接班的时候,江润杰不分白天晚上,必定赶到那里,脱得只剩短裤,然后用塑料盆舀起冰水,兜头盖顶一浇,再用毛巾使劲儿猛擦,直到皮肤泛红为止。有人问时,他就告诉别人,这叫〃毛泽东健身法〃的升级版,当年老人家求学的时候经就常洗冷水澡锻练意志。不过冰水肯定冷过长沙的井水。叶辉免不了和他打打嘴仗,笑话他怎么不在南纬三十度以南这么健身? 

有一天,甘卡多路过这里,蹲在那个水池边上,默默地望着水面发呆。苏云霞从汉拿山附近检查传感器回来,正好看到这个情景,于是来到甘卡多的身旁,理解地拍了拍他的肩头,指指远处的几座冰峰。

〃总会化掉些的。到目的地时,今天水面上这些基本上都要化掉。你们付的钱,等于是买目前还在水下的那部分。〃

〃我知道。〃说着,甘卡多捧起冰山融水,送到嘴边,轻轻地啜着。仿佛那是世上最甘醇的美酒。喝下这口水后,甘卡多长叹一声:

〃有时候我真想寻找到魔法,让这座冰山凌空飞回祖国。〃

望着甘卡多湿润的眼睛,苏云霞深受触动。过后,她私下里找到江润杰,嘱咐他,如果一定要实行〃毛泽东健身法〃,可以到鹿特丹港附近的海水里去。贴近冰山的水,温度在零度左右,效果也是一样的。

〃让甘卡多看到,他不会说什么,心里头总是不舒服的。〃

江润杰望着苏云霞,机械地点着头。心想,大姐的心是否过细。那一点点水……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不过……〃苏云霞打着比方:〃现在我的母亲还会把一元钱当成大票,买东西时遇到以'元'为单位的价格,都要考虑一下。我呢,习惯把十元钱当成大票,你和你的同龄人,可能只会把一百元钱当成大票了。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说着,她用手臂四外划了一圈。

〃我们与冰山朝夕相处,是淡水方面的富翁,对缺水的理解比他们要麻木的。〃

〃懂了大姐。〃江润杰用力点点头。这个小伙子说话直率,他既然说懂了,那就是真懂了。苏云霞也就不再说什么。现在,运输队已经适应了新制定的卫生管理条例。就是秦海涛他们,也已经习惯了把垃圾集中到分捡袋里。

6月15号,一架美国空军的预警飞机从冰山上空斜向掠过,飞往东北方的迪戈加西亚岛空军基地。这个场面提醒大家,冰山已经非常接近文明世界了。苏云霞正在餐厅里吃饭,秦海涛也来打饭。他依旧是同时带走几个兄弟的饭,免得他们管不住自己,惹事生非。小餐厅里还有几个人。大家本来有说有笑,看到秦海涛都不言语了。这种情况早就出现,一直没有改变。苏云霞装作不在意,闷头吃饭。她希望这种〃冷和平〃能够坚持到航程结束,至少不要转化面冷战。

正在这时,墙壁上的对讲器里传出马杰兴冲冲的声音:

〃苏大姐在餐厅吗?〃

〃在。有急事吗?〃苏云霞大声回答道。

〃简总要和大家宣布一件事情。要每个人都听。〃

正文 第十三章 第二节

苏云霞想问问是否要自己单独接听。没等说出口,餐厅里高清晰度屏幕上就出现了简平的脸。简平当过几年电视台播音员,习惯地遇人三分笑,不过今天的笑容发自内心,显得格外灿烂,也有感染力。

〃各位运输队长,全体一线运输队员们。向你们通报一个最新情况。大好消息!(微笑)。昨天上午,沙特阿拉伯情报部门在该国北部塞卡凯市抓获了试图破坏冰山运输的恐怖组织成员。他们查清了该组织的全部计划。六小时后,在该市一家废旧仓库里,起获了该组织准备用来污染冰山的三吨化学药剂。该恐怖组织拟定的计划是驾驶渔船,潜伏在融化场附近海域,当冰山接近,无法转向时,在海中倾倒这些药剂,形成一条几公里长的污染带,冰山将撞上这条污染带而报废。为了扩大袭击效果,这些化学药剂中渗入了救生橙剂,这样,媒体会清楚地拍到污染画面。由于本公司和相关国家的严密保护,这个组织一直没有机会下手,导致内部分裂,最终暴露了真相。〃

还有吗?苏云霞等了一下,发现有关阴谋计划的介绍已经结束了。就这些?苏云霞皱起眉头。坐在一边吃饭的江润杰大声喊出了和她类似的疑惑。

〃这也太小儿科了吧。一座冰山只涂上三吨化学药剂。很容易清理的。〃

〃你哪里知道恐怖分子的想法。他们作事就是要讲宣传效果。〃叶辉坐在他对面,马上充起劈口反驳。两人形影不离,但又以互相诘难为乐趣。

〃到时媒体肯定大大渲染。我们知道这些药剂好清除,公众可不知道。阿拉伯人又不是索马里人,他们有钱,对水质很挑剔的。白白的冰山,上面一片黄呼呼的,就象……〃叶辉觉得说下去不雅,硬吞下后面的话。

〃反正我就认为,这顶多就是一群阿拉伯'愤青'的举动。说他们是恐怖分子,抬举了。〃江润杰抹了抹嘴,摇着头走了出去。叶辉跟在他后面争论着,继续两个人惯常的斗嘴节目。

不管他们怎么议论,餐厅里其余的人还是大声地叫着好。不,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秦海涛。他刚刚听清简平的宣布,就端着一撂保温盒,低着头快快地走了。象是在餐馆欠了钱的食客,身材也仿佛立刻矮了几公分。

苏云霞目送着他的身影消失掉。她知道,大家的快乐就是秦海涛这些人的痛苦。他和那几个兄弟们留在5…G号上的借口没有了,本来就是多余的人,现在这种多余公开化了。她更知道,自己要面对更大的麻烦。除了他们自己,只有她知道他们大驾光临的原因。如果失去了留驻的借口,他们是要强行留在这里,还是另寻藏身之处?他们要躲的那个〃风头〃是否已经过去?最重要的,秦宇大老板有什么安排?他能不能分清公司的事和自己家里的事孰轻孰重?

苏云霞找到马杰,要他接通简平的专线。马杰刚离开,她又把他喊了回来,取消了刚才的命令。她觉得,如果自己主动找简平问秦海涛的事,等于是摊牌。但自己连这种牌戏怎么算赢都不知道。还是让他找自己比较好。如果上面装糊涂,自己也就装糊涂吧。看秦海涛他们现在的样子,似乎也适应了冰山上这种极其枯燥和单调的生活。

由于危险解除,那颗以色列间谍卫星也不再给他们提供印度洋的卫星图片,恢复了自己原来的任务。第二天,苏云霞从日常信息通报中得知,一条过往的渔船拜访了已经拐进索马里海流的5…F号,简平那边也没有反对,大家都觉得,这意味着〃特殊时期〃的结束。另外,出乎苏云霞的预料,不仅是5…G号,其它冰山上的保安小组都没有撤。也门海军也按原计划派出舰艇来接前面的冰山。看样子,中东的买主们还是心有余悸的。这样,秦海涛等人也就有了住下去的理由。

苏云霞决定不再管这些摆不上台面的事情。她向简平作了请示,经后者同意后,通知了已经在马达加斯加采访的新田裕美,她可以接待这位日本干妹子的采访。

第二天清晨,阴云密布,海浪翻滚,一场大雨就要来临。叶辉一个人来到汉拿山附近的冰崖上,检查那里的一组传感器。传感器是从尖顶处悬崖上直坠到海面下的。还没等他把检查完毕的传感器用拖绳放归大海,一幕令他目瞪口呆的画面便闯进了视野:一艘几乎是石器时代的棕榈皮海船正在数百米外的海面上漂荡着。那船首尾尖翘,象是他老家的特产酸角。乍一看,仿佛时光已经倒流回古代。

似乎是为了向他证明这不是梦境,那上面还有一个人站起来,向他挥动着手臂!

正文 第十三章 第三节

叶辉用力揉揉眼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觉?休息不足?海面上有雾气?接班前连续在网络上看了几部古代海战片?他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怎么样?有事吗?怎么还没有搞完?〃远在鹿特丹港的张嘉祥通过对讲器问道。

〃有艘船,就在我面前两百多米的洋面上。〃

沉默片刻,对讲器里传来张嘉祥怀疑的声音:〃看花眼了吧,雷达上什么都没有。〃

大概是潜在的逆反心理起了作用,一听组长说自己看花了眼,叶辉反而坚信自己确实看到了东西。他隐约看到,小舟上有几个人,都在奋力地划水。不过,船虽古,那几个人倒似乎都是现代装束。叶辉一边看,一边细致地形容道:

〃是一条船。怪模怪样的,反正很古老的样子,船身不知是什么材料的,肯定不是金属。也不可能有机械动力。上面还有人向我打招呼。对了,汉拿山顶不是有摄影头吗,指挥室里肯定看得到。〃

张嘉祥不明就里,赶快向指挥室询问。彭义成在值班。他赶快看了看监视录象。确实是条船,而且出现在摄影头视野里已经半天了,只是汉拿山顶那个摄影头传来的画面一直在角落里,没有引起他的注意。他一边拉近画面,一边开动了与摄像头组合在一起的激光测距仪。

〃小船离冰崖还有三百三十米远。有人在船上,看样子象是遇难船员,他们在求救。张组长,你开上小艇去看看吧,我把队长叫来。这事有点怪。〃

苏云霞被叫到指挥室,彭义成向她报告了情况。

〃从录像资料里看,他们出现在冰山前面已经有二十分钟了,似乎在顺着洋流漂行。因为在我们的正前面,冰山挡住了海流,所以〃奇〃书〃网…Q'i's'u'u'。'C'o'm〃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近。〃

〃马杰,有没有求救信号?〃苏云霞皱着眉头问刚进来的通讯组长。

〃没有?过去二十四小时以内都没有。我用明码呼叫过了,也没有回答。〃说着,马杰指了指图像上的船,半开玩笑地说:

〃再说你们看,原始社会末期的船,怎么会有无线电呢。我想,他们大概是什么探险队吧。现在人们爱搞这类仿古的冒险运动。要不,就是我们遇上时空隧道了。〃

彭义成忽然想起了什么,说道:〃什么都好,就是别再遇到难民!〃

一句话,让在场的另外两人都沉默了。

BE公司从事冰山运输五年,全部运输队加起来,共计遇到过三起他方的海难事故。当然,每次他们都出手相救了。麻烦最多的一次发生在去年,4…C号运输队从一艘遇浪倾覆的船里搭救起三十五名难民。他们都是非法移民,准备潜入澳洲。澳大利亚政府声明不接纳他们,难民们则执意不肯回国,滞留在冰山上。冰山员工和他们人数相仿,一边从人道的角度帮助他们,一边也提防着他们情绪激化搞出事端。那场国际纠纷是当时国际上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热点。

当时秦宇一怒之下,曾经准备下令运输队赶走滞留在冰山上的难民,并要BE运输队以后不管这些闲事。后来,还是简平从公司的国际形象出发劝住了岳父。说这种不仁不义的事各国政府可以狠下心来做,事后有一千种方法解释和补救。BE公司一个民营企业可万万作不得。几十个难民不会令BE伤筋动骨,反而可以大作文章,提升BE的企业形象。

于是,秦宇转而扯起一惯豪放的大噪门,在电视上遣责澳大利亚政府见死不救。他在那个国家里没有业务关系,估计他们十年八年之内也不会成为BE的顾客。自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三天以后,公司的补给船赶到,接走了一直睡在中央控制区通道里的难民。然后,一边完成补给作业,一边带着他们,同时牵着世界大媒体的视线,在印度洋上兜了好大的一个圈子,直到问题解决。

当然,BE公司确实作不起活菩萨。后来还是简平露面,在媒体上唱了一次红脸,说再不希望遇到这种事情,因为冰山运输不是普通的海运,错过了洋流无法补救。要搭救这么一批人,便有可能毁掉整个运输计划,那可是百万人的生活用水大事呀。至于4…C号的队长梁涛,事后告诉大家,他几天几夜没睡觉。当时,苏云霞在4…B号担任临时队长,也陪着同事担了不少的心。

苏云霞联想到这些,也有些顾虑,说道:〃看看再说,估计不会是非法移民。另外,这里离马达加斯加只有两天的路。没有特殊情况,他们也不会留在这里。

几分钟后,张嘉祥便拐过冰山,绕到了顶角处。在几十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