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穿残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穿残汉-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不用成为众矢之的。且一旦主公平定了幽州,便可再无后顾之忧,届时挥师南下讨伐袁术、吕布之流,那还不是吹枯拉朽的事。因此管统一直认为身为袁绍的部将就应该将幽州之战看得比中原之战要重。东莱就应该出兵助主公尽快攻下幽州,而不是出兵助曹操平定袁术之乱。至于忠于汉室之类的想法,管统在很早以前就抛弃了。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有着更高一层次的大义——那就是天下统一只有天下统一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而能实现统一者,唯有本初公

    抱着这样的信念,管统将袁绍的对手,视作阻碍统一的障碍。一直在尊汉与忠袁之间游离的蔡吉,自然也被他划到了障碍那一边。因此在沉默了半晌之后,管统随即凑上前压低了声音向辛毗耳语道,“辛特使,据统所知蔡安贞治下还是有不少地方名门对其心怀不满的。”

    “哦?可据毗在黄县的观察,似乎东莱的豪绅对蔡安贞的映像还算不错。汝说说是哪儿一家对其心怀不满?”辛毗长眉一挑问道。对于蔡安贞会有反对者,辛毗并不感到有什么意外。只要有权利的地方就必然会有争斗。正如袁绍本人至今在最初起家的冀州就有不少仇家,更毋庸说是并州、幽州、青州了。所以有没有反对者并不是问题,反对者的实力如何才是关键。

    管统眼见一向“玩世不恭”的辛毗对这个消息产生了兴趣,便小心翼翼地道出了合作者的名字,“是北海的公沙家。”

    辛毗听罢,想了想之后,向管统求证道,“北海?是胶东的那家?”

    “正是胶东公沙家。当年王修在孔融麾下之时,就曾率兵攻入公沙堡,斩杀了族长公沙卢兄弟。如今王修在蔡安贞的扶持下俨然已成半个北海太守,对公沙家等当地名门更是苛刻异常。故公沙家代表北海名门派人来找过统,希望能将北海七县归于大公子管辖。”管统兴致勃勃地向辛毗述说道。

    北海七县?他一个公沙家能代表北海七县?辛毗显然对管统的夸张说法有些嗤之以鼻。须知他既然能一语道出公沙家的位置,自然对这个家族也有些了解。事实上,公沙家根本算不上名门,而是一个营垒堑壕的地方宗族而已。从当初王修能只带几个骑兵冲入公沙堡杀人可以看出,这种土豪欺负欺负农夫还成,在拥有军队的官府面前根本不堪一击。与其指望这种货色掀起大浪,还不如暂时留作“暗桩”,以备日后不时之需。所以辛毗在听完管统的介绍之后,再一次打起了官腔道,“毗回去后会同别驾提及此事。不过东莱以及北海七县,在名义上依旧隶属于青州。蔡安贞也一直对主公恭敬有加。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让这些豪族惹出事端来。”

    管统耳听辛毗并没有利用公沙家做文章的意思,不由垮下脸道,“依辛特使的意思,难道就这么放任蔡安贞南下去帮曹操?”

    面对管统三不罢四不休的态度,辛毗多少也有些不耐烦起来。要知道,上一次袁谭挑衅蔡安贞的事,让郭图差一点就栽了一个跟头。而如今以青州别驾身份辅佐袁大公子的人,正是他的哥哥辛评。辛毗可不想因管统鲁莽之举,给自己的大哥找麻烦。更何况辛毗从来就没看好过袁绍。他之所以会在袁绍麾下出仕,一来是出于大哥强拉硬拽的结果;二来辛家既然身处袁绍的控制之下,出仕为其办事也是没办法的事。故而在为袁绍谋利与自保之间,辛毗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保。所以辛毗跟着便咳嗽了一声,故作郑重地向管统警告道,“管郡承,有一点毗要提醒汝。主公确实厌烦曹操,可相比之下,主公更痛恨的是袁术。所以主公的心思非吾等所能揣测。而吾等眼下所能做的,就是按照主公之令按部就班。”

    管统眼见辛毗搬出了袁绍来压自己,自然是不好再多言语。不过在心中,管统俨然已将辛毗当做一个弄臣,一个只求自保不求上进的弄臣。既然汝不敢但责任,就由管某自行布置此事。于是在心中打定了主意之后,管统也不再同辛毗多废话,而是将口风一转探问道,“辛特使可以出发了吗?”

    “那是当然。”辛毗调整了一下心态,向管统报以了公式化的微笑。

    当辛毗与管统坐着牛车来到太守府之时已是晌午时分。照理说此刻本该是府衙最忙碌的时候,然而正如辛毗所预言的那般,蔡吉极其爽快地接见了他二人。不仅如此,一同会面的还有蔡吉的首席军师郭嘉,郭奉孝。

    却见四人就在蔡吉的书房之中,各按宾主就坐之后,辛毗率先向蔡吉作揖施礼道,“颍川人辛毗,辛佐治见过蔡使君。”

    又是一个颍川出身的军师。后世有“绍兴师爷”的说法,不知东汉可否来个“颍川军师”专称。蔡吉一面打量着面前不过二十七、八岁的年轻特使,一面则在心中如此感叹着。不过除去《三国演义》中有关辛家被审配屠戮的记述。辛毗在历史上最出彩的地方还是在于,他有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儿辛宪英。说起来那位被晋书评价为“聪明有才鉴”辛才女,也该有七岁了吧。还真看不出来眼前这个清俊的年轻男子已为人父了呢。当然坐在自己身旁的奉孝先生乍一看上去也不像是人父。不过八卦归八卦,依照史书上的说法辛毗一向不看好袁绍。却不知他今日要怎样替袁绍做说客。

    想到这里,蔡吉当即客套地抬手回应说,“佐治先生不必多礼。说起来是本府远行数月,令先生久等了。”

    “使君客气。使君乃是奉天子之命进京面圣,毗就算因此再等数月又有何妨。却不知现下京师情况如何?”辛毗以谦恭而又关切地语调向蔡吉询问道。

    有意思,我还没提面圣的事呢,对方倒是先问起了许都的情况。也不知这辛佐治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蔡吉暗自腹诽了一下辛毗的目的之后,便顺着对方的话头,长叹了一口气道,“不瞒佐治先生,本府离开许都之时,陛下曾再三嘱咐本府,要东莱出兵讨伐袁术。哪知恰逢此时本初公也下令要吉出兵,东莱兵力有限,吉现在可真是左右为难啊。”

    早就料到蔡吉会叫苦的辛毗,并没有因此而语塞,而是长袖一甩,侃侃而谈道,“蔡使君明鉴,本初公并非有意阻止东莱远征袁术。只是眼下幽州战事吃紧,而本初公又刚被陛下任命为大将军统管北方四州,倘若北疆有所差池的话,岂不是难以向朝廷交代?”

    蔡吉眼见辛毗将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私斗,偷换概念成了朝廷交代的任务,不禁在心中暗呼高明。好在她与郭嘉等人事先有过商议,所以这会儿的蔡吉也不同辛毗在幽州之战的“正义性”问题上多做纠缠,而是面带着笑容颔首道,“佐治先生言之有理。然则事有轻重缓急,眼下袁术已集结数十万大军进犯豫州直逼京师许都。吉身为汉臣理应以救驾为先。当然吉与东莱众军民也不会坐视本初公在幽州孤军作战。”

    蔡吉说罢向身旁的郭嘉使了个眼色,而郭嘉则立即会意地向辛毗递上一卷书稿道,“此乃东莱军此番北上幽州的名目,烦请佐治先生过目。”

    辛毗接过富有东莱特色的纸卷,将其展开后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跟着便剑眉一挑探身问道道,“哦?走海路?”

    “是。从东莱走海路道幽州不仅路途短,也可减少军粮的损耗。”郭嘉颔首作答道。

    “如此一来,东莱军就得在易水口建水寨。这可不是一两日就能完工之事。还不如直接走陆路来得方便。”辛毗如拨浪鼓一般摇着头道。

    蔡吉当然不会愿意走陆路,且不说穿越青、冀两州去易京路途太过遥远,光是途中耗费的军粮就足以令她心痛。更何况走陆路就以为着要将东莱军的后背交给袁绍的人马,怎么看都没走海路风险来得小。所以此刻的蔡吉也不等郭嘉作答,直接便插嘴回答说,“佐治先生无需担忧。建一水寨快得很,要知道想黄县城外龙口港那样的大港口,当初也不过才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相比长达一年的攻城战,本初公应该也能多等上个十天半个月吧?”

    可辛毗却并不罢休,却见他指着卷轴据理力争道,“若是如此,除去建水寨所需的口粮,使君所提供的粮草可不够。”

    耳听辛毗说到这种地步,蔡吉已然明了对方这是,明知讨不到兵,所以打算多讨点粮食。于是在与郭嘉交换了一下眼神之后,蔡吉当即两手一摊苦笑道,“佐治先生,本府即将南下救驾,东莱现下可是军粮吃紧啊。”

    “使君说笑了吧。今年诸县又是丰收,谷子都快堆满龙口的粮仓了。”辛毗说到这里露出了狡黠地笑容,“更何况使君还享有盐铁专利。区区一点军粮又何足挂齿?”

    (^o^)/~~~上封推了~~~欢迎各位JM路过收藏~~~
    第2卷青州之鹏 第75节移民辽东

    辛毗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正如蔡吉也得到了她想要的结果一样。有时候谈判不存在绝对的输赢,达成双赢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就像是辛毗要向袁绍交代,而蔡吉则想以最小的代价在幽州安插“暗桩”。双方默契地没有揭对方的老底,所以气氛还算融洽。

    然而在送走辛毗与管统之后,郭嘉却回来的路上,露出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一旁的蔡吉见状,自然是不能就此坐视不理,只见她在边走边聊间,探声问道,“奉孝先生觉得刚才谈判的结果有问题?”

    “只要能让袁绍接受走海路的提议,多付些粮草无伤大雅。”郭嘉先是摆手示意蔡吉不必为先前的谈判结果担忧,可跟着却又皱起了眉头狐疑道,“嘉只是在意管统先前在书房中的表现。此人对袁绍颇为忠心,可辛毗在与主公据理力争之时,此人却始终没有发话。主公不觉有异乎?”

    蔡吉被郭嘉如此一提醒也觉得刚才管统的表现有些不符合他的性格。但真要说管统具体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也很难鉴定。毕竟辛毗才是特使,而管统只是引荐者。他二人极有可能在来之前就已达成了某种默契。不过郭嘉既然提到了这一点,蔡吉就不能就此置之不理。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且不论管统那边整的什么幺蛾子,小心驶得万年船总是没错的。于是蔡吉便向郭嘉点头附和说,“嗯,本府会让人多加注意管统的动向。”

    可是郭嘉的眉头却并没有就此舒展开来,只见他摸着下巴上修剪整齐的胡须,沉吟道,“主公,眼下既已决定由忠纯将军北上幽州。那东莱这里就必须得有人接替忠纯将军。主公可想好人选?”

    “本府打算让子义将军以兵曹从事的身份留守东莱。”蔡吉想了想之后向郭嘉说出了自己的安排。蔡吉所说的“兵曹从事”乃是州牧麾下的属官,主要负责掌管军事,且仅在有军务时设立。由于蔡吉眼下已有郡守升任为了州牧,因此她手下部将幕僚们的官衔也随之有了相应的提高。例如,郭嘉眼下就由闲散的“军师”,正式升任为了“治中从事”。黄珍则在保留“东莱功曹”的基础上,兼任“簿曹从事”。王修也在继任“高密令”的同时,以“北海郡国从事”身份统管北海七县政务。庞统与祢衡则被任命为“假佐”,跟随蔡吉左右负责文书。而低位仅次于州牧的“别驾从事”则由新近加盟的贾诩担任。毕竟放眼整个东莱与北海也唯有贾诩的资历堪当此任。

    不过听罢蔡吉对太史慈的安排,郭嘉却略带玩味地向她发问道,“兵曹从事?主公不打算让子义将军南下徐州?”

    “本府仔细想过了。子义将军与儁义将军皆可领兵南下征讨吕布,然则能坐镇东莱的却只有子义将军而已。更何况本府只能任命子义将军为兵曹从事,无权变动儁义将军的职位。”蔡吉颇有感触地回答道。在外人看来,太史慈与张颌两人的身份似乎不分伯仲。可真到了关键时刻,两人之间的微妙差异就立竿见影了。太史慈是蔡吉的心腹,所以蔡吉敢将自己的后背交给太史慈。而张颌虽在实质上投靠了蔡吉,但他终究在名义上隶属于袁绍。别人都能升官,唯独张颌暂时无法变动官衔。所以为了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蔡吉也就免不了要在人员安置上颇下一番功夫。

    此时此刻郭嘉眼见蔡吉不用自己提点,就自行注意到了张颌身份的微妙,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满意的微笑。却见他当即便欣慰地向面前少年老成的少女使君颔首道,“既然主公心中已有定夺,那嘉就放心了。”

    “先生过奖了。大战在即本府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想得面面俱到,若有不足之处还需先生多加提点。”蔡吉向郭嘉谦逊地作了一揖之后,随即与他一同走进了大堂院西侧的典章阁。

    话说,典章阁原来是衙门用来摆放竹简资料的地方。由于东莱衙门已然开始大规模地用绵纸替代竹简,令少了成堆竹简的典章阁一下子就变得宽敞了起来。于是乎,蔡吉便命人在此打造了沙盘,钉上了地图,使得典章阁转眼间就成为郭嘉等幕僚的专属办公地点。不过蔡吉目前的幕僚团并不大,真正常驻黄县的也就郭嘉、贾诩、庞统、祢衡四人而已。

    这不,蔡吉一进门就看见庞统正在整理徐州诸郡的地形图,而在另一边同样身为假佐的祢衡正在案牍前支着脑袋会周公。见此情形,蔡吉一面示意想要行礼的庞统继续做事,一面则信步渡到祢衡面前敲了敲他的案牍道,“正平先生,开工了。”

    “唔”被蔡吉一语叫醒的祢衡,踉跄了一下直起了身,在擦了擦疑似口水的物质之后,便跟着向蔡吉问道,“主公有何吩咐?”

    “正平先生,请照这纸上的内容,替本府写一封信给袁绍,措辞要谦恭、要奉承,但也不能太过献媚。”蔡吉从袖子里抽出一张写了不少字的绵纸递给祢衡道。对于祢衡在大白天打瞌睡,蔡吉本人倒并不介意。毕竟相比祢衡在历史上喜欢随意更改同僚文案的不良作风,那蔡吉还是情愿他没事打瞌睡的好。

    不过祢衡显然被新来的工作提起了精神。却见他先是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蔡吉递来的稿纸,跟着闭目想了一想之后,当即便将白纸往案牍上一摊,然后研墨润笔,洋洋洒洒地埋头书写起来。一旁的蔡吉、郭嘉、庞统眼见祢衡只是沉吟片刻,便挥毫点就,无不好奇地上前围观。而祢衡对此却并不在意,依旧自顾自地埋头疾书,不多时便将完成的书信递给蔡吉道,“请主公过目。”

    蔡吉接过祢衡写好的信,定眼一瞧只觉这文章写得辞藻华丽,令人朗朗上口。不过蔡吉自付自己文学素养不高,于是她又将信转交给了郭嘉与庞统过目。郭嘉本不打算接手,可谁知庞统却抢先一步取过信上下扫视了一番。紧跟着便听他颇为诧异地小声“咦”了一声。眼瞅着庞统的表情由最初的质疑到此刻的惊叹,蔡吉心知祢衡这封信确实写得好。看来历史上对其文采的评价都是中肯的。

    不过蔡吉却并没有就此立即夸赞祢衡,只见她跟着又向其吩咐道,“本府明日要出席龙口港商船的出航仪式。还请先生再写一篇致词。”

    祢衡听完蔡吉的吩咐,这一次竟连想都没想,直接就提笔写下了出航所需的致词。见此情形,蔡吉哪儿还再有疑虑,当即便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脱口称赞道,“先生词章纵横,真乃奇才”

    祢衡被蔡吉如此一夸赞当即就露出了得意之情。只见狂劲上来的他将笔一搁,傲然地向蔡吉反问道,“主公还有吩咐否?若无吩咐,衡要歇息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