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碑 一九四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军碑 一九四二-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⑷恢弥N伊炀纳脚诘�3连有65匹骡马,188名官兵,原来同营部的弹药队、观通排一起住在一座大祠堂(钟氏宗祠)里,因吴琛要在这祠堂里办军士教导队,指定2连长蔡济时负责,便要炮3连和弹药队通通迁出,移住在附近一座佛教庙里,并规定将原来没有建成的马厩拆掉重建,还应避开寺庙。

重回史迪威身边(2)
当天我就选定山脚小河边一块平地作为建马厩的地坪,经吴琛同意后,立即派人平整地基,挖掘马粪马尿储积池,另派连副朱树森、排长温菊甫和邓程瑶带队进山砍伐建房所需木料、毛竹和茅草,连里的士兵都来自农村,盖茅草房的活人人会做,全连分为三班,8小时一班,日夜不停地干,另选有木工、铁工、竹工手艺的战士制作屋架、水槽和马料槽等器具,经过3天3夜连续不间断的突击,终于在5月11日全部完工。原来吴琛故意要刁难我,没想到我们连的官兵竟然在他限期内完成了他交给的任务,他视察后嘴上虽然对我们说了嘉奖的话,我猜想他心中必然不高兴,没有达成他想为难我的目的。但是,事有凑巧,吴琛想整治我的机会竟然不请自来、从天而降。我派朱树森等去砍伐木材、毛竹、茅草,虽规定他们到深山密林里去砍伐,却没有指明地区,结果他们图便利,就近把马崇六的私人山林墓地里的树木砍了几十棵,马崇六得报很生气,便打电话告诉黄维。黄维更是气恼,要军法处查明法办。很快查明是我派兵去砍的,黄维立即命令将肇事军官押送军法处查办。吴琛派兵来逮捕连副朱树森,我即抗辩说:“朱树森是受我的派遣,责任在我。”我立即电话报告黄维:“祸是我闯的,砍树的人是我派的,一切责任由我来负,请将我交军法处法办,不要株连我的部下。”黄维即令吴琛将我押送军部军法处。我这山炮3连连长到职仅仅4天,就遇上了牢狱之灾,在54军特务营禁闭室关押了10天,适参谋团部分人员已由侯腾率领从保山回到昆明,整理资料向军委会写报告,要我提供资料。经侯腾向黄维联系,得知我因部下私自砍了马崇六祖坟山上的树,现被关押审查,侯腾马上回去向林蔚汇报,请林蔚救我。林蔚便用电话同马崇六商谈此事,请马崇六对我不予深究。马崇六说,他完全不知道这事涉及王楚英,只知道是54军的官兵干的,故请黄维查办,现真相已明,他决不追究,即请黄维免予处分王楚英。经此一番周折,黄维方于5月21日将我“无罪”开释,仍回山炮3连任职。我于是就连夜突击撰写缅战资料。
  5月29日,史迪威来到昆明,下榻于西部黄土坡农机学校内的盟军招待所内,他拜会龙云后约会了昆明防守司令黄维。他向黄维详细询问驻云南中国军队的情况,还问到林蔚参谋团的行踪,黄维说侯腾已率领参谋团部分人员回到昆明,正在整理缅战资料。林蔚仍在保山。史迪威最后对黄维说:“你的老部下王楚英在缅甸一直做我的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他工作做得很好。4月25日深夜在皎克西开会时,林蔚将军调他到腊戍督战,不知这娃娃上尉王楚英现在何处?”黄维说,看来你把王楚英教育得很好,他很崇敬你。我已把他从林蔚将军那里调回来了,现在本军山炮营当连长,你如想见他,我就召他来见你。史迪威听到这里非常高兴,便对黄维说:“我很希望王楚英能再次同我一道工作,你能同意吗?”黄维说,只要你史将军认为王楚英是你急需用的军官,我就让他到你那里去工作,都是为了打败日本鬼子这个共同目标。黄维说完立即派汽车到黑龙潭竹园镇把我接来见史迪威。
  史迪威一见到我就笑盈盈地拉着我的手说:“我的孩子呀!我终于见到你了。希望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前,你不再离开我。”6月3日,我随史迪威由昆明飞往重庆。6日,史迪威派梅里尔少校、埃夫列上校和我经昆明飞往印度,去见温盖特。从此我接受了新的任务,开始迈向新的征程。
  

温盖特传奇经历(1)
我第一次听说温盖特(Orde
  Charles
  Wingnate)这个名字,是在1941年12月16日。这天上午,我作为中国驻缅军事代表侯腾少将的上尉机要参谋,随其跟着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少将来到仰光,会见英军缅甸司令胡敦中将,向他面交中方策定的《中英联军缅南会战计划》及附件:《组建中英联军统帅部与后勤部办法》、《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和缅人抗日自卫队办法》、《建立缅甸民防、防空、防谍体系》、《对缅甸铁道、公路、水运实行军事管制办法》。侯腾和丹尼斯向胡敦扼要说明上述各项文件的主要内容后,胡敦表示,他对中方策定的计划和办法都很赞赏,他个人倾向于接受。但因缅甸属印度总司令韦维尔将军(Gen
  Archibald
  P?W*ell)指挥系统,必须得到他的首肯,方可实施。他立即将上述文件全部上报韦维尔。当日下午,韦维尔便密电指示胡敦:“(1)中国5、6两军暂勿入缅,可派1个团至打洛。(2)缅甸司令部即是联军统帅部。(3)可由中方派人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按温盖特远程突击队模式由英军提供后勤保障予以编组装备,协助英军作战,主要是对付缅奸。”胡敦则指定我负责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担任指挥官,并任英17师联络参谋。这时我才得知闻名遐尔的英国传奇将军温盖特和他的英雄事迹,心中对他升起了十分敬慕的情愫,渴望着能见到他。
  1941年4月中旬,缅甸战局开始逆转,韦维尔暗中进行着“弃缅保印”的部署,4月18日,将在北非再创奇迹的基甸军司令温盖特准将派来缅甸,接管原来由我组建的、英军中校薛穆尔指挥的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20日,温盖特在马丁少将陪同下来到皎克西长官部,面见史迪威和罗卓英,汇报他准备将来一旦缅甸失守,便在缅甸敌后开展远程突击战的构想,并提出要调我去领导缅甸华侨志愿队。史、罗二人没有同意。温盖特便同我面谈,详细询问华侨志愿队情况。这是我们首次相见,彼此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缅甸弃守后,温盖特在印度组建“钦迪特(Chindits)远程突击队”[笔者注:钦迪特是缅人信奉的三栖神兽的名字,用以展示其突击队也象钦迪特一样神勇无敌]。分别在印度迪马普尔(Dimapur)和占西(Jhansi)设立作战与训练基地。这时,史迪威便派我和埃夫列上校、梅里尔中校、高林上尉随温盖特远程突击队,于1943年2至4月到缅甸敌后作战,探索营救失事飞行员、搜集日军情报、动员山区缅人参加抗日的办法。
  8月,史迪威又派我和斯利尼上校随美军5307团(团长梅里尔中校)赴印度占西“钦迪特远程突击队训练中心”,接受森林远程渗透突击战的训练,遂成为温盖特的学生。我后来被派担任史迪威驻温盖特司令部联络参谋。1944年3月5日,我随温盖特及77旅旅长卡尔弗特准将空降到缅甸敌后卡萨(katna),建立基地,从日军背后对其展开突击。3月24日,我与英军中校开普生、飞行员泰勒上尉、警卫员斯坦尼中士,陪护温盖特少将,由百老汇敌后基地乘编号SV918L5型联络机,在4架科克伦大队P51野马式战斗机护卫下,飞往因道歧湖视察英军第16旅,不料飞机降落时失事引起爆炸,温盖特、泰勒、斯坦尼三人不幸罹难,我与开普生被弹出舱外,坠入湖内,死里逃生。

温盖特传奇经历(2)
查尔斯?温盖特1904年出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一个知识分子军官家庭。其父是一位曾毕业于英国伍尔威奇皇家军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立过战功的军官,后任工程师。母亲是一位优秀教师,使温盖特从小就受到严格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了刻苦学习、锐意进取、爱发奇想、敢破常规的习性;在他父亲军人作风的影响下,他在幼年时期就萌生出异乎常人的天赋。他考取了英格兰著名的查特豪斯学校(Charter
  house
  school),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并爱好体育、歌唱、器乐、绘画、摄影、游泳、讲演、话剧等活动,对文学、哲学、天文、地理和历史更乐于钻研。1924年他以最佳成绩获得物理学士学位,却没有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出人意料地考进了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事学院(Sandhurst
  Royal
  Military
  College),从此成为1名英国皇家陆军的正规军人。
  1929年春,他从桑德赫斯特军事学院毕业,成为陆军少尉,分配到韦维尔任师长的第3师第9旅沃里克郡营当排长。他们这支部队先后在爱尔兰、埃及、印度、巴勒斯坦等地驻防,执行过异常复杂困难的任务。他表现特佳,受到士兵的爱戴,同时也得到师长韦维尔、旅长派尔、营长蒙哥马利、连长斯利姆的赏识器重,1935年已升为上尉,先后当过连长和副营长。1938年,韦维尔任巴勒斯坦司令,把温盖特调来当参谋,主管情报。温盖特从调查中发现,当时巴勒斯坦的*人日益增长的反英、反犹太人的情绪和暴力活动,实肇因于民族矛盾和宗教文化冲突。他向韦维尔建议:(1)、千方百计地采取和平手段化解矛盾,平息冲突。(2)、同时对极少数*武装*分子必须给予有力打击。遂要求组建“侦察队和特种夜袭队”,对极少数*武装*分子进行缉捕。经过温盖特这种软硬两手的不懈努力,不久,在巴勒斯坦这块27000平方公里土地上,社会治安和犹太人的安全状况,都有明显的改善,温盖特遂崭露头角。不料好景不常,韦维尔调往别处,海宁继任,英国政府怀疑温盖特同犹太复国组织有政治牵连,遂撤销其侦察队和夜袭队的队长职务,使他首次蒙冤。正在这时,原第3师旅长派尔将军升任英国本土防空司令,力证温盖特清白无疵,调他到防空部任少校参谋。稍后又让他考入英国最高军事学府坎伯利参谋大学深造,使他的军旅生涯出现新的转机。
  1940年,温盖特在“参大”毕业前接到第3师师长蒙哥马利邀他到该师工作的信,承诺在营长和旅参谋长两个职位上任其选择。正在这时,英帝国参谋总长约翰?迪尔(Jonn
  Greer
  Dill)对温盖特随“参大”东非考察团到苏丹、索马里、肯尼亚进行战地考察后所提出的建议,甚为赞赏,亲自召见温盖特,面询其详,将他的建议用英国参谋长委员会(Chiefs
  of
  Staff
  mittee)的名义发给中东总司令韦维尔,令其在中非作战中采纳施行。温盖特在“参大”毕业后被派往中东总部任职,韦维尔则派其赴苏丹组建远程突击队。
  1940年6月,意大利参战时,其驻守在北非和东非的兵力,都大大的超过当地英国的守军。当时意大利的埃塞俄比亚总督兼东非军团总司令奥斯塔公爵,指挥有白人意军91000人和土著意军21万人。而英军在苏丹只有普拉特少将指挥的28000人,在肯尼亚有坎宁安中将指挥的75000人,在英属索马里有蔡特准将指挥的5个营约4000人。温盖特基于敌强我弱的态势,向上峰建议:(1)、强化心理作战: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动员当地部落首领和宗教领袖,鼓动民众教徒反抗意大利的占领统治并举行武装起义;同时利用土著意军同白人意军的固有矛盾,策动土著意军起义反正。(2)、强化敌后作战:组建沙漠远程突击队,深入到意军后方,开展奇袭和破坏作战,使意军腹背受敌。(3)、强化攻势作战:利用远程突击队在意军后方制造混乱,策应英军发动全面进攻。

温盖特传奇经历(3)
温盖特创造的沙漠远程渗透奇袭战术,以组织精干、人员精选、骆驼作骑、武器轻便、用无线电联络、依空中补给支援的“沙漠远程渗透突击纵队(Long
  Rang
  Penetrating
  assault
  Column
  in
  Desert)”为基本战术单位,由2个步兵连和机炮、工兵、侦察、勤务各1个排编成,约400人。共组建了12个纵队,编为4个营,分别由龙腾、卡尔弗特、安德森、埃金任营长。他从普拉特的苏丹军团(辖印度第4、第52师及苏丹警备旅)选调一些军官、军士和技术兵充当各级指挥员。另招募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各族反意青年共4500多人,在苏丹、埃塞俄比亚边境小镇舒瓦克[笔者注:位于阿拉巴拉河西岸,北至阿特巴拉苏丹军团560公里,东距意军占据的卡萨拉160公里,西到苏丹首都喀土穆350公里],依山傍水建设训练基地,日以继夜地对4500名官兵施以突击训练,使其熟练使用武器装备,掌握各项战斗技能和战术,锻炼适应沙漠中生活、战斗的体能,熟练组织各族民众起来参加反对意军的战斗宣传,以及建立战地政务与管理战俘的方法。温盖特为标榜他这支军队的正义性和神奇威力,增强官兵的荣誉感和必胜信心,引起民众的信任和支持,特命名为基甸军[笔者注:Gideon,又名耶路巴力。《旧约?士师记》将其称作以色人的士师和救星。基甸领导以色人奋起反抗米甸人的统治和残酷压迫,终于获胜,以色人遂完全自由解放,开始了人类幸福生活。详见《旧约全书》],为保证基甸军作战和补给需求,温盖特请韦维尔从中东空军调来一个拥有各种飞机22架的飞行队,支援基甸军。
  温盖特很崇拜拿破仑和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理论,特别醉心于克氏的“总体战”和拿破仑的“远程奔袭歼灭战”的研究和运用。他主张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疲敌而后歼之。故着眼于将基甸军训练成为一支善于以少胜多、以弱破强的奇兵,而且善于宣传和组织民众共同打击敌人的反法西斯工作队。经过3个多月的刻苦训练和严格检验以及潜入敌后的实战演练,他认为基甸军已具备了作战能力,便于1940年11月初,亲率各营分别沿阿巴拉河、腊哈德河、丁德尔河,在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族和盖拉族的向导引领下,采取昼伏夜行,避开意军哨兵、侦探,秘密潜进了贡德尔高原,在塔纳湖(Tana
  Hoyk)畔的沃罗塔(Werota)建立敌后基地和飞机场,配置1个纵队担任守卫,其余11个纵队则分途向厄立特里亚(Eritrea)、提格雷(Tigray)、阿姆哈拉(Amhara)、阿法尔(Afar)等地区挺进,设法隐匿起来,另以1个纵队分成许多小组,分别对各处意军哨所、孤立据点、兵站、飞行场、车站、桥涵、仓库、通讯总机、电台和线路,广泛地同时发动连续的袭击和破坏;并策动各地的民众举行反意起义,相互策应。
  基甸军各突击小组采取“打了就走,引敌来追,诱进伏击区猝然击之”的战术,将意军成建制部队逐一消灭,战火燃遍中非各地。意大利东非军团北区司令官卡尼梅奥将军闻讯甚为震惊,急调第7军4个步兵师、2个装甲旅四处追剿。温盖特便以这10多个突击小组配合大批起义的民众武装,分途引诱着意大利庞大的追剿部队,追进了埃塞俄比亚北部、东北和东部大沙漠之后,跟意军玩起“耗子戏弄馋猫的游戏”,使出“请君入瓮”的招数,引着意军在沙漠里疲如奔命地四处追寻,不但屡屡扑空,而且频频遭到伏击,伤亡骤增,少数官兵则因饥渴难熬、中暑致病或猝死,马匹亦然,车辆更是故障不断,抛锚荒漠之中。面对不利战局,卡尼梅奥将军不得不命令第7军放弃追剿基甸军,退出沙漠,却为时已晚。此前,当卡尼梅奥调动第7军8万多人进入沙漠追捕基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