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求生记- 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436章 贺知州的担忧

    若要赈济,府库里可拿不出多少粮食来,地方官员少不得要找豪门大户化缘,或哀告,或耍横,各种手段用尽,也不见得能有多少作用,有背景的不吃这一套,没背景的,呵呵,自身都难保,实在也榨不出多少油水。

    现如今保安州有涿鹿商社替他把这隐患消除了大半,贺文瑞怎不欣喜若狂,即便那粮食产量是虚言,但看他们这般招人,定然也是不缺钱粮的,这等实力,足够让他另眼相看,引为援手了。

    志文转身,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那里人头涌动,正是他们刚刚送走,向山里进发的难民。

    “他们啊,”志文答道,“种地、建房、做工,有的是活计等着他们。”

    “粮食。。。”贺文瑞沉吟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了当地问,“粮食够么?”

    “绰绰有余。”志文理所当然地回答,他自从劫了范家还有后金的存货,收获最大的就是粮食,具体的数字就不说了,涿鹿山最少在五年内,人口即便扩张到十万,也不用担心粮食短缺。

    “绰绰有余?”贺文瑞眼神有些玩味地看着志文,他看得出来,这个少年说此话时没有什么犹豫,几乎脱口而出,说明是钱粮不缺,难道卖那劳什子的毛衣,真的有这么赚钱?

    志文话才出口就有些后悔,在这些老狐狸面前,可不能把话说的太满,又见对面的周承允不住冲自己挤眉弄眼,知道自己刚才的话语还有神态恐怕暴露了涿鹿山的实力,得想办法圆过去。

    “是这样的,大人。”志文并未失态,不慌不忙地冲贺文瑞鞠了一躬,“今岁山里的夏粮大获丰收,产量总计达四百万斤,咱们涿鹿工。。。涿鹿商社收了三百万斤,”

    志文暗自吁了口气,差点把涿鹿工会说出来了,这些事情外人实在难以理解,还是统一以涿鹿商社称之好了,接着说道,“按人均每天耗粮一斤,每月三十斤计,也足够十万人吃一个月,何况山里现在不过两万余人,那自然是绰绰有余。”

    保安州地处偏狭,并不是山陕难民进入京师的必经之道,是以难民数量并不算多,之前被流匪们裹挟了十多万到此,已经不少了,被涿鹿山击溃后,幸存下来的,少部分遁入周围群山之中,大部分仍是继续东进,往京师去了,志文他们又不是嗜杀之人,并未多做理会。

    这段时日招募难民并不是见人就收,以之前在涿鹿山干过活,流匪来了之后暂避的优先,若是新人,则以孤儿,和有家室的为重,前者自不必再说,有家室的,则是因为能种地,能织衣,心有牵挂,易于管理。

    其余人等,不论如何可怜,或是异常精壮,一旦不被招募,就只能吃些商社在镇子上施舍的粥了,涿鹿山众人,包括志文自己,虽然都是逃过难,知道其中苦楚的,也明白这种事情不是用来滥施好心的,需得有取有舍有决断。

    难民数量不算多,还能负担得起,而且施舍的这粥,虽然不是清如水,但也不能让人吃的有多饱,被淘汰的人,呆上几天,大多都继续往京师去了。

    这就是涿鹿山迄今为止人数并不算多的原因所在。

    “两万多人。。。”贺文瑞似乎并不乐观,连志文所说的夏粮产量,都被他一时忽略了,捻着鄂下胡须盘算道,“那你们今夏所得,也不过五个月的开销而已,要是人手继续增加,还会更短,决计坚持不到明年收粮之际,还得早做打算,买些粮食贮藏才好,需不需要帮忙,本官与恩师在湖广一带多少有些干系,购粮一事也能出些力。”

    “多谢大人,怎敢劳烦大人操心费力。”一旁的周承允急忙说道,“在下也是商社之人,自当竭心尽力,不叫大人失望。”

    他这会儿已经咂摸出贺文瑞如此关注的缘由了,多半是涿鹿商社能吸纳难民,缓解局势,有助于他保住官帽,甚至往上爬,自然是要适时出来表示一下对这位大人的支持。

    “周公子。。。我倒一时把你忘了,以你的能耐和人脉,买粮还不是小事一桩,班门弄斧了,见笑见笑,””贺文瑞失笑,接着叮嘱道,“既有周公子出面,我自是放心,不过,还请早做打算,最好趁着现在夏粮新收,粮价不高的时候跑一趟,还能利用运河的运力,要是有所拖延,一旦入冬,运河结冰,运粮就大为困难了。”

    “多谢大人提醒,承允理会得。”周承允连忙应下来。

    志文初时还有些纳闷,这二人听到涿鹿山收获的粮食如许之多,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周承允还说得过去,应该是李定国向他透露过了,那这知州大人呢?他的这个反应可是和志文之前见到的其他人的表现大不相同啊。

    这会儿听到两人一问一答,志文才有些明白过来,这贺大人或许是在路上没有听说,又或是听说了却不信,此刻在担心涿鹿山粮食不够,生怕涿鹿山一旦缺粮,不但不能安抚难民,还会在保安州引发民乱,这才是他有意无意忽略了涿鹿山粮食高产的原因罢。

    不仅如此,还敦促他们商社早日南下购粮,如此看来,这贺大人也算是一个干吏,知道北地连年大旱,粮食歉收,按常理,涿鹿商社若想比较实惠地收购大量粮食,还是南下为好。

    只是他二人恐怕都不知道,这红薯土豆耐旱、产量高,还能一年两季地种,就不算志文那些不能见光的收获,明面上其实也足够支撑了。

    看着两人煞有介事地谈论着该如何南下,到哪里购粮,然后怎样走长江,进运河,到通州,再雇车西进保安,志文有些好笑,很想开口打断他们的谈话,但又觉得这样做的话,似乎显得自己很没教养,不得不继续耐心地听着二人娓娓而谈。

    待贺文瑞与周承允两人把南下购粮一事规划得差不多,甚至细节都谈了不少,这才意犹未尽地停了下来。

第437章 一年两熟

    “贺大人心系百姓,真是保安州子民的福音。”周承允恭维道,然后右手虚引,“来来来,一路劳顿,又说了这半天的话,还请大人赏光,进去喝杯茶消暑。”

    贺文瑞消了大半心事,心满意足地抬脚,准备进院子休息去了。

    “呃。。。贺大人,周大哥,不用这么麻烦,也无需花银钱购粮,”志文才一开口,周承允就急忙使眼色,志文在闫家村大有收获他多少能猜到,志文愿意拿出来招募难民他自然也无异议,但不能当着贺知州的面,表示自己粮食毫无压力,贺文瑞知道涿鹿商社在保安州立足时间并不长,那么这么多的粮食,是从何而来的呢?

    让周承允失望的是,以往他觉得机智百变的志文,对他的暗示浑如不觉,仍然自顾自地接着说道,“再有五个月,不,或许五个月都不用,山里就能又收获一批粮食了,不出意外的话,最少也能有四百万斤左右。”

    志文在后世虽然不种地,但他依稀记得,冬季,大约在农历的十月前后,即便在北方也是有新鲜的红薯土豆上市的,现在多少接触了一些农事,想来这两种作物应该是只要温度合适,就能生长,因此志文执意坚持要种第二季,只是出于需要养地力的考虑,才在第一季收获后等了一个多月,以便各家各户松地施肥。

    当然,以他现在的威信,在山里及周边愿意种红薯土豆的人家中,那是说什么就听什么,怎么说就怎么做的。

    志文没有想到的,是他这番误打误撞的做法,却是错有错着,恰好符合了红薯土豆一年两季的种植时间。

    在后世,保安州一带隶属冀北,同样可以一年两种,换算成农历的话,分别是上半年一二月份种,五六月份收,下半年则是七八月种,九月底十月初收获。

    “你说什么?”贺知州如同被蜂蛰了一下,本已迈进院内的一条腿,“唰”地抽回来,也不见他如何动作,已经来到了本在他身后的志文面前。

    “郑贤侄,你刚才说的甚话?再说一遍可好?”贺知州眼睛睁得老大,直勾勾地看着志文,目光火辣得一度让志文产生了某种不好的联想。

    “郑小弟,如果我没听错的话,你刚才是说,下半年还能再收一茬粮食?”没想到周承允同样也不淡定,一样是火烧屁股一般,来到了志文身前,一连声地催问道。

    志文有些懵地点点头,以他的眼光来看,真心不觉得一年种两茬粮有什么稀奇的,在后世,亚热带地区种三季的也有,温室暖房更是不受限制,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反季节的水果蔬菜一点都不让人惊讶。

    但在这个时代就不同了,除了在粤南的少数地方,全神州上下,不论什么粮食作物,基本每年只能种一季,北方更是如此,所区别的,不过是不同作物种植时间不太一样,收获的时候自然有早有晚,造成了夏粮和秋粮的区别,但两者之间的时间跨度绝对没有这么大。

    是以贺文瑞与周承允才会在乍然听到五个月后还能再收一批粮之后如此失态,这两人虽然一为官一为商,但对田地里的事情一点也不陌生,听得志文如此说法,再想到山中才收的夏粮,几乎立即就断定,涿鹿山内的粮食,是可以一年两种,收获两次的。

    只是这判断太也令人震惊了,尤其是贺文瑞,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年两种两收意味着什么,他作为一个即将履任的官长,自是再清楚不过,是以才怀疑志文所言和自己的判断,强烈要求志文再说一遍。

    尽管有些不解,志文还是按照贺知州的要求,又重复了一遍刚才所说的话,尤其是将产量特意强调了一下,他觉得更感兴趣的应该是这个。

    “贤侄,你没有虚言诳人吧?”贺文瑞不放心,又问了一遍,“这红薯土豆,真的可以一年两种?”

    “瞧你说的,贺大人,我骗你有什么好处,难道官府还会因为我种的粮食多,给我升官发财不成?再说了,这粮食产量我都没有说过假话,何苦在这上面做假。”虽然第二季粮食还未种下,更没有收获,但志文对此却是深信不疑,无他,是震惊旁人的粮食产量,还有那神秘的系统空间,给了他蜜汁自信。

    “等会儿,”贺文瑞这时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你刚才说五个月后最少也能收获四百万斤粮食,再往前,我记得你说夏粮也收了四百万斤,好家伙。。。”

    说到这里,贺文瑞手都有些发抖了,这收获之大,远超他的想像,“这里外里一年下来就是八百万斤粮,贤侄,你们在山里到底种了多少地?”

    志文伸出四根指头晃了晃。

    “四万亩?”贺文瑞点点头,“还不错,在山地之中开荒,亩产能有百斤,算是不错了。”一年两种虽然震撼,但他还是有所耳闻的,这亩产千斤嘛,早被他下意识地忽略了。

    “贺大人,我们哪有这么许多人开四万亩的荒,再说我们所在,估计也没这么多地。”志文摇头道,“亩产千斤,四千亩足矣。”

    “多少?”贺文瑞眉头轻皱,“真有千斤?”神态语气,与刚才一比,大相径庭。

    志文这下明白了,敢情这位贺大人是压根不相信涿鹿山亩产千斤一事,难怪会担心他们粮食不够,难怪那么多的收获,都被他忽视了。

    “大人,到得山中,不就什么都清楚了么?”志文也不争辩,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山里有多少地,粮仓里存了多少粮,都在朗朗乾坤之下,做不了假,即便这些时日吃了一些,也影响不大,到时候这么一算,不就有结果了么?”

    说到这里,志文暗自庆幸,粮食收获之后,走的是正常流程,最后堆放在新建的仓库中,事情就一件接着一件地来了,他还来不及把它们收进系统中去开光。

    贺文瑞点头,他专程前来,本意就是为了一探产粮量大小的真假,只不过收获远超他的设想而已,此刻见志文这般笃定的神态,一直不太相信的他,竟然有些动摇了。

第438章 神物。。。不过

    贺文瑞带着自己的遮阳斗笠,身上的直缀早已脏得不成样子,换成了农夫耕作时常穿的短麻衣,在田间地头行走方便些,加上他这些天风吹日晒,脸色沧桑,倒也有几分布衣宰相,躬耕于田亩之间的气度。

    如此装扮,志文他们又按贺大人的吩咐,在涿鹿山中并未大肆宣扬他的身份,在山中行走,贺知州并未引起山民们的注意,最多把他当成工会新延请的账房先生。

    “啪啪啪”的脚步声不住响起,涿鹿工会诸人引领着贺文瑞在外转了一圈后,陆续进入办公的大院,几个壮健仆妇放下手上活计,也不怎么讲规矩,一一为众人递上了茶水。

    众人擦汗的擦汗,扇风的扇风,喝水的喝水,虽然不算累,但热得够呛,一时都顾不上说话,就是有些焦急的贺知州,还有满脸兴奋的周承允也不例外。

    今天这一通走下来,加上昨天一天,总算是把山里四千亩地的范围走完了,地不算多,但是分布得有些零散,还是得花些时间。

    贺文瑞喘息稍定,看向身旁的一个幕僚,其人在纸上写写画画一番之后,抬头冲自己的东主点了点头。

    贺知州心系涿鹿山的粮食,在涿鹿商社只简单地吃了一顿午饭,就催着众人继续赶路,这是他们抵达涿鹿山的第三天。

    刚到山里之时,已是下午时分,知州大人不顾劳累,先看了工会堆放粮食的仓库,其中的重点,是红薯土豆的存放数量,其他小麦高粱等等,他就不关注了。

    想要精确地称出这些粮食的份量,显然短时间内难以做到,不过贺大人的这位幕僚也有些本事,在分别看了红薯土豆各一百斤的大小后,就基本能估算出一个库房粮食的多少,半天时间,山里红薯土豆的大概存量,就被他大致算出来了。

    虽然与志文他们的登记有些出入,但也没差太多,工会手里的红薯土豆,尚有两百六十余万斤。

    当晚贺知州又随性进了几户人家,其目的自然是想看看山民家中的粮食多少,结果嘛,不用多说,与志文所说一般无二,家家都称得上是粮满仓。

    随后一天半的时间,就是丈量田亩了,当然,也做不到明确无误,不过这种事儿,就是贺知州自己,瞄上几眼,走上一圈,也能大致判出地的大小。

    为了核实山中没有其他田地,贺文瑞午后特地又多走了一会儿,其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到得山顶附近时,有人还担心贺知州非要到山中禁地…洗羊毛之处去看看,没想到知州大人甫一到此,闻着扑鼻的臭味儿,只皱了皱眉,并未继续向上,他自然看得出山顶多石,并不适宜耕种,估计把这里当成了涿鹿山的沤肥之地。

    在将田地看完后,贺知州心中就知道,志文对他说的粮食亩产产量,没有说谎,虽然按当下的粮食存量来算,亩产约为六百斤左右,还达不到千斤,但若加上已经消耗的那部分,还有山民家中的存粮,应该差不离。

    这个结果其实贺文瑞心中早有谱气,不过在最终得到幕僚的确认之后,一股巨大的惊喜还是将他包围了。

    亩产千斤啊,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华夏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高产,按后世的说法,那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按现下的说法,则完全可以比拟神农,若能推广开来,就是与孔子一般成圣,也是可能的。

    “诸位,你们这神物。。。”确认了亩产,还能一年种两季,红薯土豆理所当然地成了贺知州口中的神物,“。。。要种的话,没有什么特殊的条件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