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求生记-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终于到了。

    这是一座石山,山腹已被破开,露出青灰色的山体,都是坚硬的、连成一体的石头。

    山脚堆了四五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规模都不小,志文估计高度都有两米左右,显然是从石山上开采下来堆放在此的。

    石堆有条土路,通往另一边山脚,那儿有一个高高的土坎,土坎底部是掏空的,砌了个半圆形的拱洞,顶部则用泥砖团团砌了一个。。。。。。烟囱?

    没错,志文他们远处看见的青烟,就是从顶部那个地方冒出来的,志文觉得那应该是烟囱吧。

    仔细一看,还有青色的火苗从上面呼呼地冒出来。

    底部那个半圆形拱洞则往外透着火光,不时有火星跌落,溅出洞口。

    志文前世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只看出这是个小土窑,至于是不是在烧石灰,他就不知道了。

    土窑旁边还放着一堆木炭,都是又粗又直的,质量很好的样子。

    “人呢?孙伯他们人呢?”大柱在一旁嚷嚷。

    “万一不是孙伯他们呢?”小捷还是比较谨慎。

    “肯定是,”大柱不服,脖子一扭,下巴一扬,“喏,那不是八千吗?”

    大家顺着他下巴所指的方向看去,那是土窑旁边的两棵大树,在这样的大旱之下居然浓荫遮蔽,倒也稀奇。

    树荫下仰天躺着一个小小少年,头枕露出地面的树根,身体随着呼吸轻轻起伏,睡得正香。

    远远的看不见脸,只是那身衣服很眼熟,似乎还是那天见到他们父子俩穿的那身。

    “八千,八千!”大柱已经撒腿跑了过去。

    “八千。。。。。。!”大柱冲到树下,扯开嗓门大吼。

    “啊?谁?谁啊?”少年从梦中被惊醒,猛的坐了起来。

    “还真是八千。”小捷和志文边朝树荫下赶,边对志文说,“只是这脸。。。。。。”话没说完,小捷忍不住笑了。

    八千脸被熏得黑黑的,头发也是又枯又黄。

    “哦,是你们啊。”八千看清了近在眼前的大柱,“石灰用完了?”

    “啊,用完了。”志文和小捷也到了,志文仔细看了看八千的脸,“八千,我们最多十天没见面吧,怎么瘦成这样了?”

    走近了才看清,八千的脸颊已经深深地陷了下去,双眼无神,和初次见面时充满活力的样子截然不同。

    “没什么,就是烧窑太累了。”八千站起来,想要拍拍身上的灰,脚下却一软,又跌倒在地。

    志文冲到他身边,一把将他扶了起来。

    “多谢,小,小。。。。。。”八千道个谢,却结巴了起来。

    “我叫小志,忘了?”志文又自我介绍了下,那天大家毕竟没有呆多长时间,记不住名字也正常。

    “哦,小志,谢谢。”八千抓抓头,有点不好意思,把人家的名字忘了,在他看来是件很不礼貌的事儿。

    志文突然笑了,“八千,你是饿的吧!”

    “咦?孙伯怎么一动不动地躺在这儿?”

    不待八千回答,不知什么时候绕到另一棵树下的大柱却突然大声发问道。

    “啊,没事儿,我爹没事儿。”八千急忙回答。

    志文和小捷搀着八千走到另一棵树下,只见孙伯身上盖着件旧衣服,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双眼紧闭,脸色灰败,一头大汗把头发都弄湿了,大柱的大呼小叫和众人的说话声都没有让他睁开眼睛。

    “孙伯怎么了?”小捷有点急了,这刚找到人就不行了?要不要这么背运?“晕过去了?多久了?”

    “也是饿的吧?”志文指了指树下的一个土灶,灶上有个土罐,土罐里有没有东西看不见,不过这灶下的火堆却是熄的。

    这父子二人在这儿既要烧窑,还要找食,都要费不少力气,可现在这野外能找多少吃的。

    八千默默点了点头,这时候也没必要隐瞒了。

    “等着,啊。”志文放下八千,解下肩上的包袱,假装从里面掏出一根山药和一把苜蓿递给身后的小英娘,“宋婶儿,赶紧做点吃的给孙伯他们。”

    “小志,”小英娘刚接过东西,八千坐在地上喊了一声,支支吾吾地说道,“能不能加。。。。。。加点盐。”

第86章 被救的大夫

    志文明白了,孙氏父子不仅是饿的,还缺盐了。

    想想也是,这天气本来就热,还要在这个大火炉旁烧石灰,必然会出很多的汗,从而带走体内的盐分。

    所以光有吃的都不行,如果不及时补充盐分的话,一样会头晕眼花,没有力气,甚至危及生命。

    实际上盐吃不了多少,但少了它还真不行。

    “放心,你和孙伯有盐吃的。”八千这是担心他们没盐,或者有盐也不愿意给他们吃。

    志文暗自庆幸还在县城的时候,手上有钱,他就隔三岔五地买了好多盐囤积起来,当时限购粮食,盐倒是不限。

    虽然盐的质量他不太看得上,不过总比没盐吃要好,现在还剩很多。

    “八千,烧着窑你怎么就睡着了?”趁着小英娘做饭的工夫,大柱大大咧咧地问,“不用看着窑吗?

    “哦,这窑石灰已经烧了四天了,不用人再一直盯着了,一个时辰加回炭就行。”聊起这个,八千的脸上又恢复了些神采。

    “烧了四天了?那还要烧几天?”志文有点可惜,前四天怎么做的就不知道了。

    “还有两天,就加加炭,扒扒灰就行。”八千回答。

    扒灰?志文耳朵听见这个词,脑海里出现的却是与这土窑全无关系的画面。

    急忙甩了甩头,把这画面驱散,前世被污得可以啊,到现在都还能被带歪。

    可惜了,志文心里暗叹,后面两天基本没什么技术含量了,不过还是跟着学学吧,特别是大柱。

    “八千,那我们就在这儿多呆两天了啊,顺便给你们打打下手,帮帮忙。”志文连忙说道。

    “啊,这个。。。。。。”八千一时接不上话,他内心里是愿意有人来帮忙的,这几天吃不好睡不好的,多几个人至少能腾出手去找点吃的。

    可他父亲还没醒过来,他这当儿子的能擅自做主吗?

    “来来来,吃饭了!”正当八千左右为难之际,小英娘端着两碗汤过来了。

    “八千,你和你爹怕是饿伤了,不敢给你们吃干的,先吃点稀的垫垫。”小英娘递给八千一碗汤,怕他以为舍不得粮食,专门解释了一下。

    另一碗递给小捷,示意他端去给孙大夫,那可是读过书的人,小英娘有点敬畏,再说身为女子,也不好和其他男人过于亲近。

    “一起吧。”志文和端着碗的小捷一起走到孙大夫身边,一人扶着一人负责喂。

    好在孙大夫人虽然不清醒,不过进食的本能还在,只要把勺送到他嘴边,自会张嘴吞咽。

    至于八千,刚才接过碗就两眼放光,这会儿正吃得狼吞虎咽的,顾不上这个本应是他身为人子的义务。

    “。”一碗汤喝了大半,孙大夫的汗水渐渐收了,嘴里轻哼一声,眼睛缓缓睁开。

    “小志,你们来了。”孙大夫的语气说不出的疲惫。

    “哎?孙伯,你一个人都没看,怎么知道是我们呢?”大柱也来帮忙扶着孙大夫。

    “嗨,我就是睁不开眼身子动不了,周围的动静我可都听得见。”孙大夫喝了口小捷喂的汤说道,“多谢你们了。”

    看着孙大夫灰败的脸色,被烤得发黄发焦、而根部却又发白的胡须和头发,回想初见时他那还称得上矫健的身形,志文心里蓦地发酸,还带着敬佩和感动。

    “孙伯,你烧这石灰是要把自己烧没了啊?”志文嘴里故意开着玩笑,不想把气氛搞得太凝重。

    “哎,别说了,没想到这吃的这么难找,始料未及,始料未及啊。”孙大夫不胜唏嘘。

    不想继续谈论这有点难堪的事,孙大夫主动转移了话题,“你这汤里是剁碎的山药吧?小志。”

    “厉害,不愧是大夫。”志文顺手送了他一顶高帽。

    “嗯,”孙大夫点点头,“山药,古称薯蓣,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说到这儿歇了口气,把碗里最后一口汤喝完,接着说道:“我父子二人此时倒是正合吃它。”

    服侍他喝汤的志文三人被孙老先生这番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言辞弄得不敢出声,太高端了,这是在背书么?

    就连已经吃完的八千也尴尬地在旁边咳了一声。

    “嗯?你们有人受伤了?”不愧是医者,眼睛就是与常人不同,才稍稍恢复,就看见了另一棵树下躺在担架上的大成。

    “大成啊,昨晚被狗咬了。”大柱满不在乎地回答。

    “被狗咬了!伤口处理了没有?怎么处理的?”一提到伤病,孙大夫刹那间满血复活,连声追问大柱。

    “志文!”大柱连忙求救。

    “孙伯,伤口我用清水冲洗过了。”志文如实回答,至于细节,比如用煮过的剪刀把伤口弄大了才清洗,他没有提,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应该如此的,却是忘了此时还没有严格消毒杀菌的概念。

    “那有没有上药?”孙大夫虽然这样问,其实心里是不抱什么希望的,他不认为志文这家人有谁懂,而且哪来的药?

    孙大夫希望的是现在上药还来得及。

    “呃,我用剩下的石灰给敷上了。”志文回答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既忐忑又无奈。

    忐忑的是,在昨晚那种情况下,用石灰消毒包扎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了,不知道现在会不会被这古代的医者视为笑话,猛批一顿。

    无奈的是,逃难前他本想买点药材,以备路上急用,可进了药店却是傻了眼。

    原因很简单,志文既不认识中药,更不知道常见病痛的对症药材有些什么。

    上辈子专业学的是中西医结合,听上去中西兼修,实际上两头都没学好,西医还好,营养学方面他差不多吃透了,其他的也就开个消炎药和维生素的水平,更深的?请去其他专业。

    中医嘛,不说了,现在就只记得麻黄汤和桂枝汤这两个汤头的名字,连配药组成也忘了。

    所以志文就只备了甘草和黄连这两味药,甘草被誉为国老,能调和诸药,简单来说就是有一定的解毒功能。

    黄连就不用多说了,他记得能止泻。

第87章 胆子真大

    “嗯。”不料孙大夫却赞许地点了点头,“生石灰可生肌长肉,止血,杀虫解毒,正合用。要是事先能用铁锅炒制,以去其火气,再加冰片,以解其火毒,就更好了。”

    “不过事急从权,做得不错,小志。”孙大夫眼里满是赞许,“你学过医?还是家里有人教过你?”

    “没学过什么医。”志文连忙摇头否认,开玩笑,哪敢在孙大夫面前说自己学过医,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志文连字都还没认全呢。

    “就是记得你说过石灰能驱虫避疫,那野狗牙上说不定就有虫和疫,那就拿来驱咯。”志文接着说道。

    孙大夫嘴角抽了抽,无语了,这小子胆儿真大。

    “孙伯,我现在是担心他发烧的话,就危险了。”这才是志文现在最担心的,面对发烧,他根本束手无策。

    孙大夫沉思了一会儿,“我这里倒是还能凑付连翘饮出来,就是不知到时候对不对他的证了。哎,现在药也难找多了。”

    等父子二人吃完后,孙大夫虽然清醒了,不过身子还虚,仍躺在树荫下歇着。

    志文他们陪八千守着土窑闲聊,帮着加炭、扒灰,把留下来帮忙弄成了既定事实,也弄清楚了孙氏父子这几天的经历。

    原来自孙大夫分了石灰给志文他们并告别之后,没两天石灰就不剩多少了,原因嘛,是孙大夫生性大方,动不动就送人,消耗得自然比志文他们还快。

    父子俩遂决定找地方烧石灰。

    而志文也旁敲侧击地从八千嘴里掏出了烧石灰的大致步骤。

    首先是找到适合烧石灰的石头,就是山脚下堆成堆的那种石头,不过那些都是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和时间,一点一点从石山上敲下来,千锤万凿才出的深山。

    然后就是找个小土包,挖个小土窑,把石块在窑里放好,这一步就是技术活了,既要保证在窑里搭好的石块不能被烧塌,还要保证通风,让窑底的火焰能旺盛地燃烧。

    最后是柴禾,一开窑就不能短了柴禾,直到石灰成功出窑。

    孙大夫他们自然不可能两个人就去找座石山凿石块,只能四处找些适合烧石灰的小石块。

    窑也不用挖多深,反正就凭他二人,每次也烧不了多少,而且烧石灰是为了消毒的,要求不用太高。

    烧的量少,用时就不长,从开窑到出窑,以前也就三四天的工夫。

    谁知这次他父子二人走了大运,不知怎地竟然找到这里,有成规模的石场和开采好的石头,有更好用更深的窑坑,甚至连更好用的柴禾烧制过的木炭,也被他们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

    按孙大夫的推断,这个窑场应该就是志文他们今早路过,离此不远的那个村子的,只是不知何时该村的人全都逃了荒,窑场就此荒废,倒是让他父子二人捡了个便宜。

    不过窑坑深了,能烧更多的石灰了,自然花的时间就更长了。

    从以前的三四天,到现在的最少六天烧制时间,再加上之前的准备工作,父子二人几乎不眠不休地在这里劳作了五天,既要烧石灰,还得找吃的,孙大夫终于在今天凌晨累倒了。

    八千也是强撑下来的,要是志文他们今天不及时赶到,都不知道会是什么后果。

    “多谢了,小志。”八千诚挚地向志文表示感谢,其实他今早加完炭是想躺一下再去找点吃的,谁知道就睡着了。

    “就别跟我们客气了,我还想多跟你们要点石灰呢。”志文笑着说。

    “没问题,这回我和爹烧的真不少。”八千拍着胸脯保证。

    “咕。。。。。。”,一声长鸣从八千的腹间传出,“呃”,八千羞惭地低下头。

    “哈。。。。。。”大柱和小捷笑了。

    志文也笑了,“别急,你可以吃干的了,一会儿请你吃饼。”

    。。。。。。

    “孙伯,你们再考虑考虑吧。我们找野菜可是很厉害的。”志文耐心地劝说着孙大夫,一心想让他父子二人加入到自己的队伍中来。

    这是志文他们找到孙大夫后的第三天夜里,石灰昨天已经烧好,今天白天土窑完全冷却之后,大家齐上阵,全取了出来,该分的都分好了,明天就要往官道方向回了。

    “小志,你们找野菜的确厉害。”孙大夫点头承认,这两天他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吃的根本不用他父子二人操心,前几天累坏的身体基本都补回来了。

    “不过小志,”孙大夫还是拒绝道,“我父子二人不仅仅是收殓无人死尸,身为大夫,我得帮人看病。”

    “和你们在一起,我能看的病人就少了。”这就是孙大夫的自尊心在作怪了,在家乡他也是小有名气的大夫,沦落到要靠一个女人和一帮孩子养着,这让他觉得脸没地儿搁啊。

    吃的他并不担心,挖药找野菜他们向来是一起做的,给人看病,多少还能得点吃食,饿不死的。

    至于这次烧石灰挨饿,呃,那是意外,意外。

    “那个大成,运气不错,居然没有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