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求生记-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少年见地上这人突然动了,与今晚所见之人死气沉沉的样子截然不同,不由大惊,右脚后退半步,双手正欲调整手中棍尖刺出的方向。

    不过很可惜,少年乃是新丁,动作落在老九眼中,实在太慢。

    后退半步的右脚,刚踩实地面的时候,少年就觉得小腹一凉,随后剧痛传来,身子不由自主地弓了起来,犹如虾米一般。

    口中“嗬嗬”作响,想要大声示警,却只能发出低低的,连自己都很难听见的声音。

    老九躺在地上,双手仍然举着腰刀,任少年的鲜血顺着刀身,然后是刀把,将他的身上慢慢浸湿。

    不是他不想动,而是刚才他这一滚,加这一刺,已经将他好不容易积攒的力气耗光,此刻身子僵住,又不能动了。

    “快点儿!”不知过了多久,旁边有稚嫩的声音传来,应该是催促已经死于老九刀下的这个少年。

    已经死去的少年自然听不见这声催促了,仍然一动不动地兀自弓身站立着。

    “咦?”催促之人终于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快速向老九走来。

    “呼!”,一根长枪忽然横亘在老九和已死少年之间,随后枪身轻轻一抖,将少年尸身从老九的刀上弹开。

    老九暗自松了一口气,他实在无力将刀拔出,却也知道,致命的一击即将来临。

    奋起刚才积攒的那点气力,老九仍欲做最后的挣扎,刚打了半个滚,眼角余光中瞥见一道白光,随即看见自己的喉间,突然长出了一截枪尖,还带着热气腾腾的猩红血液,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定国手持长枪,双手轻轻一动,枪杆发出“嗡”的一声低鸣,枪尖犹如觅食的蛇头一般,左右摆动了一下,老九的脖子就被枪尖的锋刃生生切断,“骨碌”一声,光溜溜的头颅跌落地面。

    至此,过天星王二派出北上探查的这支队伍全军覆没,而王二在半个月后,不但没能等来老九,反而连老九在内的三十人都集体失踪,毫无音信,终于打消了短期内再次北上,投奔王嘉胤的念头,继续在白水附近和官军玩躲猫猫。

    夜色渐渐褪去,东方的天空已经翻出了鱼肚白。

    “大绶,没有漏网之人吧?”志文问道。

    “没有,志哥,我都查了一遍,都补了枪。”定国回答,神情却有些痛惜,“只是新招之人,死了一个。”

    “哦?!怎么回事儿?”志文惊讶了,按说这种情况,别说死了,就是受伤都不容易,实在是比杀鸡都要简单。

    “那人还能动,只是不那么利索,我们的人应该是大意之下被偷袭的。”定国回答。

    志文点点头,这倒也说得过去,那人或许是体质异于常人,或许是睡前喝的水不多,又是积年流匪,经验丰富,处心积虑之下,哪怕行动不便,对付这些才练了几天的少年,那也是不太困难的。

    “喏。”定国用长枪指了指不远处那个光溜溜的脑袋,“就是此人。”

    “原来是他,怪不得了。”志文叹道。

    见定国不解,解释道:“那晚火烧高家坪,就是这个光头,想带着人冲进坞堡看个究竟,挺猛的一个人,想来他就是老九了罢。”

    说罢拍拍定国的肩膀,“死的这个兄弟,另挖个坑,好生葬了吧。”

    这时深坑已经挖好,其他人陆陆续续地往里扔着尸首,志文却带着定国朝马群走去,“走,看看我们能有多少的意外收获。”

    马比人的体型大,同样的药量,用在人身上可能会要命,而用在马身上,可能只是昏迷一会儿。

    三十匹马,已经有十几匹醒来,在不安地打着响鼻了。

    只是药劲儿尚未过去,仍旧半伏在地上,几匹马奋力地想要站起来,都已失败告终。

    志文低头想了一下,这解毒之方,无非是初期催吐洗胃,后期输液稀释,当然,针对蛇毒的特效药不提。

    输液做不到了,那就催吐吧,看看是否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想到这里,志文就地找了个土罐,又从老九他们早已熄灭的火堆里刨出细细的灰烬,将其放入瓦罐,然后往里灌水。

    “志哥,你这是做什么?”定国好奇地问。

    “找几个碗跟我来。”志文抬着土罐,边走边晃荡,等到了马群那里,罐里的水已是一片浑浊。

    志文让定国把手里的几只碗在地上放好,用土罐里的水一一斟满。

    “用这水去喂马。”志文吩咐道,“再找几个人来帮忙,马喝不进去就硬灌。”

    “哦。”定国答应了一声,丈二摸不着头脑地叫人去了。

第116章 壶口边

    在用柴灰水强行给那十几匹清醒过来,却不能动弹的马灌下去后,大部分都吐了出来。

    黄绿相间,尚未消化干净的胃容物,马的胃酸,和着柴灰水,吐得满地都是,那味道,够酸爽。

    三十几匹马,最后救活了七匹,剩下的再也没能救过来,志文带着人一起扔进大坑里埋了,那肉都知道有毒,谁也不敢吃。

    “马二,来挑几匹马。”他们打探消息的,有了马更方便快捷。

    “好嘞。”马二精神抖擞地回应,昨晚他和黄四也出手杀了几人,知道交了这投名状后,志文算是真正把他看作自己人了。

    做拍拍,右看看,马二最后指着其中两匹马说道:“小志,就要这两匹了。”

    “怎么不多要几匹?”志文有点奇怪,记得当时可是让他去找十个人的。

    “这传递消息的人有马骑就行了,其他打探消息的,有了马反而不方便。”马二笑道。

    原来如此,志文点点头,像那些混在人群中打探消息的,有匹马确实挺显眼的。

    志文一行带着五匹马,在不用赶时间的情况下,三天后再次追上了孙大夫他们。

    另外两匹马,马二半路上就骑着走了,说是送马去。

    “志文,你这次又没带上我。”可旺一见志文就开始抱怨,眼里尽是幽怨。

    “下次再有这样的大场面,怎么也得让我上了吧。”

    “好好好,下次让你上。”志文随口答应,带定国更多的是看重他的临场机变能力,只是这次战斗,似乎没太用上。

    “小志,再增加些人手吧。”孙大夫眼巴巴地望着志文说道。

    他早有这个想法了,只是志文以那几户人家还不熟为由,一直没有同意,现在十多天过去了,这些人干活确实卖力,也没出什么幺蛾子,志文应该没什么托辞了吧。

    “行。”没想到志文这次痛快地答应了。

    经过一段时间地观察,他已经确定这些人没什么坏心眼,那就接着找人呗。

    “不过还是得像上次那样,招现在这些人认识的人家。”虽说这样做有些鸡贼,不过更保险些。

    。。。。。。

    初秋,下午,原本宽阔的黄河河水,突然被河道收束了起来,河水不甘地翻滚着,然而很快就顺着悬崖峭壁向下摔落,发出震天的声响。

    巨大的咆哮声,简直比千军万马还要让人震撼。

    一道缤纷的彩虹,上接长空,下面连着浑浊黄褐的水帘,就那样静静地卧着,与奔腾不已的河水相比,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志文站在悬崖边,怔怔地望着这号称中国的第二大瀑布发呆。

    没错,这里是黄河壶口。

    在第二次招人后,殓尸的人家已有五十四户,两百多人,效率大大提高,行程也再次加快。

    志文现在和小捷、小英娘专门负责找粮,只要马二一有发现,他们就带着六个新招的孤儿,前去挖宝。

    有双手空空的时候,也有满载而归的时候,有两次居然还在稍微大点的镇子里发现了药材,把孙大夫父子乐得合不拢嘴。

    多了几匹马,又找人做了几辆马车,运输不是问题。

    这样一路下来,人手虽然多了很多,但志文手握的粮食居然没有减少。

    在不找粮的日子里,志文他们的小分队和其他人相比,就要清闲些,今天在路上,志文远远听见了这声传几里的轰天巨响,估摸着应该是到壶口了。

    当下不由分说,拉了好几个暂时无事的人前来观赏。

    不过其他人兴趣不大,忽忽看了一眼各自就走了,就连诗兴大发的孙大夫,也只拈须吟诵了“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这样一句诗就去看他的病人了。

    只剩下志文独自一人在这里发了一个下午的呆,难得地休闲了下。

    在被这雄奇壮丽的景观震撼之后,却突然想到十几年后,景色依旧,而神州大地却可能是遍地腥膻,心下不由怅然。

    这一路走来,志文能肯定的是,自己这一帮人,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孙氏父子帮人看病、熬药,他们殓尸、消毒,给帮忙的人放粮,队伍由小到大,不知多少原本应该已经饿死、病死的人活了下来。

    可这样的努力,有意义吗?志文有些怀疑。

    也许这些人没有死在这场饥荒和瘟疫里,可在这十多年间,他们可能会死在另一场的饥荒和瘟疫里,可能会死在流贼的暴动里,可能还会死在建奴的铁蹄之下,不过是早死晚死的区别而已。

    自己穿越到这里,能为这些人,为苦难深重的神州,做些什么呢?

    就这样,看着翻滚的河水,听着滔天的水声,嗅着潮湿的水汽,志文呆了整整一个下午。

    直到夕阳即将落山,才转身离去。

    赶到营地,正好吃饭,趁着人齐,志文宣布,再次增加殓尸的人手。

    “太好了,小志,赏了一下午的瀑布,想通了?!”最高兴的自然是孙大夫。

    “不过我们找的人家,总共加起来满一百五十户就行了。”志文点点头,接着说道,“李智你们招人的时候留个心,别弄多了,会烧石灰的优先。”

    这个数字是志文考虑过的,李智一个人清理统计七十户差不多是他的极限了,囡囡她们三个丫头人小,能把剩下的八十户理清就很不错了,再多的话就忙不过来了。

    不是没想过找识字之人来帮忙,可一路上这众多难民,想在其中找个识字的人,简直比登天还难。

    其他人,如可旺、定国和小林等,识的字还不多,计数就更别提了,再说他们也有自己的事儿。

    只有志文自己和小捷,在不找粮的时候可以帮忙。

    “可这人手我觉得还可以再多找些啊,小志,你们前几天不是又找到一批粮了吗?”孙大夫内心里自是觉得人越多越好,“人再多些,咱们也能走得更快些啊。”

    “孙伯,不是我舍不得粮食,再招人家,李智他们就忙不过来了。”志文解释道。

    随即安慰孙大夫,“不过你放心,等新招的人家熟练了,我自有办法,既不招人,又能增加人手。”

    “是吗?你可别糊弄我。”孙大夫将信将疑地说道。

    “哪能呢,你就瞧好吧。”志文说道,“马二昨天报信说,又找到一处毁损的坞堡,等我和宋婶儿还有小捷去找粮回来,咱们就开始。”

第117章 有船的渡口

    秋日的旷野,天高云淡,黄河边的官道上,逃难人群熙熙攘攘,正络绎不绝地向南而去。

    一匹骏马带着烟尘自南而来,难民们远远见到,早早地让开一条通道,马匹连同鞍上的骑士,仿若劈波斩浪,奔行之中未受丝毫阻碍,一路向北而去。

    “小志,小志!”马二远远看见人群中那显眼的几辆马车,和林立的白蜡杆,还未到跟前,就迫不及待地大声喊道。

    “怎么了?”志文正坐在其中一辆马车上,等马二进前,到了身旁,这才开口问道,看他神色如此兴奋,难道有什么了不起的新发现?

    自黄河壶口瀑布二次招人,殓尸人家达到一百五十户,共计六百多人后没多少天,志文又再次扩大了招人的规模。

    现在直接或间接给志文帮忙的人约有两千左右了,殓尸消毒的进程大大加快,赶路的速度也不断提升。

    其中最亲近的人计有十八人,包括逃难之初,连上志文自己的七人,孙氏父子二人,定国一人,小林一伙儿七人,李智一人。

    招收的孤儿一百二十五人,六人和志文、小捷和小英娘他们组成了挖宝小分队,十一人和小林他们七人组成两个九人小队,专门负责赶马车和警戒,可旺和定国各带四十四人,各自组成五个九人小队,分别做为先锋和后卫,还有二十人的预备人员居中策应,以备意外。

    殓尸的人家就固定为一百五十户,有掉队或者其他情况减少的,再临时补足,现在有六百一十二人。

    以上共计七百五十五人,都是直接从志文他们这儿领口粮的,只不过志文他们自己十七人和孤儿,是直接保证口粮的,而那一百五十户人家则是根据他们的殓尸数量发放的。

    对了,马二和他的手下十人有些特殊,是基本口粮加额外奖励。

    至于剩下的一千多人,算是外围人员,是间接从志文他们这儿讨活路的人。

    要说这招儿,志文还是从张婶儿两口子(花花父母)身上学来的。

    他二人被定国救出来后就跟着帮忙殓尸,口粮自然是按他俩每天完成的多少发放,一户就他两人,人少,干的活儿不多,一开始拿到手的口粮不太够。

    不想没几天张婶儿就开了窍,没被选上的难民那么多,她自行找了两户人家给她帮忙,这样一来,干的活多了,他夫妇二人拿的粮食也就水涨船高了,至于私下里怎么分给这两户人家就不得而知了。

    看在花花的份儿上,志文睁只眼闭只眼没有去管,知道张婶儿肯定会克扣部分粮食,否则没有点利益,她图啥?不过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志文犯不上管。

    其他人家看在眼里,都觉得这是因为张婶儿和志文他们相熟,不敢效仿。

    而志文在黄河壶口宣布二次找人时,想起了张婶儿的这招儿,决定下次需要人手时,就这么做,人手增加了,却只增加了很少的工作量,统计工作主要还是面对这一百五十户人家,而粮食的二次分配则成了这一百五十户人家的事儿。

    等志文觉得可以第三次增加人手时,先暗地里让人怂恿两户人少的人家跟着张婶儿那样做。

    有了这三个榜样,而又没人因此受到惩处,这一百五十户人家有样学样,很快都各自找了人手帮忙,队伍的规模就这样一口气扩大到两千人左右。

    只不过这些帮忙的人,一是不太固定,二来没有统计,也就只能估个大概数字。

    现在这前后左右两里的范围,不是志文他们的人也和他们很熟,所以见到马二骑马飞奔而来,都主动让道。

    至于孙大夫担心的石灰问题,被第二次招收的几十户会烧石灰的人家找了座石山,用了五天功夫就轻松解决了,连志文收藏的石头和木柴的私货都没用上。

    而孙松龄,人们对他的称呼,已经从“孙大夫”上升到了“孙神医”,虽说鼠疫他没有太好的办法,可其他病却基本上是药到病除。

    再加上由他主导的,明面上以李智为首的殓尸、消毒的行为,使得鼠疫病患渐渐减少,死尸密度与鼠疫初发时相比也大大降低而这也是志文不得不增加人手,扩大范围的原因之一。

    孙大夫威望空前提高,加上他又姓孙,难民们坚定地相信他是唐朝药王孙思邈的后人,贯之以“神医”的尊称。

    “小志,快到了,快到了!”马二的声音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