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求生记-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盖房子用的都是青砖黑瓦,志文就喜欢这种风格的。

    正房后面还有后院,面积也不小,一间厨房,一间杂物间分别位于后院的两侧。

    厨房和堂屋之间的角落还有口井,志文看了下,已经见底了,自家鱼塘里有水,志文并不在意。

    志文娘也很高兴,终于有房子了,还是自家的。

    囡囡怯怯的,死死抓着志文的手。村里几家大户,房子也很少有盖得这么漂亮的,况且她只远远地见过,没进去看过。

    现在这房子,这青砖白墙的,干净得囡囡都不敢用手摸摸。

    “门锁我都换了,”郑三乐呵呵地向志文娘邀功,“咱院里的井没水了,不过巷子里有口井还有水,附近人家都是去那儿打水。”

    又把房契拿出来给大家看。

    志文远远瞟了一眼,就忙活开了。

    他按照之前说好的房间分配,把全家人的衣物、被褥等等日常用品放到各自的房间,又把锅碗瓢盆、粮缸、水缸放到厨房。

    尽管志文娘在窑洞里见识过志文是如何把东西一件一件变没的,但这会儿眼见空荡荡的房子被志文把家里的物件凭空变出,一一归置好,陌生的房子由于有了自家的东西,很快就变得熟悉了,一番景象仍让她看得津津有味。

    郑三更是目瞪口呆的,手上的房契不知何时掉在地上都不知道。

    在土地庙里志文娘就偷偷告诉他自家儿子的神奇本事,这下亲眼得见,惊奇、喜悦、恐慌、不知所措,诸般情绪一起涌上心头,一时说不出话来。

    只有囡囡这会儿反而正常,跟屁虫一样的跟在志文身后,对突然出现的物什,丝毫不以为怪,只是用手摸摸,确认下是不是自家东西,位置放得要是不合她的意了,就自己动手收拾下,刚才的怯意渐渐消失了。

    头天赶路累了一天,晚上睡的地方又是自己的房子,心情大好之下,志文娘三儿第二天难得的起晚了。

    还是郑三从土地庙赶过来,早饭都做好了,才把他们叫醒的。

    说起来郑三现在自家有房,不但不能住,连显摆一下都不行,也是颇为郁闷。但苦哈哈一穷汉子,突然大模大样地买了套宅院住着,的确太打眼了。

    这高调的做派,让那些心怀不轨之徒给盯上的话,确是取死之道。

    郑三只能白天离开土地庙,有活儿做做活儿,没活儿到自家躲个清静,晚上回土地庙睡觉。

    饭后,志文把自己的打算和父母说了一下,首先是买粮,尽可能多的买粮,当然,也不能因此让人给盯上。

    对于这点,郑三夫妇自然毫无异议,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至于志文说的第二点,要给除郑三外的三人,一人做两套衣裳,他俩一开始是不同意的,都觉得自家身上的衣物,破是破了点,不过缝补下,照样能穿。

    志文解释说,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以前这个家无地无房的,就靠郑三夫妇二人打零工过活,那自然是穿这些补丁摞补丁的衣服。现在住进这种宅院了,还穿这种衣服,那就与周围的人家格格不入,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与咱们低调的初衷不符了。

    郑三夫妇默然,想了片刻,也觉得有理,同意了。

    囡囡知道要有新衣服穿了,乐得抱着志文,连亲了好几下,弄得志文一脸口水。

    志文本想还要一人做身冬衣的,不过现在才五月,时间还早。

    粮食现在仓库里还有将近两千公斤,再过几个月,又可以收获一批,自己一家几口全吃麦面也吃不完。

    由于郑三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县城里找活干,认识不少人,他去买这么多的粮食,被熟人撞见了不好。

    所以,买粮的任务落在了志文和志文娘身上。

    娘儿俩拿上麻袋,出门朝郑三指点的方向而去。

    进了第一家店,志文一看,整个儿一大杂烩。

    除了卖粮,还有油、盐、茶、醋等等调料,兼卖种子,还可以兑换铜钱、银两、金子,是后世的粮店兼杂货铺,兼种子店,还有银行柜台的功能,不知道是生意不好才开展的多范围经营呢,还是一直就这样做生意。

    一看粮价,一两银子二十斤杂合面,还限购,一家人一天就只卖这些粮给你。

    买粮的人不多,伙计记性也好,根本不用担心一人多购的现象发生。

    原来志文为难的是,怎样既多买点粮,又不引人注目,现在不用为难了。

    志文娘被这粮价吓了一大跳,忙着把志文拉出粮店,弯下身子,低声问:“志文,银子还够吗?天杀的,这粮价一个月不到的功夫,又涨了。”

    “上个月你爹一两银子买了三十斤杂面的,现在只能买二十斤了。”

    “够的,娘。”志文笑笑,又看了看周围,发现没人注意,才贴着他娘的耳朵说,“再涨还不是得买,还得尽量多买,不下雨的话,这粮价只会越来越贵的,是不,娘。”

    “那这只能买一两银子的,咋办?”志文娘又问,这二十斤面能吃多长时间啊。

    “我们今天多跑几家粮店,每家都买点,”志文轻声地说,“正好,原本也不能在一家店买很多粮的,那样太显眼了,容易招人。过几天咱们再来一家家地买。”

    志文娘这才放心,拉着志文又转身进粮店去了。

    大户人家自己存粮足够,不用买,限不限购的没啥,小户人家面对这粮价,很少能一次买二十斤的,也限不着。

    买粮的人寥寥无几,基本都是几斤几斤的买,志文他们这一次二十斤的买就有点显眼了,还想用碎银换点银锭和金条的,只得作罢。

    不多远进了个无人小巷,把这杂面放入仓库,和娘又直奔下一个目标。

    每家粮店的布局大同小异,都是大杂烩,看来这儿就是这样卖粮的。

    粮价都一样,估计商家都达成价格同盟了,后面的粮店,志文他们就不敢都买够二十斤了,有的多有的少。

    县城不大,人口也不多,满打满算不到十个粮店,但志文娘儿俩这样一圈儿买下来,还是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等回到家,晌午都过了。

    “娘,我算了一下,今天买了能有一百八十斤的杂面。”志文边吃东西边说。

    “咦,志文你会算数了?”旁边招呼他们吃饭的郑三惊喜地问。

    “咱儿子那么聪明,会算数有啥奇怪的。”志文娘不满地瞪了郑三一眼。

    得,志文全然忘记了自己今年才八岁,还是个啥都不懂的小屁孩。

    算了,志文知道自己现在在父母眼中已经是个妖孽了,相比把东西变没又变出来,这会算数还真是小事儿。

    “隔天咱就这样再买一趟,爹娘,你们都不用去了,我一个人就成,路都熟了。”志文没接郑三的话,他想的是自己一个人去买粮,到时候粮有多少,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也根本用不着再买,自己仓库里多的是,今天买粮不过是个借口。

    倒是粮店里那些茶,志文惦记上了,上辈子他就嗜茶如命,以后自己一个人去粮店就买茶了。

    “也行。”郑三夫妇互相看看,知道自家儿子现在能耐大了。

    “趁着人多的时候买,啊,志文。”

    “一家店不要一次买够二十斤,你这小身板儿,几斤就可以了。”

    两口子絮絮叨叨地开始交待各种注意事项。

第14章 警醒

    志文又闲了下来。

    做衣服的事情没要他操心,志文娘买了棉布一手包办了,他就是做了一回模特,让志文娘量了一下身高尺寸。

    对了,志文还建议把堂屋隔出一间,专门用来洗澡,堂屋那么大,一家人根本用不上,又不打算会客,郑三也很快就弄好了。

    系统里种的粮食,志文算了下时间,还有一个月,要到六月底七月初才成熟。

    除了吃饭睡觉,现在志文不是以买粮的名义进粮店买些茶叶,兑换了几个金条,就是带着囡囡在街上疯玩。

    旱情虽然已经很严重了,但大部分人还抱着希望,找水、浇水,出门逃难的人还很少,县城里就更没有什么闲杂人了,毕竟进城是要交费的,所以治安还很好,郑三夫妇倒也放心。

    志文本来就非常喜欢这种古色古香的城镇,现在有机会在真正的古城里住着,和货真价实的古人交往着,他是乐在其中。

    除了繁华程度远远不如,不然志文真当自己走进了《清明上河图》里。

    再加上现在吃的不缺,住的不愁,志文玩得忘乎所以,几乎忘记了迫在眉睫的大旱和即将随之而来的大乱了,以前每天勤练不缀的冥想功夫,也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

    新衣服做好了,志文娘手艺不错,长短、宽窄都很合适,手工棉布的料子,穿在身上也很舒服。

    只是这颜色嘛,应该就是棉布的本色了,说白不白,说灰不灰,说青不青的。

    款式也不是志文想像的长袍大袖,还是窄袖收腰的短款,毕竟还是要干活的。

    志文穿上新衣服,自己打量了下,倒像那些酒店茶楼的小厮。

    囡囡的衣服,仅从款式上看,其实也差不多,是分不出男式还是女式的,只是布料上的几个蓝色小碎花,衬出了小丫头的娇俏可爱。

    至于志文娘自己的还没做出来。

    新衣服穿上了,那自然是要出去显摆一下了。

    志文带着囡囡,先把城内的几条大街都逛了个遍,见囡囡还意犹未尽的,天色也还早,脑子一热,和囡囡出城玩儿去了。

    刚出城门志文就后悔了,还是那样,头上明晃晃的太阳晒得皮肤生疼,脚下的土地冒着热气,很快就透过鞋底,顺着脚向上蒸腾。

    城里还能顺着街边墙角儿的躲荫凉,这城外是什么遮拦都没有。

    不过囡囡这些天在城里被憋坏了,这会儿似乎感觉不到热似的,甩开志文的手,就向大路旁的田埂跑去。

    还是那几样,薅草、捉虫、找石子儿,玩得挺开心。

    志文一旁跟着,倒也没什么担心的,这儿离城门不远,还能看得见城门口的那几个士兵。

    附近除了田里奄奄一息的麦苗,灌木丛什么的都没有,想来都被砍了当柴烧了,不用担心会挂坏刚换的新衣服。

    眼看天色不早了,志文招呼着囡囡往回走,准备进城。

    城门口除了那几个懒洋洋的士兵,路旁还有几个人,志文正热,只想尽快回家。

    正要与那几人擦身而过,却被囡囡小手拽住,“哥哥,哥哥。”

    志文回头,见囡囡已定定站住,正直直看着那几人。

    看上去是一家四口,一对夫妻带着兄妹两个。

    满是补丁的衣服,已经看不出布料的本色,肮脏纠结的头发,脸上汗渍和着灰尘,糊了厚厚的一层,眼神木然而绝望,两个小孩脸颊深陷,身体瘦弱,一切的一切,都给志文一种非常奇怪的熟悉感。

    男人悻悻地刚从城门士兵那儿走回来,还挂着尚未消失的满脸的讨好神色,看样子是想进城,被进城费给挡在门外了。

    志文拉了下囡囡的手,示意囡囡走了。

    囡囡没动,只定定地盯着那个小女孩。

    志文有点头疼,他现在在父母和囡囡前显露了部分能力,是为了增加自己说话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但就是怕他们因此爱心泛滥,自己就算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

    志文父母现在有点这个感觉,不过对象应该只局限在志文伯祖父和姥姥这两家,囡囡一直没什么苗头,今天这是要爱心大发了?

    志文顺着囡囡的目光,也仔细地看向这个小女孩。

    一开始不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只是那奇怪的熟悉感挥之不去,认真看了看,又和囡囡对比了下,似乎眉目和囡囡有点像,难道这就是那熟悉感的原因?

    再看这家的其他人,除了那个小女孩,并没有和志文一家长得相像的了,奇怪。

    “怎么了,囡囡。”志文边问话边把头转向囡囡,同时,目光漫不经心地这家人一眼。

    等目光回到囡囡身上时,志文心里猛然一紧,明白这熟悉感从何而来了。

    无他,这家人现在的处境、神情与曾经在志文脑海里出现过的,志文最害怕并想极力避免的那副场景何其相似,那种被艰苦的生活重担压得头都抬不起来的样子,那饭都吃不上的绝望到麻木神情,那眼里只剩下最基本的生存**的目光,在志文脑海里出现过很多次。

    那奇怪的熟悉感就是源自这曾经很多次出现在志文脑海里的画面,而不是那个与囡囡略微相像的小女孩。

    自己一家要是没有自己那个神奇系统,怕也是他们现在这个样子吧,甚至还要更惨点也有可能,郑三都有段日子没找到工做了。志文心里暗道。

    看来这旱情更严重了,已经有人开始逃难了,接着,人会越来越多地涌向城市,官府赈灾不力,或者说根本就无力赈灾,人们的怨气会越来越重,一旦爆发,将会形成比蝗灾还恐怖的洪流,吞噬县城,吞噬府城,进而席卷天下。

    想到这儿,志文从头到脚升起一股寒气,头上和脚底的热气瞬间消失,满身的大汗一下子就收了。

    如果不积极主动地做点什么,一家人要么被这洪流吞噬,要么被碾碎,这两天在县城里的生活终究只是镜花水月。

    志文一边害怕,一边为自己这两天的行径懊恼不已,真正的大灾尚未降临,自己居然就失去了警惕心和进取心,连冥想功夫都不太上心了。

    在因饥渴而疯狂的人流面前,那个小小的神奇系统是起不了太大作用的,必须在大灾难前逃离这片土地。

    要想安全逃离,一个好身体是必不可少的,而有一身好功夫,就更有把握一些。

    明天起,不,等会儿回去,不,现在就开始练功吧。还有,父母和囡囡也不能落下,也得把身体练好了,保命的机率才大一点。

    志文想到做到,这就分出念头开始冥想第二幅图的脉络运行,前几天过于得意忘形,没有做到“行走坐卧,不离这个”。

    又拉着囡囡的手走到这家人身前,低声问道:

    “大叔贵姓?是要进城吗?”

    今天既然遇到了这一家四口,不妨帮个小忙。

第15章 准备

    “呃,免贵姓宋,这位小。。。”男子正想行礼,却被志文伸手阻拦。

    “叫我小志就行,宋大叔。”志文留着点心眼,没有把全名说出来。

    “那我就不客气了,小志。”男子也不木讷,“我们一家人要进城投亲,可这进城费。。。”

    “这进城费我可以先帮你垫上,宋叔。”志文倒不是舍不得这二十文钱,而是怕对方有自尊之心,贸然施舍,只会惹对方不快。

    志文还怕遇上像自家伯祖父一家那种德性的人家,你帮我是应该的,不帮那就是你的错,帮他一回就像踩上一堆狗屎,自己惹一身味儿不说,还甩不掉。

    “多谢多谢,小志,你放心,这钱,我进城投了亲后,肯定想办法给你还上。”这宋叔实话实说,没有拍着胸脯地说肯定能还,只说想办法还上。

    “不急,宋叔,啥时手上宽松啥时还。”志文说道,“这乡下呆不下去了?”顺便打探下旱情。

    “唉,小志,不怕你笑话,我们自家是没地种的,全靠给人帮工讨口饭吃,”宋叔叹息着。

    “这开春都没下过雨,一开始找我们帮忙挑水灌苗的反而还不少,连这两个娃都去了,还能过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