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财务骗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远离财务骗术-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充分评估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预期实现条件,谨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上市公司在确认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当对有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预期转回期间可能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合理估计,在无法明确估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预期转回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确认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确定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充分关注公司目前及未来期间的经营和财务预算等因素,特别是业绩较差或是发生连续亏损的公司,在确认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未弥补亏损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有确凿可靠的证据支持,严禁因业绩需要高估递延所得税资产。
  (四)严格贯彻收入确认条件,重视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上市公司应当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区分实质上属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还是让渡资产使用权等不同的收入获取方式,按照相关的收入确认原则确定收入的确认时点、金额等。对于公司出现的新型销售模式,难以明确划分为传统意义上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者让渡资产使用权的,应当结合收入的定义和确认原则做出审慎、合理的判断。 。。

证监会会计部(2)
(五)关注利润表内容的变化、恰当列报综合收益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解释的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利润表中列报包括净利润及其他综合收益组成的综合收益信息。上市公司应当分析本公司的交易或事项特点,明确构成本公司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组成内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编制2009年利润表。公司在附注中应当详细披露其他综合收益的具体构成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期转入损益的金额等信息。
  (六)合理确定企业合并类型和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上市公司应正确理解“控制”的含义,合理确定企业合并的类型和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对判断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应充分披露最终控制方对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均实施控制的依据;上市公司应综合考虑持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的比例、被投资单位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构成、日常经营管理特点及是否存在潜在表决权等因素,综合判断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并据此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上市公司将持股比例低于50%的被投资单位纳入合并范围的,应充分披露其具有控制权的确凿证据;上市公司对于持股比例高于50%的被投资单位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应当充分披露不具有控制权的相关证据。
  (七)明确判定关联方关系,充分披露关联交易
  上市公司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信息披露规范中对于关联方界定及信息披露的要求充分披露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规范中界定的关联方既包括基于目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而形成的关联方关系,也包括历史关联人和潜在关联人。公司在2009年年报编制和披露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信息披露规范要求,明确判定各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充分披露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关联交易情况。
  中注协站在审计角度提醒审计师关注七大问题,并对创业板审计做了特别规定,2009年年报比较有特色的三大会计问题是反向购买、递延所得税资产及研发支出资本化,其他基本都是老生常谈,而这三大会计问题笔者之前多次强调,这都是新会计准则下的重大会计问题。
  财政部会计司站在会计角度提示十大会计问题的规范,核心是会计估计涉及的职业判断问题,如公允价值的计量、A股及H股的会计估计差异、存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还涉及两个比较新颖问题,一个是“业务”的认定,这与借壳上市会计有密切关系,是否构成业务决定是采用“反向购买”的企业合并方法还是“反向资本结构调整”的权益法;另外一个是出售子公司少数股权会计,这两大问题也是笔者之前尖锐指出的实务存在滥用情况。
  证监会会计部站在信息披露角度指出七大重大错报风险,其中多项与财政部会计司是重复的,如权益*、企业合并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综合收益等。除此之外,资产减值、收入确认及关联交易等传统的重点会计事项在2009年年报中再次得到强调。
  笔者在对2008年年报进行分析时,列出了六大群体性会计事件,包括借壳上市会计、套期会计、股份支付会计、所得税会计、出售子公司少数股权及收入确认。除此之外,还强调了“收益性支出资本化”问题。笔者关注的七大会计问题,除了套期会计及股份支付会计没有在三部门文件中提及,其余的五大问题都不同程度得到强调,笔者深感欣慰。

证监会会计部(3)
2009年年报重点会计问题除了关注传统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如收入确认、资产减值、关联交易之外,还有关注新会计准则下衍生的系列问题,如企业合并、借壳上市、所得税、套期会计及股份支付会计等。当然这只是会计问题,审计最关注的还是业务问题,即业务的真实和完整性,防范客户一条龙造假,最近笔者揭发的阮仕珍珠造假上市未遂案,就是一个典型隐瞒关联交易、一条龙虚构收入的案例,在此特别提醒山下湖(002173)审计师,山下湖存在与阮仕珍珠相似的造假情节,2009年年报审计要对以前的审计推倒重来,重点关注其供应商及经销商的真实身份,并对存货做有错推定假设,查清该公司三四亿元珍珠存货的真实性。
  财报最大风险有两个:高估收益及隐瞒债务,前者会导致投资者误判企业价值,后者则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企业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近日盛传高盛等顶级投行帮助希腊等国家通过外汇掉期交易隐瞒债务,将贷款变成外汇交易,从而隐瞒希腊等国债务,但媒体报道不是很清晰,具体如何操作不得而知,据外电称:
  期间交易价值超过100亿欧元的美元、日元希腊国债计价单位被置换为欧元。由于交易采用的是历史汇率,并没有准确反映欧元的市场价值,高盛事实上是向希腊预付了28亿欧元的贷款。付息时间被延续到2019年,希腊通过将债务负担转嫁给未来实现了2001年1月成功加入欧元区的梦想。
  由于这是一次外汇掉期交易,并不是普通贷款,从而被公众从资产负债表中忽略。直到希腊政府日前公布该国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达到,远超欧盟要求的3%的上限标准,关于希腊筹资弥补预算赤字以及偿债能力的担忧才猛然敲醒全球金融市场。
  无独有偶,当年安然高估收益、低估债务丑闻中,高盛等投行也被指责帮助安然隐瞒债务,部分手法也是通过贷款转买卖方式隐瞒债务:
  在控方长达485页的诉讼请求中,控方举出了一系列事实证明九大银行对于安然垮台以及投资人损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事实包括:
  ?1999年12月,在美林的帮助下,安然建立合伙企业LJM2以虚报公司财务状况。根据合伙公司的记录,美林筹集了2 200万美元拨给LJM2。一大帮金融公司也加入了美林的阵营,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以及雷曼兄弟注资 1 400万美元,摩根大通注资6 500万美元。在安然前首席财务官法斯托的操纵下,LJM2用所得款项购买了安然公司卖不出去的四个子公司,并在第二年把这四个子公司卖回给了安然。
  ?安然授意和这几家银行有关的合伙企业向LJM2投资了亿美元,并许诺给予它们超过30%的回报。
  ?2000年12月,摩根大通旗下某公司作为安然的合伙公司之一, 向安然购买了天然气和石油合同,J。 P。 摩根…大通为未来交割的天然气和原油向安然支付亿美元至亿美元。这被当成是“买卖”而不是贷款。这样安然就能够报告获得的收益,从而可以暂时抵消安然账簿上的亏损。随后该公司将该合同回售给安然。由于交割在下一年进行,因此亏损就可以从一年转移到下一年,于是在安然的会计账簿上就不会体现出来。
  ?从1999年年底到2001年年初,花旗集团利用集团开曼群岛的子公司与安然进行交易。据称该公司向安然提供了24亿美元资金,这笔资金一次性投入,5年内返还,应属贷款,但在花旗集团的默许下,该资金在安然的财务报表上被列为“价格风险管理资产”。
  ?2000年12月,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创立了一家公司作为安然合伙企业,并通过该公司向安然提供亿美元。名义上, 该笔款项被用做安然和另一家公司的合作项目,作为投资商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将获得该交易获利的93%。安然的财务报表也显示公司因此交易获益亿美元。但据控方指出,实际上安然私下向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保证将返还全部款项,而该合作项目在2001年3月已经中止。
  顶级投行通过金融创新帮助企业甚至国家隐瞒债务,在国内虽没有如此高科技的舞弊手法,但如开具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实质也是帮助企业粉饰现金流,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将融资性现金流入转化为经营性现金流入,以掩盖企业经营性现金流恶化的现象。
  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达到表外融资更是使隐瞒债务合法化,金融创新在创造流动性的同时,也加剧了波动性;流动性创造价值,波动性毁灭价值,金融创新既是天使也是魔鬼!我们是创造了天使的同时也制造了魔鬼,这些魔鬼不但制造泡沫和金融危机,还成了财报魔术道具。
  当前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但大量的场外交易并没有公允价值,所以公允价值会计对大量金融工具无能为力,笔者认为既然会计无法反映就应该禁止,要大规模禁止场外的金融创新,因为会计无法反映,财务信息无法得到真实、公允的披露。
  要识破财报魔术,基本上需要两把刷子,一把是业务(行业);另一把是财务(会计)。据笔者观察,审计师往往是行业(业务)方面比较欠缺,就像笔者经常因为不了解企业业务犯下低级错误;而证券分析师相反,财务(会计)方面往往比较欠缺,他们往往是行业专家,但不是财务专家。但事实上,正像审计师也容易犯财务错误,因为他有时也不懂“高科技”的财务,就像衍生品的会计处理;分析师也容易犯行业(业务)错误,因为他有时也不懂那些“高科技”的业务。本文分析了财报魔术的两大特征:高科技的业务及高科技的财务。
  

高科技的财务
近日传出高盛通过掉期交易帮助希腊隐瞒债务,笔者联想起早年高盛等顶级投行通过金融创新帮助安然隐瞒债务、虚增收益等,发现金融创新也成财报魔鬼。金融创新为何会成为财报魔鬼?因为会计在很多情况下对金融创新的交易行为无能为力,不知道要不要确认,即使想确认也不知道如何计量。在这种情况下,表内确认是不可能的,最多只是表外披露,于是表内的资产被高估、负债被低估、收益也被高估,直到某一天报告主体的资金链断裂,才发现表外竟然隐藏了这么多的债务。
  相对于传统的业务,衍生品业务有“高科技”特点,不但是审计师、分析师看不懂,独立董事及监管层也看不懂,因为金融创新的“技术”含量太高。2004年台湾有一家公司叫博达,是做芯片的,突然曝出舞弊丑闻:账面上的63亿新台币存款都被冻结或划转,公司因资金链断裂申请破产保护。事后发现该公司通过信用联结票据(CLN)隐瞒巨额银行存款受限事实,博达舞弊案连累台湾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两大事务所,台湾“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7月15日针对负责博达科技财务报告签证业务的勤业众信会计师事务所与安侯建业会计师事务所的四名会计师,处以停止两年办理证券交易法所定签证业务的行政处分,这是类似案件中最为严重的处分。
  台湾会计界对此处罚颇有微词,认为博达通过衍生品交易隐瞒债务及资产受限事实,此等舞弊已超过审计师能力范围,衍生品交易不但复杂且合约多为英文版本,这对会计师能力极限提出了严重的挑战。2001年美国爆发的安然财务丑闻,迄今为止业界对其造假细节仍不得而知,只知道该公司通过资产证券化隐瞒债务、虚增收益,但是安然及审计师安达信一直坚持认为该公司没有做假账,就是破产前的财务重组也涉及5亿美元的收益,这显然是安然财务造假的冰山一角,因为该公司从事大量的衍生品交易,所以迄今为止我们都很难判断安然的会计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最近保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调整保险公司的会计估计,主要涉及保险责任准备金计提,由审慎转向中性。但就此会计调整,资本市场对相关公司的股价做出了强烈反映,尤其是中国平安最为受伤,市场风传中国平安受此影响要大幅调增保险责任准备金,从而导致中国平安2009年度业绩很难看,但是谁也说不清楚中国平安要调减多少收益。结果证明是虚惊一场,中国平安业绩快报称预计2009年度全年净利润比上年度净利润(亿元)增长
  1 500%以上,可是我们确实不知道中国平安2009年业绩100亿元左右的净利润是否有水分,因为保险业责任准备金完全是暗箱操作,外部人士根本不可能通过其披露的公开信息去估计其计提的比例及金额是否合理,这是精算师的工作,不但需要很深奥的数学模型,且需要内部的很多参数,这些参数是没有公开的。
  2008年金融危机发展到极端时,美国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银行家及部分国会议员强烈要求停止公允价值计量,为什么他们对公允价值计量如此反感呢?在当时的市场气氛下,金融资产有市价按市价,但市价跌得惨不忍睹;没有市价的更惨,没有市价要按模型估值,按模型估值可以避开惨烈的市价下跌的冲击,这是好事吗?不是,没有市值的金融资产是第三类资产,第三类资产在金融危机冰点时直接盯“零”,而不是盯“模”,因为那个时候外界不相信估值模型,如果以模型估值被认为更不可信,故直接清零,这对银行业的报表无疑是雪上加霜,银行家们是多么希望回到历史成本时代:只要不抛售,就不确认亏损;而如今买亏,不卖亏得更多。故最终公允价值是否停止计量被写进国会通过的紧急法案中。
  但美国证监会坚持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立场,这使得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终于松了一口气;如果停止执行FASB157,这无疑会重创FASB,甚至会使FSAB解体。当然,金融危机很快就从谷底走出也拯救了FASB。为什么FASB坚持公允价值计量的改革路径不动摇,这也有它的难言之隐,如果会计不面向未来,不面向价值,而总是基于历史,基于交易,会计信息含量将越来越少,会计将越来越被边缘化。业务在创新,会计也要跟着创新,亦即金融高科技化,会计也要高科技化,但显然这导致会计的结果更变幻莫测,会计创新是公允价值计量为标志导致会计结果主观成分更大,这也反向刺激业务创新,通过创新的业务提前确认收益、推迟确认费用,或提前确认资产、推迟确认负债,或虚增资产、隐瞒负债,或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减少融资性现金流入或减少投资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