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生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帝生涯-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顾朗的心,如同有一百只耗子在闹腾,翻来覆去的两天没睡好。

  132练兵(二)

  到了休沐日,顾朗魂不守舍的回到武成伯府。顾缉一眼就看出他有心事,将他叫到书房问话。

  顾朗牢记不能泄密的事,支吾了两声,对父亲道:“父亲,东宫的事,儿子不能外传。”

  顾缉挑挑眉,不置可否:“既如此,就别让人看出不妥来。你现在这个样子,谁都知道你遇到了麻烦。想知道的人就不会去打听?想来我以前教你的你都忘了,心事竟都写到脸上来了。”

  顾朗浑身一震,面色微凛:“是,父亲。儿子错了。”

  “知道就好。”顾缉摆了摆手,“下去吧。”

  顾朗回到自己院子,袁氏早已在院门望眼欲穿。进了房后,见他脸色不怎么好,担心的问道:“父亲说你了?”

  “不是。”顾朗烦闷的摇头,扯开腰带,脱掉厚重的外袍。

  袁氏上前帮忙,端了温水来给他擦脸,取出一件轻便的长衫。

  “前两天,太女殿下不是赏了我些东西么?”袁氏一边替他系腰带,一边犹犹豫豫的启齿。

  顾朗随口“嗯”了一声,心里还在想着自己的事。

  “我在绸缎里发现了这个。”袁氏取出让她忐忑了好几天的手抄本,递给丈夫。

  顾朗一愣,立刻接过翻了翻:“原来是这个……”翻了几页后,他沉思了起来。半晌后问道:“你可知道有什么人擅长农事?”

  “擅长农事?”袁氏眨眨眼,“夫君这话问的也太含糊了。农事包罗万象,水田、旱田、稻米、粟米、小麦、大麦,这每一样种植都各有讲究。况且还得看这田是在什么地方,同样的作物,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水土里,长势也是不一样的。”

  “哦?你知道的到挺多。”顾朗来了精神,“如果是一个很大的庄子呢?约有两万亩地左右,良田、山林、坡地都有,每日要出产大量的肉、蛋、鱼、谷物、蔬菜、面粉,还要养殖五六百匹良马……要如何规划才好?”

  袁氏吃了一惊:“这么大的供应?每天?”她的脑子迅速的转了开来,每天消耗如此多的食物,肉类的比例又如此之高。再加上她手中的小册子,那样的孵化,明显就是为了多多养鸡。鸡多了,蛋就多,肉也有。她脑海中豁然一亮,面色一白:“难道,殿下要……”养私兵三个字无论如何也不敢吐出来。

  “别胡思乱想。”顾朗面色一板,“不过一百个人,不是你想的那样。”

  一百人?袁氏顿时松了口气。还好。以太女的地位,养一百人的私兵不算什么,不会有任何麻烦。心定之余,捶了顾朗一下:“吓死我了,你一开口就要这么多日产量,我还当你要养几千人呢?”

  顾朗面色古怪:“你放心,至多不会超过三百人。只是这庄子的产量,可能达到我刚刚说的那些?”

  三百人的亲兵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袁氏心下大安:“既然只养三百人,这么大的庄子绰绰有余。”

  顾朗怔了怔,面色数变,最终还是压低声音,附到妻子耳边:“虽然只养三百人,花销却不小。我刚刚报的产量全是供应给这些人的。此事运作不易,故而打算先养一百人试试……”

  袁氏大惊:“这是精兵了。你,你刚刚和父亲说的就是这事?”

  “不。”顾朗摇头,“父亲那里,我没透半点口风。我原本不知道你懂这些。也没打算和你说。只是……”他瞥了瞥袁氏手中的册子,“想来殿下比我更了解你。”

  袁氏面色震惊:“湖广熟,天下足。我老家那边的人有几个不懂这些?只是家里没这么大的地,都是帮有钱人家耕作罢了。可是,我虽说知道一些,到底也不如那些专门在庄子里做事的男子在行。怎么殿下会看中我?”

  顾朗沉吟片刻:“这我也不明白,你有把握侍弄好这庄子吗?”

  袁氏老老实实的回答:“没把握,我又没做过这些。不过我倒是知道老家有几个很懂这些的人。”

  那怎么会找上她?顾朗百思不得其解,最后道:“算了,我后日回去后,就和殿下明说,看她怎么打算。”

  等顾朗回到东宫,将袁氏的顾虑汇报后,叶明净笑了:“无妨。孤会派人陪顾卿的夫人回一趟岳州老家。寻访能人。对了,听说尊夫人的父亲伤病在家,还有老母弱弟。不如一起接了来,在庄中做个管事。这样,孤也可省心一些。顾卿意下如何?”

  顾朗这时才明白太女找上袁氏的用意。

  未来的三百人精锐营,势必耗尽太女的心血打造。而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又注定是惊世骇俗。这样一支虎贲之师,太女如何能放心的交到自己的手上?自然要他的妻子、他的岳丈一家都在掌控之中。

  他想了想,拱手行礼:“一切听凭殿下吩咐。”

  叶明净很满意:“很好。等庄子运作起来,顾卿就可以去军中挑人了。”

  顾朗这边搞定,叶明净心情大好。举步迈向宣明宫,为着这未来的精锐之营去和父皇大人要个官方明路。

  “三百人的亲兵?”承庆帝含笑看向她,“确定只要三百人?三百人就够了?”

  叶明净大汗,人多了她养不起,就这三百人能不能养的全还两说呢。她道:“父皇,人数多了只怕大臣们会有异议。”

  承庆帝沉吟:“三百人的话,的确不会有什么非议。只是,你确定这三百人能派上什么用场?”

  叶明净笑道:“常言说的好,兵贵精不贵多。儿臣打算将这三百人都训练成骑兵。”

  “三百骑兵”承庆帝动容,“骑兵的话,三百人的确可以做很多事了。不过……”他笑道,“你养的起?可别把积蓄都掏空了。”

  叶明净眼睛一亮,立刻撒娇道:“儿臣也担心养不起,先和父皇要三百人数的名额。真正招募起来,只能暂招一百人试试。”

  “一百人?”承庆帝哈哈大笑,“可见你真是穷的很。这样吧,父皇送你一百匹战马,再添些银钱。你多招些人,省的丢脸。如何?”

  叶明净大喜:“父皇,您真好”猛的扑到承庆帝身上,娇嗔的扭来扭去。

  承庆帝大吃一惊,慌忙将她推开:“净儿,你如今大了。可不能再像小时候一样。”

  叶明净压根没听见父皇的话,她脸色一变,立刻就去拽承庆帝的胳膊。刚刚扑上去时她才发现,父皇厚重的龙袍下,竟可以摸到突出的骨节。父皇什么时候变的这么瘦了?

  “净儿,不可胡闹。”承庆帝沉下脸,甩开她的手。

  “父皇”叶明净松开手,凝视他的脸。愕然发现父皇大人的脸也瘦了许多:“御医呢?父皇,御医可来请过平安脉?”

  承庆帝垂下眼帘,端起茶盏啜了口茶:“净儿,御医自然是三天来请一次平安脉的。”

  叶明净咬牙:“是吗?”转脸目视谭启,“谭总管,不知现今是哪一位御医给父皇请脉?”

  谭启轻叹一声:“殿下,是何院使。”

  “何长英”叶明净震惊。竟然出动了何长英这就是说,钟若言、江图他们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谭总管。”叶明净的声音中多了一丝惶恐,“何院使怎么说?”

  谭启面露难色,看向承庆帝。承庆帝放下茶盏,叹道:“净儿,你的骑兵一两年内可能练成?”

  一两年?一桶雪水倾盆而下,叶明净手足冰凉,眼眶渐渐模糊。

  “净儿”承庆帝厉声轻喝,“慌什么你是储君,手足无措的成何体统”

  叶明净渐渐回神:“父皇”再也顾不得许多,扑到承庆帝腿上,将脸埋在衣料中。身躯微颤,泪水无声的滑落。

  承庆帝摸摸她的头发,寂然无声。此时,他有些庆幸在他身边的是个女儿。如果是儿子,一定不会这样抱着他的腿流泪。净儿性情至真,虽说成年女儿对着父亲搂搂抱抱的不成体统。不过,贴的这样紧密,他才知道这世间还有人如此单纯的为他而不舍。

  谭启别过脸,看向窗外,努力眨了眨眼睛。

  回到东宫后,计都发现叶明净的脸色阴沉了许多。她冷声询问:“那三个人最近有什么动静?”

  计都回答:“刘常安四处结交,许多宫女和内侍都很喜欢他。王常安每日弹琴,时常去曹常安那里串门。曹常安则是在屋内看看杂书、和王常安谈谈音律。曹常安的身边不留宫女伺候,除了他带来的那个小厮外,就全是内侍。”

  叶明净用手指敲敲桌子:“这么说来,刘飞云应该很受宫女欢迎才是。有没有女人对他暗生情愫?”

  计都犹豫了一下:“这个不怎么好说。刘常安的确不忌讳和宫女交谈,霞影宫里也有粗使的宫女。出格的举动倒是没有。”

  “没有?”叶明净阴沉着脸,凝视了一会儿晃动的烛火:“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就不信他熬的住。今晚轮到谁了?”

  计都迟疑片刻:“刘常安。”

  叶明净深吸一口气:“知道了。”起身走了两步,又转头看向计都:“你真的是一直跟着?”

  计都嘴角微翘,垂下头:“殿下,属下一直都在。您不用担心刘常安。”

  “那就好。”叶明净知道计都的本事,不过撩拨男人这类事不亚于玩火,总要确认一下后援才安心,“别让他发现了。他若是有不轨行为,你就悄悄制住他。”

  “是,殿下放心。”计都心头悄然升起窃喜。名正言顺的常安又如何,殿下根本就在防着他们。

  女帝生涯第132章练兵(三)

  叶明净视察了一次自己的庄子,两万亩地约有一千三百多倾,她现在已经可以称的上是拥有良田千顷。庄上的总管她也见了,是个还算能干的人。可惜,他还达不到叶明净的要求。

  回来以后,她去了一次东苑,询问了一下小桃东苑里擅长农事和畜牧的人。之后又拿着内务府的名单简历对照。半天之后,决定了两个人选。都是四十来岁的年纪,有儿有女。问他们愿不愿意来太女的庄子里做事。

  就像小桃说的,在东苑拿的是死钱。属于养老的地方。出来做事,拿的就是活钱了。这些东苑人从周朝起就世世代代为皇家服务,能去太女的庄子上,自然再好不过。这两人一人擅长种植,一人擅长畜牧。将他们过户到自己的农庄后,叶明净便派遣了他们跟着袁氏回乡。同时,从已经升职的滕2侍卫长那边遣了几个侍卫护送。

  袁氏也明白丈夫要卖命给太女了,对随行的人马毫无异议,安安心心的领着队伍回了乡。

  这边,陆诏的回信到了。信上写着,格物学在周太祖之后便渐渐没落,学子们要出人头地,还是得学四书五经。故而,擅长格物的人并不多。张之航此人对格物学很感兴趣,常常弄了木头、铁器在房舍里偷偷捣鼓。夫子说过他很多次,深恐他醉心杂学,移了性情。

  他近来已经不大摆弄这些了。

  叶明净叹了口气,提笔写了一封信给衡山书院的张之航。封好后命人从官方渠道送至衡山书院。

  时间,突然间就变得很紧迫。

  叶明净自从那天从宣明宫出来后,便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去探望父皇。承庆帝默许了她这种行为,两人仿佛又回到了她年幼的时候,每晚一同用膳,一起聊天。

  “文臣那边,你就真的一点儿也不管了?”承庆帝半躺在罗汉床上,背后靠着厚厚的迎枕。

  “非常时期行非常事。”叶明净说着自己的打算,“即便儿臣是男子,就冲这十五岁的年纪,他们也不会放手让天子亲政。霍光辅佐刘弗陵够尽心尽力的了吧。还不是独揽大权。好,刘弗陵年幼,那后面的刘病已总是成人了吧。结果如何?汉宣帝刘询在霍光有生之年事事顺从,只成功反对过一件事。就是故剑情深,将结发之妻册封了皇后。刘询难道是无能无才?很显然不是。那他为什么什么事都听霍光的?而不是自己做主?”

  承庆帝笑了:“你这个比喻倒也有趣。霍光有拥立之功。掌天下大权。立谁为皇帝都是由他说了算。汉宣帝自然要韬光养晦,避其锋芒。”

  叶明净冷哼:“拥立之功?现今和汉代相比,不过是一位大臣拥立与一群大臣拥立的区别而已。从他们手里掏权?儿臣若是男子,还有几分指望。女子?会很难很难。要花上数年的功夫,政事上说不定还要妥协很多违背良心的举措。我才不要走这条路。”

  承庆帝又笑了:“你可以娶薛凝之,由他做正卿。再纳几个其他家族的侧卿,勋贵们就可以助你。”

  “父皇。”叶明净决定趁今天这个机会,好好和父亲谈论一下自己的想法:“迎娶勋贵家的男子为正卿、侧卿。固然可解一时之忧,却无异饮鸩止渴。那些男子怎么会甘心守在宫中?到时候,枕边人天天谋算着要害我,这日子太可怕了。”

  “是吗?”承庆帝不置可否的笑笑,突然换了话题:“历代帝王无数,你怎么偏偏就拿汉宣帝说事?可是感动于他的‘故剑情深’?”叶明净怔住,惊讶的看向父皇。承庆帝继续道:“你坚持不愿立正卿,可是想将这位置为心中之人保留?”

  “我……”叶明净语塞。

  “回答我。净儿。”承庆帝定定的凝视她,“你可是这么想的?”

  叶明净嘴唇微动,半晌后,轻声道:“贫贱之交无相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结发夫妻,自当相守一生一世。”。‘

  “糟糠之妻不下堂。”承庆帝咀嚼再三,恍然大悟,“怪不得。汉宣帝立了贫贱时的发妻为皇后。光武帝却是先立了郭圣通,之后再废后改立发妻阴丽华。你欣赏汉宣帝

  叶明净目光微凝:“儿臣只是觉得,既然不打算和那人一生一世相守,就不要许下结发夫妻的承诺。”

  “结发夫妻。”承庆帝微微动容,“你呀——”他淡淡的道:“这一点,你倒是和周太祖挺相像。”

  ……………………

  叶明净放缓足音,悄声离开宣明宫。今天和父皇把话说开了,想必父皇该放心了吧。她没有选择拉拢勋贵,也没时间去收复文臣。要想大权在握,就只有一个办法。父皇,应该是认同了她的方法吧。

  回到东宫后,算算日子。袁氏应该快回来了。她找了顾朗来问话。

  “练兵的人数上会再增加一百,不日就要开始,顾卿可有详细的计划?”

  顾朗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这事,当下就答道:“殿下。骑兵的训练主要在于和马的默契程度,与一般士兵不一样。马上射箭、马上舞刀都有其特殊的技巧。比如弓弩的射程需远,力道需大。周太祖曾用过一种精钢箭,可穿透重骑兵的厚甲。这类箭需要强弓,不是谁都能拉开的。而且,臣观看周太祖的笔记,似乎这支精锐营不光训练骑兵的内容,还有很多步兵的训练。不知这是为何?”

  叶明净沉吟片刻,问道:“骑兵,主要用在什么地方?”

  顾朗愣了愣,道:“自然是两军对垒。重骑兵开道冲阵,轻骑包抄。步兵收尾。基本上,骑兵的数量对于胜利有决定性的作用

  “两军对垒。”叶明净沉思了一会儿,“你说的不错。冷兵器时代,骑兵,武艺高强者,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无敌的。以孤看来,周太祖如此练兵,是因为她的这支精锐营不是用来冲锋陷阵的。”

  “不用来冲锋陷阵?”顾朗惊愕,“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