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也相去甚远。有些东西是可以重新设计、包装的,一些陈旧的观念也应该改变。但一些爱惜自己羽毛的画家常常不屑于这样做。陈逸飞身体力行,做出了榜样。我不知道在他之后,谁还会这样做。我们应该对此认真思考,不要光停留在文本研究上”。(沈嘉禄:《一个完美主义的贡献》,《新民周刊》2005年第15期)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逐步理解大视觉的文化理念,越来越多的人在为陈逸飞的大视觉文化产业说话。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21世纪需要许许多多像陈逸飞这样的通才。
雪桦对陈逸飞的被争议是这样评述的:
一个没有争论的作品不是好作品,一个不被人议论的人是个庸人。绘画界可以议论他的画作,电影界可以针砭他的电影,服装界可以质疑他的服装,出版界可以藐视他的刊物,商业界可以轻言他的业绩,但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怀疑陈逸飞是当今中国涉猎文化艺术领域最为广泛的人,也是把文化和商业二者结合得颇为成功的人。由于他的出现,人们对上海的文化艺术和商业市场有了一个感知和参照,是他让上海人的艺术和商业之间出现了“方程式”的模糊概念,他对当代中国文化、文化产业的探索功不可没。是当今上海“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人物。
第十三章 远近高低各不同(7)
(雪桦:《今天是黑白的世界》,《新民周刊》2005年第15期)
陈逸飞在被争议中离开这个世界,相信他的大视觉文化产业后继有人。我们倒是应该学习陈逸飞对待议论对待争论对待批评的态度。他和淳子有这样一段对话,是关于如何对待别人的议论的。
淳 子:你往往如何对待别人对你的议论?特别是背后的。
陈逸飞:我前面说过,“荣辱不惊”,随便议论什么,反正是凭良心做人。
淳 子:如果是有损于你荣誉的议论,你也荣辱不惊?
陈逸飞:如果是朋友或是认识的人,我会和他们讲清楚;如果是不认识的朋友,那就算了,不去理它。
(淳子:《陈逸飞的原则》,《交际与口才》1995年第4期)
陈逸飞总是凭良心为人为艺,不为荣誉所动,也不为议论所动。正是这种心态让他安静地做了那么多事。
陈逸飞的宽容心态和大家气度,使他能够平静对待传媒上的批评,甚至也没有专门去写过一篇反驳批评的文章,偶尔在谈话中提及也总是心平气和,不讲过激的话。1999年5月28日,陈逸飞在上海虹桥寓所接受《江苏画刊》记者顾永峰的采访,在谈话中谈到了他自己是如何对待媒体上的批评的。
顾:问题是对你有看法的人不可能都与你对话,而且我在美术的传媒上也很少听到您对批评的表态。
陈:我从不去写什么反驳的意见,没写过一篇文章。在你们《江苏画刊》上,我也看到过几篇文章点我的名,我想一个人如果能够多一点宽容的话、看问题就会不那么极端。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过几十年、几百年再回头看,现在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只有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才会在乎这些。我想,今天写的美术史,如果我能占上两行三行就心满意足,如果过了五百年一千年美术史上能提到陈逸飞三个字,那就谢天谢地了,历史总归要大浪淘沙。
顾:所以看来你能以一种比较超脱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评价。
陈:我只能做到相对的超脱,不可能绝对的超脱,但我今天又拍电影又作服装,也作LNTERNET网页。我觉得今天的艺术家可以做很多事情。这也正是我所提出的“大美术”的用意所在。
(顾永峰:《把自己的话说清楚——陈逸飞访谈录》,《江苏画刊》1999年第8期)
陈逸飞把艺术看得很大,把自己看得很小,而且总是把人和艺术放到百年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去审视,总觉得今天的争论批评在历史长河中不值一提,于是埋头于艺术创造和艺术建设。
第十四章 《理发师》的西去之路(1)
(2002年5月—2005年4月)
《理发师》在正式开机半年前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陈逸飞任导演,姜文任男一号,葛优任男二号,小说原作者和编剧是《寻枪》的作者,而《寻枪》在这前后正热热闹闹地上演着。
强强联手
2002年5月15日,陈逸飞首次透露,由他本人执导的电影新作《理发师》将在2002年秋天开机。这时陈逸飞并没有透露影片的演员阵容,但有拍过《海上旧梦》、《人约黄昏》、《逃亡上海》的陈逸飞和写过《寻枪》的凡一平搭档,也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电影《理发师》根据凡一平同名小说改编,由凡一平亲自操刀改编。主人公陆平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他同时又是一个身怀绝技的理发师。在历史的风云变迁中,陆平的命运跌宕起伏,由普通人到将军,再由将军到理发师……历史与陆平开了个玩笑。在历史的动荡中,陆平个人的命运添上了许多未知的色彩,但值得庆幸的是,有一个女人始终深爱着他。理发之于陆平,不仅仅是一种技能,而且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平淡的生命力量的神奇展现,是生命价值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理发给他带来了爱情,理发给他带来了高官,理发也给他带来了罪名,理发又最终让他在初秋的阳光里与他心爱的女人重逢,回归朴实的生活。
2002年6月22日,陈逸飞出席音乐剧《悲惨世界》上海首演酒会,他在酒会上透露,计划邀请著名演员姜文出演《理发师》男一号。
此时姜文因为多次到靖国神社考察研究,被一些媒体的记者误以为参拜,受到一些媒体的攻击,姜文颇感委屈。陈逸飞勇敢地站出来,为姜文说话。陈逸飞说:“那天我在海口开会,有记者打电话问我,下部戏主演是不是姜文,我说由中影集团韩厂长他们决定。随即他把话题转到姜文导演的电影在日本公映以及他去靖国神社的事,我很警觉,我知道他在套我的话,我回答有可能是去深入生活。想不到现在他们把我的话来了个倒置的蒙太奇,好像是因为姜文去靖国神社,才需要中影集团研究是否用姜文去主演,简直是歪曲!我可以明确说明我的看法:我觉得姜文的做法无可非议,这就像我们参观渣滓洞,了解反动派怎样迫害革命先烈一样无可非议。姜文去靖国神社,这和日本政府一些有特殊身份的人去参拜靖国神社,完全是两回事。”(余文:《“姜文到靖国神社”引发争议,知名人士呼吁“警惕媒体恐怖主义”》,《羊城晚报》2002年7月2日)从陈逸飞的谈话,可以说明两点,一是陈逸飞为人义气,为朋友说话;二是证明这段时间陈逸飞与姜文往来颇为频繁,陈逸飞正在邀请姜文出演《理发师》男一号。
8月1日,编剧凡一平向记者透露,《理发师》女主角锁定姜文的同门师妹周韵,姜文任男一号,葛优出演男二号。
8月23日,《理发师》正式签约。4家民营公司世纪英雄、逸飞集团、北大华亿、华谊兄弟联手投资数千万元,打造国产故事大片。当天,在世纪英雄电影投资公司的会议室,随着韩三平总经理的最后签字,电影《理发师》的拍摄筹备工作正式启动。这样大规模的投资,在国内是严格意义上的大片,过去的国产大片《大决战》、《横空出世》、《致命一击》、《春天的狂想》等上千万元的投资,主要是来源于政府、国企和海外资金,而民营企业投资数千万拍国产大片应该说是开创性的文化行为,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理发师》受重视的程度。作为导演,陈逸飞在《理发师》签约仪式结束后接受陈滨的采访时说:“对于作品的意义我现在不想多说,只想着怎么用富于魅力的画面来传达一种属于个人的同时也带有很多共性色彩的感受,并且剧本在我的脑袋里是以画面的形式出现的,我希望自己能以生动的视听元素来展示历史的绚烂而生动的画卷。”(陈滨:《〈理发师〉正式签约》,《北京晚报》2002年8月24日)陈逸飞希望在电影中能发挥自己作为画家的视觉优势。
10月26日,因剧本出现问题,原定于10月底开机的《理发师》推迟开机,使姜文错过了留出来的档期,姜文向剧组提出辞呈。陈逸飞表示,剧本正在抓紧时间修改,希望能够保证姜文出演,最迟20天后开机。
11月20日,投资方之一的世纪英雄影视公司透露,开机时间一拖再拖,其幕后原因是3个大男人(陈逸飞、姜文、葛优)都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导致剧本一再难产,至此已改动8次。
11月21日,姜文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理发师》关乎自己的一个理想。”提及陈逸飞,姜文说:“我不认为没学过电影就拍不了电影……我跟陈逸飞一起弄了4个月的《理发师》剧本,我知道他是爱电影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四章 《理发师》的西去之路(2)
11月27日,姜文、葛优和陈逸飞在北京一起出席了短短5分钟的《理发师》开机仪式。
停机事件
2002年12月26日,拍女主角周韵和葛优结婚的那场戏,姜文说周韵的妆不好看,周韵争辩了一下,但姜文执意要求换妆,周韵委屈得哭了,当天剧组只好提前收工。
12月28日,姜文和陈逸飞之间爆发了正面冲突。姜文在拍摄现场指挥摄影师这般那般,和陈逸飞出现意见分歧,一番争论后,气血上冲的姜文走到隔壁大拍桌子,而后又回到拍摄现场大声表达自己意见并要求别人听从,见陈逸飞仍然坚持己见,他扭头直接回了宾馆。
12月29日,剧组停拍开会,本想解决问题的会议,却变成了对导演的“批斗大会”,姜文以及他引荐来的制片主任、摄影师、录音师等在会上一一罗列陈逸飞的“罪状”,会议不欢而散。
12月30日,《理发师》总制片人韩三平了解到剧组不和的情况,将陈逸飞、姜文等剧组人员召到北京。陈逸飞早上6点多钟就上了往北京的飞机,随后几个小时,姜文、赵一军也坐飞机到了北京。韩三平请大家坐下来协商,协商后继续拍摄。
2003年1月1日广州日报发表文章《2003年娱乐工作前瞻 最期待的8部电影》,推荐《理发师》、《紫蝴蝶》、《绿茶》、《恋爱中的宝贝》、《2046》、《惊涛骇浪》、《周渔的火车》、《天地英雄》等电影。
1月4日,《京华时报》首先发表“《理发师》突然停拍”的消息,原因是“陈逸飞与姜文拍片时意见分歧,陈逸飞愤然离开剧组”。
1月5日,《羊城晚报》发表晓墨写的《姜文“逼走”陈逸飞》的消息。消息披露说:开拍仅仅一个月的国产大片《理发师》近日突然停拍,停拍的主要原因是导演陈逸飞与姜文在拍摄影片时产生意见分歧,陈逸飞愤然离开剧组。开拍日期一拖再拖的《理发师》直到2002年11月29日才在北京举行开机仪式。此前,剧本经过8次修改才通过。据悉,影片开拍后,姜文处处安插自己的“亲信”,影片主创人员已经换掉了大半。导演陈逸飞因不堪忍受姜文的“嚣张”气焰,愤然离开剧组。记者随后拨通《理发师》投资方——世纪英雄影视公司一位宣传人员的电话,对方支支吾吾地说影片的拍摄还算顺利,并声称不知道影片是否已经停拍。当记者问到《理发师》主创人员为何提前飞回北京,对方称是“回家过年”。谈到陈逸飞与姜文的合作情况时,他十分不肯定地说:“还可以吧?”接着就推托说具体情况自己也不清楚,并匆匆挂断电话。早前一些媒体曾报道陈逸飞、姜文、葛优对《理发师》的剧本要求很高,几乎每次剧本讨论都有新的灵感冒出来,导演陈逸飞为了尊重他们常常“委曲求全”,但对外界依旧说“不是因为腕大难以达成一致,而是发现剧本还能改”。从《寻枪》、《绿茶》再到《理发师》,尽管圈内人一致认为“姜文是最难合作的演员”,但是姜文本人一直以积极的态度接拍各种题材的剧本。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每次开拍新片都会有姜文与剧组内部人员产生意见分歧的传闻,不知是内地影视制作确实存在问题,还是这位中国影帝不合作呢?
1月7日,《新闻晨报》发表《〈理发师〉被迫停机其投资方紧急寻找姜文》的报道。报道说:从《理发师》剧组传来的消息是,姜文和陈逸飞之间因为“性格不和”产生矛盾,剧组被迫停机。在记者采访时,虽然陈逸飞承认自己和姜文在磨合上有矛盾,但是却始终没有向记者透露究竟是什么样的矛盾。不过,从陈逸飞的口气中,听出来他和姜文有可能发生过争执。记者提及葛优目前不在剧组,陈逸飞多次加重语气强调“葛优是朋友”,但是始终没有像开机仪式上那样宣称“姜文、葛优都是我的朋友”。
1月9日,《南国早报》发表杨劲松写的《姜文陈逸飞缘何冷战 剧组成员爆内幕》。文章介绍说:总投资约2000万元的国产新片《理发师》刚开机不到一个月,就因姜文与陈逸飞在“艺术上产生分歧”而被迫停机。7日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理发师》剧组成员向记者透露了停拍解散的内幕。他介绍,从开机后,姜文就一直与陈逸飞在艺术上进行讨论,但姜文这个人有时话很粗,可能陈逸飞一时不习惯,但双方还是奔着拍好电影的目的去讨论的。对于姜文是否霸道、是否安插亲信等传言,这位剧组成员认真地对记者说:“你这样问,是不是认为我也是姜文的亲信?我可以告诉你:姜文不仅是这部戏的主演,还是这部戏的监制,他是有权对陈逸飞提出不同艺术见解的。姜文在28日与陈逸飞矛盾彻底激化公开后,姜文曾拿着合同向陈逸飞进行说明。”这位工作人员透露,作为导演,陈逸飞是无权宣布停机解散的,但结果,陈逸飞29日只身飞回北京,剧组只得停拍。当晚,葛优等剧组成员乘火车回京,30日4家投资方才正式签署停机协议。对于剧组解散,这位年轻的影视工作者这样说:“我真没有想到这几家大公司也会出这样的大纰漏,我只是个干活的,原本以为春节前关机可以拿到全部片酬过年,现在却悬在这里。”7日中午,记者拨通了姜文的手机,他坚定地告诉记者:“我没有消失,我就在北京,投资方不可能找不到我,这件事不是找我能解决的。”对于停拍事件,姜文守口如瓶:“我不想和任何人说这件事,包括媒体,对不起!”记者随即拨通陈逸飞手机,但被转到秘书台,截至发稿时,陈逸飞尚未给记者回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四章 《理发师》的西去之路(3)
同日,《北京晚报》发表刘颖的《陈逸飞:〈理发师〉停机不是我个人的决定》,介绍了对陈逸飞的采访。文章介绍说:影片《理发师》又一次成为众所注目的焦点,上次是因为著名画家陈逸飞、影帝姜文、葛优等人现身声势浩大的开机仪式,而这次则是由于陈逸飞与姜文在“艺术上产生分歧”而“被迫”停机。导演陈逸飞明确地告诉记者:“《理发师》停机不是我个人的决定。”陈逸飞表示,自己始终抱着拍好《理发师》的美好愿望,剧组停机也是剧组成员相互磨合的一个过程,其中当然包括姜文和自己在内。谈起外界传言,“陈逸飞弃剧组于不顾,只身飞回北京”,陈逸飞情绪有些激动:“宣布停机不是我个人的决定,当大家之间分歧越来越大时,韩三平厂长让我先回上海,而且我直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