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不能等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孝心不能等待-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斑驳的日光,洒在母亲的脸上。我生平第一次如此仔细地端详妈妈的脸。
  青春端庄的容颜早已逝去,那是老照片留下的记忆。妈妈的结婚照是极为简单的一张两寸虚光彩照。年轻时的妈妈绝不亚于明星和美女!可惜的是,生活的负担,子女的拖累,沉重的劳作和岁月的剥蚀,那份令人惊羡的丽颜早已不复存在。
  为了挽留妈妈的美好记忆,早在十几年前,我就用翻新老照片的技术,为父母重新放大了昔日的玉照。可惜年代已久的照片无法翻新出尽如人意的效果。精于丹青的小妹妹不甘心,专门为父母绘制一对炭精画,常年摆放在父母的床头。
  今天,病榻上的老母亲已经无法与老照片上年轻而文雅的妈妈联系在一起了。花白稀疏的头发,有些蓬乱,这是健康时的妈妈决不会出现的邋遢。
  用木梳轻轻地为母亲梳理头发,老人又出现慈祥而安静的容貌。此刻的妈妈,脸上没有痛苦,只有安宁,因为她可以放心地睡着,儿女们都在身边呵护着她。
  早已被皱纹刻蚀的脸颊,微显出一些老年斑,但气色温润,无怪人家都说老人家看上去只有六十多岁。
  春日阳光里的妈妈,安然地睡着。这是自我回来以后的最好状态。安详的面孔是否预示着平安的结果?
  愿春日的阳光,为妈妈祈祷!
  如果妈妈能恢复健康,我们再不会让她做任何家务,我们愿意为她包揽一切,让妈妈尽享天伦之乐!
  这,就是此刻的心愿。
  

希望的曙光
2007年4月22日 周日 晴 大连 06:00H
  今天白天,母亲的状态相对稳定。
  晚饭临行前,看到妈妈无神的目光在张望,对声音有了寻找的游移。说实话,那种眼神对常人来说是沉闷的,但对于处在生死边缘的妈妈来说,那是一种生命的迹象。
  妹妹欣喜若狂地告诉我,爸爸来了一小时,妈妈始终牵着他的手不放。这情景让人想起《牵手》和《最浪漫的事》两首歌中的唱词……
  父母结婚58年,作为子女,我们从没见过二位老人争吵打骂。这在正常人家几乎是不可能的。
  妈妈刚强的性格却被善解人意的秉赋压抑着。其实,在家庭生活中,用公平的天平去衡量,对妈妈不公平的事儿不胜枚举。然而,就是那些让妇道人家平地起风波的家庭琐事,妈妈居然都能忍让,维护了全家的和睦相处。
  在漫长的守夜中,我和燕文历数着从记事起看到和听到的对妈妈的不公平,仿佛是在开一场替妈妈打抱不平的控诉会……
  “忍”为心上一把刀。忍是对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试金石。妈妈,是忍耐和谦让的典范。其实,她没有受过多少儒家教育,也没有受过心理训练。妈妈是从姥姥的秉性中继承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对姥姥的印象在我记忆中几乎为零,依稀记得姥姥仿佛是死于脑中风。她出事的当天早晨,我好像在屋外院子里玩耍。姥姥是在去茅房的路上,跌倒的……
  此外,就毫无印象了。
  小时候,妈妈时常提起姥姥,好像从未说过姥姥的不是。相反,姥爷倒是一个被妈妈经常批评的对象。记忆中的姥爷确实是一个不被晚辈们喜欢的人。印象中,他是个老气管炎,每天早上起来要不停地咳痰,睡觉时打鼾的声音很响。
  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似乎不能解释为什么妈妈的一生能赢得所有认识她的人的敬佩。一个识字不多、几乎没有进过学校的旧社会过来的农村妇女,却有着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所难以企及的德行。
  妈妈受人尊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她不像一般女人那么娇惯、软弱、依赖、小气,喜欢说长道短、流短蜚长,计较得失。
  据说,父亲离开老家是为了躲避服兵役来到大连打工。那时,年轻的母亲不到25岁,却承担了全家几十口人、老少四世同堂的生活重负。土改之后,刚刚分得土地的爷爷凭着年富力强、精明能干,买房置田,不仅还清了太爷留下的债务,而且还雇人来家种田。
  妈妈是家里的“大伙计”,家里家外一肩挑,上有八十多岁的太爷,下有初生不久的我。据妈妈说,她天天都要伺候太爷、太太,洗衣做饭,又要和伙计一起下地干农活。晚上,还要参加各种村里召开的支前、妇救会等会议。
  新婚不久的妈妈,没有新婚燕尔的浪漫与幸福,有的却是无休无止的家务劳作和琐事。一个大家庭里需要照顾的是十多个几岁到十几岁的两代孩童、两位八十岁左右的老人和四五十岁的公公、婆婆。妈妈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带着一身的疲倦和新婚的年轻女人所不应空守的寂寞,孤独去做那些干不完的农活与家务。
  晚年回忆这些岁月时,她只是淡淡地说:“年轻时,总也睡不够,两头不见白日。咱家一年到头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年轻时,有的是劲儿,伙计们干活儿都不如我。”
  “要生你的那天下午,连忙把黄瓜架插上,把晚上用的柴火抱进屋,才去坐月子。”
  ……
  儿时的我和后来长大成人的我,听到这些不曾记得的往事,却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去想过。
  如今,凝望着奄奄一息的母亲,试想一个怀胎十月的孕妇要去干完那些农活和家务才能去生孩子,该是何等的委屈和无奈啊!
  妈妈,你是一个让人敬佩的母亲!
  生命的时间,对于这样一位可敬的母亲来说,可能是屈指可数了。再好的条件、再真的孝心,您已经无法体验和感受了。但是,作为您的儿女,会用天下最能奉献孝心的方式,陪伴您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放心吧,妈妈。妹妹们为您所做的,让我为之感动。即使您走了,也不必牵挂。我们都是在您的伟大品格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定会秉承您的品格去走完自己的人生。
  今夜的黑暗又一次过去,曙色已在窗外初现。人们常把曙光比作希望和预示希望的代名词。曙色是光的先兆,是光的折射。希望和曙光连接在一起,我们将为妈妈祈祷生命的曙光与希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妈妈的长梦
2007年4月23日 周一  晴 大连 21:00…07:00H
  午后,从医院传来了令人激动不已、热泪盈眶的消息。妹妹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打电话通知我。
  “妈妈会说话了。”
  “她说,刚才做了一个梦。”
  “妈妈说想你。”
  妈妈自今年春节前开始终日昏睡不醒,大都处于冥冥之中。她常在梦中提及往事和亲友、子女的名字。显然,她的精神世界里,全都是牵肠挂肚的亲友和子女。她甚至时常说到父亲上班去了,还没有吃饭和穿衣。
  母亲的呓语,就像交代遗嘱一般令妹妹感到害怕。
  妈妈自从小便失禁以后,每天都要用大量的尿不湿。她说,尿不湿真好!朦胧中的母亲还知道尿不湿是要花钱买的。妈妈最担心的是我,她怕把儿子的工资都给她买尿不湿了。真是可怜天下慈母心啊!
  已经是朝不保夕的妈妈,她的大脑里惦记的依然是儿女。这是伟大的母性在潜意识中的本能,是多么可贵与无私啊!
  今夜,在北京工作的囡囡回来了。
  这是我的主意,通过陪护要让她懂得如何对待曾经把她养大的姥姥,让她学会孝顺和服伺老人。
  这是人生的必修课。虽然她来与不来的作用是差不多的,但意义不一样。
  母亲今晚安静多了,各项生命的数据恒定在令人满意的指标上。忠萍是位细心而负责的护士,她不时来房间给老人做护理。
  今夜又平静地度过了。母亲很安宁,没有痛苦,因为在我们的监护下,她没有经历吸痰的折磨,这让我们揪紧的心放松了许多。
  清晨,护士在给母亲吸痰时,看到母亲痛苦到几近窒息的程度,我心疼得大汗淋漓,汗水顺着下巴一滴一滴往下落。护士一离开,我立刻来到满脸痛苦的母亲身边,想安慰她,可泪水却怎么也抑制不住地滚落下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痛在伤心处。
  

真想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2007年4月24日 周二 晴 18℃ 大连 20:07…08:00H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传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这是一首舒缓、天真而充满情感的少儿歌曲,一首把我带入少年时代的怀旧歌曲。
  记得“文革”前一年,初学二胡时,拉的第一首曲子是《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主要原因是整个曲谱不用换把位,只有一个高音的“2”在结尾的小节里。然后是学拉《东方红》,但真正让我用心去体会二胡魅力的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妈妈的故事,被岁月尘封的故事,现在却再也不能聆听妈妈去讲了。
  自幼就在文科上有点出众的我,迄今早已记不清写了多少总结、经验、报告和领导讲话之类的文字材料,专著和翻译文学的作品也有几部。但始终没有时间去兑现心中的夙愿。会写文章的我,早就想听妈妈讲讲过去的事情,给妈妈写点东西,以表达我对母亲的崇敬!
  时间一年又一年,机会一次又一次,但听妈妈讲故事和写妈妈的故事的夙愿始终未能兑现。我一直天真地以为,现在工作忙,等有时间一定办!
  不曾设想,妈妈竟然在短短几个月里变成了“植物人”!
  如今,维系她生命的是科技手段,而不是她自身的机能。科技的医疗手段可以延长生命的长度,却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更不能让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爸爸说,他和妈妈是1949年农历七月初八结婚的。如今已是58年了。爸爸引以为自豪的是58年夫妻没有打闹过。
  58年不吵闹的夫妻在这世上确实不多。能保持这种纪录的人必定有不同寻常的品格和性格。这恰恰就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爸爸的讲述解开了我的心头谜团,一个困扰在我心中的谜团。我是家里的长子,父母结婚六年才有我,让人不好理解。
  原来,在我之前有个姐姐,她还没满月就夭折了。爸爸说,姐姐的出生和死亡,他都不知道。死因可能是母亲劳累过度,或是营养不良,反正是没养活。
  爸爸说,他1951年出去,1953年以后才回来。其间发生的事,他不清楚。对于这样的解答,在今天肯定是叫人无法接受的。
  这种生活,让一个新婚的少妇如何接受?妈妈接受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恰恰是这种让人难以接受的忍让,成全了父母之间58年不吵架的纪录!
  妈妈,如今只能瘫痪在床榻上的妈妈,只能轻轻地翕动着嘴唇却默默无语的妈妈,她的心中该有多少没有释放的委屈和苦楚!
  妈妈,真的想听你说过去的故事!
  企盼你,再次开口说话!
  这一次,我一定让您把80年的风雨人生说给我听!
  

妈妈的泪花
2007年4月25日 周三 大连  07:00…24:00H
  清晨,天已大亮,但阳光还没有照进病房。妈妈吃力地睁开眼睛,却无法一展眉头,妈妈左半身已经偏瘫,两只眼睛难以同时开闭了。
  妈妈醒了,这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这半年来,妈妈每天都昏迷20个小时以上,偶尔的清醒会让家人兴奋不已。
  看见妈妈半睁半闭着眼睛,我立即打开电脑,给妈妈播放DVD照片集。
  这是昨天晚饭时,用特快专递送来的录像和照片DVD专辑。返回大连的前一天夜里,我连夜把妈妈在重庆过年(2004~2006年春节)时的照片整理出来,请我的同事编辑成DVD专辑。
  做专辑的本意,是为妈妈的后事做准备。返回大连的前一天晚上(19日晚),妹妹告知我,医生认为妈妈命悬一线,危在旦夕,家人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我想,妈妈是去天堂的,要让妈妈含笑而去。我要把妈妈一生中最高兴和悠闲的时光展示给怀念和敬仰她的人们。
  这部专门制作的DVD从千里之外火速送达的时候,妈妈还能和我们在一起,这是天意。
  此时,面对常睡不醒的妈妈那无神的目光,我把笔记本电脑打开,将荧屏调到仰卧在病榻上的妈妈视线最佳的角度,开始播放DVD照片。
  伴随着低缓、悠扬、深沉的前奏曲,照片开始逐帧展现:
  妈妈的结婚照被装饰在一张飘散的枫叶上,随风而去……
  随后是六七十年代保存下来的几张老照片的叠现……
  妈妈和爸爸、她最可爱的小孙子,还有儿子的一家,与姑姑和姑父逛南山、赏大足石刻,遛公园的一幕一幕出现在妈妈的眼前……
  妈妈的目光开始逐渐显出神采,眼睛越睁越大,几乎到了正常闭合的状态。渐渐地,妈妈的眼眶开始湿润了,眼窝里的泪越聚越多,慢慢地汇成了一颗晶莹的泪珠……
  荧屏上,妈妈慈祥的笑容、安详的神情,鲜艳的花朵、温馨的家庭……
  一幕一幕的照片唤醒了她的记忆。妈妈的嘴唇不停地翕动着,偶尔发出几声粗粗的叹息,眼球随着荧幕上的照片而转动。
  泪花,一生不愿意流泪的妈妈,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也依然惜泪如金。已过天命之年的我,见过妈妈唯一的一次流泪,是在讲述舅舅去世时流下的。那流泪包含了妈妈对舅舅一生的追忆和惋惜。
  舅舅是母亲家里唯一读书最多,最有出息的子女。舅舅生前是沈阳第三机床厂的工程师。可是,舅舅一生却没有完整的家庭生活,他独自一人在城市里,舅母一人带着五个儿子在农村。
  舅舅当年在沈阳工作时,风华正茂,充满了憧憬与追求。新婚不久即得了一对双胞胎。全家人大喜过望,给两个宝贝起了乡下人最得意的乳名——喜子、福子,大名叫长昆、长仑。喜福——昆仑,包含了大人对孩子们的希冀与祝福。姥姥的高兴自不言说,照顾一对大胖小子是农村老太太的最大乐趣。
  然而,开明的老人还是感到不尽如人意。毕竟,儿子和媳妇天各一方,不能过上圆满的家庭生活。于是,姥姥劝说舅母,带着儿子去沈阳与舅舅团聚。这本是老人的良好心愿。想不到的是,舅母是个没有主见的农村妇女,她把姥姥的话告诉了娘家人,风波由此而起。
  舅母的娘家人说,姥姥的建议是别有用心,是想赶走大媳妇,把房产和家里的土地份儿留给小儿子。没有主见的舅母信以为真,哭闹一场,婆媳之间的矛盾由此而生。性格刚烈的姥姥本是好心,竟然受到如此冤枉,老人家从此以后绝口不提舅舅与舅母团聚之事。
  舅舅的一家由于无知、偏见和当时的户籍管理限制,永远地被分隔在两种生活方式中。舅舅常年在单身宿舍过着寂寞的生活,舅母带着五个孩子在农村劳作。几十年来,一家人相聚的时间不足一年。年近退休的舅舅在即将可以赋闲回乡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因心脏手术后照料失误,溘然而逝。
  母亲这一代人,有姐妹三人,弟弟二人。妈妈心目中最给她争气的两个弟弟,都先她而去。小舅舅因肺结核而死,享年仅28岁。如今,让妈妈时常感叹过着分居生活的舅舅又撒手西去,怎不令妈妈痛心不已。
  记得那是我春节回家探亲时,妈妈做好饭后,就坐在我的床头述说着舅舅的往事,眼泪随之落下。生平第一次,我见到了妈妈伤心的泪水。
  此时此刻,妈妈面对荧屏上的往事流出的泪水又蕴涵着什么呢?是追忆?是惆怅?还是对已经无力回天的现实的痛楚?
  当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