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做最好的母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让我们做最好的母亲-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待的收获也就越大,母子粘连也会越深,甚至还会把儿子或者女儿当作“替代配偶”,作为情感依托的唯一对象。这同样也是强势妈妈对孩子心灵带来的伤害。因为,自我成长的本质,就是要自己独立地去面对未知的崭新天地,妈妈对孩子的真爱,就是用母亲的温情和智慧滋养他的性灵,带他走出童年的朦胧和少年的混沌状态,迈向成年的理智和清醒。很多人一生都没有经历这种跨越,有多少已经成年,也许还小有成就的人,甚至到耄耋之年,其心智也远未成熟;有的一直没有摆脱妈妈的影响,从未获得真正的自我,这真是母爱的悲哀,也是孩子的悲哀。
  我们可以执著,但不可固执;可以强大,但不可强势;可以独立,但不可*;可以能干,但不可居功自傲……
  

做没有怨气的母亲(1)
这样的镜头我们不陌生吧?妈妈唠叨着,经常是对家里最亲近的人,或孩子,或孩子的爸爸:“我养你们几个容易吗?供你们上学,结婚娶媳妇生孩子,也不知道哪辈子欠你们的。”“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妈妈吗?看看妈妈为你为这个家什么时候顾过自己?”“你就知道甩着两只手,油瓶子倒了也不知道扶扶。”“我浑身不舒服,你们也不知道心疼我”……
  世界上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抱怨包括以下两种:一是告诉别人你很累,二是告诉别人你的身体多么不舒服。累了,自己选择方式休息;病了,想办法自己治病。让我们学会致力于自爱,做个不抱怨的妈妈。
  当女人觉得为家庭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就为自己抱怨找到了理由。有的女人尤其喜欢自我怜悯,这可不是一种健康情绪,容易引导自己越来越幽怨。一个人总是这样抱怨,在心理学上叫“非爱行为”。以爱的名义进行亲情绑架,令亲近的人产生沉重感。
  两岁的儿子晚上闹肚子,三十多岁的妈妈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对丈夫说:“我照看了一晚上孩子,你怎么睡得跟头猪一样?”丈夫昨晚也是值夜班很晚到家,说:“我也很晚才睡,你不知道吗?谁让你当妈呢?他奶奶不是过来帮你了吗?”女人火了:“我当妈怎么着?孩子不是你的吗?我今天也得上班。”丈夫说:“你今天请一天假吧,我没法请假。白天你在家睡会儿不行吗?”
  女人情绪上来了:“我难道就是黄牛,该着给你拉犁?我伺候老的,还伺候小的,我……”其实她在心里是想在今天请假的,她的工作也可以请假,但她就是要把心里的怨气冤气发给丈夫。每次遇到点事情,她就这么抱怨下去,丈夫看她这次又唠叨没完,气得扭头走了,而她自己又气得哭了一场。
  这样的生活也真是让人不开心。两口子都忙,孩子小,会生病……可是,纵然生活有千般无奈万般辛苦,我们还是要努力想办法从中解脱。不要依赖别人主动来分担你的烦恼,更不要抱怨别人不主动给予你帮助。因爱而付出,即使辛苦,也一定要平衡好啊,这里还有一个心态问题。
  态度决定结果。心态决定结果。
  我们的妈妈,我们妈妈的妈妈……直至更久远的那些女性,一直把奉献牺牲当作传统的美德。“牺牲”是什么?它就意味着被剥夺生命、奉上祭天,是一种为了某个崇高的目标而放弃自己生命的行为。上帝赋予了我们为人母的角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痛苦中,是迎接新生命的喜悦和欢乐,是养育新生命的希望和寄托,是一起成长的机会和体验。虽苦犹乐,我们干吗要牺牲?要在这个辛劳的过程里,学会梳理、调整烦乱的心境,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寻求帮助。千万不要边抱怨边做,让自己更累更烦,也让别人内疚不安,那他对待你的方式很可能就是愤怒、抵抗,而非你所期望的安慰、帮助。心理学上称这是一种自然的情绪转移,因为发泄愤怒比承受内疚容易得多。
  且不说前面那位老公的对与错,那位妈妈自身心态是不是也有点问题?
  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却相对容易。如果那位妈妈那天换种语气跟丈夫说话,会怎样呢?“老公,昨天晚上看孩子我真累了,我看你睡得那么好,都没舍得喊你帮忙。”你说那位丈夫会有怎样的回答?那位妈妈还可以跟老公说:“昨晚宝宝真是累坏我了。你今天能请假吗?不行的话我就得请假。”你说那位丈夫又会怎么说?实际上问题结果都差不多,但是何必因为埋怨、赌气,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弄得大家都不痛快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做没有怨气的母亲(2)
我们女人穿梭于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中。一般女性在三十多岁时社交、工作、家庭都忙碌,容易疲惫,到了四十多岁,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确实有时候会感觉分身乏术。但我们要学会从一个角色跳到另一个角色,保有着自己宁静的心灵,很积极地在这两者之间跳跃和休息,靠自我的调节,把自己调整到一种不会有过度疲惫和怨气的状态中。
  有些累,我们做妈妈的必须受;有些福,我们也要学会自己享。在自己有能力承担辛劳时,就以愉悦的心去做、去付出;当自己实在疲惫不堪不能支撑时,要学会不带埋怨、平心静气地向别人请求帮助。怨气和冤气都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真正的爱是先自爱,而不是自怜。自爱就是根据你的意愿,将自己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而予以接受,接受自我,接受自我的现实,而接受意味着毫无抱怨。当然前提是必须自己“觉悟”。
  不是得意的人生让人快乐,而是快乐的心情让人有了得意的人生。女人对家和孩子的付出、辛劳,也是一个女人体验生命的过程。如果参透人生悟透生命,承受艰辛体会幸福,还是能够达到一种宁静致远、温婉如水的境界的。
  生活让我们经历艰难,也拥有快乐;让我们体味苦楚,也品尝甘甜。在经历之后,我们要慢慢使自己大气、沉着、坚强、乐观起来。人的能力真的是练出来的,就像人的双腿,如果不经常进行行走的训练,哪来前进的力量?人的心,也是靠一点一点锻造出来。做的同时,我们的内心在积聚能量。记得,人生路上,我们自己要是在自怜、抱怨中成了一摊烂泥,就只有被踩的份儿。
  美丽的妈妈都是情怀柔软、善解人意的,而且是不唠叨、不抱怨的妈妈。这和学识没有绝对的关系。一个学富五车读到博士的女子,面对后代喂养家务琐事,不一定没有怨气和冤气;而一个质朴贤良的农家女子,却也会以快乐和慈爱之心,给孩子和家人带来温暖和幸福。
  。。教养不一定都是学问中取得,它是一种悟性和心态,是生于心灵的一种气质。
  想起一个故事:有个女孩要结婚了,母亲送给她一颗珍珠,然后告诉她珍珠的来历——沙子进入了牡蛎的壳内,牡蛎觉得很不舒服,但又无法把沙子吐出来。所以,它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抱怨,让自己不开心,沙子也不开心;另一个是同化,与沙子和平共处。聪明的牡蛎选择了后者,开始把它的养分挪出一部分,把沙子包起来,当沙子被裹上牡蛎的养分时,牡蛎觉得它就是自己的一部分了。后来,牡蛎给予沙子的养分越多,沙子就越来越成为牡蛎的精华,直至成为它生命中的珍珠。
  获得我们生命中闪光的珍珠,也需要我们有牡蛎一样的胸怀。
   。 想看书来

快乐是学习来的
有一位育有双胞胎的妈妈,婚前是个单纯快乐的女孩儿,因为单纯快乐才吸引了丈夫对她钟情。可是结婚生子后,她的性情大变,总是感觉生活中有太多的烦恼。老公臭袜子乱扔、孩子们不刷牙睡觉、玩具弄得满屋子大乱、大清早两个孩子就“打”起来……那些生活中的琐事,或许在别人那里不是烦恼的琐事,到她身边就像飞舞的蚊子苍蝇,让她除了埋怨就是愤怒。妈妈这棵家里的 “绿化树”不但释放不出“绿意”和“氧气”,反而对家庭环境造成了“情绪污染”,她的婚姻质量和家庭氛围可想而知。
  原来,这位妈妈年轻时的快乐,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的懵懂未知上。一旦真实而现实的婚姻家庭生活呈现在眼前,她不成熟的心智无法处理婚姻家庭孩子带来的纷乱,不会把这些纷乱归于一种秩序的生活,她的世界自然也就纷乱,自然就会烦恼多多。不过后来经过自我学习,这位妈妈终于摈弃了原有的思维,在成长成熟自己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快乐之道。她说:“原来快乐不仅是天性,还可以从学习中获得。”
  让我们试着学习快乐,做一个快乐的妈妈。
  首先,善待自己,愉悦自己。只有妈妈自身处于快乐良好的状态,孩子才能感受到妈妈传达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由衷的,由内而外散发的,然后,整个家庭才会包裹在这种幸福感中。所以,作为现代的妈妈,要学会爱自己,适当地给自己放个假,调整调整自己的情绪。太忙不是理由吧?总有我们自己能掌控的时间,学会“放下”。妈妈学会放松身心,享受快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保持自己的好形象、好心情,亲人看着会欣慰,你的愉悦会加倍。
  其次,学会随意,放弃完美主义,容忍生活中的小烦恼。我们生长的年代,我们的妈妈们对我们的要求都是很严格的,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完美主义的倾向,而凡事要求完美有时会成为快乐之大忌。
  还是前面说到的那位双胞胎妈妈,带着理想主义的完美要求走入婚姻,就把生活中可以很随意处理的事情,当成了烦恼的“苍蝇蚊子”。其实,老公臭袜子乱扔、孩子们不刷牙睡觉、玩具弄得满屋子大乱、大清早两个孩子就“打”起来……类似这些生活中的琐事,是可以看淡一些的。心有余力、心情好时,就以快乐的态度去提醒一下,或者收拾一下;心情烦躁时,就由着他们“作”去,反正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原则问题。家里乱总比自己心情乱要好吧?可要是你看到家里乱,自己心情就乱,有可能是自己的心态需要调整一下了。我们应善于在生活中觉察自己的情绪。这位妈妈在醒悟之后意识到,老公的臭袜子乱扔,孩子们把家搞乱、早上起床就“打架”……他们制造的种种“混乱”,和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比,和这种氛围带给家人的亲情和快乐比,又算得了什么!没关系吧?若干年后,你的一双儿子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人,你还会在意那天早晨孩子们打了架吗?还会在意那天老公把袜子乱扔了吗?还会在意那天家里乱得没法插脚吗?甚或从以后更长的时间角度来看,这些就更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和他们是否曾经拥有一个宽容而爱的环境?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你是否和他们共同度过了快乐而难忘的时光?
  另外,做妈妈不要攀比,知足常乐。经常听到有的妈妈说“看人家某某的丈夫多能干”“看人家某某的孩子多听话、学习多好”“看人家某某和我是同学,人家多有福气”……你说,就这样的攀比,你还能看到你生活中的太阳吗?心里还会有快乐吗?攀比丈夫,令自己的丈夫难堪生气;攀比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沮丧自贬,结果都是负面的。所以,爱攀比的妈妈们,让我们变换一下看问题的角度,多看自己的拥有,就会多一些满足和快乐,就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富足!
  你钱挣得可能不如别人多,但你可能拥有的时间比别人宽裕;丈夫的官职可能不如别人丈夫的大,但你丈夫心操得比别人少;你的孩子可能学习成绩不如人家孩子好,但你的孩子活泼开朗有特长……人在这个世界上,样样都比别人强是不切实际的。你有你的阳关道,别人有别人的独木桥;你有你的喜怒哀乐,别人有别人的苦辣酸甜……命运有时不公平,但最终也会很公平,快乐在富贵与贫贱面前都是平等的。
  还有,不要让自己卷入不必要的争执。不管是与家人、朋友还是同事,我们都要学会快速而巧妙地把自己从麻烦中脱离出来,不把精力放在那些没有意义的细枝末节的争论中,让自己保持平静和理智,以便更好地解决我们各自面临的问题。
  对于女人来说,快乐是最好的青春保鲜剂,是最好的美容剂。即使是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子,如果整天愁眉苦脸、牢骚满腹、怨声载道,你觉得她的美丽何在?而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子,如果面带微笑,爽朗大笑也不要紧,用她的快乐去感染人,有谁会不愿意跟她在一起?
  我们的孩子们,也是最喜欢开开心心的快乐妈妈呢!
  

陪伴孩子,从小开始(1)
曾经在团体心理辅导课上遇见过一位公司经理,他问老师,为什么自己在社交场合可以与人侃侃而谈,和朋友聚会可以谈笑风生,在企划会上也会自信地抛出自己的方案,然而当转身面对自我时,有时却不免产生孤独、无助、寂寞的感觉。老师询问了他的成长经历,才知道他刚出生半年,母亲就因病去世了,是保姆把他带大的。幼小的生命缺少母爱,被关注的愿望没有满足而留下的不安全感,会以潜意识留在平时无法觉知的心底,灵魂也就留下了某个漏洞。
  还有一个女孩儿,在单位是中层主管,聪明能干,但自我评价却总是很低,总感觉自己不行。她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才明白在她童年时,她的父母工作很忙,每逢学校放假,总是拿出钱把她送到亲戚家。她从小体会到寄人篱下的感觉,觉得父母不愿意照顾她,不重视她,所以,长大以后她对自己始终不自信。
  孩子在童年得到足够的母爱,长大后内心就会拥有安全感和自信。妈妈是孩子童年美感、爱和安全的源头。
  粉嘟嘟的小生命诞生了,妈妈轻轻地抱在怀里,那种只有母亲才能体味到的幸福充溢着心房。虽然此时此刻那个小小的生命还是个“被动”的小家伙,但你会发现,宝宝是多么需要你的关注。不仅仅要你照顾他的吃喝拉撒睡,他还要你的微笑,你的回应,你的摇篮曲……虽然他还不会说话,但他对妈妈的每一点关注都会有感觉。你的爱抚和微笑,能使焦躁的宝宝逐渐安静下来,他会哭得更少,晚上会更安静。这是因为宝宝感到安全,此时他大脑的焦虑反应系统自动就关闭了。
  他刚刚诞生于这个全新的世界,他只能用他自己的方式与妈妈交流,也许是一点声音、一个动作或是脸部的表情、目光的注视,这都是宝宝在给妈妈暗示。这个时候尽量不要让宝宝一个人呆着,妈妈的陪伴能给宝宝安抚,也能给他适度的刺激,否则宝宝的脑袋里只能是一片空白。婴儿在满月之后,醒着的时间越来越多,这个时候他已经非常乐意在妈妈的陪伴下玩耍了。
  心理学家说,孩子在头15个月里,需要一张慈爱的脸孔陪伴,需要妈妈爱抚他,帮助他,专心地反应和肯定他心中的希望。每当你抱起你的婴儿,每当你为他换尿布,替他洗澡,给他喂食,对他微笑,他就会感到他是属于你的,同时你也是属于他的。除了妈妈,世界上任何其他人,无论怎样富于技巧,都不能给他那种感觉。妈妈温柔的眼神,将是孩子日后心理自我调整时的核心和基础。在那段没有语言的日子里,孩子通过感觉来体验一切,妈妈的陪伴给孩子最初的心灵一种健康的自恋。
  小小的孩子,你怎么爱他都不会过分,因为他对于来自于妈妈关爱的需求永远都不会满足。一个三岁的孩子轻易不会说我要离家出走,但一个十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