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朝廷的大逃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小朝廷的大逃亡-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十八
永历帝及其眷属被吴三桂押解而去,其余从官及眷属二三百人被缅兵杀害的

  消息传到李定国大营,各部将士悲愤至极,纷纷叫嚷夺回皇上!为从官眷属报仇!

  李定国与贺九仪、靳统武等各部将领商议,说:“吴逆可杀,缅酋可恨,随员眷属可悲!但眼下最要紧的是,你我为抗清复明百战沙场,九死一生,现在怎能让吴逆和清虏从我眼皮底下将皇上夺去?我决心竭尽全力去夺回来!”

  贺九仪说:“现在尽管清虏势力正旺,如日中天,难以与之相抗,但我等还是要夺回皇上,事不宜迟,尽早想个万全之策。”

  靳统武说:“现在要是我们用全部人马去夺皇上,并非良策。一是目标大,容易被发现,吴贼定会加强戒备,我等反而不好下手。二是我们现在这点兵力,不过区区二万多,无法和吴逆的满汉大军接战,而他也会集中力量来对付我们,围追堵截,斩草除根,这样一来我们恐怕连个种都剩不下——这,正是吴贼和清虏所希望的。”

  李定国点头说:“我也在这样子想,不如先派少量精兵追踪而去,于途中劫出皇上,我全部人马随后接应。要是派出去的精兵失手,便伺机倾全力劫杀吴逆,从乱战中抢救皇上。”

  靳统武说:“那,就由我去办。”

  贺九仪说:“再斟酌一下吧?”

  靳统武说:“皇上是我送至边界,眼睁睁看着他过河入缅的,当时一心只想让他去暂时避一避,待我找到晋王,有个立足之地再去接他,可是……从他过河的那一刻起,那瘦弱、孤单、无助的身影就一直在我的眼前不曾离开过,无论我在做什么,在睡觉,在逃亡,在拚杀……我心有愧呀……”

  他这一说,在座的都伤心起来,默默地把头低下,嘘唏不已,似在为远去的大明王朝哀悼,也在为一息尚存的永历帝祈祷。

  李定国是深知靳统武的,更知道他的能力,问:“你打算用多少人?”

  “三百。”

  李定国说:“但要精。”

  “放心吧,百里挑一。”

  “望多加小心,如有情况及时派人联系,”贺九仪按着腰刀说,“我们随时准备接应你。”

  ……

  
  吴三桂大军押解着永历帝及其家属行进在前,爱星阿的部队紧跟其后,大清朝精锐之师三十万众就这样押着一个残明的流浪之君,千里跋涉返回昆明。

  其实,吴三桂是个极其精明的人,他好不容易把大明朝的最后这根独苗捏到手上,他就要死死的捏着,绝不放弃,捏死也不会放弃。他意识到,此行路途遥远,地形复杂,而南滇又刚刚平定,社会不稳,还有许多对残明尚存一线希望而对新朝不服的人,诸如有一定实力的李定国,南疆一些少数民族土司头人,大批被击溃的散兵游勇,甚或啸聚山林的绿林好汉等,这些尽管小鱼翻不起大浪,成不了什么大的气候,无法撼动大清的江山,但前来进行“劫驾”还是有一定能量的,他们或许会单独行动,或许会联合起来共同行动,冒险一试。为此,他作了周密的布置,沿途行军都用重兵护卫,四周布满斥堠,路过险境更是如临大敌,夜晚宿营则尽量进入便于设防的集镇,野外宿营更是里三层外三层,把永历围在中间,可以说这样的防范简直就是密不透风,无懈可击,如同铁罐,是任何力量也难耐他何的。

  靳统武沿途跟踪,观察了几日。吴三桂和清军的防范大大出乎他的预料,他意识到等待他的将是一张硕大无朋的大口,只要他稍一动作便会被囫囵吞下。但他更意识到,留给他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在这永历帝生死攸关,大明存亡的千钧一发之际,纵是老虎口中牙他也要拔,太岁头上土他也要动,别无选择,只要是救永历,粉身碎骨阿鼻地狱在所不惜。他避开清军,绕道而行,抢在清军之前,选定一处认为最有利也最适合的地方神不知鬼不觉的潜伏下来,耐心地等侯在那里。

  慢慢地,清军到了,骑兵大队过后,便是缓缓而过的步卒,再往后便是押解永历的大队,有的人抬,有的马驮,还有的踉跄跟着。靳统武正待下令,后面的士兵传话上来说:侧面有清军在移动,好像已经发现我军,情况不妙。

  然而,靳统武救永历心切,不管这些,纵是龙潭虎穴刀山火海也阻不住他,一挥刀说:“现在不下手就没机会了,冲!”

  清军大队已经走了几日,正当西下的夕阳像燃烧正旺的一盆火烤在头上,灼痛双眼,挥汗如雨之际,突然杀出一支人马,就像从天而降,由地而起,直扑押送永历的清军。

  清军先是吓了一跳,很快便明白是什么一回事了。他们中有不少人和南明军打过战,从经验得知,南明军这些人个个勇猛,人人忘命,都是最后剩下来的骨头,久经炉火的钢铁,越来越硬,和他们作战无不是恶战血战生死之战,不死即伤,难得侥幸,这不能不使这些从北打到南的清兵心有余悸。要是在往常的作战中,他们能避开就避开,尽可能不作正面接触,只是眼下狭路相逢,避不开也没有退路,他们只有壮着胆子,仗着人多迎战上来。靳统武和他的三百壮士与蜂拥而来的清军进行激烈的战斗,他们奋勇撕杀,攻势猛烈,双方人员都伤亡很大,激战多时,清军最终将他们团团围困。清兵命令他们放下武器归顺大清,官兵人等一律给予加官晋级,赏赐有加。这时,靳统武和他的壮士剩下已不足百人,他们既救不了永历,也无法脱身,更不能束手被擒,面对漫山遍野的满汉兵,他们毫无惧色,严词拒降,与敌展开了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最后一博。杀声如雷,山岳变色,他们终因寡不敌众,在杀伤大量敌人之后全部战死,尽忠于即将远去的大明王朝。

  战斗结束了,战场平静下来,微风卷起阵阵的血腥味,四周的山峦发出低沉的呜呜声,像静夜里古稀老人在呻吟。

  吴三桂驱策着战马出现了。其实他就在不远的一座山头上观战,他气定神闲,悠然自得,似乎一切都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中。尽管他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但这却是对残明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击,保住了他的最后胜利。他在双方战死的将士尸体旁巡视了一会,好像有所感动,稍停,对身边的部将说:“都给掩埋了吧。”

  而后,勒转马头,穿过那些还没有从震憾心灵的撕杀中回过神来的士兵,疾驰而去。

  是夜,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好像老天也在为这残酷而悲壮的杀戮哀恸,为血污的大地清洗!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十九
吴三桂和爱星阿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将永历帝并眷属押解到昆明城,拘禁在一个秘密地点,严加看管起来,不使外人知道。

  吴三桂和爱星阿二人商议处置明桂王永历的办法。

  爱星阿说:“依照朝廷惯例,像他这样的重要人物,必须押送北京,听从朝廷处置。”

  吴三桂不同意,说:“将军所言极是,只是眼下残明势力还很强大,像李定国残部,李自成残部,张献忠残部,还有仇视大清新朝的不少势力,四面八方到处都有,长途押送难免不被劫持。这次路上发生的事,将军也亲眼见了,要不是早有准备,将士众多,很难说不被劫去。万一再发生这样的事,明桂王被劫走了,皇上怪罪下来,你我难辞其咎,负不起这个责任呀!”

  爱星阿问:“王爷的意下如何?”

  吴三桂很果断的说:“上报朝廷,就地处决。”

  说到“负责”二字,爱星阿就不敢再说什么了,况且这次进兵缅甸追拿永历是以吴三桂为主,他爱星阿只是协助而已,于是只好说:“按王爷的意思办吧。”

  吴三桂当即“拜发奏折”,命人急报北京。

  1662年4月14日,吴三桂接到清世祖顺治谕旨:“前明桂王朱由榔,恩免献俘,着即传旨赐死。钦此。”

  吴三桂毫不迟疑,当即将永历及太后、皇后、太子等眷属共二十余人押赴篦子坡。

  就在行将绞杀永历的时候,永历没有说什么,只有永历年仅12岁的太子对着端坐在上的吴三桂大骂:“吴三桂你这奸贼,我大明朝还有哪一点对不起你?我父子到底和你有什么深仇大恨?你一定要置我于死地而后快。你坏事做绝,天理不容,定当不得好死!”

  吴三桂从昆明发兵到处死永历,往返数千里,短短四个月,真可谓“兵贵神速”,其下手之快,之绝,大大出乎当时几乎所有人的意料。据说,就在绞死永历的当日,天昏地暗,风霾交作,滇中民众无不悲悼。后来便将篦子坡改称为“逼死坡”,以示不忘。

  至此,大明朝在历史舞台上谢下了最后的一幕。

二十
这里,李定国、贺九仪枕戈待旦准备接应靳统武。当得知靳统武和他的三百壮士劫永历不成已全部战死,大惊,当即调集人马,李定国亲率精锐数千骑当先,其余大队在后,星夜兼程进行追堵。

  可是,到得半途,探马回报说,永历已被吴逆所弑,太后、皇后、太子等也未能幸免,全部殉国。

  李定国面对北方号啕大哭,声嘶力竭,呕血不止,掉下马来。贺九仪命令停止前进,把他护送回营地。他的病势一天比一天沉重,药石无效,滴水难进,直至气竭而逝。他临终前还在不停的呼唤着永历帝,哀声连连……

  他的部属将他葬在中缅边界的中方一侧,一座高高的山头上(在今猛腊县境内),当地人称“大王坟”。据说,李定国当日在中缅边界一带活动,深受土司头人和各族边民的爱戴,后来边界两边的百姓路过此地都要在坟前跪拜流泣,以为感念。此风延续了许多年。

  不久,东南沿海的张煌言战死,郑成功东渡台湾,据守夔东的大顺军余部也被打散,抗清斗争进入低潮,成为强弩之末。随之,李定国余部也出现分裂,其中一部投降了大清,另一部则不愿投降,留下来继续在边境一带坚持抗清,慢慢地也融入了当地部族社会。

  
  ——走出时间的燧道。我又来到这高高的山头上。而今,“大王坟”已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埋入荒草,不知所踪。山顶的夕阳还是那样辉煌,湿热的风还在不停地呼啸着,呜咽着,越过群山,奔向北方,就像在呼唤着当日的逼死坡,向历史的深处而去……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