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序的序
全书25万字,每天都有更新,谢谢大家关注!
此书为初稿,可能有些逻辑错误和衔接问题,请读者敬谅!
关于勃朗宁手枪
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战役展区里,有一支精致玲珑的手枪每天吸引着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是一支比利时FN公司制造的M1900式毫米勃朗宁手枪。在中国有“枪牌撸子”的绰号。此枪的特殊之处是枪的握柄两侧有刘志丹亲手刻下的“抗日救国”4个字。
解说员每天都在给成千上万的观众讲述手枪背后的感人故事:枪的主人刘志丹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大革命失败后领导了陕西渭华起义,与谢子长等一起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1932年夏,刘志丹率部转战数百里,歼敌1400人,缴获各种枪1200多支,建立了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支勃朗宁手枪,就是在照金镇一带打垮敌军后缴获的。
1935年2月,刘志丹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指挥所部连夺延长、安定、保安等6城,在20多个县建立了红色政权,使陕北、陕甘边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的落脚点。此时,中央红军长征已过遵义,*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刘志丹得知消息后十分振奋,便用小刀在随身携带的手枪握柄上方两侧刻下了“抗日救国”,以表心志。1936年4月,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在晋西中阳县三角镇与敌军作战时,他被敌人机枪子弹击中左胸,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此后,刘志丹使用过的这支勃朗宁手枪几经周折,于1959年由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为国家一级文物。
我党我军众多的高级将领和领导人都十分钟爱勃朗宁手枪;因为这种手枪结构简单,扁薄轻巧,性能卓越。它的设计者约翰·勃朗宁,是美国著名的枪械发明家,世界级枪械设计大师。批量生产前,比利时FN公司曾对此型手枪作过射击试验,射击了500发子弹,没有出现一发瞎火故障。1900年7月,比利时军队决定将这种枪列为制式手枪,正式命名为M1900式毫米勃朗宁手枪。该枪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品牌手枪,20世纪初曾被冠以“天下第一枪”美名。2004年夏,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首次公开展出的毛泽东在战争年代的贴身佩枪,也是一支“枪牌撸子”。
M1900式毫米勃朗宁手枪主要技术数据:枪长163毫米,枪管长101毫米,枪重千克,装弹7发,初速295米/秒,有效射程50米。
关于三八大盖
三八式步枪的原型是三十式步枪和三五式海军步枪,日俄战争中,在中国东北使用,由于大陆特有的一种细小的沙尘进入操作机关内,导致操作不良。三八式步枪通过简化操作机关和随枪机动作防尘盖的改良而成。早一些年,三十年式步枪也同三八式步枪一同服役。这两种步枪也因其发明者有坂成章而被命名为有坂步枪。
枪的命名1905年,三八式步枪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定型生产,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号: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为三八式步枪,从那时起三八式步枪就成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枪,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八式步枪结构简单,采用改进的毛瑟步枪的毛瑟式旋转后拉式枪机,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发射口径枪弹,射击时后座力小、易于控制,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准确度。但是×50毫米枪弹杀伤威力不足,弹头飞行稳定,虽然侵彻效果好,但是高稳定特性,使得杀伤力反而不高。虽然威力稍嫌不足,但它的枪机闭锁时极为牢固,发生膛炸时几乎都是枪管爆裂,少有枪栓突耳断裂的情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几乎不会产生枪口炽焰,在太平洋岛屿战斗时使用这步枪的日军狙击手对美军造成很大困扰,非常难以从枪口火光发现狙击手潜伏的位置。三八式步枪配有单刃刺刀,刀长500毫米,可装在枪上用于拼刺,也可握持刀柄进行劈杀。
三八式步枪也曾大量装备中国军队,尤其是抗日战争结束,侵华日军投降后,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在中国国共内战期间广泛使用。新中国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上,解放军手持的步枪就是三八式步枪。朝鲜战争初期三八式步枪是中国志愿军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继承了其前辈村田式步枪的特点,那就是弹丸初速高、瞄准基线长、枪身长。这样的特点使三八式步枪射程远,打得准,也适合白刃战,不但日军喜欢用,中国军队缴获后也喜欢用,战前还从日本进口过一批。但是它也有缺点,因为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因此命中之后往往易于贯通,创口光滑,一打两个眼,对周边组织破坏不大,在杀伤力上不如中国的中正式步枪。白刃战中,这个缺点更为突出,因为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互相重叠,使用三八式步枪,贯通后经常杀伤自己人。而且,由于贯通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后弹丸会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而仅受贯通伤的对手未必当场失去战斗力,仍然能够反击!在二战中国战场,因为装备和训练的优势,日军人员损失与中国军队相比,达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军处于人员劣势。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枪在肉搏战中开枪射击,因为误伤造成己方大量减员,显然是赔本的事情。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关于王八盒子手枪
";十四年";式手枪其实就是";王八盒子";,是日本军队配发的制式武器。当时日本侵华的关东军不适应东北严寒的气候,所以,日本军事生产部门在原来";十四年";式的基础上,作了两次改进:一是扩大扳机护围,使关东军戴上棉手套也可以将手指伸入扳机护围;二是手枪座上增加一个用钢皮做的弹簧卡住,以防止弹夹掉下来。因为";十四年式";手枪枪形很像在中国普遍使用的德国毫米毛瑟驳壳枪,而后者因有一木盒装枪,被叫为";盒子枪";,这样一来,日本鬼子使用的、样子又像盒子枪的";十四年";式,就被中国军民称为";王八盒子";。
结构剖析
“王八盒子”是日本为了解决当时日本军队没有统一制式军用手枪的问题,于大正天皇十四年(即公元1925年),在日本陆军大将南部麒次郎设计的南部陆式8mm半自动手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在此之前,日军中的日造手枪主要是由南部设计的各式手枪和九四式手枪,这些手枪的口径均为8mm,因此日本军方要求新制式手枪的口径也定为8mm,并且枪弹与以前的各式8mm手枪通用。此外对这把新式的制式手枪的战术技术性能着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主要特点如下:
(1)“王八盒子”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闭锁卡铁后端下落开锁,闭锁十分确实,其特征如德国毛瑟M1896半自动手枪(即通常所说的驳壳枪)以及瓦尔特P38半自动手枪的闭锁结构。
(2)“王八盒子”采用了类似勃朗宁手枪的那种空枪保险机构。当卸下弹匣之后,即使弹膛内仍顶着一发枪弹,并且没有装定手动保险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走火”事故。据说在当时的日军中,手枪发生“走火”事故的主要原因,多是由于误以为取出弹匣、枪就“安全”了的错觉。“王八盒子”的空枪保险机构,就是针对日本军人多有上述错觉,常常误操作“走火”而设置的。空枪保险机构的特点是,当弹匣向下抽出一点(约3~4mm)时,扣动扳机即无法击发。
(3)“王八盒子”的造型布局,充分考虑了手枪射击时的指向性这一重要的人机工程问题。其握把与枪管轴线之间的夹角设计为120°,故在紧迫局面仓促出枪射击时,可以握枪手食指指向物体的习惯开枪,有效提高手枪的战斗反应时间和射击精度。采用这种类似德国卢格P08手枪的造型布局,使“王八盒子”的质心基本上处于掌心位置上,而且使用的南部8mm手枪弹各种性能指标与通行欧美各国乃至世界各地的9×17mm自卫手枪短弹相当,瞄准基线却长达200mm,虽威力不大,但精度较高。特别是其细长的枪管,对瞄准的导向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因此,“王八盒子”的射击精度,在当时世界各国的手枪中,算是比较优秀的。
(4)“王八盒子”在整体结构设计上,比过去的日式手枪简化了很多,使手枪更为紧凑简单。究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简化加工工艺和便于大量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日后的战斗使用中,减少因结构复杂而造成的故障和给军械技术勤务与保障带来的麻烦。例如在设计上,“王八盒子”一反南部陆式手枪左置复进机和可调式照门的习惯结构,而采用了沿枪机两侧布置复进簧的紧凑设计和固定式照门,较大幅度地简化了全枪结构,减轻了全枪质量,减少了全枪宽度,特别是增强了全枪的对中性,避免了因复进机左置造成的偏转力矩。这一点,同样有助于提高枪的射击精度。
大正十五年(1926年)11月,日本名古屋兵工厂开始批量生产“王八盒子”。同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去世,昭和天皇继位,12月31日,昭和元年始,但是“王八盒子”左面的铭文仍沿用“十四年式”。至此,“王八盒子”很快陆续投入日军使用。特别要说明的是,入侵我国东北,建立和控制所谓满洲国的日军,是最早装备“王八盒子”的日本侵略军。早期出品的“王八盒子”毛病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毛病是击针的设计存在重大缺陷,在日常使用中经常发生击发无力和击针折断等致命问题,特别是在东北那样高寒气候中,由于击针上涂抹的润滑油粘稠度增加,问题更为严重。那时,每支手枪都随枪多配一根击针,放在枪套下面的备份弹盒中,以备更换。直到昭和七年(1932年),南部武器公司重新改进设计的击针才全部取代了早期的击针,当然也就不再随枪配备备份击针了。
在漫漫抗战的十几年间,日本鬼子使用十四年式南部手枪究竟枪杀了多少我国无辜百姓,已无法统计。因8毫米十四年式南部手枪只有自卫手枪的杀伤力,在战场上难以抵挡中国抗日军民广泛使用的毫米M96式毛瑟盒子枪,只有日本鬼子在对我抗日根据地无辜百姓施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时,这种外形怪异,既不中看,又不中用的手枪,才能在近距离杀害手无寸铁的百姓时派上用场。因此,使用这种手枪的日本鬼子最受老百姓憎恨,称该枪为“王八盒子”,首先是我国北方抗日根据地军民出于对惯于滥杀无辜百姓的日军中下级军官的刻骨仇恨,而刻意命名的。因“王八”一词在我国无论南方、北方都是骂人的引申语,常用于形容横行乡里的恶霸、地痞、流氓等恶人,是人们背地里骂人较狠的俗语。称十四年式南部手枪为“王八盒子”,说明我国抗日军民对这种日本鬼子的枪既憎恨又鄙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战最差手枪———王八盒子
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南部十四式手枪,但“王八盒子”却是人尽皆知。在《地道战》等影片中,日本侵略军的“王八盒子”看起来威风十足,但实际上,它是二战中表现最差的手枪。
二战中最差的手枪
二战中日本的战舰制造水平和军队整体的战斗素养都可以称为世界准一流水平。但是日本战争初期装备的轻武器,却是差强人意:无论是穿透力强但杀伤力弱的“三八大盖”,还是故障多火力弱的“歪把子”轻机枪,都是二战中最差劲的武器之一。但是这些垃圾的轻武器如果和当时日本装备的制式手枪南部十四式(该枪设计者为南部骐次郎,1925年定型,由于该年是日本大正十四年,所以被成为南部十四年式手枪)比起来,还算不错的。二战中日本装备最为差劲的枪械可以说就是“王八盒子”,不但日本军方对其抱怨不断,甚至连缴获该枪自己使用的国军,八路军,新四军等游击队员对其也骂声不绝。
手枪该有的缺点它都有
任何手枪都可能有故障或缺点,但是故障率高或者缺点多到南部手枪的地步,就让人忍受不了了。
南部手枪的撞针设计有严重的缺陷,硬度不够而且较脆。实战中频繁出现撞针击发无力现象和撞针折断现象。撞针的严重问题直到1932年更换新式撞针才有初步的改善,但是这个问题直到二战结束时仍然困扰着手枪的使用者。美军士兵曾经嘲笑南部手枪连自杀时也会出现故障,导致自杀不能成功。
至于弹夹脱落更是笑柄一级的严重问题。南部手枪整体设计是仿造鲁格P08手枪的,大家都知道,鲁格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单手退出弹夹。南部手枪自然也有这种功能!遗憾的是,该枪退出弹夹时使用的弹夹扣位置比鲁格稍微向下。这就让射击时很容易错误按到该弹夹扣,造成意外的弹夹脱落。后期虽然他们也使用诸如防止弹夹脱落的弹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现象,但是又使得使用者无法单手退出弹夹。
走火问题更是日本军官的噩梦,从技术上说,走火的原因主要是南部式手枪退出弹夹以后,枪膛里面仍然有一发子弹。如果此时使用者没有使用手动保险,错误操作或者发生激烈的震动,这发子弹就非常容易走火伤人。
另外,该枪在稍远一些距离上淮确度较差。同时该枪射出的子弹初速仅有320米/秒,动能只有338焦耳,所以距离稍远时该子弹的穿透力非常弱。根据抗战老兵的回忆,南部手枪有时连稍硬一些的木板门也无法击穿。
优点:适合白刃战和肉搏战
南部十四式从外形上来看与大名鼎鼎的鲁格P08有一些相似,其实这是源自于南部大佐设计时仿造了鲁格P08的设计思路。鲁格P08是有史以来指向性最为出色的手枪之一,仿造它的南部十四式也继承了一些它的优点。南部的枪把和枪管夹角为120度,枪管单独突出在外,这使得整枪的重心基本处于掌心的位置,非常的稳定,利于迅速改变枪口的指向。简单地说,该枪的反应速度很快,射击时可以直接用枪口指向敌人概略瞄准后迅速射击。这种设计对于近战中使用的手枪是非常重要的。在之后的实战中,虽然南部手枪问题多多,但是仍然在白刃战和肉搏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另外,该枪近距离的杀伤力很强。这主要是源自于该枪使用的南部式8毫米手枪弹。该手枪弹在近距离内有着相当的杀伤力。子弹射中身体会产生类似达姆弹一样的变形和翻转,造成人体的严重伤害。
“王八”以及“盒子”———绰号的由来南部十四式在中国有个响亮的名字———“王八盒子”。这个名字仔细分析起来还要拆开来说,首先说说盒子。
盒子或者盒子炮是一类自动手枪的通称,这类自动手枪一般用体形稍大的皮质枪套或者木质枪套背在肩上携带。这些皮质枪套和木质盒子还可以作为枪托使用。南部十四式手枪,很多时候也是使用一个很大的枪套挂在肩上携带的。必要时,这个大的枪套还可以作为枪托使用,可以抵肩射击。这就是王八盒子中“盒子”二个字的由来!";
“王八”的来源有两种可能,一种说法是因为南部十四式的枪套的翻盖部分很大,而且外形是个光滑的圆形,很有些像王八壳。所以老百姓就称其为王八!但是,这种枪套其实在中国也不罕见。一些自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