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包治百病之药,到此打住吧。
病由心生——企业有病,一定是“心思”在作怪。
好好想想吧。
最好的治疗是时刻进行自我诊断。
10。IBM:带着年轻人一同上路
1895年10月的一天,一个年轻人到美国全国现金出纳机公司办事,遇到了该公司设在布法罗市营业处的约翰?兰奇先生。他向约翰?兰奇先生表示:
“我……我希望能当一名推销员。”
“可以一试。”约翰?兰奇先生可没有太多时间跟他废话。
两个星期过去了,年轻人走街串巷,一台出纳机也没卖出去。
他来到约翰?兰奇的办公室,希望这个前辈能够给予指教。
“哼,我早就看出你不是干推销的那块料。瞧你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还不赶快给我从办公室里滚出去!你呀,老老实实地回家种地去吧。”
约翰?兰奇竟然劈头大骂。
这个年轻人身材高大,此时却无地自容。不过,他没有因为被数落而不满,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最后,约翰?兰奇没有再发脾气,而是和蔼地说:“年轻人,不要太着急了,让我们来好好地分析一下,为什么没人买你的出纳机呢?”
约翰?兰奇换了一个人似的,他请年轻人坐下,接着说:“记住,推销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如果零售商都愿意要出纳机,他们就会主动购买,用不着让推销员去费劲了。推销是一门学问,而且学问很深。这样吧,改日,我和你走一趟。如果我们俩一台出纳机都不能卖出去,你和我都回家种地吧!”
约翰?兰奇没有食言,过了几天,他带着年轻人上路了。
年轻人非常珍惜这个宝贵的机会,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他认真地观察这个老推销的一举一动。在一个顾客那里,约翰?兰奇静静地说:“买一台出纳机可以防止现金丢失,还能帮助老板有条理地保管记录,这不是很好吗。再有,这出纳机每收一笔款子,还会发出非常好听的铃声,让人心情愉快……”
年轻人睁大眼睛看着一笔生意就这样谈成了。
后来,约翰?兰奇又带着这个年轻人出外推销,都成功了。
年轻人后来知道,约翰?兰奇那天对他的粗暴,一不是真的看不上他,二不是跟老婆吵架了拿他撒气,而是对推销员的一种训练方式:他先是将人的脸面彻底撕碎,然后告诉你应该怎样去做,以此来激发人的热忱和决心,调动人的全部潜能和智慧。
这个年轻人从约翰?兰奇那里学到了这种容忍的精神和积极的处世原则。1913年,他被人诬陷,被公司老板冷落了好几个月,最后被开除。那一年他已经39岁了。但他决定东山再起,没用多长时间,他负责经营一家只有13个人组成的计算制表记录公司。但并不顺利,几年后,公司几乎要破产,是靠着大量借贷才熬过了1921年的经济衰退。1924年,已经不再年轻的他将公司更名,他希望公司提高眼界,更上一层楼,成为真正具有全球地位的伟大公司。这似乎有点滑稽,听听他的儿子是怎么描述的:
“家父下班回来,拥抱母亲,骄傲地宣布,从此之后,计算制表记录公司改称比较响亮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我站在客厅的走廊上想到:就凭那家小公司?家父心里想的一定是未来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他实际经营的公司仍然到处是叼着雪茄的家伙,卖的是咖啡研磨机和屠夫用的磅秤。”
好了,前面说的这个人就是:IBM的创始人——托马斯?约翰?沃森。
所以说,IBM是从带着年轻人一同上路开始的新里程。
评述
1874年,托马斯?约翰?沃森出生。谁也没有看到,这位17岁时就赶着马车奔驰在纽约州附近的农村推销货物,被人小看了的乡村货郎,竟然成为IBM这个电脑巨人的奠基人。
他的成功,离不开引路人。
约翰?兰奇对21岁的托马斯?沃森先斥责后提携的训练,影响了他一生和他的企业。日后,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推销员,并使得IBM成为一个具有非凡推销能力的企业。美国一家杂志说:“在企业历史上,IBM公司采取的推销活动,其影响之大是空前的。”
在这里,再一次看到了对新员工进行最基本的心理和技能的训练,对其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的重要性。
培训的方法很多,不能不承认,约翰?兰奇技高一筹,最难得的不是他的激将法,而是放下书本,将托马斯?沃森带在身边,与年轻人一同上路,在实践中进行身教。
至于说托马斯?沃森将公司更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可以看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没有这一点,也就没有未来的IBM。
1956年6月19日,82岁的托马斯?约翰?沃森在纽约逝世。《 纽约时报 》用了四栏篇幅刊登了讣告,并引用了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声明中的一段话:“托马斯?约翰?沃森的逝世使我国失去了一个真正的杰出的美国人——一个首先是伟大的公民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的企业家,我失去了一位诤友。”
这个评价是公允的。
先于托马斯?约翰?沃森闭上眼的约翰?兰奇,也该欣慰了。
11。菲亚特:吉德拉的三板斧成就辉煌(1)
1899年,乔瓦尼?阿涅利与他人联手创办了一家汽车公司。1906年,阿涅利将公司定名为意大利都灵汽车制造厂,后来改制为股份公司:(中文音译:菲亚特),既是公司名称的缩写,又是产品的商标名称。
1949年,阿涅利的孙子贾尼?阿涅利被指定为菲亚特公司副董事长,1966年,被正式推举为菲亚特公司的董事长。在阿涅利的领导下,菲亚特公司发展迅速,旗下的菲亚特汽车公司成为意大利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前期这10年间,由于国际汽车市场疲软,意大利本国工资升高、物价上涨等不利情况冲击下,再加上公司内部出现了管理问题,菲亚特汽车公司经历了历史上最不堪回首的日子,公司连年亏损,在世界汽车生产商的排名榜接连下跌。此时,菲亚特集团的决策层中有不少人力主甩掉汽车公司这个沉重的大包袱。消息传出后,菲亚特汽车公司上下一片恐慌,都不知哪一天公司就会被卖掉或是解散。
1979年,阿涅利任命47岁的维托雷?吉德拉出任菲亚特汽车公司总经理。
吉德拉能给员工们的心神不定带来什么“安定片”吗?
吉德拉看起来没有什么办法。
他总是带着微笑与大家在一起交谈、访问。
他询问的问题倒是不少。
不久,吉德拉的小本已经记满了最后一页。一天,他合上笔记本,召开了公司管理人员会议。
“诸位,近年来我们公司每况愈下,似乎要从欧洲汽车生产商的序列中消失了。对此,我作为一名老菲亚特人,深感痛心。今天,请大家思考,菲亚特的问题在哪里?”
一片沉默。
吉德拉随即宣布:“散会。”
众人神情严肃地离开会议室。
看着大家的背影,吉德拉满意地笑了。看来,他的计划已成功了一半:他相信今天的会议已经调动起了大家的情绪,首先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斗志,别看大家默不作声,心下都已经开动脑筋了。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计划铺平道路。
几天后,吉德拉又召开了公司管理人员第二次会议,这一次,他可没有马上宣布散会,而是举起了他的“三板斧”。
“我们要大幅度地进行机构调整,大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吉德拉严肃地说,“菲亚特汽车公司机构重叠,效率低下,是导致企业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
吉德拉雷厉风行,动手果断。很快,他关闭了国内的几家汽车分厂,淘汰冗员,职工总数一下子减少了1/3,由15万人降至10万人。这次机构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是对菲亚特汽车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的调整。这些海外机构数量众多,但绝大部分效率低下,所需费用却很庞大,经常是入不敷出,成为公司的沉重包袱。吉德拉毫不犹豫地砍掉了一些海外机构。他停止在北美销售汽车,还拿掉了设在南非的分厂和设在南美的大多数经营机构。
吉德拉的“精简高效”遇到了强大的阻力。菲亚特汽车公司的员工人数在意大利首屈一指,被称为“解决就业的典范”,这次裁减人员的数量如此巨大,自然引起各方议论,但吉德拉丝毫不为所动,坚定地完成了计划。
吉德拉的“第二斧”是对生产线的改造。吉德拉通过在工厂的实地调查,认为公司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是造成它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吉德拉大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利用计算机和机器人来设计和制造汽车。正是根据计算机的分析,使汽车的部件设计和性能得到充分改进,使其更为科学和合理化,劳动效率也随之提高。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公司的汽车品种和型号大大增加,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大加快,这就增强了菲亚特汽车的市场竞争能力。 。。
11。菲亚特:吉德拉的三板斧成就辉煌(2)
吉德拉的“第三斧”是对汽车销售代理制的改革。过去菲亚特汽车的经销商不需垫付任何资金,而且在销售出汽车后,也不及时将货款返回菲亚特,而是占压挪作他用,这使得菲亚特的资金周转速度缓慢,加重了公司的困难。吉德拉对此做出了一项新的规定:凡经销菲亚特汽车,必须在出售汽车前就支付汽车货款,否则不予供货。此举引起了汽车经销商的强烈反对。但吉德拉始终坚持己见。结果有1/3的菲亚特汽车经销商被淘汰出局,其余的都接受了这一新规定,这大大提高了菲亚特的资金回笼速度,减轻了菲亚特的财政困难。
在古德拉的主持下,菲亚特汽车公司通过一系列改革,成效显著,重新焕发了活力。
评述
吉德拉的成功来自他走群众路线。他的“三板斧”直接来自与员工的沟通获得灵感、智慧和动力。最为主要的,在这之后,他与公司高层达成了改革的共识。
正确的决策都是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准确研究与判断基础之上。
吉德拉的“三板斧”也是有先有后,先易后难,有章有法。
先从内部精简开始——对冗员下手,增强大家的危机感,这很快容易见效。
然后,将锋芒对准生产设备,改进技术和工艺。这时候大家的情绪已经稳定了,而且改革的热情极高,技术改造是顺理成章。
接着,在两项内部改革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能力的时候,将最难的问题——经销商“不垫付任何资金”提了出来。吉德拉之所以敢向经销商叫板“必须在出售汽车前就向菲亚特支付汽车货款”,是因为他手里有容易出手的汽车。试想,如果吉德拉上台就这样要求,结果肯定是被经销商看做是疯子:你有什么资格?
当然,吉德拉现在是有这个把握的:你不卖,有人卖。菲亚特的汽车是会给大家赚钱的,不会烂在手里。
没有人不想吃香饽饽。
2006年度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 世界品牌500强 》排行榜中,菲亚特汽车公司名列第185位。该企业在2007年度《 财富 》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84。
链接
乔瓦尼?阿涅利曾是意大利国会的议员,妻子是美国人。1899年,阿涅利与他人联手,在波河岸边的科尔索—丹特创办汽车制造厂,当年便生产出8辆微型轿车,因而成为世界上较早生产出汽车的厂家。在生产轿车的同时,老阿涅利不断创新,又于1903年研制出卡车,1906年生产出军用货车,1907年生产出船用柴油机,1908年生产出飞机发动机,1911年生产出筑路用牵引机和农用拖拉机,1912年生产出飞机。
1906年,老阿涅利正式将企业定名为意大利都灵汽车制造厂,后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中文音译:“菲亚特”),既是公司名称的缩写,又是其产品的商标名称。
老阿涅利生了6个孩子,1935年,长子因飞机失事而不幸去世,老阿涅利就一心培养于1921年7月12日出生的孙子贾尼?阿涅利,希望他成为家族事业的接班人。因此,1936年,小阿涅利15岁时,就进入菲亚特企业,跟在爷爷身边学习经营管理,正式成为“菲亚特王储”。老阿涅利用心培养自己的长孙,1939年又送小阿涅利到美国汽车城底特律去考察,学习“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创新精神和经营之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小阿涅利参过军;他毕业于都灵大学,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律师。
1939年,老阿涅利又建立了更大规模的现代化的轿车制造厂——米拉菲奥列汽车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菲亚特遭受巨大破坏。因为小阿涅利的奶奶是美国人,二战后阿涅利家族同美国建立了更加密切的关系。1945年,老阿涅利去世,小阿涅利成了菲亚特集团实际上的掌门人。他得到了英国根据马歇尔计划援助意大利的资金中的大量份额,在老阿涅利的得力助手维托里奥?瓦莱塔的辅佐下,很快便使菲亚特集团重新活跃起来,并于1947年吞并了皮埃蒙特汽车公司。该年底,该公司已基本恢复到二战前水平。
1949年,贾尼?阿涅利被指定为菲亚特公司副董事长。
贾尼?阿涅利的妻子玛蕾拉?卡拉乔治迪?卡斯塔尼亚托郡主,是一位那不勒斯的贵族之女,她聪明而美丽,对丈夫的事业十分支持,而对他的*不羁的性格十分容忍。在瓦莱塔和玛蕾拉的协助下,阿涅利于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先后推出了“菲亚特…600型”和“菲亚特…500型”汽车。这两种车型很快便在市场上畅销起来,使得菲亚特集团追上了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
1966年,贾尼?阿涅利被正式推举为菲亚特公司的董事长。
1979年,贾尼?阿涅利推举维托雷?吉德拉出任菲亚特汽车公司总经理,使得菲亚特汽车公司重新崛起。
贾尼?阿涅利在世人的眼中,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董事长,而几乎成了“意大利的化身”。一个美国外交官曾说:“阿涅利,他几乎是意大利的洛克菲勒、福特、罗斯福。找遍全美国,你也无法找出一个人和一个家族,其声望足以代表全国的成就。可是在意大利,阿涅利就是这样一个十分显赫的象征。”
意大利的菲亚特集团的菲亚特汽车公司,是意大利最大的私营垄断企业组织,它占有意大利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四成、全国股市的三成。菲亚特汽车公司的轿车产量,多年居欧洲第一位,长期占全国汽车产量的90%以上。
菲亚特汽车就是“意大利汽车”。
。。
12。迪士尼:不要活在过去的时间里(1)
1966年11月30日,沃尔特?艾拉斯?迪斯尼逝世。
20年过去了,迪士尼公司一直尊敬着创始人的形象,但过去的火花、灵感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似乎随着迪士尼的离去而消失了。这期间拍摄的电影缺乏光彩,票房收入极差。1971年开放的加利福尼亚的迪士尼乐园也没有什么新的娱乐产生亮点……
“沃尔特将会怎么做?”
大家都发出了这种疑问——成为公司难以回答的问题。有些员工认为,他们是在为一个死人工作呀。
1982年的纯利润下降了18%,第二年又下降了7%……
沃尔特?迪士尼公司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个时候,迈克尔?艾森纳来了。
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