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傻十日谈(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傻十日谈(全)-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阶段就用最严酷的方式去面对申请的根本原因吧——不要等到真正面对教授的时候,才发
现自己什么都说不出来;也不要期望有限的申请材料可以隐藏你的缺陷——如果你是真的
不懂,无论如何包装,无论如何伪装,都不会有任何的作用——只有你真正懂一些东西的
时候,你才是真正的有价值并且有竞争力的一个申请者。

从一开始,就直接面对最残酷的质疑,并逼迫自己去弄明白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缺陷,
确实是最辛苦,但是,毫无疑问是最有效的申请准备方式。

事实上,当我做到第五次模拟面试的时候,我就开始重新修改我曾经认为满意的简历了
和文书了。我曾经认为很有效的描述,看起来很有见解的评论,现在看起来,真的有几分自
以为是的幼稚。确实,任何一个字眼,几乎都可以体现你的水平、你的层次,你到底懂的
多还是少,是精深还是肤浅。同样是做一个试验,有的人会满足于一个试验的结果的成功;
有的人会去分析是不是存在着更有效的方法或者途径;有的人会去思考这个实验的扩展领
域;有的人会反向地去分析失败的可能性及其原因,或者成功的机率因素;还有的人会走到
应用体系的环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角度和水平,在一个真正的专家的
眼中,正是这些细微的差别,可以发现层次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我想,现在,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太傻强调“去说,而不是去写”,“首先做模拟面试,
而不是首先制作简历”。如果你尚未深入理解你所做的事情,你就很难贴切、全面地描述你
做的工作,即使在简历中的那简单的一两行字符上,要想表达得恰如其分,已经相当困难
了,更不要说在文书那种大段的文字中。很多时候,你认为你在说服一个人,但是,实际上,
你在让对方对你的水平有更多的了解。也许这就是在我目前的工作中,我每周必须要向主管
汇报工作,而不是提交所谓的文字报告的原因吧。在语言的交锋中,所有的缺陷都无处躲藏,
当然,真正专业的人,即使只拿到一份文字的报告,也可以敏锐地看出你工作的实质和价值。

我想,我在慢慢的理解申请前期的主要文件及其准备工作的实质了。经过了五次和太傻
的谈话之后,我终于开始对申请的前期准备工作,有了一种全面的认识,那是一种融汇贯
通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神奇,很奇妙,我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它,但是,我知道,我自身真的
已经发生变化了。当我再重新看我以前申请写的文书,写的邮件,看以前那些精心准备的资
料的时候,我经常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陌生感——这,真的是我以前做的东西吗?那个时候,
我难道真的会写出这样幼稚的文书吗?那些我曾经自以为豪的文书中,我不断地抒情,不
断地感慨,不断地表达自己的兴趣与决心,不断地尝试着用所谓优美的文字去打动教授,
现在看起来,只有一种无病呻吟,我现在相信,为什么中国学生的申请文书大部分都被扔
进垃圾堆了,我也能理解,为什么美国教授都不会喜欢甚至厌烦看中国学生的推荐信,文书
了,因为,在那些东西里面,几乎从来都找不到教授需要的东西,反倒是教授们最厌烦的空

…85 …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洞,修饰和虚伪充斥其中——那种某些老师们传授的“白血病”类型可以把教授感动的“泪
流满面”的开头,文书专家所炫耀的“流畅如水文字”,那些我们曾经自以为豪的在每个申
请者之间传颂的优美文书,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垃圾”。这样成堆的垃圾,每年成堆
地生产出来,成堆地涌向美国,成堆地进入美国的垃圾箱,很多申请者却对这些现象视而不
见,真是一种悲哀啊。

我想,现在我也可以理解,真正有价值的申请准备,是把所有的美丽外衣都抛开,用
最直接的方式去面对教授需求的申请准备,这种准备的核心在于“有效地提升个人的专业
价值”——这毫无疑问,也是教授筛选一个人的唯一标准。我们其实都知道,教授不会因为
你“有开朗的性格”而录取你或者因为你“能歌善舞,或者能言善道”而喜欢你;但是,
曾经的我们,都会不由自主自恋的想“教授当然会喜欢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会喜欢一个能给
实验室带来快乐的人”——现在,我相信,教授只会喜欢一种人,“能带来最直接的价值,
或者最直接的收获的人”。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可以回到我大学四年级的那个 
12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那个
时候信心十足的我自己:你没有任何所谓优势,不要浪费了自己未来一年的时间,你应该
从现在开始,就开始提升个人专业价值,毫无疑问,这是最重要的部分,也许你是本科大
四,没有任何实际的项目经验,但是,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去参与一个呢?就算只是打打杂,
也比你每天在寝室自怨自艾,或者盲目的信心百倍要好吧?在那些项目中,你只要身在其
中,可以有机会学到很多东西,参与到很多东西,你会有机会弄懂很多东西,即使现在已
经是 
12月份了,你也可以有学到东西的机会。这些东西,也许远远不足以你保障你申请到
好的学校,但是,为什么不去努力呢?至少你可以获得一些改变,一些提高,你的命运,
也许会因此改变。如果你什么都不做,把时间浪费在推荐信,文书这些所谓的文件包装上,
你肯定不会有任何的改变,你还是你过去的自己,你仍把前途寄希望于所谓的运气上。

我默默地坐在星巴克的角落中思考,心中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感慨,丝毫没有注意到太
傻已经走到了我的身边。当他向我打招呼的时候,我才从沉思中跳了出来,向太傻点头微笑。

太傻在我对面坐下:“Hi,想什么呢,想得那么入迷?”

我笑着说:“没想什么很重要事情。我在猜想,你今天会和我讲哪些新鲜的东西呢?”

太傻说:“那看你想知道什么了。我又没有做什么授课提纲,每次都不是随便聊聊吗?”

我点头说:“我现在已经能够掌握申请前期准备的核心了,大部分的问题我都可以自己
解决了。套用营销学的概念,应该可是说,产品已经生产好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去
把这个产品卖出去了吧!”

太傻点头说:“Jim,我已经感觉到你的信心了,这种信心和你以前那种盲目的自信是完
全不一样的。现在,你是不是已经有了一种很平静的满足感?我指的是在申请准备上面。” 


“很平静的满足……”我体会了一下太傻这个用词,说,“应该是这样吧。在以前申请
的时候,不管是在我自信心很足还是略有不足的时候,我都很急躁,总是觉得自己必须做点
什么,于是急切地到网上去看别人在做什么,回头在想想自己在做什么。我虽然自信,但是

…86 …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我的自信心始终与焦虑感纠缠在一起,我说不清楚自己在为什么而焦虑,那应该是未知结

果的迷茫。嗯,是这样的。我总是担心,总是想,这次申请,会有什么结果呢?我虽然表面
上在自信,但是,我知道,我自己总是不断地在怀疑,在担忧。” 


“那现在呢,就不担心了吗?”太傻接着问。 


“担心?我应该担心什么呢?结果吗?结果很重要吗?不管结果是什么,我想我现在已
经对自己很满足了。就算今年再没有什么我满意的学校录取我,我都不会因此而失望。从申
请这个过程中获得的价值,已经足够我受益很久了。再说了,为什么会没有结果呢?太傻,
你知道吗,很奇怪,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现在真的对申请的结果没有一点点的担心,
我想申请结果还是对我很重要的,因为不同的结果,会对我的生活轨迹产生影响,但是,不
论怎么改变,我都会很满足。”

太傻点点头:“Jim,你看这说明,你已经真的理解留学申请了。当你不再为方法、手段、
策略、途径的选择而焦虑的时候,就是你已经将申请融会贯通的时候了。你现在应该感觉
到,要做的事情,是一种非常存在的确定,你会说,‘当然应该这样’,而不会再有‘怎样
才能做的更好’之类的疑虑,对吗?”

我沉思着,然后点点头。是的,这段时间,我真的很少再像以前那样感到漫无目标。我
也不再像从前那样不断地怀疑自己什么地方没有做好,或者什么事情做错了。我甚至都没有
想过这样做是正确还是错误,我只是努力地把事情做好,并且,我知道,还有很多可以做得
更好的事情在等着我。我感到,生活在自己掌握之中,申请也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没有什
么值得疑虑或者担心的地方。也许我的确实不是最强的申请者,但是,我对我申请的结果
不存在疑问。因为我知道“我真的尽力了,并且我真的超越了我自己”。

太傻看我沉默不语,笑着说:“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状态,把它保持下去。我相信,
你的结果肯定是出乎你的意料的好。”

我不可置否地笑了笑,说“现在我知道我怎么也不算一个次品了。但是,未必良品就一
定可以卖个好价钱吧?要是你处在我现在的位置上,你会怎么把自己卖出去呢?”

太傻笑着说,“首先,我要确定自己到底需要卖给谁,然后给自己定一个好的价格,A 
GOOD PRICE!”

我点点头:“要是你是我,你希望把自己卖给谁呢?”

太傻说:“要是我是你,我会把自己卖给 
TOP10的学校!”

我说:“这个目标是不是太高了?要是卖不出去呢?是不是应该先分析分析,到底前三
十名的学校,有哪些教授,他们都研究哪些方向,然后再具体确定卖给哪些人呢?”

太傻微微的笑了笑:“Jim,你看,你其实对这些都明白,不用去套我的观点。我肯定,

你在这段时间,没有和任何教授或者学校联系吧!” 


…87 …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我笑着说:“确实没有。我觉得,这件事情我以前已经做得很多了,该知道的我都知道
了,所以不用再费力做什么联系了。把自己做成一个好产品,让自己的 
‘肉丝’多一些、
大一些,比费力地去琢磨‘到底什么人要买’,有价值的多吧?不过,假如你是第一年申
请,并不知道什么教授做什么方向,你会怎么做呢?”

太傻说:“我想,我还是不会去在自己没有做好专业准备之前,去费力地联系什么教授。
就算联系上了,又能获得什么信息呢?”

我有些感概:“说实话,一个没有申请经验的人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很多人
在开始申请的时候,对学校并没有什么敏锐的概念,这种对学校层次的概念,基本上要自
己做过一次申请,才会真正地获得吧。记得我第一次申请的时候,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和
各种人联系,套取各种信息,如奖学金呀,录取率呀,教授是不是招人呀,可累坏了。”

太傻点头说:“可以想象得出你当年的辛苦。但是, 
Jim,我还有一个问题,现在你再回
想一下,那个时候,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和那么多的教授联系,是不是真的了解到了必要
的、有价值的申请信息呢?”

我摇摇头:“说实话,现在看起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多少。虽然,那个时候,我总
是很激动,我总是觉得,我了解了很多别的申请者都不知道的小道消息,比如某某学校今年
奖学金设置得特别多呀,或者某某教授对中国学生很有兴趣呀。我觉得,我在申请中,就是
因为这些消息的存在,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于是我会更乐此不疲地去收集这些东西,但是,
现在看来,真的有一些好笑。从本质上来讲,做这些工作,对申请根本不会有什么实际的帮
助。”

太傻接着问:“为什么不会有实际的帮助呢?”

我想了想,说:“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哪些大学热门,哪些大学冷门,都是
摆在面上的事情。你看,中国每个申请者,一般都申请 
10…15所左右的学校。在信心不足的
情况下,有人甚至会申请 
30所以上的学校。每个人都对自己申请的学校作了排名,通常是
把最好的也是录取希望不大的学校放在前面,把最有可能录取自己的学校放在中间,然后挑
几所学校保底。于是,排名 
30…80的学校几乎每个学校都是人挤人,尤其是热门专业,中国
申请人挤到上千,尤其像 
USC,IOWA,OHIO这种最喜欢招收中国学生的地方,谁都不会
忘记去申请它。就算一些相对不是很热门的文科专业,每个学校至少 
300以上的申请人去扎
堆。你以所谓的小道消息、内部信息为依据进行选校,以为这样做可以少走弯路,但最后
你却发现,你只是扎堆到那种申请人已经多得成堆的地方了。而且,虽然多数人都在申请
前查看了相关资料,但至少有 
50%申请人最终只是凭感觉作随机选择。换句话说,大部分
人,都只是在碰运气罢了。这样种行为方式,导致了美国所有的学校都有人申请,特别排
名 
150名以前的学校几乎都会被扎堆,就算 
Harvard也不例外。为什么呢,因为很简单,至
少 
5个申请者中肯定有一个人申请 
Harvard。就算他知道自己肯定不会被 
Harvard录取,也
会去把它加在自己的学校列表里面。他会想,试试吗,就算是落榜了,也不会不死人的,申
请 
15所学校和申请 
16所学校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于是,每年 
Harvard都至少要收到超过 
2000
的中国学生的申请材料吧。你说,就算我通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明白了,原来 
Harvard
今年会多招 
2个国际学生,于是我要申请 
Harvard,这会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88 …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更可笑的事情是,中国学生在选校过程和套磁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自以为是地
把收集教授信息作为第一目标,他们都认为,要是我发现某个教授今年有比较多的奖学金,
比较多的招生计划,于是我就可以主攻这个对象,这样会有更大的成功率。于是大家都会
拼命去收集这类信息。还有不少人给教授发无数邮件,询问奖学金情况,问是不是招人,
招不招中国学生。于是,教授的邮箱里垃圾邮件成堆。我以前也总是做这样的事情,但是,
第一次申请失败后,我就在想,就算我知道了某个教授要招人,又能怎么样呢?我还有很
也无法知道的事情——比如他是不是已经有了确定人选了,比如他是不是根本就没打算招中
国学生,比如他要招的人是不是一定要具备某些特殊要求。就算你把这些信息都弄到了,
你肯定只会有一个结论——这个教授,不适合我申请。”

太傻笑着点点头:“事实上,这是一个本质上的误区。很多人认为,在申请中,信息很
重要。这句话本身当然是对的,但是,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信息的价值,这种学校信息、
教授信息,不是给他们确定申请学校用的,是给他们确定自己的定位用的,而且,我们很
早就说过,这个定位,不是申请学校层次的定位,而是自己专业上的定位,而这个定位是一
个很简单的过程,对吗?”

我很重地点了点头:“对,这是一个很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