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反潜巡逻机无法拦截潜艇发射的鱼雷,但是肯定能够迅速采取反制,甚至能发现逃逸的潜艇。

    与攻击核潜艇配合,联军的反潜巡逻机能够轻而易举的击沉“海龙”号。

    万幸的是,“海龙”号不是首艘发起进攻的潜艇。按照周渝生的安排,将由三艘远离航母战斗群的潜艇首先发起攻击,用潜射反舰导弹攻击航母战斗群里的大型战舰,吸引美军的攻击核潜艇,然后由“海龙”号发动致命打击,用鱼雷攻击美军航母。照此计划,撤退的时候,“海龙”号还有机会偷袭美军攻击核潜艇,掩护三艘友艇离开交战海域。只是命令中没有提到撤退的事情,“海龙”号也可以在完成攻击任务后,单独离开战场。到底怎么做,由艇长决定。

    按照这套作战计划,“海龙”号暴露的可能性并不大。

    萨非墨只需要耐心等待,在三艘友艇发射反舰导弹,引开美军反潜兵力的注意力之后向二十多公里外的航母发射鱼雷就行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再次让萨非墨倍感惊讶。

    六架反潜巡逻机到达后不到十分钟,北上的三架首先转向南下,从“海龙”号所在海域向南飞走了。随后,向东飞行的三架反潜巡逻机也迅速转向,从“海龙”号东南方向上向南撤退。

    美军竟然主动撤走了反潜巡逻机!

    惊讶之余,萨非墨知道,攻击航母战斗群的时机到了。

    潜伏在外围的三艘潜艇首先动手,在三分钟内,各自发射了五枚潜射反舰导弹。

    受鱼雷发射管直径限制,潜射反舰导弹的威力都不大。由040型发射的五枚反舰导弹是从俄罗斯引进的“俱乐部”型,由039型发射的反舰导弹则是国产的…802型。前者的性能稍微先进一些,只是仍然比不上空射反舰导弹。

    此时,反舰导弹的性能并不重要。

    美军航母战斗群已经彻底瘫痪,根本无法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至于海面下的攻击核潜艇,更加无法对付反舰导弹。

    除非航母战斗群上空有美军的战斗机,不然只能祈祷这些导弹出现故障。

    战场上,没有美军的战斗机。

    如果有战斗机掩护航母战斗群,六架反潜巡逻机就不会急匆匆的离开航母战斗群了。

    三艘常规潜艇此举,就像捅了马蜂窝。

    听到反舰导弹出水时的声响后大约五分钟,“海龙”号的侧舷声纳阵探测到了美军潜艇发射远程反潜导弹时发出的声响。

    首先进行反击的是位于航母战斗群西面的那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

    因为离“海龙”号至少有六十公里,所以萨非墨不需要担心被美军发现。

    紧接着,位于航母战斗群东面的两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开始加速,向“海龙”号南面的三艘常规潜艇逼近。

    大概是距离太远,这两艘攻击核潜艇没有急着发射反潜导弹。

    萨非墨心里非常有数,对“海龙”号威胁最大的是那艘“弗吉尼亚”级,只要那艘潜艇还在航母战斗群附近,“海龙”号就有可能遭到反击。

    既然已经等了数个小时,再等几个小时也无妨。

    潜艇间的战斗不像空战那么迅速,即便是核潜艇与常规潜艇的战斗,也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耐心等待,很快就收到了回报。

    因为三艘常规潜艇发射导弹后就转向规避,而三艘美军的攻击核潜艇又离得太远,所以在可以使用重型反潜鱼雷的时候,交战地点已经向南转移了二十多公里。等美军攻击核潜艇赶到,首先得重新搜索躲藏起来的常规潜艇,然后才能发起攻击。搜索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果三艘常规潜艇的艇长有点野心,就会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反伏击。

    在这场战斗中,优势不在攻击核潜艇一方,而是在常规舰艇这边。

    三艘美军潜艇为了抓住逃逸的敌艇,必须高速航行,因此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噪声。即便三艘常规潜艇的性能不怎么样,也能发现美军潜艇,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中,选择有利的伏击阵位。

    当然,战斗没有这么简单。

    美军艇长的经验非常丰富,肯定知道高速追击产生的隐患,因此在追击时,三艘攻击核潜艇都在使用主动攻击声纳搜索周围海域,争取先敌发现。只是这仍然不足以确保首先发现敌人,因此三艘潜艇一前两后,由率先从航母战斗群西面南下的那艘充当排头兵,另外两艘紧随其后。如果前面的潜艇遭到攻击,后面两艘潜艇就能进行反击。即便对方首先攻击后面两艘潜艇,前面那艘也能利用速度优势,迅速摆脱对手,在对方鱼雷的射程之外转向,然后发起反击。

    只是,在没有主动权的情况下,美军的劣势仍然非常明显。

    此时,那艘“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与“洛杉矶”级相比,“弗吉尼亚”级的最大速度没有优势,但是最大安静航速超过了二十节,因此能够悄无声息的跟在“洛杉矶”级后面,防止“洛杉矶”级遭到伏击,并且在关键时刻发起攻击。

    萨非墨没有指挥过核潜艇,但是在以前的演习中,多次与核潜艇对抗。

    潜艇战,拼的就是先敌发现与先敌攻击。因为核潜艇拥有非常明显的速度优势,还拥有较为明显的潜深优势,所以在与常规潜艇对抗时,即便没有做到先敌攻击,也能在反击中夺回主动权。

    那艘“弗吉尼亚”级肯定在三艘“洛杉矶”级后面,而且关闭了主动攻击声纳。

    因为“洛杉矶”级全速航行时发出的噪声非常响亮。“海龙”号又收回了拖拽声纳,所以没能发现“弗吉尼亚”级。

    到这一步,萨非墨必须做出选择。

    在友艇遭到攻击前动手,还是在友艇遭到攻击后动手?

    前者,能帮助友艇摆脱困境,却无法保证顺利完成伏击任务。后者,能保证顺利完成伏击任务,却会让友艇陷入险境。

    这是一个困难的选择,又是一个必须立即做出的选择。

    (未完待续,阅读最新章节请访问:。)!~!

    ..

第一百一十章 爱莫能助

    第一百一十章爱莫能助

    按照美军的作战记录,掩护航母战斗群的n781“加利福尼亚”号攻击核潜艇在当地时间八月二十四日凌晨一点三十七分首次探测到潜射反舰导弹出水时发出的声响,随即向南机动,掩护三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进行反潜作战。

    转向时,“加利福尼亚”号关闭了主动攻击声纳,把航速升高到二十二节。

    这个速度,勉强能跟上全速航行的“洛杉矶”级,到达目标海域时,与东面两艘“洛杉矶”级的距离在二十公里左右,正好在m48重型反潜鱼雷的最大射程之内,能为两艘友艇提供有效掩护。

    美军采取的战术非常简单,也非常有效。

    此后三分钟内,“加利福尼亚”号又探测到二十多枚反舰导弹出水时发出的声响,并且用声纳锁定了三个可疑目标。

    不得不承认,“弗吉尼亚”级的性能确实非常出色。

    当时,三艘常规潜艇中,离“加利福尼亚”号最近的040型也在一百公里之外,而且正以最大潜航速度规避。

    因为正在全速航行,所以三艘“洛杉矶”级没有及时发现规避的常规潜艇。

    “加利福尼亚”号发现了敌艇,却因为距离太远,超过了反潜导弹的攻击距离,无法立即发起攻击。

    难题摆在了美军艇长面前,要不要联系前方的三艘友艇?

    虽然潜艇之间的通信是个难题,但是也不是无法做到。只要距离足够近,就能用高频通信声纳交换信息。如果需要联络的是另外一艘“弗吉尼亚”级,还能使用美军开发的海下激光通信系统。

    只是,必须靠得足够近。

    即便在理想情况下,高频通信声纳的工作距离也不会超过五公里。再远的话,就只能依靠第三方中转。一般情况下,由反潜巡逻机负责中转,即一艘潜艇用通信浮标把信息发给附近的反潜巡逻机,再由反潜巡逻机用高频声纳浮标把信息发给另外一艘潜艇。但是,此时战场上空没有反潜巡逻机,连水面舰艇都没有。

    要想联系前方的友艇,“加利福尼亚”号就得加速。

    面临选择,美军艇长没有忽视一个重要因素。

    三艘暴露行踪的敌艇没有使用鱼雷,而是使用了反舰导弹。虽然三艘敌艇离航母战斗群都太远,超过了鱼雷的最大射程,但是反潜巡逻机已经离开,航母战斗群又彻底瘫痪,一时半会无法动弹,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三艘潜艇就能以安静航速靠近航母战斗群,再用鱼雷发起攻击。

    当然,中国潜艇使用反舰导弹,还存在另外一种解释,即担心受到美军潜艇攻击。

    只是,这些潜艇肯定不是从宗谷海峡过来的,因此不管从哪条海峡进入日本海,都必须承担巨大的风险。猎物在前,即便存在潜在威胁,也没有理由使用威力不大的反舰导弹,放弃一举击沉美军航母的机会。

    使用鱼雷,攻击效果将更加明显。

    只有一种解释比较合理:这三艘潜艇担任的是诱敌任务,把保护航母战斗群的美军潜艇引开,让已经潜伏在航母战斗群附近的友艇用鱼雷发起进攻。

    果真如此的话,附近至少还有一艘中国潜艇。

    如果“加利福尼亚”号在这个时候加速追上前方的“洛杉矶”级,肯定会暴露行踪,甚至有可能遭到攻击。

    美军艇长做出了明智选择,没有让潜艇加速。

    这个决定,让“加利福尼亚”号“耳闻”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反舰导弹出水后大约十分钟,位于航母战斗群南面的驱逐舰首先中弹。从驱逐舰所在位置来看,应该是ddg56“麦凯恩”号。“加利福尼亚”号连续侦听到了三次爆炸声,表明至少有三枚反舰导弹击中了“麦凯恩”号。

    中国潜艇竟然没有集中火力攻击航母!

    美军艇长倍感惊讶,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

    发射导弹的三艘潜艇离美军航母战斗群都在一百公里以上,即便发现航母战斗群停在海面上,也无法断定航母战斗群已经遭到攻击,丧失了防卫能力。按照常理,在使用反舰导弹的时候,首先得考虑护航战舰的反导拦截能力。因为还要掩护“海龙”号,所以首先攻击护航战舰,打掉美军的水面反潜战舰。

    受此影响,三艘潜艇发射的反舰导弹都秒准了航母战斗群里的护航战舰。

    接下来的两分钟内,g60“诺曼底”号、g64“盖茨堡”号、g65“辛乔”号与g68“安齐奥”号等四艘巡洋舰,以及ddg81“丘吉尔”号、ddg83“霍华德”号、ddg85“麦坎卑尔”号与ddg96“班布里奇”号等四艘驱逐舰相继被导弹击中,连一艘远离战斗群核心的快速支援舰都受到攻击。

    战斗群里,唯独三艘身形硕大的航母没挨导弹。

    这下,不管美军艇长怎么想,都得相信,参与伏击的肯定不止三艘潜艇,在航母战斗群周围还有中国海军的潜艇。

    也许不是常规潜艇,而是一艘携带了三十多条鱼雷的攻击核潜艇。

    “加利福尼亚”号没有加速,反而降低了航速,与三艘“洛杉矶”级拉开距离,留在了航母战斗群南面,离“华盛顿”号不到十公里。

    此时,美军航母战斗群已经溃不成军。

    最先沉没的不是护航战舰,而是那艘快速战斗支援舰。

    虽然只被一枚反舰导弹击中,而且根据支援舰上幸存官兵回忆,被导弹击中前,一些在留在露天甲板上的官兵看到了来袭的反舰导弹,因此很有可能是一枚…802,而不是具备超音速突防能力的“俱乐部”。从体量上看,战斗支援舰也比护航战舰大得多,在航母战斗群里仅次于航母。但是作为非一线作战舰艇,战斗支援舰的建造标准比战舰低得多,而且运载了大量易燃易爆物品。

    被导弹击中后不到五分钟,战斗支援舰上的大火失去控制,随后引爆了弹药库。

    猛烈的爆炸,把战斗支援舰撕成了碎片,并使上万吨舰用燃油散落到海面。最终,只有十多名呆在露天甲板上,在爆炸时被冲击波抛到一百多米外的船员幸免于难,包括舰长在内的三百多名官兵全部阵亡。

    半个小时后,被五枚导弹击中的“霍华德”号翻覆沉没。

    因为至少有三枚导弹命中水线附近,所以“霍华德”号的进水非常严重。在电机全部损毁的情况下,无法抽出涌入舰体的海水,只能通过异向注水使战舰保持平衡。战舰翻覆前十五分钟,舰长就下达了弃舰令,让官兵搭乘救生艇逃生。最终,三百多名官兵中,只有三十七人阵亡。

    也就在这个时候,真正的灾难发生了。

    按照“加利福尼亚”号的作战记录,侧舷声纳阵首先探测到从东面袭来的三条鱼雷,随即又探测到从东北方向袭来的两条鱼雷,随即判断出,前者是五百三十三毫米重型鱼雷,后者是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

    只是,这个发现无法改变“华盛顿”号的命运。

    被“加利福尼亚”号发现时,两批鱼雷离“华盛顿”号均不超过十公里,而且航速均在五十五节以上。

    因为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的最高航速快一些,所以短短五分钟后,两条重型鱼雷首先击中“华盛顿”号。大概一分钟后,先后有三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命中“华盛顿”号。虽然近在咫尺,但是“加利福尼亚”号根本无法阻止“华盛顿”号蒙难。

    美军艇长能做的,只是忠实的记录下航母中雷沉没的过程,并且搜寻攻击航母的潜艇。

    五条重型鱼雷,足以击沉航母,只是航母中雷后沉没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因为航母上的所有电子设备均已损毁,所以无法记录航母的受损情况,只能根据幸存官兵了解当时发生的事情。

    第一次爆炸发生在航母尾部,鱼雷在二号与三号推进轴之间爆炸。因为航母早已失去动力,所以这条鱼雷只导致尾部三十多个舱室进水,没有造成更大损伤。按照“尼米兹”级的设计标准,两千多个水密舱中,即便三分之一进水也不会沉没。区区三十多个舱室进水,还不足以威胁到航母的生存。

    第二次爆炸发生在航母右舷,离舰尾大概四分之有一个舱室处,也就是在三号升降机的正下方。爆炸点仍然在水线以下,只是没有在舰底,而是在侧舷。数百公斤高能炸药释放出的能量,在航母侧舷上打开一个长约二十米、宽约五米的大窟窿,震坏了数道水密墙,导致三层甲板上的三百多个舱室进水。

    这个伤害,比前一条鱼雷重得多,已经让“华盛顿”号侧倾。

    因为无法排出海水,所以要想恢复平衡,只能向左侧的舱室注水。

    只是以“华盛顿”号的储备浮力,暂时没有沉没的危险。

    真正的致命打击,来自后面三条鱼雷。

    因为三条鱼雷几乎在同一条航线上,间隔距离在一百五十米左右,又沿直线航行,所以命中点几乎重合。更重要的是,这三条鱼雷的定深都比航母的吃水深度多了两米,因此都在航母的底部爆炸。

    爆炸点,正好位于航母水线正中央,也正是航母产生的磁场最强烈的地方。

    一条鱼雷就能炸断航母的龙骨,更何况三条鱼雷。

    即便“华盛顿”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