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话不能这么说,毕竟这些人先富起来,而且是社会的支柱力量。”陆风烈看了黄峙博一眼,说道,“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恐怕要不了几年,我们这个国家就会空心化,社会矛盾将更加突出。”

    “这么说,战争成了好事?”

    “知道元首是怎么想的吗?”

    黄峙博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过来,说道:“你的意思是,元首早有预料,而且希望通过战争来解决我们的社会问题?”

    风烈点了点头,说道:“说得简单一点,富人移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个人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害怕什么时候社会矛盾大爆发,导致个人利益受损。人都有私心,完全可以理解。二是国内的投资环境正在恶化,可以做的赚不了钱,而赚得了钱的又不能做,处于国家垄断之中,加上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越有钱的人越担心钱贬值。也许老百姓只是觉得买东西贵了,可是对那些有几亿、甚至几十亿身家的富人来说,如果没有理想的投资渠道,货币贬值就是在掠夺他们的财富。”

    “陆总,这个问题,我们搞不明白,也没有必要搞明白,反正我是穷人。”

    “难道你觉得我是富人?”陆风烈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们不能回避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而是得想办法解决他。当然,这不是军人该做的事。只是从目前来看,这场战争无疑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什么作用?”

    “目前,国内已经有四家私营银行,而且规模都不小,注册资本近三万亿,按照中央政府出的政策,资本放大五倍后,能够融资十四万亿。具体怎么操作的,我也不大清楚,只知道这些钱大部分都得用在朝鲜。”

    “朝鲜?”

    “为志愿军购买军事物资,以及帮助朝鲜进行战后重建。”

    “这……”

    “打了三个多月,已经花掉了大概七万亿。”

    黄峙博一愣,笑着说道:“陆总,这不是还剩了七万亿吗?”

    “你想得好,这仅仅是战争开支,还没有考虑战后重建。按照朝鲜的规模,战后重建所需资金不会少于十万亿。”

    “要这么多?”

    “这还只是开始,如果我们在朝鲜的资源开发项目顺利展开,朝鲜当局还得自筹一部分资金。当然,这些都是元首与黎平寇说的,我也不懂经济。只是有一点你得知道,我们剩下的战争经费不多了。”

    “还有多少?”

    “我也不清楚,不过也就这一两个月,得考虑结束这场战争。”

    黄峙博锁紧了眉头,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实际上,这些钱,现在还在我们手里,或者说流入了国内市场。花掉的七万亿,几乎全部用在军火采购上,仅支付给军火企业的就多达五万亿,然后再通过军火企业支付给了其他企业,比如矿山、钢铁厂、化工厂、电子厂等等。结果就是,这些钱必然会有很大一部分流入国内消费市场,导致国内物价上涨。环比的话,现在的物价已经比战争爆发前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统计结果可不是如此。”

    风烈一愣,说道:“你也关心国内的事?”

    “志愿军又不是无根浮萍,我当然得关心国内的大事了。”

    “公布的统计数据有水分,毕竟稳定民心最重要,可是现实就是现实,如果继续扩大战争开支,恐怕国内就要出问题了。”

    “有办法解决吗?”

    “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停战。”陆风烈长出口气,说道,“这不是别人的想法,而是元首的想法。只有尽快结束战争,我们才能尽快收获战争果实。别的不说,停战后,我们得帮助朝鲜进行重建,到时候大笔资金将流入朝鲜,国内的可流动性减少,通货膨胀自然就能得到控制。此外,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原因中,资源紧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按照我们跟朝鲜签署的协议,在重建初期,朝鲜主要用矿产等资源偿还债务,而在战争期间向朝鲜提供了战争融资的私营银行将优先获得投资权,因此我们的民间资本能借这个机会,进入朝鲜。”

    “也就是说,让富人获得高汇报的投资机会?”

    风烈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所以说,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即能降低国内的通货膨胀,又能留住社会财富。搞得好的话,元首还会借用这个机会,开放更多的垄断领域,让民间资本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

    “这么说,元首准备大动手脚了?”

    “这场战争不但是我军重振军威的一次机会,也是我国推进改革的绝佳机会。只是在做这些之前,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

    “什么?”

    “打赢这场战争。”

    黄峙博一愣,似乎没有明白过来。

    “知道嘛,我们搞任何改革,最大的阻力不是民间力量,而是已经处于垄断地位、而且从垄断中获得了好处的利益集团。说简单点,就是我们内部的矛盾。元首先搞改革,首先就要获得足够的支持,获得让他推行改革的力量。在所有力量中间,军队的支持至关重要。没有军队的支持,任何深入到体制内部的改革都无法成功。只有打赢了这场战争,回国后的志愿军成为当之无愧的绝对主力,元首才有了这个基础。更重要的是,一场胜利的战争,会提高元首的个人威望,从而解决一些原本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说,从领导层到民间,恐怕不会有人质疑元首的战略决策了。”

    “陆总,你这话的意思……”

    “什么意思,你慢慢想,迟早能想明白。”陆风烈笑了笑,说道,“只是,回去后你得做好几件事。”

    “什么事?”

    “打了几场恶仗,志愿军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指战员,而且他们都很年轻,也没有多少背景。不管怎么说,志愿军迟早得回国,所以你得抓住这个机会,让他们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也让他们获得应有的待遇。”

    “陆总,这不是开玩笑的事。”

    “当然没跟你开玩笑,而是让你去做。当然,不管你怎么做,他们都是中**人,而且都是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军人。我已经答应元首,再干几年。当了几十年的兵,我没什么好指望的,只是希望给我们的子孙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你还年轻,用不着像我这样考虑问题,更应付诸行动。”

    黄峙博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陆风烈的意思。

    “还有,等你回来,军事改革的事情得抓紧进行。我只是提个醒,你别多想,打赢这场战争再说。”

    黄峙博没有多说什么,他非常清楚陆风烈的意思。

    战争只是导火索,战胜外来的敌人仅仅是为迎接更大的挑战做准备。陆风烈已经表现出了退意,即便再干几年,也是为黄峙博打基础。只要他干得好,肯定是下任总参谋长,而傅秀波需要的就是一个像黄峙博这种,锐志改革的军事统帅。!~!

    ..

第二百二十九章 胸有成竹

    黄峙博回到志愿军司令部的时候,前线送来好消息,第四十七集团军从祖江里出发,渡过临川江,在江华东面登陆,完成了对开城的战略迂回。(手机访问:)

    战争爆发前,祖江里没有跨江大桥,无法到达临川江南岸。

    联军打下开城后,为了加大物资运输量,特别是在八月份,中国海军的潜艇集中在黄海东部活动,对联军的运输船队构成了极大威胁,联军不得不加大陆路的运输量,所以在临川江上架设了多座浮桥与舟桥。因为有直通开城的公路,而且离开城仅十多公里,所以祖江里成为临川江上最重要的渡河地点之一。

    第四十七集团军打过来的时候,联军就拆掉了临川江上的浮桥。

    这没有难倒第四十七集团军,打下祖江里之后,在临川江上架设了三座浮桥,突击部队在一个晚上就渡过了临川江,攻入韩国境内。

    如果说第五十四集团军只是在衙洞磨时间的话,那么第四十七集团军就打在了联军的要害上。从江华向东南推进大约二十公里就是大首尔地区,而且其间没有任何可以驻守的城镇与军事要塞。

    重要的是,第四十七集团军完全可以派遣野战部队包抄衙洞,切断衙洞与首尔的地面交通,协助第五十四集团军合围衙洞。如果志愿军再打下衙洞,等于完全洞穿了联军在首尔北面的防线。

    情况很危机,可是联军却无兵可派。

    博茨曼已经从第一装甲师抽调了三个营,而第一装甲师总共只有九个战斗营,第二装甲师也只有九个战斗营。如果继续抽调部队,两个美军师在拿到主战装备后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发动一场像样的进攻。联军能否打赢这场战争,不在于能否把志愿军挡在首尔之外,而是能否再次打过三八线。此外,韩国的军事产能已到极限,无法为美军提供更多的主战装备,也就无法武装美军部队。

    一时之间,博茨曼也没有立即做出决定。

    必须承认,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因为从祖江里渡江的志愿军并不多,加起来也就只有一个旅的兵力。

    重要的是,开城战役进入到了最后阶段,志愿军不可能派遣重兵南下。

    当时,志愿军确实把主力放在了开城。

    打到十一月二日,仍然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城区在韩军控制之中,其中包括了至关重要的火车站。

    可以说,只要火车站还在韩军手上,志愿军就得加把劲。

    黄峙博回来后,给开城的前线部队再次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即务必在十一月四日之前拿下开城。

    不过,黄峙博没有耽搁时间,当天就对战线上的军事部署做了调整。

    第六十五集团军仍然守卫东线,已经获得了补充兵员,正在陆续接收主战装备的第二十四集团军南下前往城北里与伊川,负责守卫中部战线,第三十九集团军开赴沙里院,准备在打下开城后替换下四个主力集团军。

    这番部署,表明黄峙博已经在着手准备防御战了。

    只是,他的部署,让很多参谋都看不懂。

    按照他的安排,如果能够按时打下开城,志愿军在三八线两端将形成突出部,中部防线往后压了大约五十公里。虽然这么做,能够确保中部防线无忧,因为联军要想从中路取得突破的话,肯定会遭到东西两端志愿军的夹击,联军不得不动用重兵守卫两翼防线,很难把主力集中到正面战场上。

    题是,这么一来,东西两端就很容易遭到攻击了。

    在戚凯威看来,联军不见得会攻打开城,毕竟这座如同军事要塞般的城市不是那么容易攻占的。在只打韩军的情况下,志愿军都得花上一周才能打下来。换成志愿军来守,美军恐怕得花更多的时间。在只有两个主力师的情况下,美军不大可能把宝贵的兵力放在这里,毕竟就算打下了开城,联军也会丧失纵深突破的机会,不得不与志愿军打一场消耗战,从而失去扭转战局的机会。

    如果他是联军指挥官,就会把兵力放在东线,在第六十五集团军的防线上打开突破口。

    可以说,这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第六十五集团军参战后一直没有得到休整,虽然在两次战役结束后,都获得了补充兵力与武器装备,但是用一个只有两万余名官兵的集团军守卫长达一百五十公里的战线,肯定有点勉为其难。

    只要联军把兵力集中到东线上,第六十五集团军就守不住。

    要是让联军在东线取得突破,即便能够退守元山,志愿军的总体战略也会受到影响,比如第三次战役就得放在东线打,而不能以攻占首尔为目的。

    作为参谋,戚凯威必须尽到职责,即提出质疑与建议。

    “我们不能轻视敌人,也不能高估敌人。”黄峙博似乎猜到戚凯威心里有疑问。“联军肯定会在东线发动进攻,只不过动用的绝对不是主力。”

    “让韩军反攻?”戚凯威显得更惊讶了。

    要是韩军打得过第六十五集团军,就不会一路退到三八线以南,在第六十五集团军的重压下喘不过气来。

    “当然不是,是美军。”

    戚凯威一愣,似乎没有明白黄峙博的意思。

    “除了第一装甲师与第二装甲师,美国还增派了两个国民警卫队师,而且是完全按照陆军步兵师标准组建的国民警卫队师。”黄峙博笑了笑,说道,“这两个师跟随运送装备的船队过来,预计将跟第一装甲师、第二装甲师一同发起进攻。除此之外,美军还在重建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预计能在本月下旬形成战斗力。”

    “这样的话,就有六个美军师了。”

    “目前是四个,而不是六个。”

    戚凯威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没再提出疑问。

    “如果我是博茨曼,就会利用这个机会。说得简单点,我是故意露出破绽,让博茨曼把部分兵力放到东线上去。”黄峙博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按照志愿军现在的部署,联军在中线发起进攻的可能性非常小,就算博茨曼倒行逆施,把主力放在中部战线上,我们也能让他输得一干二净。关键是,博茨曼会不会按照我的想法打,即动用两个国民警卫队师在东线佯攻,让两个装甲师在西线发起总攻。”

    戚凯威思索了一阵,说道:“如果我是博茨曼,就会这么做。”

    “可惜的是,你不是博茨曼。”黄峙博看了戚凯威一眼,说道,“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出博茨曼的明显缺点,或者说他还没有获得表现机会,所以我们不能判断他是不是名副其实。如果不是,那自然再好不过,等我们发动第三次战役,这场战争就结束了。如果是,我们就得有所提防。”

    “怎么提防?”

    “如果博茨曼识破了我的安排,把主力全部集中到西线,你该怎么办?”

    “为什么不是东线?”

    黄峙博笑了笑,说道:“今非昔比,就算联军能在东线取得纵深突破,又能怎么样?要知道,按照我的部署,二十四军随时能够驰援,在六十五军后方部署第二道防线。此外,撤下来的四个集团军在后方休整,紧急情况下能向东运动,堵住联军的突破口。再退一步,就算丢掉了元山,联军也只能北上或者西进。在西线取得突破之前,联军北上等于找死,而西进得面对我们的数个集团军。在失去了战役突然性之后,联军强行西进,必然遭到重创。除非博茨曼蠢到家了,不然他不会把东线当成主战场。”

    戚凯威笑了笑,知道说不过黄峙博。

    “很明显,博茨曼必然以西线为重点,关键就是他在这里投入多少兵力。”

    “如果是四个美军师的话,恐怕我们守不住开城。”

    “为什么要守?”

    戚凯威一愣,似乎没有明白黄峙博的意思。

    “从战略上讲,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在挡住联军的反击后与联军签署停战协议,二是在第三次战役打下首尔后迫使联军与我们签署停战协议。作为军人,我会选择后者,但是需要让更多的将士流血牺牲。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应该努力争取前一种结果,让联军在三八线上与我们停战。”

    “这……”

    “所以,我们得在开城与联军决战,而取胜的王道不是防守,而是进攻。”

    “总司令,你的意思是……”

    “跟联军打一场对攻战,利用开城的防御体系,加上相对平坦的地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