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加速器运转时,必须进行冷却处理,充满所有冷却管道,需要一万二千吨液氮。在加速器工作的时候,制冷设备每时就将消耗一千二百万度电能,需要一千多台大型液氮机同时工作。

    作为配套设施,基地还将修建三套独立电网。

    一套是总装机容量高达一千五百万千瓦的风电网,一套是装机容量为五百万千瓦的地热,而主要电力供应来自拥有五座第四代核反应堆,总装机容量为五千五百万千瓦的核电站。

    即便如此,电力供应仍然不足,必须从国家主电网获取部分电能。

    还好,西北的风已经并入国家主电网,而且电力供应有很大的富余,能够提供足够的电能。

    此外,还要修建至少能够供两千名科研人员工作与生活的基础设施。

    即便以二零二八年的标准衡量,这也是一个非常疯狂的工程,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根本没有建成的可能

    要知道,美国计划修建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在规模上,只有“中华”的五分之一。

    在中国政fǔ公布了相关消息后,一些西方学者在震惊之余宣称,要想超越“中华”,只能沿着赤道修建一条环形加速器。

    虽然这有夸张成分,但是足以证明“中华”有多么超前。

    当时,《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还发表了一篇社论,宣称“中华”在工作时,很有可能制造出微型黑对人类文明构成致命威胁。为了证明这一点,该报还刊登了几名欧洲科学家在二零零八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即在对撞能量达到两百亿电子伏特时,就有可能制造出微型黑

    “中华”的对撞能量是其五倍

    事情闹大后,一些西方科学家还组织了游行抗议,甚至有几名西方学者来到中国,状告中国政fǔ,要求停止“中华”的建设工作。

    当然,这是好几年后的事情了。

    牧浩洋来到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沙漠,方圆一百公里内都没有人迹,连飞鸟都很难看到。

    与庞大的强子对撞机相比,紧张的工程安排更有挑战

    按照军方提出的要求,“中华”强子对撞机必须在二零三零年底之前启动,因此工程期只有两年零七个月。

    对施工队伍来说,这绝对是一项比登天还难的艰巨挑战。

    要知道,高能物理学实验中心的强子对撞机uā了七年才建成,而整个实验中心则uā了二十年才初具规模。

    从工程量上讲,“中华”强子对撞机相当于修建二十座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除掉安装设备与调试设备的时间,土木工程的工期只有一年半。

    要在一年半里修建二十座“鸟巢”,难度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在沙漠里施工,jiā通非常不方面,最近的铁路线在三百公里外,运输问题很难解决。

    采用正规建设方式,肯定不行。

    这时候,就只能动用军方的力量了。

    为了这台世界上最大的强子对撞机,军方总共动用了二十六个工程营,仅工程兵就多达三万六千人。为了运送工程物资,军方采购了一千六百台载重一百五十吨的超级卡车,并且动用工程兵,在一个月内修建了一条三百八十公里长的沙漠公路。不是柏油公路,而是直接在沙漠里平整出来的土石公路。为了运送易损的jīng密设备,军方在附近开辟了一条二千八百米长的简易跑道。工程开始后,军方还增派了十二个工程营,动用了上万台各类设备,包括两台直径四十五米的超级挖掘机。

    当然,军方没有uā一分钱,所有设备与物资都是由盛世平出钱购买。

    黄峙博要做的,只是安排足够的工程人员,而且是军队里素质最好的工程兵,让他们去大西北“锻炼”。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所有工程部队都采用战时标准。

    结果就是,工程部队不得不每一个月轮换一次。到工程结束的时候,几乎所有工程营都参与了施工建设。

    对工程部队来说,这绝对是最好的锻炼机会。

    在视察工程进度时,黄峙博向工程部队的官兵提到,这就是一场战争,一场跟时间进行的战争。为了勉励工程部队的官兵,接下来的两个ūn节,黄峙博都亲自组织部队的文工团前去慰问,跟奋战在第一线的官兵送去祝福。

    这是一场战争吗?

    绝对是

    作为项目的发起者,牧浩洋非常清楚,“中华”不是用来研究基本粒子的,而是用来制造反物质。

    设计阶段,军方就提出了要求,即在二零三五年之前生产出一千克反物质。

    正是为了达到这个指标,“中华”才设计得如此之大。至于对外宣称的东西,只是用来蔽对手。当然,在完成了最基本的任务之后,“中华”肯定会成为高能物理学家研究基本粒子的工具。

    与“中华”同期进行的,还有大推力深空火箭。

    以向太阳的日冕发一枚两亿吨级氢弹为准,火箭的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必须达到一百五十吨。

    显然,这也是一个非常超前的项目。

    要知道,在此之前,最大的运载火箭仅能把五十吨货物送上近地轨道。

    受技术限制,参与研制的航天部提出了一个折中解决方案,即研制运载能力为五十吨的火箭,分批次发太阳探测设备,在近地轨道完成组装之后,再进入转移轨道,工程难度将大大降低。

    从技术上讲,这套计划的可行非常大。

    在此之前,航天部已经为载人登月工程与永久空间站工程研制出了载重能力为四十吨的大推力火箭,只需要增加两具助推器,就能把运载量提高到五十吨,确保在二零二九年初进行第一次发

    军方接受了这个方案,并且在六月初支付了第一笔资金。

    作为配套项目,两亿吨级氢弹的研制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

    在签署禁止核试验条约之前,中国仅制造过当量为三百万吨的氢弹,而历史上最大的氢弹是前苏联制造的“恐怖的伊万”,设计当量为一亿吨,而试验爆炸当量为五千万吨。要设计一枚两亿吨级的氢弹,而且不能进行实弹试验,只能完全依靠计算机,即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核爆炸。

    难点就在这里,毕竟氢弹技术早就不算先进了。

    为此,军方征用了国家计算中心的所有资源。即便如此,前期计算也要耗时半年,刚好能赶上火箭的研制进度。

    相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用在弹头上的隔热层。

    日冕的温度高达两千万摄氏度,能在瞬间蒸发掉人类已知的任何一种物质,而弹头必须在日冕内部引爆,所以必须研制出能够抵抗高温的隔热层。已知材料肯定行不通,唯一的办法是对弹头进行强电磁屏蔽,用强电磁场隔绝日冕里的带电离子,在弹头周围制造出一层绝对真空。

    如何做到,那就是科学家的事情了。

    不可否认,军事需求绝对是科技进步的第一动力。

    依靠军队的强制体系,很多在平时根本办不到的事情也能成为现实,而且军事化的效率远远超过了平常时期。

    正是如此,中国在二零三八年做的事,成为了新一轮竞赛的起跑点。

    虽然参与这场竞赛的国家都不承认这是军备竞赛,但是毋庸置疑,任何突破的科学技术都会首先应用到军事上,成为战争利器,而任何一个不想输掉战争的国家,都会拼尽全力抢占科技制高点。

    这也是一场砸钱比赛,看谁的资本更加雄厚。

    真正高兴的,恐怕只有像钱仲泰这样的科学家了,因为国家间的竞赛,为他们提供了和平时期永远也得不到的便利条件。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F!~!

    ..

第八十六章 全面竞赛

    第八十六章全面竞赛

    军备竞赛对科技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早已得到验证。

    可以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大部分重大科学技术,都与军备竞赛有关。比如在美苏冷战时期,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进入了太空时代、在基因科学上取得重大突破、核能得到广泛应用等等。反观美苏冷战结束后的二十年,技术上的进步乏善可陈,没有取得一样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成果。

    中美军备竞赛,再次把科技进步提高到了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上。

    “中华”项目举世震惊,可美国也搞了不少类似的项目。

    二零一五年,美国启动了“登陆火星”计划,准备在二零三五年,把第一名航天员送上火星,并且在二零四五年启动在火星上建立永久科研基地的航天工程,预计在二零六零年让派送第一批航天员。

    虽然这个项目已经三次延迟,登陆火星的计划推迟到了二零四五年,但是美国一直在做着相关方面的努力,比如在二零二五年研制出了运载能力达到一百吨的超级火箭,并且计划在二零三零年,建设一座为火星火箭提供支持的空间转移站。在其他方面,美国的科研成果也非常显著。最有代表的就是冬眠技术,即在飞往火星途中,让宇航员东面,到达火星之后再苏醒过来。

    这些技术,无一例外都的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应用。

    拿超级火箭来说,在登陆火星计划被迫延迟之后,就有人提出,应该首先在月球上建立永久科研基地,甚至建立资源开采工厂,开发月球上的资源,特别是一些在地球上非常罕见的东西,比如可能成为将来可控聚变核电站主要燃料的氦3。此外,还有科学家提出,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的六分之而且存在可以开采的水资源,所以可以在月球上建立深空宇航。

    这些,绝对不是空想。

    二零二零年,就有一家美国企业向国会提出,应该让航天探测商业化,即让企业获得开采太空资源的权利。按照这家企业提供的报告,如果以商业方式运作,到月球上建立资源开采中心,最多只需要四千亿美元,仅为“登陆火星”计划预算的五分之而商业应用前景非常光明,月球上仅氦3资源的价值就高达二十万万亿美元,足以确保人类在未来数万年内的能源供应。

    除了美国,其他大国也盯上了月球。

    作为航天大国,俄罗斯最先提出到月球上建立资源开采基地,还一度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美国人吵着要再度登上月球后,俄罗斯联邦政fǔ启动了登月计划,只是进展非常缓慢。

    相对而言,中国的登月计划更加靠谱。

    虽然在火箭技术上,中国与美国的差距还非常大,到二零二七年,也就搞出了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四十吨的大型火箭。但是依靠其他方面的技术进步,登陆月球的基本问题已经解决。

    一切顺利的话,中国宇航员将在二零三零年登上月球。

    与美国不同,在登月行动中,中国政fǔ并不是主导者,从一开始就让民营企业充当了领头羊。

    虽然登月的政治意义非常大,但是没有经济利益做基础,登月就没有多少实际价值。

    不管怎么说,美国人在五十多年前就登上了月球,即便中国宇航员排名第二,也差了半个多世纪。

    与美国、俄罗斯一样的是,中国的登月计划,也是为了月球上的资源。

    在二零二八年,这个意义显得更加重大。

    原因很简单,可控聚变核反应堆的研制工程进展顺利,而第一代聚变堆的燃料主要就是氦3。

    在地球上,这中氦元素的同位素非常罕见。

    在月球上,则几乎遍地都是。

    如果用氦3发电,那么一公斤氦3的市场价值在两千万美元以上,是黄金的二十倍。

    如果达到工业开采的程度,在月球上开采一公斤氦3的费用不会超过十万美元,即便算上运输费用,利润也在百分之一千以上。

    毫无疑问,这个利润率,足以让所有商人发狂。

    正是如此,在登陆计划上,中国的民营企业起到了主导作用,比政fǔ还要积极,也更愿意承担风险。

    如果一切顺利,二零四零年就能在月球上建立第一座永久基地。

    至于登陆火星,那就完全是政fǔ的事情了。

    虽然火星上也有不少资源,特别是在月球上比较稀缺的水资源。更重要的是,火星是今后进行深空宇航的理想。如果人类的资源需求扩大到整个太阳系,那么火星就是前往外围行星的出发地,也是到行星带开采资源的理想基地。但是火星太远了,而人类掌握的技术又太落后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登陆火星只有政治意义,没有经济价值,因此企业不会过于热心。

    结果,与美国一样,中国的登陆火星计划也只闻雷声,不见雨点。

    如果说航天竞赛是大项目,那么在其他项目上,双方的竞争同样jī烈。

    从影响来看,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现代生物科技绝对最为重大。

    美国最先完成了人类基因图谱的分析工作,中国也在二零一七年左右,完成了这个艰巨的项目。

    如果说,在此之前是上帝制造了人类,那么在此之后,人类的命运就由自己掌握。

    从前景来看,基因工程绝对能够改变人类命运。比如早在二零一五年,美国的科学家就宣称发现了“寿命基因”,而且给出了理论研究结果,即通过改变“寿命基因”,能把人类的寿命延长到两百岁。

    与核能一样,基因也是一把双刃剑。

    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基因武器能够毁灭整个人类,丝毫不比核武器差。因为在各国加大基因工程的研究时,也开始寻求更理智的利用方式。出于理道德上的问题,在基因工程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的几个主要国家都先后出**了相关法律,限制ī人进行基因研究,也限制进行人体实验。

    为了约束国家力量,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还对限制基因工程武器化进行了谈判。

    只是,基因工程的巨大谁也抵挡不了。

    比如,方研制的第一代轻便抗荷服就用到了基因工程的一些科研成果,把飞行员的抗过载能力提高到了十二G。类似的军事项目比比皆是,只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承认利用了基因技术。

    当时,已经有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提出,必须限制基因技术的军事化利用。

    在这方面,中国与美国还进行了难能可贵的合作。比如在二零二一年,中美在安理会联合发出提案,要求成立一个国际机构,监督所有国家的基因工程项目,禁止任何国家与机构把基因工程军事化。

    虽然这个提案最终没有获得通过,但是限制基因工程军事化的问题已经暴lù;出来。

    当时,美国总统麦克米伦还提出,美国将在必要的时候,利用一切手段摧毁潜在对手的基因工程项目。说得直接一些,如果哪个国家敢用基因武器对付美国,美国就会用核武器进行还击。

    除了基因工程,对人类影响重大的,还有很多科研项目,比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可控聚变核反应堆。在这些项目上,大国之间的竞争非常jī烈,甚至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比如中国政fǔ宣布已经在可控聚变核反应堆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有望在二零三五年建造第一座商用化聚变核电站之后,美国联邦政fǔ立即宣称,美国也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正在进行商用化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竞争就是战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只是,不管是航天、还是基因工程、还是聚变核电站,在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