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印度洋战争之后,中国在军火贸易领域就使用人民币结算,不再使用美元,因此众多海湾国家在与中国进行石油贸易的时候,开始接纳人民币,并且把人民币当成第三种储备货币。
事实上,巨额军火贸易,增强了中国与海湾国家的能源贸易。
得直接一点,海湾国家为了从中国采购军火,就得向中国输出石油、天然气等,获得人民币。
正是如此,在二零三四年之前,中国的能源进口一直比较顺利,没有遭到西方遏制。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消息,在二零三一年,石油消费量高达十三亿吨,其中百分之六十五来自海湾国家,天然气进口量高达四百八十亿立方米,其中百分之四十八来自海湾国家,此外还从海湾国家进口了约三亿吨石化产品。
事实上,在二零二七年,中国就过欧盟与美国,成为海湾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
经济与贸易上的往来,成为促进中国与海湾国家交往的重要因素,也是海湾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
题是,破坏这一纽带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
与海湾国家的能源贸易在二零三一年达到顶点后,中国的能源进口量开始减少,特别是在推出了国家能源战略计划,可控聚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肯定呈逐年递减趋势。按照某些西方经济学家预测,从二零三五年开始,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将以每年大约百分之三的度减少。到二零四五年前后,中国很有可能成为能源输出国,不再从外界进口能源。
果真如此的话,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海湾产油国。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早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也是全球第一大能源进口国。失去中国市场,意味着海湾产油国将遭到重创。如果可控聚变技术达到了商用化程度,石油就不再是战略资源。对于完全依赖石油为生的海湾产油国来说,这无异于失去了最主要的生存基础。
受此影响,海湾国家出现了分化。
像科威特、卡塔尔、巴林等实力较弱的国家纷纷倒向西方,希望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内积累足够多的社会财富,完成社会转型。拿巴林来说,该国从二零二八年开始,陆续用石油收入购买西方国家的债券,建立国家信托基金,意图在二零四五年之后,为每一位国民提供足够的经济保障。
一些实力较强的海湾国家则走上了工业化道路,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沙特阿拉伯。
也许在二零四五年之后,石油不再是主要能源,但是仍然有巨大的价值,而且是不可否缺的化工原料。从化肥到炸药,石油都有用武之地,而且大部分新材料都与石油有关,其价值不可低估。因此,在这些国家看来,及时实现工业化,建立以化工为基础的工业体系是完成国家转型的关键步骤。
如此一来,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增强。
虽然以美国为的西方国家的化工工业也非常达,但是技术壁垒更高,而中国更乐意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工业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朝鲜,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二十年内,朝鲜已经由最不达国家跃升为亚洲第七、全球第三十二位的经济体,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海湾国家的转变,可以说是中东局势大动荡的主要因素。
对中国来说,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与埃及、叙利亚相比,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太重视巴以问题,但是又不愿意被历史潮流淹没。
在这个注定会动荡不安的年代,海湾国家何去何从,将决定阿拉伯世界的未来。
当然,也将决定中东的未来。T!~!
..
第八十章 持续性灾难
早就有人说过:中东是世界的火药桶。
虽然很多人不理解,毕竟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都不在中东,而且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东都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但是中东是世界的口,是东西方文明交汇地,在东西方对抗时代,绝对是战略要地。
即便不考虑中东的资源,其战略地位也足以成为东西方的争夺焦点。
五月二十二日,牧浩洋随同黄瀚林回到北京。
接下来的一个月之内,他一直在处理与埃及的军事交流工作。
受全球救灾行动影响,埃及军方没有举行三军联合演习,而是按照牧浩洋的建议,通过计算机进行了模拟演习。在此期间,牧浩洋五次飞赴开罗,对埃及军方的模拟军事演习进行指导。
月底,拿到模拟演习资料后,牧浩洋返回北京。
此时,拯救行动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根据科学家提交的观测数据,北极冰盖在六月初开始融化,度与二零三四年测得的数据基本吻合。也就是说,清理微尘的行动已经取得重大效果,北极冰盖没有像科学家预测的那样全面冻结。六月二十日,科学家在全球气候事务组织公布了观测报告,预计冰盖的融化度将在八月初达到最快,在九月底结束。如果微尘的情理工作不出意外,拯救行动将在二零三七年初收到明显成效。
按照科学家估计,到二零三七年,全球气候将基本恢复正常。
当然,这只是基本恢复正常,而不是完全恢复正常。
在这份较为乐观的报告中,科学家还提到了很多悲观的信息,即气候的反常变化将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大的自然灾害是由大气循环系统紊乱造成的,说得直接一点就是降雨。
根据科学家在全球各地收集到的气候变化数据,特别是降雨数据,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比如在二零三六年的前四个月,全球降雨分布情况严重不均,而且出现了很多反常现象。三月初,撒哈拉地区出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大规模降雨,七天内的降雨量达到一百八十毫米。同一时期,亚马逊地区的降雨量则严重降低,三月份的降雨总量还不到一百毫米。
如此剧烈的局部气象变化,绝对是一场灾难。
对野生物种来说,这就意味着灭亡。比如在亚马逊地区,持续半年的干旱,已经导致雨林面积缩小了近两百万平方公里,数百种已知物种、以及更多的未知物种濒临灭绝,而撒哈拉地区的持续降雨,则导致数十种已经适应了干旱气候的物种面临威胁。其他地区,比如东南亚的热带雨林、非洲西部、东非高原、北欧、东欧、北美中部地区、中亚、中国南部地区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气候都出现了反常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而生物圈的适应能力肯定比不上气候的变化度。
当然,最严重的影响,仍然体现在农业生产上。
根据美国农业协会估计,如果反常的气候变化持续下去,美国在二零三六年的粮食产量将锐减三成以上。别的不说,二零三六年初的严重干旱,导致中部与中东部地区的小麦产量减少了四成以上。加拿大的情况也差不多,二零三五年第四季度与二零三六年第一季度的恶劣气候,已经导致小麦、玉米、土豆等多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减少了三成以上,而且还对夏季农作物的耕种产生了影响。
可以说,这绝对不只是北美地区的问题。
在欧洲,德国与法国在一月份就宣布,二零三六年的粮食产量将大幅度降低,随后意大利农业部门公布了一组数据,其粮食产量很有可能降低百分之五十。三月份,被誉为“欧洲粮仓”的乌克兰宣称,持续五个月的严寒,已经导致百分之八十的粮田绝收,乌克兰由粮食出口国变为进口国。俄罗斯也在三月底宣布,寒冷的气候已经导致除内高加索之外,其他所有产粮区受到影响,粮食减产量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在亚洲,除了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之外,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粮食产量都大幅度降低,其中菲律宾的粮食减产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受到影响的不仅有农业,还有渔业与畜牧业。
畜牧业方面,受影响最大的是阿根廷。根据阿根廷政府在一月初公布的消息,二零三六年的出栏牲口数将减少百分之四十,相当于损失了三百五十万头肉牛。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埃及等畜牧业大国也受到了严重影响,预计全球畜牧业减产规模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相对而言,渔业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在二零三五年十月到二零三六年三月的半年内,挪威渔业产量锐减百分之九十五,澳大利亚、南非、巴西、加勒比海地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俄罗斯与美国等渔业大国的减产量在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四十之间。根据全球气候事务组织预测,全球渔业减产量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事实上,这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根据科学家提供的报告,因为针对局部气候变化的预测极为困难,即便是动用全球所有级计算机,也无法对全球各地的气候变化做出准确预测,所以科学家很难提前制订出应对方案。
得直接一些,反复无常的气候变化很有可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内,农业、畜牧业、渔业都将受到影响,全球粮食减产已成事实,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连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俄罗斯、巴西、阿根廷这些粮食生产与出口大国也无法避免。如果气候变化加剧,特别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北温带与南温带地区出现严重干旱、洪灾与冰冻灾害,那么在二零三七年,全球农业的减产幅度将过百分之五十。
按照一些科学家预测,即便全球气候变化得到控制,因为无法对局部气候变化做出有效预测,更难以防范,所以人类仍然无法避免全球性粮食危机,而且最终必然引更加严重的社会危机与国际危机。
在六月份提交给全球气候事务组织的报告中,科学家明确提到,确保粮食生产已是全球各国的头等大事。
题是,如何确保粮食生产?
传统农业肯定无法克服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即便通过灌溉能够应对旱灾、通过疏浚能够应对洪灾、通过温室能够应对冰冻,可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足够的实力,用这些传统方法来提高粮食产量。
得简单一些,这些传统农业手段的效率太低了。
要知道,在拯救行动中,消耗了全球接近百分之三十的劳动力,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提高农业产量。虽然拯救行动在二零三七年就能收到成效,但是到这个时候再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肯定来不及了。
别的不说,如果二零三七年的粮食产量降低百分之五十,就算所有国家都严格按照日常能量消耗来分配粮食,也会有过百分之二十的人,也就是大约十四亿人饿肚皮,而这必然引全球危机。事实上,根本不可能让所有国家严格按照日常能量消耗来分配粮食,至少达国家不会这么做。如果按照二零三六年的粮食消耗水平计算,将有二十八亿人,也就是全球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在二零三七年分不到一颗大米,而且这些人主要集中在一百多个展中国家与不达国家。
果真如此的话,即便是达国家也无法幸免。
要知道,从贫穷地区涌来的难民,足以摧毁所有达国家。
这样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农业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成为解决粮食危机的唯一办法。
可喜的是,中国已经在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在牧浩洋回国之前,中国政府就已宣布,已经完成了“农业工厂”的第一阶段测试性生产,取得了过预期的结果。在二零三六年底之前,中国将有四座“农业工厂”投产,预计在二零三七年将产出二点五亿吨水稻,为五亿人提供基本口粮。如果获得更多的能源,还能在二零三七年建成第二批四座农业工厂,在二零三八年产出四点五亿吨水稻与小麦,为近十亿人提供基本口粮。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手里的王牌。
消息公布后的三天之内,就有一百三十二个国家的大使向中国外交部提出,希望引进相关技术。
事实上,农业工厂的关键不是无土壤栽培技术,而是能源。
如果没有高效、廉价的能源,根本不可能生产出价格低廉的粮食,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说得直接一点,传统农业无法应对自然灾害,就是因为生产效率低下,导致生产成本高昂。生产成本本身就是生产效率,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就是降低能源的价格。
归根结底,就是可控核聚变技术。
没有可控聚变核电站,如果用传统电站提供电能,那么农业工厂生产出的粮食肯定会贵得离谱,没有几个国家能够承担,也没有多少人买得起。变相来说,就是农业工厂根本无法正常运转。
要让中国在这个时候转让可控聚变技术,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T!~!
..
第八十一章 同盟集团
牧浩洋回来的时候,外交部正在处理各国提出的请求。
严格说来,这件事与牧浩洋没有什么关系,杜小蕾却把他叫了过去。
“外长,你用不着为此征求我的意见?”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杜小蕾把一份简报递给牧浩洋,说道,“到今天为止,已有一百七十多个国家提出请求,希望我们能够转让技术。如果仅仅是农业技术,那是造福全人类的好事,我们肯定很乐意转让给其他国家。问题是,这不仅仅是农业技术,还包括了我们在可控聚变领域的最新成果。根据情报机构提供的资料,我们在该领域至少领先美国五年,领先欧洲十年。”
牧浩洋皱起眉头,翻开了文件。
“更重要的是,该技术不仅仅能够用在农业领域,还能用在军事、工业、宇航等众多战略领域。”
“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转让该技术。”
杜小蕾点了点头,说道:“元的意思很明确,不管什么理由,至少在十年之内,我们不能转让可控聚变技术。”
“这不就得了?”牧浩洋笑了笑,说道,“大不了,向其他国家提供粮食,顺带还能赚上一笔。”
“没这么简单。”
“是吗?”
“提供粮食是肯定的,只要农业工厂顺利运转,明年我们至少能输出一亿吨粮食,满足所有盟国的需求。”杜小蕾又把一份文件交给了牧浩洋,说道,“这是我们做的调查,我们的八个盟国与四个准盟国,以及日本占领区,明年的粮食缺口大约为一亿一千万吨,而我们最多能输出一亿四千万吨。”
“还有节余。”
“当然,这是继续进行粮食管制的结果。如果取消管制,节余量在一亿吨左右。”
“好,你的意思是什么?”
杜小蕾笑了笑,说道:“这只是二零三七年,而根据科学家预测,局部地区气候变化不会减弱,而会加剧。也许在未来十年之内,气候灾害都是最大的问题,而我们的粮食增产度赶不上其他国家的减产度。预计在二零三八年,仅我们的盟国就存在近三亿吨的粮食缺口,而我们最多只能输出两亿吨。”
“两亿吨?”
“名义上,我们的农业工厂在二零三八年能增产两亿吨,但是我们的传统农业在二零三八年至少要减产一亿吨。更重要的是,拯救行动在明年就将结束,我们不可能一直让国家处于管制状态。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