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5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快使印度恢复正常秩序。

    说得间接一点,就是法国支持中国加快进攻度。

    从政治上讲,这也意味着法国将会承认印度的民选政府。

    明显,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与法国的立场一样。

    在法国总统表态后,美国国务卿就在新闻布会上提到,中国出兵推翻一个国家的合法政权已经违反了国际法,美国过去与现在只承认印度的合法政权,因而在将来也只会承认印度的合法政权,不会承认由中国操控选举出来的新政权,并且号召国际社会共同反对与抵制中国在印度的军事行动。

    问题是,美国的反对,根本没有用。

    用一些西方新闻媒体的话来讲,美国没有在关键时辰为印度提供军事支援,现在表态已经错过了良机,即便美国间接出兵参战,也不可能扭转战局,而且中国的印度政策肯定会全面排斥美国。

    说得简单一点,美国根本无法对战后的印度产生影响。

    现实上,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在印度的政策,实际上是在报复美国。

    要知道,在二零逐个年,美国策划推翻利比亚政权的时候,中国在利比亚的间接投资高达一千多亿美元,而利比亚内战结束后,这些投资全都了汤。这次,美国在印度的间接投资高达上万亿美元,如果中国执意把美国排除在外,那么美国在印度的所有投资也将化为影。

    当然,这种说法有点过头了。

    不管怎么说,中国政府不可能为了报三十多年前的一箭之仇,拿国家的未来做赌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报复美国,对中国也没有多少好处。只能说,中国在印度的政策是为了打击美国。

    美国的立场,也不是为了重返印度,而是希望延长战争。

    这场战争拖得越久,印度的战争丧失就越大,因而战后的印度就愈加无足轻重,对中美战略平衡的影响将大大降低。如果印度当局过早的承认战败,主动向中国投降,那么印度必然改变中美战略平衡。

    要知道,一个还算完好的印度,绝对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战略因素。

    这一点,在队的作战行动中也反映了出来。

    地面战争打响之后,中国空军就没再重点轰炸印度的工业设备,特别是关系到国家基础建设的工业设备,也没有重点轰炸印度的基础设备,比如道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等等,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战场支援上,集中力量打击印度陆军,为中国陆军减轻负担,加快进攻度。

    虽然从战术上讲,这是在配合陆军作战,而且也应该这么打,但是从战略上看,这却是在保存印度战后复苏的基础,减轻战后重建的压力,让印度能够在战争结束之后尽快恢复元气。

    明显,对中国来说,一个较为完好的印度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现实上,展到这一步,重点已不是印度会不会战败,而是印度将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战败。

    从军事上讲,队要做的就是加快进攻度,迫使印度当局尽快承认战败。

    第一百一十章败局已定

    第一百一十章败局已定T!~!

    ..

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远考虑

    第一百一十一章长远考虑

    五月十日,牧浩洋把戚凯威招了回来,让魏成龙顶替他指挥陆军作战。

    牧浩洋没有解除戚凯威的职务,只是让他回国商讨印度的战后重建问题,并且正式任命他为驻印军队总司令。

    这次,牧浩洋没有偏袒庞跃龙。

    虽然陆战队已经在印度战场上投入了四个师的兵力,第二陆战师与第十二陆战师也将在五月十五日抵达加尔各答,总兵力将达到六个师、近十七万官兵,不比陆军投入的四个集团军少多少,但是牧浩洋没有安排庞跃龙在驻印司令部担任职务,而是由戚凯威统一指挥地面部队。

    这么做,主要就是避免两人生矛盾。

    虽然戚凯威与庞跃龙没有私人矛盾,但是两人早就结下了梁子。比如,在展“未来地面战平台”的时候,陆战队承担了四分之一的研制经费,结果戚凯威却没有履行协议,陆战队没能享遭到好处。

    能够说,两人早已水火不容。

    如果不是牧浩洋从中调解,恐怕两人早就闹翻脸了。

    当然,牧浩洋也没有把庞跃龙晾到一边。如果只照顾戚凯威,肯定会让陆军坐大,陆战队将遭到压制。

    当时,牧浩洋给庞跃龙安排了一个重要任务:调查印度的军事基地。

    虽然战争还没有结束,谁也不知道未来的印度是个什么样子,黄瀚林也没有在驻印军事问题上表明立场,但是牧浩洋早就有想法,即中国不占领印度,也不会从印度全面撤军,肯定会保留几处军事基地。

    为此,也就有必要调查印度各地,确定哪些军事基地才具有战略价值。

    此外,在战后驻军的问题上,牧浩洋也倾向于使用陆战队,因为按照他的设想,陆战队是完全对外的地面部队,而陆军的主要任务还是确保本土安全,只有在大规模战争中才具有对外价值。

    也就是说,战后驻扎在印度的地面部队应该已陆战队为主。

    庞跃龙不是傻蛋,因为这已经表明,驻印军队总司令只是一个临时性职务,或者说是过渡性职务,在印度恢复正常秩序之后,肯定会做出调整,到时候将由驻印军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谁是司令官。

    明显,如果驻军主体是陆战队,就不可能由陆军将领来担任司令官。

    五月十五日,在第二陆战师与第十二陆战师到达加尔各答的这一天,庞跃龙就向牧浩洋提交了第一份演讲。

    在这份演讲中,庞跃龙明确提到,维沙卡帕特南、科钦、金奈与莫尔穆冈是必须控制的四座具有战略价值的港口。其中维沙卡帕特南的条件最为优越,有具备成为东印度洋舰队母港的基础条件。更重要的是,维沙卡帕特南位于孟加拉湾腹地,南面的斯里兰卡与东南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是天然屏障,因而能够把维沙卡帕特南建设为一座综合性海军基地,兴建包括造船厂在内的基础设备。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维沙卡帕特南,中国部署在印度洋上的战舰就不再需要回国维修了。

    相对而言,科钦的战略地位就没有这么突出了。

    主要是,科钦位于印度半岛南端,极易遭到打击,因而在战争时期,科钦很难为舰队提供有效支持。

    至于金奈与莫尔穆冈,前者离维沙卡帕特南不算远,能够作为物资储运基地与陆战队驻地,而后者的基础设备过于落后,如果将其建设成为大型军事港口,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效费比并不高,只益作为辅助性军事基地。

    这份演讲,正对牧浩洋的胃口。

    虽然在安排任务的时候,牧浩洋没有明说,但是庞跃龙非常清楚,牧浩洋更关怀的还是海军的利益。

    现实上,这也是牧浩洋让庞跃龙前去调查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陆战队能够跟陆军对着干,却不可能跟海军对着干,因为从本质上讲,陆战队绝对离不开海军。说得简单一些,适合陆战队的基地,必须能够容纳登陆舰队,也就能够容纳海军舰队。

    必须承认,牧浩洋有点私心。

    好不容易打败了印度,牧浩洋不可能不考虑得愈加长远一些。此外,中美矛盾已经因为这场战争全面激化,谁都知道下一场战争、而且很有可能是世界大战将在所难免,因而牧浩洋必须有所准备。

    从战略上讲,印度洋必须是“中国的海洋”。

    虽然在与美国对抗的时候,太平洋是主战场,谁能在太平洋上取胜,谁就能赢得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但是对中国来说,在太平洋上击败美国之前,必须得毫无悬念的掌握印度洋的制海权,把美国的军事触角赶出印度洋。只有在后方稳定的情况下,中国才有能力在太平洋上击败美国。

    对中国海军来说,同样如此。

    原因很简单,战争时期,海军的要任务是争夺制海权,而制海权的主要价值就是确保海上航线畅通无阻。受地缘因素影响,中国海军在这方面表现得愈加突出。比如在面向美国的时候,因为已经控制了西太平洋上的第一道链,也就等于把本土防线向外延长了数百到上千公里,从扶桑到东南亚的岛屿防线,足以让中国本土安然无恙,因而就算必须在战争初期以防御为主,中国海军也不会承受多大压力。只有在打出第一岛链,向太平洋对岸推进的时候才需要投入重兵。

    问题是,中国能否打出第一岛链,关键就得看战争潜力能否挥出来。

    也就是说,海军能否守住至关重要的战略航线,确保国内的战争机器能否顺利完成动员工作。

    当时,中国的所有战略航线都要经过印度洋

    如此一来,保住印度洋的制海权,把美军、特别是美国海军挡在印度洋之外,成为了中国海军的头号重任。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牧浩洋积极主张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的主要原因。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明白,牧浩洋为什么要在印度洋上寻求海军基地,建立军事基地网络了。

    要知道,美国在印度洋上有不少的军事基地。

    除了迪戈加西亚,还有澳大利亚西部地区。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牧浩洋肯定考虑到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需求,即在战争初期,中国海军就得夺取迪戈加西亚,封锁澳大利亚,阻止美军向印度洋渗透,必要的时候以至得对澳大利亚进行战略打击。

    现实上,牧浩洋随后做的事情,就能印证这一点。

    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结束的第二年,牧浩洋就以总参谋长的身份,在参加联合军事演习的时候访问了雅加达,跟印度尼西亚当局就租借军事基地的事情进行了谈判,最终从印度尼西亚获得了四座大型空军基地的使用权。随后,牧浩洋还前往菲律宾,以中国投资、中菲共用的方式,在苏比克湾进行了大规模基础建设,还在附近修建了菲律宾规模最大的战略空军基地。如果算上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以及斯里兰卡的军事基地,牧浩洋已经沿着第一岛链构筑起了一道战略防线。

    更重要的是,这道防线进可攻、退可守。

    能够说,不管用什么方式来评价牧浩洋在这几年里做的事情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因为没有他的高瞻远瞩,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结局肯定会不一样,中国肯定要为全面取代美国付出高得多的代价。

    当然,这不仅仅是牧浩洋一个人的认识,而是当时方的普遍认识。

    别的不说,庞跃龙就非常清楚,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不能避免,那么接下来几年就显得尤其关键了。

    五月底,庞跃龙提交了第二份演讲。

    此时,陆战队已经攻入科钦,第四十二集团军也攻占了维沙卡帕特南,庞跃龙花了三天时间对这两座港口进行了全面调查。

    在演讲中,庞跃龙重申了维沙卡帕特南的重要性。

    六月初,庞跃龙的演讲挥了愈加关键的作用。

    六月三日,陆战队与陆军从两个方向上包围了班加罗尔,印度当局在当天下午拒绝了戚凯威出的最后通牒。当天晚上,第四十二集团军率先攻入班加罗尔。次日凌晨,第三陆战师也攻入了城区。

    在这里,印军进行了最后的拼死抵抗。

    激烈的巷战不断持续到六月五日上午,在付出了三百多名官兵阵亡、七百多人负伤的代价之后,队消灭了班加罗尔的守军。

    根据中国国防部公布的战报,在这场战役中,印军伤亡官兵过七万人。

    战斗结束的时候,班加罗尔几乎成了废墟,成千上万的建筑物被炸毁,上百万居民沦为战争难民。

    六月六日,黄瀚林正式宣布,大规模地面战争结束。

    也就在这一天下午,牧浩洋向黄瀚林提交了驻印军事力量规划演讲,列出了需要控制的主要军事基地,其中就包括维沙卡帕特南等四座港口。

    这份演讲随即转交给了国务院总理杜小蕾,作为中印和约驻军条款的参照。

    最终,由庞跃龙锁定的四座港口都已租借的方式转交给了中国,其中维沙卡帕特南成为了中国海军印度洋舰队的司令部与最重要的综合性海军基地,科钦则成为了陆战队印度洋战区司令部驻地与登陆舰队的母港。

    第一百一十一章长远考虑

    第一百一十一章长远考虑T!~!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和平

    第一百一十二章和平

    大规模地面战争结束之后,并不意味着战争已经结束。

    直到六月底,人依然在印度作战,对付那些逃往偏远地区,不肯投降的印军残兵败将。

    到了七月份,在前线作战的就不仅仅是队了。

    当时,第一支由临时中央政府组建的印度国防军已经具备了作战能力,开始在印度西北地区执行对付游击队的作战任务。到了七月底,印度国防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二十五万,承担了大部分作战任务。

    最初的时候,印度国防军主要装备前印度军队的轻型武器。

    到了二零四五年底,因为库存弹药所剩无几,印度的军事工厂由被全部炸毁,所以中国为印度国防军提供了一批武器装备,以处理后勤保障问题。从此开始,印度国防军才获得了愈加先进的武器装备。

    也就是说,在大规模地面战争结束之后,印度内战就迸了。

    虽然这场内战打得并不激烈,但是不断持续到二零四七年底。最终,印度国防军都没能消灭全部叛军,而是以政治妥协的方式,即承认叛军的政治地位,允许叛军组建的政党参加政治活动,才结束了内战。

    也许,这算不上最好的处理办法,却是最快的处理办法。

    内战结束之后,印度进入了战后的高展期。到二零四九年底,印度的战争创伤就基本上愈合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大规模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开始兑现许诺。

    七月初,在占领军的组织下,由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派遣的代表监督,印度举行了全民大选。

    根据选举监督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总共有四亿七千余万印度人参与了选举,过了选民总数的一半,具有法定效果,而统计结果是,由临时中央政府为核心的“印度国家复兴党”获得了百分之八十二的选票,获得了全国议会四百七十八席中的四百二十六席,成为新印度的执政党。

    七月十七日,印度民选政府正式宣誓就职。

    当天,戚凯威向印度当局移交了占领区的行政管辖权。

    因为印度的国防力量与治安力量还没组建,所以中国还没有从印度撤军。

    按照黄瀚林做出的许诺,要在签署了和平条约之后,中国才会从印度撤军,正式把国防权移交给印度当局。

    当时,和平谈判还在进行之中。

    中国与印度的双边问题不是关键,印度新政府许诺归还藏南地区,并且承认藏南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也答应以租借的方式,向中国提供军事基地,包括把整个南安达曼岛租借给中国九十九年,维沙卡帕特南、科钦等基地的谈判工作进行得也很顺利,印度当局以至提出希望与中国签署同盟条约,为中国在印度驻军提供法律依据,并且以此减轻印度在国家防务等方面的开支。

    当时,最大的问题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

    虽然在谈判中,印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