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女人-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品子一抬头,轻声问:
  “还不睡觉?”
  小丑轻手轻脚地钻出被窝,光着脚丫,趴在品子耳边说:
  “我等您,等您改好了,穿给我看看,看您好看不好看。”
  品子把小丑放回炕上,对着她露出点苦涩的笑容。
  “小孩子,别太操心了,当心不长个儿,净长心眼儿了!快睡吧,明天我穿给你看。”
  品子觉得小丑是她最贴心的人,像个大孩子了,总是最疼妈妈。品子把衣裳改好,抖了抖线头,穿上试了试。这一改,真像是可着她身子做的一样,腰身也显出来了,显得十分秀气。小丑一直偷偷装睡,看见妈妈试衣裳,趴在枕头上说:
  “妈妈,您真好看,好看极啦!”
  母老虎翻了个身,品子忙做个手势,叫小丑别说话。她赶紧脱下夹袍,叠好,放在那张红木板凳上。也脱了衣服上炕,搂着小丑躺下了。
  小丑悄声说:
  “明天我跟您去,您跟奶奶说一声,带我去吧!我还能给您提词儿呢,也会给您叫好……”
  品子亲着小丑,“好孩子,快睡觉,那个地方小孩子不能
  去。妈妈就是为了你和奶奶才去的。等我挣点儿钱,给你做件新衣裳,小丑就俊啦……”
  母女俩抱得紧紧的。小丑是品子惟一的亲骨肉,是贴心人。懂得品子的,似乎也只有小丑。
  

撂地儿(1)
小院里既有点紧张,又有点喜兴,大家都为品子要去卖唱捏把汗。尤其刘小脚,不住嘴地嘱咐着:
  “别憷窝子,别害怕。凡事开头儿难,头儿难!只要过了这头一天,就不怕了,也就拉得下脸来了。想想这一家子人得吃饭,也就豁出去了……”
  “品子准行,您别看她平常蔫儿不出溜的,心可灵着哪!我的徒弟,还有错儿?名师出高徒嘛!”小屁子妈故意给品子打气。
  大家忙乎着吃早饭,小丑、大妞子也跟着出来进去,不知忙些什么。
  “别老耷拉着眼皮,要带点子喜兴劲儿。人家听唱,就是为了找个乐子,一高兴,才掏钱赏俩子儿。别想别的事,变着法儿唱好!”刘小脚不断地嘱咐了又嘱咐。
  铁柱夫妻俩把小屁子交给刘大妈,又叮嘱小屁子:
  “听奶奶话,别淘气,别给奶奶惹事!”
  品子穿上了小屁子妈借给她的那件月白布夹旗袍,灰头绳换了黑头绳,头上还抿了点刨花水,挽了一个髻,白净脸上也泛起了一丝丝羞涩的红晕。
  “大妈,您瞧,品子今天换了件衣裳,就跟换了个人儿似的。我瞧这个头梳得不好,太老八板儿了。还不如把这纂儿抖开,梳一条长辫子。品子,咱俩本来一般大,你一梳纂儿,倒像比我大几岁了。大妈,您给品子梳根辫子吧!”小屁子妈不住地打量着品子。
  品子忙说:“那怎么行?”又赶紧看了看她婆婆那屋,“回头我……”
  “别像个小老太太似的!”小屁子妈不管三七二十一,几下子就把品子头上那个髻抖开了。
  “小屁子妈说得也对,你们俩说起来是师徒,品子打扮得倒像师傅了。”刘小脚一边说,一边看了一眼母老虎那屋子,回屋搬出个凳子,又拿了一根藕荷色的丝线,叫品子坐在凳子上,就在小院里给品子梳了根长辫子,还用剪子剪了个前刘海儿。
  “嘿!这才像个十###岁的样子,真俊哪!这才是品子的模样儿呢!”小屁子妈不住嘴地夸。
  母老虎扒着帘子缝往外瞅,咬牙切齿地暗道:
  “这是干吗?这是卖唱,还是卖脸?真他妈的不要脸!”母老虎真想喊叫,可眼下得指望品子多挣点钱,又是求街坊帮忙,她不敢骂,恨得在屋里直跺脚。
  小丑钻到奶奶腿底下,也扒着门帘看,看见刘奶奶把妈妈打扮得那么好看,不禁格格地笑出声来。
  母老虎已经恨得牙痒痒,听见小丑一笑,更生气了,用脚使劲一踹,咚的一声,把个小丑踹出门来。小丑摔倒在地上。
  “这是干什么?”小屁子妈连忙把小丑扶起来,又抬起眼皮狠狠朝母老虎那屋瞪了一眼。
  小丑没哭,反倒笑嘻嘻地走过来看着妈妈说:
  “妈妈真好看,我从来没看见过我妈这么好看!”
  品子把小丑拉到怀里问:
  “磕着了吗?疼不疼?”
  小丑只顾笑着。大妞子也跑出来看,抿着嘴笑。
  铁柱有点不耐烦了,“今儿该早点儿去,给大伙儿引见引见,打打招呼。就是你多事!”说着还指了指小屁子妈。
  刘小脚替品子梳好了头,上下打量着,心里不住地叹息:多好看的小媳妇,撂地儿了,真是红颜薄命啊!可她嘴里却说:
  “好了,好了!品子,你可千万别害怕,有小屁子妈,有铁柱护着,甭怕!”
  品子的眼泪在眼圈里转,“大妈,您放心……”
  刘小脚、大妞子、小丑、小屁子一直把他们送出小院。刘小脚还不住嘴地叨咕:
  “品子,别害怕,心里塌实点儿……”
  铁柱摇摇晃晃地走在前面,身上只穿了件跤衣,肩膀上搭着件白小褂,黑布裤子,裆特别宽大,扎着腿,像座铁塔似的,一看就是摔跤的。小屁子妈怕品子走不动,拉着她的手,随着她的快慢走着。品子知道铁柱夫妻俩走路快,心里又害怕,两只脚总不像平常那样利索,有点磕磕绊绊的。她一边走,心里还一边背唱。
  

撂地儿(2)
“我看你《孟姜女寻夫》那段儿唱得挺熟,今天就先唱这段儿吧?”小屁子妈问着,“还有《珍珠衫》也不错,你看呢?”
  品子点着头,没说话,心里像揣个小兔子似的。
  “人家说唱戏的是疯子,听戏的是傻子,只要别害怕,别忘词儿就行。唱砸了也没关系,唱戏的不出错,卖菜的出错?就是别慌。我兜着你,放心吧!”
  品子嘴里答应着,可手脚冰凉,两条腿也有点打颤。
  天桥这个地方,比前门大街、大栅栏一点不逊色,名气也不比前门大街小,给北平添了颜色。人人都知道北平有个天桥,可又有点瞧不起它。天桥既是藏龙卧虎之地,又是藏污纳垢之所,三百六十行,无奇不有,真是五花八门。
  品子被带到天桥,像是到了另一个世界。各种各样的小吃,一个摊一个棚的,鳞次栉比。还有拉洋片的、耍狗熊的、耍猴的、耍猴栗子的〖ZW(〗猴栗子,也叫苟利子、无丢丢,一种木偶戏。〖ZW)〗、卖膏药的、卖耗子药的……撂地儿的艺人拿粉笔画个圈,就是场地儿,阔气的,还放上几条板凳。品子睁大了眼睛,东张西望,她觉得是那么新鲜稀奇,看得晕头转向。品子闻着了一股大蒜炒灌肠味儿,真香啊!那边有一个大蓝布棚,上面还写了字,放着板凳,正在熬豆汁。旁边还有卖切糕的、卖爱窝窝的。品子想,等挣了钱,带小丑
  来解解馋多好啊!看见“黄鸟叼签”的,她真想问一卦,看看今天能不能唱好。品子脑子里乱哄哄的,愣头愣脑的,像傻子一样跟着小屁子妈,随着人流撞来撞去。
  小屁子妈拉着品子说:
  “别瞧热闹了,往后有你看腻了的时候。先到场子去,铁柱还在那儿等着咱们呢!”
  品子像掉了魂似的,跟着小屁子妈穿来穿去。小屁子妈倒像是回了娘家,到处有熟人跟她打招呼。她年岁不大,可是在天桥长大的。
  小屁子妈的爹,原来也是“善扑营”的摔跤好手,跟他师弟一道,都当过前清护卫。后来破落了,来到天桥,靠摔跤混碗饭吃。小屁子妈生下没几天就没了娘,全靠大妈、大婶喂奶糕长大的。她长得黑,人们就叫她黑子。黑子从小爱摔跤,尽管她爹反对,她还是偷着摸着地练。铁柱是她爹收的最小的一个徒弟,没爹没妈的,从小就生得憨憨厚厚,滚瓜圆的一个脑袋,滴溜圆的一张脸,还有那一条缝的眼睛。可他真肯吃苦练功,黑子爹特别喜欢他,把他当成儿子一样。黑子也常跟铁柱一块儿摔跤,铁柱总让着她。俩人越摔越要好,就像哥哥带着妹妹一样形影不离。后来,黑子爹有个挺顶事儿的徒弟不辞而别,跑码头去了,黑子爹一生气,病倒了,只好把这块场地儿托给了师弟瑞福子,才又重新拉起场子来。他嘱咐铁柱:
  “我把小黑子交给你了,女孩子,可别再摔跤了。我把她交给你,我放心!”
  不久,黑子爹去世了。铁柱、黑子哭得死去活来,一切后事都由瑞师叔主持料理,铁柱把师傅埋了。
  从此铁柱就和黑子一块儿住,一块儿吃,挣的钱一块儿用。瑞师叔坚决不叫黑子摔跤,宁可给他们两份钱。
  黑子就东串西串的,经常跑到郎大爷场地儿听戏,听落子,听相声。落子又把黑子迷住了。黑子自己找了郎大爷,说要学落子。郎大爷本来就认识黑子爹,也觉得黑子怪可怜的,就给黑子找了个师傅学落子。学了几段之后,郎大爷一听,黑子嗓音挺脆生,又嫌黑子不像女孩的名字,就给她改了叫黑脆儿。瑞师叔也没法子拦,只好让她学唱落子了。开始,她在郎大爷场地儿来个娃娃生、龙套、小丑等零碎活儿,不到半年,就正式唱落子了,也成了一档子节目。叔叔大爷们一直看着她长大的,全挺喜欢她,连听众都跟她熟了。
  有一天,瑞师叔把铁柱、黑脆儿叫到身边说:
  “黑脆儿,你爹临死的时候,就把你托付给我和铁柱了。你今年都17了,天桥这地方也杂,一个大姑娘不方便,不如成个家吧!”
  

撂地儿(3)
黑脆儿十分不愿意地噘着嘴说:
  “本来我们就和兄妹一样,又住在一块儿,成家干什么?现在还不是一样?”
  瑞师叔不以为然,“成家跟不成家可大不一样。现在你们是俩人,成了家就是一个人儿了。将来生儿养女的,就是大人了。”
  “成了家,铁柱更管着我了,也不让着我了!”黑脆儿野惯了,像个野小子似的,就怕铁柱样样都管着她。
  “我做主了,挑个日子成亲。你放心吧,铁柱会疼你的。你也别再任性了,成了家,就是小媳妇了,哪能还这么野调无腔的!”
  铁柱傻乎乎的还真有个心眼,他对瑞师叔说:
  “师叔,草草成亲,什么还都是师傅留下来的,我心里觉得对不起小黑子。叫我稍微准备准备,再等些日子吧!”
  师叔觉得铁柱有志气,就答应了。打这儿,铁柱常逛夜市,认识了孙六爷,觉得孙六爷挺实在,就把要结婚的事告诉了他,还托他替自个儿留心着买点子旧货,置办些家具。孙六爷也真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断地为他踅摸,七八成新的桌子、椅子、板凳、镜匣子,一件一件地给铁柱置办,又便宜、又好。铁柱就一样一样地往师傅家搬。
  黑脆儿家就住在天桥,他爹图的是个方便。
  “家里都有,你还往家里倒腾这些,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啦!”黑脆儿不高兴地嘟囔着。
  “我寻思着,我俩既然成亲,就不要䞍受老爷子这点儿东西。再说师傅一病,家里卖得也没什么了。咱成家了,总得像个家吧!”铁柱咧嘴笑了笑,“我总不能叫你受委屈。咱找个房,搬了吧,置办个新家。”
  “我在郎大爷那儿也分了不少钱,为什么你一个人办?我不愿意搬家。我从小在这块地儿长大的,我舍不得我爹这个家。再说熟人多,也方便。”
  “这房子破破烂烂的不行了。再说将来咱有了孩子,谁管?成天跟要饭的孩子一块儿玩,还不学坏了?我可不愿意我的儿子在这个地儿长起来!”
  经过孙六爷介绍,铁柱就搬到这小院里来了,算是成立了他们自个儿的家,两口子照旧天天上天桥。转过年,黑脆儿生了个大胖小子。那时候刘大爷还没有生病,刘小脚就像孩子的亲奶奶,喂奶糕,换尿布,把铁柱家拾掇得干干净净的。大伙儿看见黑脆儿没满月就又出来唱,都说:
  “你不养好身子骨儿就出来,要落下病的!”
  “嘿!养个孩子算什么?放个屁似的,孩子就出来啦……”黑脆儿笑着跟人家说。
  从此,铁柱的儿子就叫屁子,加上他小,就叫他小屁子,黑脆儿也就成了小屁子妈。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白兰(1)
小屁子妈见人就招呼。
  有人问:“这是谁呀?”
  “这是我徒弟!”她十分得意。
  虽然是上午,熙熙攘攘的人流还是摩肩接踵。品子就像被牵着到屠宰场的羊似的,心在不住地怦怦跳,两只眼睛也一扫一向低垂的神态,睁得大大的,踅摸着。好不容易进了郎大爷的场地儿,看见郎大爷正在用“哈德门”、“大联珠”、“大粉包”、“小粉包”等香烟盒纸糊着一顶盔头。
  “郎大爷,我给您带来个新角儿!您看看。”
  小屁子妈拉着品子,站在郎大爷面前。这位郎大爷也不过40多岁:枣核脸,一双不大的眼睛挺精明,可惜眉毛眼睛都成了倒八字;一个小瘪嘴,嘴角向上翘着;一个塌鼻子,鼻孔朝天。他抬起头来,那锐利的眼神朝品子一扫,说:
  “老实巴交的,行吗?”
  “行,准行。她的唱有股子特别的味儿,您不信试试呀!”小屁子妈吹着说,“她叫品子。这个名字不像咱们干这个的。您给起个什么花呀、草呀的吧!”她一边帮郎大爷叠纸,一边说。
  “你叫黑脆儿,她长得秀气,又细皮嫩肉的,就叫白兰吧!”
  铁柱也站在边上说:
  “郎大爷说来就来。白兰,倒挺雅致的。郎大爷,小屁子妈这个徒弟,可是个雏儿,您得多关照,我师叔也说拜托您啦!”
  郎大爷把手上的糨糊往身上抹了抹说:
  “咱们爷儿们,祖祖辈辈的,还提这个?但得家里有口饭吃,谁上这儿来?我看这个姑娘太蔫儿,只要拉得下脸来,逢人便笑,让人见喜,有个人缘儿,就有饭缘儿了。这不是还有黑脆儿保驾吗?错不了!”
  郎大爷这个场地儿,像盘大什锦,要什么有什么:唱单弦的、唱大鼓的、唱乐亭大鼓的、说相声的……唱落子的只有黑脆儿一个。当初,郎大爷不愿意要女的,怕惹事,黑脆儿是看在她爹的份儿上才留下的。没想到黑脆儿一唱挺红火,钱也打多了。黑脆儿撒得开欢儿,又是从小在天桥长大的,观众也特别喜欢她。现在来了个品子,郎大爷一看就知道这孩子放不开,光长得好看也不行啊,可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这郎大爷从小爱唱京戏,也进过几天科班,可家里没了饭辙,只得离开科班,上天桥卖艺,专唱京戏,生、旦、净、丑样样来,又能翻跟斗,这才在天桥这块地儿上站住了脚。人们都愿意看郎大爷的滑稽京戏,到天桥的人,都要看郎大爷演一出。
  郎大爷还有两个徒弟,他们放了两圈板凳,开始边敲锣边嚷嚷:
  “开戏啦!就要唱了!诸位爷们儿,请入座!”
  刷的一下子,围上来不少人,可谁也不坐板凳。郎大爷开口了:
  “诸位爷们儿请入座。听得好,您赏俩子儿,不好,别掏钱,坐下来,就是真捧场的,也是赏我个脸。要是不坐下,我可栽了!”这么一说,有些人就坐到了板凳上,而有的仍然站着,为的是打钱时走起来方便。
  不远的地方有席棚,是唱大戏的。吹着洋鼓洋号,招去不少观众。郎大爷指着席棚说:
  “那儿是酱肘子,我这儿是什锦盘儿,要什么有什么。现在就先请诸位爷们儿听听最喜欢的大冬瓜、矮倭瓜说段相声,伺候爷们儿笑笑。笑一笑,十年少,一会儿能多吃一碗饭!”大伙儿叫好的叫好,说笑的说笑,场地儿沸腾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