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弃女当自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弃女当自强-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十六章 吃鱼

    第二天早上起来,小曼去菜园拔草,梁小菊也跟着一起,两个小姑娘好歹算是熟悉些了,劳动中也不缺乏话题,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得挺热闹。

    中午阿公回到家,手里拎着一条半尺长的河鲫,约莫有一斤多重,阿公满脸笑容,说经过河边遇到了满仓叔,满仓叔因为进新房那天没能来恭贺,刚好鱼篓里装到了两条鱼,就把最大这条硬塞给阿公,当是补礼了。

    小曼高兴地接过那条鲫鱼,鱼儿还在甩尾巴,新鲜得很,七十年代末,本地工业和矿冶还没有发达起来,山川江河也不像后世那样处处遭受污染,河里水质很纯净,出产的鱼虾野味不用说肯定无比鲜美,等烹煮的时候再加进点灵泉水……啧啧!小曼想着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鲫鱼汤还很滋补,做一锅鱼汤出来,全家都好好补补!

    小曼用脸盆盛了清水,把鱼放在盆里游动,和梁小菊一起捉鱼玩,又特地拉过阿奶的手让她也摸摸那条鱼,阿奶很高兴,眼睛看不见,嘴里却赞叹着说这条鱼真是太漂亮了。

    又对阿公道:“前些天多亏得满仓从河里救了小曼,我们都还没有送谢礼呢,这又收了他的鱼,怎么好意思啊?”

    阿公站在旁边看她们玩弄那条鱼,也呵呵笑着合不拢嘴,说道:“我刚才跟满仓提到了,要备一份谢礼上门去的,满仓说不要,他常在河边走,救过的大人小孩都不记得多少个了,可从不图什么谢礼的!”

    阿奶点头叹道:“那孩子,是个有功德的呢!他话是那样说,咱们总也要尽到自个心意才好。”

    “我们家这份谢礼肯定要给的,等我去一趟城里回来再说。”

    吃过午饭,阿公对梁小菊说道:“你在这也没什么事做,白白空闲着,你家里却是忙得很,我这就送你家去,好歹能帮着你爸妈做点事,看弟妹也好啊!”

    梁小菊不愿意:“我不回去!我奶都和我爸妈说好了,让我来做舅公舅奶的孙女,我爸妈答应了的!”

    阿公耐心道:“昨天我也跟你阿奶讲过,用不着的,老大家的小曼归我们住了!”

    梁小菊委屈地撇撇嘴巴,眼圈红了:“阿奶说小曼不是莫家的孩子,她将来找到亲生爸妈,会走掉的!我奶和舅公是亲姐妹,我才是舅公有亲缘的孙女,我不会走掉!”

    阿公生气了:“你那糊涂老奶瞎说,你也信?小曼户口都跟我们在一起,她就是我的亲孙,这个家是她的,她哪也不会去!”

    梁小菊捂着眼睛嘤嘤嘤哭起来:“我就要住舅公家,我不回去!”

    阿公:“……”

    阿奶坐在屋檐下,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莫小曼蹲在脸盆边玩鱼,农村习俗,好饭菜非得留到晚饭才享用,因此中午没能杀这条鱼。

    梁小菊在那边哭泣,莫小曼却嘻嘻笑道:“阿公,那就让小菊住着吧,你看咱们家有鱼,兴许她是没吃到鱼肉,才不想回家的!”

    一句话说得阿公和阿奶都笑了,梁小菊放下捂在眼睛上的手,瞪视着小曼,嘴唇动来动去不知呢喃些什么。

    梁小菊不肯回家,阿公省了跑一趟外村的时间,就去办别的事情,一出了门整个下午都不见人影。

    眼看太阳落山,小曼煮好饭,梁小菊自告奋勇把那条鲫鱼宰杀剁块,小曼教她抹点盐腌渍一下鱼块,两个人从后菜园挖了块嫩姜,掐一把香菜葱花,趁着小菊去井边洗香菜的当儿,小曼烧热锅用猪油略微煎一煎鱼肉,添进灵泉水大火煮开,再改小火慢炖,等到汤色呈奶白色,阿公就进了院门。

    满屋满院的鱼香味,让阿公阿奶赞不绝口,阿公问是谁做的鱼,梁小菊答说是两个人一起做的,莫小曼则笑着告诉阿公阿奶:往常阿妈刘凤英做鱼做肉,自己都在灶旁烧火看着,大致懂得怎么烧菜,会搭些配料。

    阿公阿奶深信不疑,莫小曼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毕竟自己现在才十一岁,会烧制出美味的好菜肴,没有点理由显得太奇怪。

    连鱼带汤,一大锅鲜美的佳肴,四个人居然吃得一点不剩,只有地上散落的根根鱼刺还能证明刚刚结束的晚餐吃的是什么。

    阿公吃完晚饭又要去水库,此时天色已完全暗下来,家里没有电筒,小曼正在忧心阿公要怎么走夜路,却见阿公从他的背篓里拿出个物件来,小曼认得那个东西,是玻璃罩马灯!

    1977年,手电筒已经不算稀罕物,家境稍微好点的人家都能拥有一个手电筒,莫国强、莫二叔也各有一个,夜晚外出拿着照路,又轻便又体面。

    阿公拿出来的这种玻璃罩马灯,既古老又显得笨拙,是烧煤油的,也只有像阿公这样年纪的老人,才会依然用着马灯,而不是像中青年男人们那样攒钱买个电筒,一根绳子拴在身上,方便得很。

    小曼帮着阿公点亮马灯,熟悉的煤油味并不觉得臭,反而觉得亲切好闻!

    公道村所处地理位置很好,两省交界处,交通方便,山川峻美,有江有河有连片肥沃的田地,自古以来就不是个轻易能饿死人的地方,因为江河流势符合条件,本地深山里五十年代就建起了一个中型水电站,所以当别的村庄还点着煤油灯照明的时候,公道村早已用上电灯。不过水电站的电输送得也不算正常,有时会停电十天半月甚至半年,所以家家户户还是保留有一两盏煤油灯。

    而莫小曼对煤油灯情有独钟,是因为上辈子她从小到大,睡觉的地方都不装电灯,刘凤英只给她用煤油灯!一直到煤油灯终成古董,买不到煤油了,才作罢!

    莫小曼提着马灯要送阿公出门,阿公却不担心天黑路难走,兀自站在正屋门口跟阿奶说话:

    “我下午去找过蓝校长了,蓝校长说没问题,开学就让小曼去学校,从一年级读起!”

    阿奶连连点头:“这就好了,打个招呼,小曼进去也多自在些!”

    小曼这才知道原来今天下午阿公一直在外面,竟是为了自己上学的事。

    不由得有些脑壳疼:真的从小学一年级读起吗?学1+1=?

    哦老天!

    无聊就罢了,浪费宝贵的时间等于浪费生命,不行,要想个法子,上学可以,得跳级!

第二十七章 摘山稔

    梁小菊是个勤劳的好孩子,在舅公家的大院子里闲了两天,第三天就要小曼带她出门干活。

    两人都是半大的小姑娘,队里稻谷倒是成熟了,但还没到宣布开镰收割的时候,生产队里用不着半劳力,工分是没得挣了,家里也还没买到鸡鸭猪仔,暂时不用打野菜,实在闲不住,就只能上山砍柴喽。

    阿奶却为防出意外,阻止她们上山,说是那天办进火酒席,莫支书用牛车拉了四五捆柴火过来,还有剩的,够烧些时候,明天阿公就背柴火回来了。

    小曼明白阿奶的心思,阿奶又不是不知道小曼,从小干惯活的人,哪会轻易出什么意外?阿奶只是担心梁小菊,万一梁小菊出事,亲戚间就不太好说话了。

    梁小菊在梨树下那块干净的长条石上滚来滚去,对着小曼喊道:“好闷啊!这地方人都不多一个来,快闷死我了!”

    小曼摊手:“就这情况喽,家里人少,住的又偏点,大白天的人家都出去干活,没空窜门的,哪比得你家人多热闹?你想不想回家啊?”

    梁小菊警惕地看她一眼:“我不想家!我家热闹是热闹,太吵了!还是这样好,清静!”

    小曼好笑,这妞,给整矛盾了。

    看看天色还早得很,小曼就走去和阿奶商量:“我带小菊出去一会,我们不上石山,就去土坡上割茅草,行不?”

    新改建的厨房里砌了省柴灶,得把木柴砍成一尺左右的小截,烧时扔进去就行了,用省柴灶的厨房通常干净些。

    茅草也可以烧火,一般是大土灶用,架起大铁锅,煮猪潲熬大锅粥什么的,最适合,不过有大灶的厨房就免不了草灰飞扬,没法保持洁净了,那敞开的灶口、四面墙壁会被烟熏火燎得黑糊糊的。

    自家还没有大灶,割两担茅草回来放着,倒是可以当引火用。

    阿奶也是怕真把梁小菊给闷坏了,就叮嘱小曼:“那就去吧,拿镰刀时小心点,不要挑重担子,每人扎两捆脑袋那么大的茅草,就行了!”

    梁小菊一听可以出门,也很高兴,和小曼一起连声答应着,两个人拿了镰刀和两头尖的圆木尖担,相伴离开家。

    出了门就要和村里人打交道,那天进新居请酒席,加上刘凤英闹的那么一出,小曼算是露了脸,在村子里小有人气,路上遇着谁都跟她打声招呼,就连村道上跑着的狗狗迎面相撞,也朝她摇摇尾巴,小曼一直保持着笑容,感觉不是一般的好。

    梁小菊自然不知道小曼从小因为受刘凤英虐待,连带着在村里也被人轻看,还以为她本来就这么受欢迎,看着她的目光越发的羡慕忌妒。

    小孩子之间的忌妒,除了极少数特别的,大部分纯粹就是忌妒而已,并无太大恶意,梁小菊就属于这一类。

    小曼知道梁小菊有点任性矫情,但她本质不坏,昨夜两人睡觉睡到半夜,小曼忽然被拽醒,迷迷糊糊中听到梁小菊嘀咕:“要是掉下床去,我就不看你了!”

    两个人一起睡,自己很有可能是被梁小菊挤得快掉下床,但梁小菊能及时把她扯回来,说明她心里是存着善念的。

    小曼不排斥梁小菊留下来,家里多个人也挺好,但她知道这不太可能,阿公或许不会过于反对,阿奶态度却很坚决。

    阿奶和小菊的奶奶之间似乎关系也不好,小曼记得昨天那位大姑奶进了门,自始至终都没跟阿奶说一句话,而阿公和大姑奶争执的时候,阿奶一动不动坐在房檐下,并没进屋,大姑奶离开她也不吱一声!

    阿奶向来不是爱惹事的人,如果小曼没有亲口告诉她自己并非刘凤英亲生,或许阿奶也不会执着地把小曼要到身边来,如果阿奶和大姑奶之间不和,她又怎么接受得梁小菊?

    要知道接受了梁小菊,就跟梁家牵扯上了,要是大姑奶以看孙女为由经常上门来,阿奶可就被迫与她面对,从此失了清静。

    阿公凡事都听阿奶的,这件事最终的结果,估计就是梁小菊在公道村住几天做做客罢了。

    小曼觉得应该尽地主之谊,带梁小菊四处去走走,自己也顺便多在村里人跟前晃悠,刷刷存在感。

    公道村是个大村,有五六个生产队,各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耕作区,耕作区不单指田地,还包括分到队里的山林土坡,小曼记得自家归属的生产队叫三队。

    三队的人砍柴要去东面的石山,割茅草的话就去西边延绵起伏高低不等的土坡,东山上有耐烧的高山柴,土坡密集的茅草、矮木丛,也是很好烧火的,那些矮木丛中还有浆果树,比如香甜的桃金娘,本地人叫山稔果,七八月间成熟,所以这时候女人小孩都喜欢到土坡上去割柴草,顺便采摘山稔果。

    小曼带着梁小菊去到本队耕作区的山坡上,先钻进草丛中去找山稔果吃,成熟的山稔果果子乌黑油亮,拇指大小,越肥硕的越香甜可口,但也不能多吃,肠胃消化不够强大的话,吃多了这个,就会便秘!

    所以小曼和梁小菊并不敢多吃,吃了二三十颗就打住,此时嘴唇、牙齿、手指头也都变成黑紫色的了,被山稔果汁染的,这种果汁还不容易掉色,洗也洗不掉,得过三四天才会褪去。

    上辈子的小曼做惯农活,割两捆茅草根本不在话下,这辈子重新回到这个时间段,小曼发现,她竟然手生了!

    梁小菊却是干脆利落,割草、抱堆、捆绑,然后尖担一扎,一挑结实整齐漂亮的柴草就立在那里了。

    人家又可以钻进草丛继续摘山稔了,小曼还在这边挣扎着捆绑柴草——要用力压实、勒紧,不然半路绑绳松懈,可够得去收拾。

    梁小菊摘了两衣袋的山稔出来,看见小曼还扛着尖担跟两捆柴草做斗争,忍不住咯咯直笑,顺便嘲讽几句,小曼懒得理她,咬牙用尖担把柴草串好,挑起就走下山坡。

    梁小菊比她大一两岁,也比她力气大、能干,她就算跑出老远,梁小菊也能立马追上来。

    两人这么你追我赶地,路上也不歇息,挑着担子下坡穿过两条清浅小溪、一大片田垌,直接一口气回到村里,最后在大队部的大栅栏门前停了下来,把肩上柴草担子往路边一放,喘着气歇歇脚。

第二十八章 大队代销店

    见梁小菊抻着脖子直往栅栏门里瞧看,满眼好奇,重生回来这么久,小曼也还没来过大队部,索性就拉着梁小菊一起走进去参观。

    村子里平常闲暇时候最热闹的地方,除了村小学之外就是大队部,村小学是个挺大的四合院,四面是教室,中间又做操场又做自由活动场所,体育设施只有乒乓球桌和一排三根爬竿,篮球架单双杠都没有,却是小孩子们的天堂,白天上课,课余在校园里玩耍,放学了做完家务还可以跑来校园里打乒乓球、相互追逐玩,而每当有电影派下来,通常也在村小学里放映,校园里就更热闹了。

    大队部也是个四合院,却不比学校宽,三面建房屋一面是土夯围墙、竹片挡起的大栅栏,院中间两棵大榕树,大片青草地,这里倒是不及校园热闹,但也常有人来往,因为大队委办公室会议室、人们看病的卫生室、采买油盐酱醋肥皂火柴煤油的代销店、停放拖拉机、插秧机、抽水机的农机站,全在这里边!

    像梁小菊和莫小曼这样年纪的小女孩,不会去关心别的,进大队部目标很明确,只想去代销店里看看!

    哪怕口袋里没有半毛钱,进去趴在柜台上,闻着那屋里混杂了糖、酱、盐、油、烟多种气味的奇特空气,看着货架上摆放的各样崭新货物,莫名地感觉很幸福。

    上辈子,小曼偶尔被派去代销店买盐和火柴、煤油,看着柜台里走来走去收钱收票,忙着称糖称盐拿东西的年轻代销员,心里是无比羡慕的,只因为她可以整天整天呆在这些好东西旁边!

    小曼和梁小菊一起趴在柜台上看货架上面的货物,明明数量不是很多,为什么以前的小曼瞧着竟有“琳琅满目”的感觉?真是奇怪了。

    不过现在这货架上也有吸引小曼的东西,就是那刚开启的满满一纸箱大黄饼,码得整整齐齐、圆圆一个金黄色大黄饼,两面撒一层薄薄的砂糖粒子,咬一口又酥又脆!旁边还有一箱子透明塑料袋装着的花花绿绿的水果糖,散发着特别香甜的味道!

    真的很想吃呢,可惜没钱!

    大黄饼五分钱一个,水果糖一分钱一粒,现在是一分钱都没有!

    代销员走了过来,小曼笑着朝她喊:“柳萍姐!”

    柳萍漂亮的黑眼睛眨了眨,诧异地笑道:“哟,还以为你不认得我呢,今天小嘴真甜!”

    小曼有些不好意思,这声柳萍姐是学别人喊的,她还真的从没喊过,上辈子就跟个哑巴似的,轻易不会开口。

    柳萍看看梁小菊,又问:“这个是谁啊?”

    梁小菊看向小曼,小曼答:“是表姐,上岭村大姑奶的孙女,她叫梁小菊。”

    柳萍哦了一声,微笑着问小曼:“听说你现在跟阿公阿奶做一家,你们搬去知青屋住了?”

    小曼点点头,一边不着痕迹地打量柜台里的姑娘,林柳萍,本村西头林家的姑娘,十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