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天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君临天龙-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生命为代价来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未必占据大义,未必身居高位,未必就心怀为国为民的宏伟愿望,卿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以一己之力,掀起列国风动。匹夫一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应该是最好的诠释。

    当然这些概念和情怀年代已经太远,已经并不足以述尽当下的江湖。如果说江湖就是一种人人身怀绝技,以暴制暴的一种手段,这其实也有一些牵强。普通人未必没有快意恩仇的事迹,而武功高手也未必全都漠视王道法度,比如周侗等他们一批御拳馆的教习,武功比大多数江湖人都要高明,可是仍然愿意为朝廷体制效力。

    赵佶在云台山里发现的这个江湖门派,名字就叫做云台派,除了掌门并几位执事的长老之外,门下统共有大约五十名的弟子,人数算不上多,但规模也并不算小。

    赵佶想要观察一下这些江湖中人的日常生活,交际往来,还有为人处事的态度。因此这一段时间以来,每每都在这门派左近游荡,他的凌波微步如今已经小成,若在这山林间存心避开这些门派弟子不被看见,那也简单得很。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赵佶对这门派的来历种种也有了一些了解。

    这个门派成立于几十年前,初代的掌门原本是郑州城里士绅家的一位公子,后来家境衰落,富家子弟沦为了落难公子,不过仗着过往的生活阅历,做另外一些富家子弟的帮闲玩伴,生计也能维持。后来侍奉的主子跟酒楼人打架斗殴,失手打死了一个人,那主子恐担了责任,索性给了这落难公子一笔银钱,让他将罪责全都担下来,然后放他跑路。

    那落难公子于是便背井离乡,在外厮混了许多年,阅历越发丰富,竟在这过程中东拼西凑学成了一身不错的武功。终究故土难离,几十年后回到家乡,当年的血案已然被人淡忘,由此才放心在家乡安居下来。只是当年的家业已经败尽,总须得谋些生计。恰逢有一年城里一家商户财货被盗匪劫去,这人便用多年厮混经营的人脉将失物帮忙讨要回来,那户人家自是感激,于是便将云台山附近一座别院相赠。

    其后此人又帮忙处理了几桩此类事件,名声也渐渐传扬出去,有了些侠名。以往江湖上那些落魄老朋友来投,而当地也有一些少年子弟想要学些防身技法手段,两下一合计,便在这云台山里开山立宗,有了这个云台派,不温不火的传承到了现在。

    这云台派的弟子们身份也都不尽相同,有与那开派祖师身世相仿的破落户,也有当地安分守己的农户猎户子弟,还有一些背井离乡的难民。门派里传授的武技除了一门打熬内息的吐纳法门之外,还有统共四五种的招式套路,虽然算不得上乘,不过年纪火候到了,也能打熬出一身不错的武功。

    诸多弟子当中,比较受重视的是一些当地乡绅家的子弟。这些弟子们学武的禀赋算不上太高,不过逢年过节家里总少不了给门派馈赠一些财货之类,而且由此也能跟那些家有恒产的士绅们联系起来,是门派日常花销等维持下去最主要的进项。其次受重视的就是一些真正有禀赋的弟子,作为门派的柱石被培养武功,而且偶尔也被派遣出去处理一些江湖上的人际往来,算是门面的存在。

    至于更多的普通弟子,更像是杂役的存在,负责门派的吃穿用度诸多琐事,打理田产,偶尔也被派去附近村庄里教训一些闲汉恶霸。

    赵佶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门派在江湖中名气虽然并不甚大,但其实事务却也不少。有时候要协助官府缉拿流窜过境的惯犯,有时候要帮当地乡绅富户押运财货或者保护出游,有时候还要接待过境拜访的江湖朋友,事情虽然多,但也处理的井然有序。

    在赵佶看来,这个云台派虽然只是江湖中并不出色的许多小门派之一,但正因为如此,诸多特质反倒有普遍代表性。随着他的观察,对这江湖门派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也大概有了一个印象。

    首先,这是一个有制度、能够稳健运作维持的一个组织,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且传承下来,武功其实所占的比重其实很小,更重要的是它能承担起作为地方官府职权补充,帮助当地人们处理一些官府顾及不到或者不方面出面的事情。而武功传承的意义是,传承的武学越高明,这个门派在它所负担的职责上能够发挥出来的效用就越大。

    所谓的江湖,其实就是人们日常的交际往来,比如后世有一段时间传得很开的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是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来往,有来往就会有利弊权衡,会有利益碰撞,而所谓的江湖规矩,就是处理这些人际往来的不成文约定。那么江湖门派,就是以信义和武功为后盾,作为处理这些往来的仲裁机构而存在的。

    由此,赵佶对此前乔峰所说所谓武功,其实跟百工技艺没有区别,除了强身健体只是一种谋生手段的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江湖并不是快意恩仇,漠视王道法度的地方。江湖跟主流社会的区别是,主流社会有明文规定的条令法律,但江湖所使用的却是不成文,但约定俗成的规矩,是对王法的补充。王法如天上煌煌日光照耀整个天下,而江湖就是那日光照耀不到阴暗面,一明一暗合起来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世道。

    赵佶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有的武林人一直汲汲于做称霸武林的美梦,有这个闲工夫,直接寒窗苦读中个进士,这不是更好?如今对江湖有了一个认识后,才渐渐明白到,江湖中的争名逐利,其实就是在争夺话语权,一代大侠讲出的话总比无名小卒讲出来的要让人信服得多。

    武林盟主这个词实在是太精妙了,这说明这是大家公认的、肯赋予他信任和仲裁权力的一个公选的魁首,而如果换成“武林霸主”的话,韵味就完全失了。因为归根到底,江湖对人的约束是很小的,这就决定了不可能有强权存在,你再嚣张跋扈,大家站起来一拍两散,不跟你玩了总可以吧?你想用武功扫荡江湖,用武力迫使大家臣服,这是在称霸武林?这是在图谋造反!不按江湖规矩做事,那么直接就被江湖孤立出来了,那么迎接你的只能是王法制裁。

    以前赵佶总觉得,自己这个身份在江湖上厮混不只不是便利,反而是一种负累。不过在渐渐了解到江湖是个怎样存在的时候,这种想法也发生了变化,江湖并非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相反它的容纳度甚至比主流社会还要大得多。不要说是一个亲王,哪怕是皇帝,只要肯放开主流社会赋予给他的特权,那么江湖也能将其包容下来。

    在大宋这个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的主流社会里,想要明文条例扭转氛围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比如当今官家今次想要出兵西夏,不只一群旧党官员为反对而反对,就连新党的百官们也出现了分歧,修好四边是大宋一直以来奉行的国策,骤然改弦易辙阻力的确重重。文臣们自然有足够的理由,苦寒薄瘠之地,得之不足养吾民,且虚耗国力公帑,易效汉武穷兵黩武旧事,于国无益。

    但很多事都不是简单的利弊就能衡量清楚的,大到一国,小到一家,除了国富民强安居乐业之外,更需要有一种底气和悍气,由心骄傲,外敌莫侮!

    所以,即便赵佶以后执掌大权,想要重塑金瓯,困难是必然存在的。如果漠视这些困难,又或者强自压制,就会遭到反弹,会被扯后腿。

    江湖并非仅仅只是武林中这些人组成的小圈子,更是人心里那些不成文的约定和守则,掌握了江湖的话语权,会让人从心里认可,而非仅仅只是屈从于权力。

    这么一想,赵佶益发感觉到,做不成贤王没有实质性的损失,做个侠王倒着实不错。
今天先一更
rt,状态不大好,感冒,头晕跟浆糊似的,写了一章感觉不大满意就删了。晚上赶不出来了,我早点睡,调整下。。抱歉抱歉。。
097 云台派
    云台派近来日子很不好过,门派里甚至可以用人心惶惶来形容。

    早在十几天前,不知哪里冒出流言说朝廷要派兵清剿藏匿在云台山里的乱民。云台派的人初时听到这话,只当是闲人闲语,无稽之谈,他们的门派山门就在这云台山里,可从未听说过山林里有什么乱民草寇藏匿。

    可是过不几日,官府居然真的有了动向,州府接连派出数路官员携带衙役在这云台山里游荡。这让云台派众人开始惊疑不定,清剿乱民,莫非所谓的乱民就是指他们?

    于是派中上上下下从掌门到最下面的杂役弟子纷纷出动,想要打听一下究竟要发生什么事情。这一打听不要紧,一个更骇人的消息浮出了水面,朝廷并不是要清剿什么乱民贼寇,而是要直接征用云台山,兴建什么宫苑。

    这消息既让云台派众人感到疑惑,又感到几分震惊。云台山风光算不上天下奇景,名气也不如五岳那般名传天下,朝廷怎么独独选中这个地方兴建宫苑?当然朝廷要在哪里兴建宫苑轮不到他们这群江湖草莽过问,可是云台派众人感到忧虑的是,此事对他们门派会有什么影响?

    怀揣着各种忧虑,他们不免又多方打听,得知的消息自是越来越具体,而心绪也在渐渐往下沉。随着道门的造势,云台派众人赫然发现,他们山门所在的这云台山,竟然是道家的新胜地!

    得知此人后,一开始云台派众人着实高兴了一把,云台山的名气越大,对他们门派的好处自然也就越大。江湖上能够以名山大河来冠名门派的,哪个不是屈指可数的大门派?过往他们行走江湖,报出自己门派的名字,多半也引不起旁人的关注,云台派?听都没听过!

    但如果云台山的名气越来越大,以后他们再报出门派名字,无论对方是否听过云台派,只要听见云台山的名字就要肃然起敬。厮混江湖什么最重要?脸面,大家给面子,自然三山五岳都是好朋友。

    随着这个消息在北地渐渐传扬开,云台派上下很是过了几天好日子。许多江湖上消息灵通的朋友们先一步赶来云台派拜访,同时也要见识一下名气扶摇直上的云台山。云台派自是少不了大开山门,广宴宾客,每天门庭若市,俨然已经成为武林中新秀门派,很快就在江湖上把名气给传扬开。更有甚者,有许多跑单帮的江湖侠士们都自愿带艺投师,拜入云台派。

    江湖是个名利场,有了名气,自然要被高看一眼,要做什么事都游刃有余。若没有名气,纵使神功盖世,若不动手试试真章,谁又肯给你面子?对于大多数江湖人而言,厮混江湖也不过是谋条活路而已,却非什么事都需要动手来解决。

    一时间,河南诸地一些江湖门派皆对云台派的好运气充满了羡慕,这一番名气暴涨,可比在江湖上做许多件行侠仗义的事情还要见效得多。不过自然也不乏言调认为,云台派这番名气暴涨未必是福,若没有相称的本领,日后被人寻衅上门,不免要落下笑柄。须知要在江湖上扬名,踩着名气大的出头也是极好的法门,就连少林每年都不乏拜山的访客,希望籍此一战成名天下知。

    不过云台派没有等到被人拜山那一天就已经先倒霉了,就在某天云台派大宴宾客的时候,几名道士在官府中人的陪同下,来到这云台派,在这门派里游荡了一番,然后便通知云台派将这宗派山门给腾出来,官府要征用此地,兴建道殿。

    此事如一道惊天霹雳降落,轰在云台派众人头顶上。他们先前还在享受着扬名武林的快感,接受四方宾客的恭喜,而且还准备大展宏图,然而这一刻就被告知,自家宗派山门要被官府征用!连宗派山门都保不住,还谈什么扬名武林?谈什么大展宏图?

    宴席被迫终止,拜访的宾客们纷纷作鸟兽散,他们可不想趟这一趟浑水。过不多久,山门里只剩下呆若木鸡的云台派一干弟子们。

    当晚自是不眠夜,云台派自掌门以下长老并年轻一代的弟子们汇聚一堂,愁眉苦脸商议对策。老实说,官府给开出的条件着实不算差,云台派整座山门加上周遭附近的一些山地产业虽然被征用,不过却是用山外的平原土地来置换,真要从得利方面来计算的话,这一桩买卖云台派反而有得赚。

    可问题是,此事如今已经传遍了江湖,云台派骤得的名气全因为这占了地利之便的宗派山门。如今山门却被官府一纸征用,不在云台山的云台派还能名正言顺?而且云台派目下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若在当下出了这样一桩大事,只怕百十年后都要沦为整个江湖的笑柄。

    一时间,云台派上下既是后悔,又觉懊恼。后悔当初不该被那骤得的名气冲昏头脑,不知进退反而推波助澜,让此事闹得整个武林皆知,如今却是不好收场。懊恼却是官府实在太无道理,随便就将别人经营了数代几十年的宗派山门给征用。不过这怨气也只是在心里打转,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他们只是开山立派而已,却非占山为王。如今官府尚是一副肯讲道理的姿态,用等量的土地来置换此地,若他们不知进退的话,后果如何,实在不堪想象。

    众人对坐无言,忽然一名弟子开口忿忿道:“官府做的什么糊涂事情!天下名山多得是,为什么定在这半点名气也没有的云台山里建什么道观?”

    话匣子一打开,一干弟子们纷纷开腔,极尽呵责讥笑官府这做法委实太糊涂。浑然忘记了还在今天上午的时候,他们还是感恩戴德另一番说辞。不过这也只是过过嘴瘾而已,实在于事无补。

    沉默良久,一名长老才开口道:“周师侄,令尊不是正在府衙当差?能否请令尊出面与官府交涉一番,请他们收回这决定?一应花销用度自有门派里来出。”

    那被点到名的弟子闻言后只是苦笑道:“莫师叔,您太瞧得起家父了。下午我就回家打听了一下消息,这件事若仅仅只是府城的决议,关乎门派存亡大事,哪怕舍尽家财,弟子也一定要保下咱们山门重地。可问题是,此事乃是东京城官家御旨下令,而且负责此事的还是一位王爷,不要说家父,就连府尊大人在这桩事上都没有置喙的余地……”

    听到这话后,众人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过了一会儿,又有一名弟子瓮声道:“天下什么事情,总脱不出一个理字。咱们云台派在云台山里立派几十年,哪能随便就被人赶出去?如此一来,天下还有公道么?官府今天索要咱们的山门,明天索要别家的山门,若就连那少林寺都被人一纸征用,那这武林岂不是大乱了?弟子以为,这桩事并非咱们一派之事,而是整个武林的大事……咱们能不能请少林出面帮忙?”

    听到这提议,弟子们眸子皆是一亮,纷纷出言赞同。于是,那掌门便带领数名长老,连夜赶路,一路直奔嵩山少林寺。可惜少林寺屹立武林多年,算盘打的要比云台派这些人清楚得多,况且在这事情当中已经牵扯到佛道的道统之争,不是一桩仅止于武林的小纠纷,这时节少林寺避之惟恐不及,又哪里会接这烫手山芋。诚然少林寺底蕴深厚,但若在这一桩事情上咧咧嘴,那就是一场大祸,唐时武宗灭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