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天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君临天龙-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哪里会接这烫手山芋。诚然少林寺底蕴深厚,但若在这一桩事情上咧咧嘴,那就是一场大祸,唐时武宗灭佛,头顶光光的都遭了殃,可不管你少林是个什么东西。

    云台派一干人无功而返,随着限定搬迁的时间越来越近,心情自是越发惶恐。门派上下人心惶惶,便连开个大会都凑不齐人,那些家里有些根底门路的弟子,早被家人禁足家中不再涉足这浑水,力图要跟云台派划清界限。就算没有家底的,也在联系着江湖上的人脉,想要寻个去处投奔。

    事情传到江湖上去,自然又是引起一番议论,不乏有幸灾乐祸的,当然更多还是兔死狐悲的感伤。这云台派前一刻还是风光无限,可是过不多久,已经是一副树倒猢狲散的零落局面。这件事情也没得怨尤,怪只怪云台派倒霉,自不量力将山门选在那云台山。开山立派哪有那么容易,历数山门设在名山大川之处的各门各派,哪个背后没有过硬的官面门路?若连这点门路都没有,官府会准你们拉帮结伙,占山为王?

    眼见着门人四散,整个云台派名存实亡,那掌门自是悲愤无比。闭门苦思数日,他决定铤而走险,搏上最后一搏。
098 偷鸡不成
    清闲下来的时候,赵佶从梁师成口中得知,这一群道士们凑起来商议倒持许久,竟然凑起了三十余万贯的银钱,而且据说后续还会有追加。得知这情况后,赵佶不免略感诧异,想不到这些道士们一个个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原来囊中竟比自己这个空负虚名的富贵闲王还要充足的多。

    有了钱那自然一切都好办,赵佶也不再藏着躲着,偶尔也会出席道士们筹建大会。如今道士们已经自觉得看清楚了端王爷的本质,早先的亲切热络少了许多,不过倒也还没到掀桌子翻脸不认人的地步。毕竟钱财虽然有了,还有诸多的事情要借端王爷的势才能做成。比如将要建成的道观需要定品阶,道观建成后每年能够分到多少受戒道籍,这都需要端王爷出面回京跟主管僧道事务的祠部和鸿胪寺交涉。

    对于道士们而言,这即将兴建的云台观品阶自是越高越好,最好是直接定为一品。这品阶虽然不像朝中百官品级那样至关重要,但也绝非仅仅只是虚名那么简单,首先就是在特权方面,品阶越高能够享受到的特权自然也就越高,若真的能够定位一品,那么道观观主自然也就会受到朝廷正式册封,是实至名归的国师,而且在朝廷祭祀与朝会等大型正式场合,都能在御前拥有一个靠前的陪驾席位。

    而拥有的受戒道籍越多,能够招收的道士门徒自然也就越多,声势自然也就越浩大,换言之能够豁免赋税徭役的数额也就越大。比如那大相国寺,仗着地利之便大开庙会,每年在祠部购买的剃度度牒也是最多的,因此在禅门中声势一时无两,既得其名,又得其利。

    因此,虽然看清楚了端王爷一毛不拔的本质,可是道士们还是只能强颜欢笑,笑脸恭维,不敢在赵佶面前流露出丝毫不满。

    之前赵佶还以为所谓出家就是随便找个寺庙、道观,起个法号道号,换身衣服或是刮掉头发就算是出家了。不过出入道观佛堂多了,他也渐渐了解到事情不是那样简单,当中的门道、牵涉到的利益都相当多,最起码如果有道观佛寺胆敢大规模私下剃度僧道,可是要担罪过的,小则训斥罚款,大则抄观封寺。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山高皇帝远,县官不如现管,满天神佛再牛叉,底下的小弟如果不听话,那也不必瞧他们老大的眼色,说办就办!

    明白了这些缘由后,赵佶不免恶趣味想起来后世许多电视剧里女角色往往情伤心灰意冷之下会削去三千烦恼丝,青灯古佛常伴。这画面是很凄美,如果突然冲出来一群衙役不由分说把那和尚尼姑统统锁拿起来,那画面也确是太凌乱了。

    道士们漫天要价,赵佶只是笑而不语。佛道之事他向来都不感冒,托名修道只是聊以谋身,除了大理国那些奇葩皇帝,大概哪个皇帝也不乐意瞧着自己子民全都遁入空门,佛道之事若太兴旺,对国力那是实实在在的侵害。赵佶虽然眼下还没当家作主,不过为以后计,也须得精打细算,不会给自己掘一道难堵上的口子。

    这姿态落在道士们眼中,意味自然又有不同,各自揣测端王爷这是在待价而沽呢。若能花些银钱就把事情给做好,这些道士们自然乐意至极,只是这种事情自然不好摆到台面上清清楚楚谈买卖,看来还须得私下多多接触一下那位梁管事,探探端王爷的底细。

    无论如何,这道观总算开始营建起来了。既然不需要自己掏钱,赵佶也乐得看这些道士们能在这山野之间兴建出怎样富丽堂皇的道观。这道观主体便由数座大殿组成,而其余的零碎建筑几乎遍布整个云台山。

    比如说要把一个山洞挖掘开拓出来,建一个宁封子登仙洞,老实说,赵佶也自诩通读道典,却委实瞧不出那山洞跟几千年前的宁封子有什么关联。不过大概是自己肉眼凡胎难辨仙踪,那登仙洞却甚得山野中的动物青睐,单单各种粪便就挖出了几大担,日积月累有的甚至已经结成石头一样坚硬的壳,单单清理出来就是一件极大工程。

    除此之外,诸如此类的还有所谓阮公岩,据说那是竹林七贤里那位阮籍躺在上面睡觉打鼾的地方。一汪山泉泉眼被开凿把泉水引出来,那是酒仙刘伶酩酊大醉后遗落的酒杯所化。总之,每天都有新发现,每每见证到道士们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深厚功力,赵佶都颇有一种自己有先见之明,慧眼识珠的沾沾自喜,随便选的一个地方竟然真是道根深厚的仙家庭院。同时也益发感慨,古人智慧不容小觑,那些穿越者到了古代上街卖彩票都能走上人生巅峰,哪来的底气?

    总之,这段时间来赵佶跟在道士们身后看着他们一个个火眼金睛,将这云台山里一草一木都能跟那列仙传里故事攀扯上关系,若是得了官方的承认,再请上一群文人来诗词歌赋渲染一番,百十年后,这云台山俨然已成道家新洞天,只怕要比那远在西陲、鸟不生蛋的昆仑山还要有仙气的多。

    当然赵佶跟在这些道士们身后观赏他们的工作,也并非一直都是吐槽的心境,应该说是着实学到了一些营造声势的手段。而且道士们做这些工作也是有底线的,并不是任意而为,一定要在经籍上找到理论的依据,才肯将之搬运到现实中来,态度相当严谨。比起后世网络上多数哗众取宠的炒作,自是充满了专业的学术论据,节操未失,令赵佶很受启发。

    赵佶自己这里跟着道士们漫山遍野游荡,虚心学习,他的行辕里却发生了一桩意外。

    那位云台派掌门满怀悲壮准备孤注一掷,遣散了门派弟子,打算自己与山门共存亡。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活一张脸,早先云台派自己把声势搞得太热闹,只觉得自己占了地利大便宜,加上来访宾客的吹捧,自是飘飘然俨然已经将自己当作正道中流砥柱来看待。可是如今事到临头,才蓦地傻了眼。若就这么灰溜溜的撤出山门,自是成了一个莫大笑柄,日后门人弟子再行走江湖,自无脸面可言。

    乖乖交出山门那是行不通了,但若要拒不撤走,那是在自己作死,胆气脸面是有了,命却没了。冥思苦想,那云台派掌门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他首先派门人弟子跟官府敲定换置山门土地的事情,且先把山外产业地契拿在手里,留作云台派日后东山再起的资本,保全脸面的问题自然要交给自己。

    这位掌门人想出来的妙计是,自己冲到王爷行辕前,大喊三声“祖业难保,愧对先师”,然后横刀自刎。如此一来,勇气有之,悲壮有之,同时也能不真惹恼官府去追究。唯一不美,自然就是自己这条小命不保了。但舍此一命,云台派既得了名气,实惠又落入囊中,日后门人弟子行走江湖,江湖朋友们提起此事来自是高看一眼,如此也算死得其所了。

    于是,安排好诸多后事后,这位掌门人便慷慨赴死。赵佶这次出京,携带的侍卫本就不多,加上他还在外面,因此行辕附近侍卫不多,倒也被这位掌门冲到了行辕大门前。或许是壮怀激烈的脑补太多,抽出刀来的时候竟然忘记了事先想好的台词,只低头想了片刻的时候,便被行辕里冲出来的侍卫当场擒下。

    回到行辕后,赵佶从梁师成口中得知这件事的始末因由,不免忍俊不禁,同时心里也有几分恼意。那位云台派掌门当真别出心裁,竟想出这招借自己搭桥扬名的妙招。想了想,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也懒得理会,让梁师成将人转送州府,直接以行刺入罪,同时将安排给云台派置换山门的土地产业给封锁起来。既得里子又有面子的好事,他还想要呢。

    于是,那位掌门人求死不成,自己锒铛入狱,同时州府衙门也四处缉拿云台派的门人弟子。一时间,这件事在北地武林传得沸沸扬扬,这云台派果真胆大包天,竟然胆敢行刺当朝亲王!当然也有一些论调在说官府这事做得委实不大地道,将人家经营了几十年的山门给一纸征收,是个人也要狗急跳墙。

    不过,在赵佶的授意下,这云台派筹划的细节渐渐流传出去,原来他们先拿了官府给的好处,事后不忿,才又动念行刺。于是,舆论风向渐渐转变。在这过程中,丐帮中人的消息传播自是功不可没。

    这件事轰轰烈烈传了大半个月,赵佶才向官府表态,只究首恶,余者莫论。而且又从云台派那些被抓捕的弟子中挑选出几个身家清白,有亲族担保的,将他们被查封的山门产业发还回去,让他们继续传承下去。

    有了丐帮数量庞大的水军,这件事自是被渲染的**迭起,渐渐在江湖上宣扬开来。这当中云台派自然是担任了不知进退的角色,而端王爷却深明大义,虽然云台派行刺不容于王法,但其对门派忠义的情怀却可嘉可悯,所以赦免了一些被牵连之人的罪过,甚至就连首恶也没有被砍头,而是发配沧州,且还让云台派继续传承下去。这种宽宏大量,以德报怨的做法,当真仁义至极。

    ————————————————————————

    热情拜求凌晨之后推荐票,谢谢大家支持。。。
099 智光和尚
    马大元的死在十月初得到了确定,这件事在江湖上激起了很大波澜。虽然江湖上每天都少不了争执仇杀,但这一次的死者却是成名已久的武林豪杰,天下第一大帮的副帮主,是一桩了不得的大事,所引起的震荡一时间甚至掩盖了前不久端王爷义释云台派所带来的影响。

    丐帮上下更是将此视为耻辱,无数帮众开始彻查此事,以马大元身死的登封城为中心开始追查,整个北地江湖都被搅动起来。

    将近十月十五的时候,赵佶回了一趟汴梁城,大相国寺观云方丈与那两个和尚约定的时间到了。

    从水门码头下了船,前来迎接的全冠清将赵佶请上了马车,直接将他送到了被层层守卫的马家。

    一个多月未见,马夫人显得清瘦许多,见面之后,赵佶仔细跟她讲了讲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待马夫人表示已经明白之后,便一同驱车前往大相国寺。

    在大相国寺的一间禅室中,赴约而来的少林玄慈大师与智光和尚相对而坐,老朋友久别重逢,见面后皆生出一丝唏嘘,同时也不免好奇观云方丈将他们请来汴梁城的缘由。

    正疑惑之际,一名白衣缟素的女子走了进来,不待两名和尚开口,便盈盈下拜道:“小女子马门温氏,家夫便是日前亡故的丐帮副帮主马大元。今次央请相国寺观云方丈邀请两位大师前来汴梁,冒昧之处,还望见谅。”

    两名和尚得知对方身份后,连忙起身见礼,先是口呼佛号安慰一番,然后才不免有些奇怪道:“未知马夫人邀见老衲,有何事要相询?”

    “先夫亡故,小女子本应闭门治丧,可是却有一桩怪事发生,或与先夫遇害一事有些关联,此事与两位大师也颇有牵连,因此想请两位大师为小女子解惑。”

    马夫人一边说着,一边将先前赵佶又交还给她的那两封信件拿出来,先将其中汪剑通的留书递给玄慈方丈。

    玄慈方丈与智光大师接过这封信函拆开一看,脸色皆是一变,几十年前不愿提及的那场旧事又在记忆中浮现出来。沉吟良久,玄慈方丈才将信函折起,叹息道:“原来汪老帮主还有这个安排,不知这封信马夫人是从何处得来?”

    马夫人没有接话,旋即将另一封信又递上去,玄慈方丈看过后,脸上忽的涌出惊疑之色:“这确是老衲笔迹,可是老衲却不记得曾给汪老帮主写过这一封信……”

    旁边智光大师同时接过信来看了一遍,不免疑惑道:“方丈,这封信看纸色墨迹也是多年前的旧事,而且这内容意思也详尽清楚,或许是你写过之后忘了也未定,不妨仔细回忆一下。”

    玄慈方丈摇头道:“那一桩错事,老衲至今想来犹有余憾,为此做过什么,自是铭记在心。当年汪老帮主做出这决定,老衲确是感觉此事颇有不妥,甚至亲自邀见汪老帮主,劝他打消这主意,可是汪老帮主其意已决,老衲于此事上自然也不便再多言,这终究是丐帮家事。奇怪啊……”

    他双眉紧蹙,扬起手中信函,问道:“马夫人,请问这些信函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马夫人冷笑一声,旋即又说道:“玄慈方丈,智光大师,你们皆是江湖上人人钦佩的大豪杰,做得也是大事情,小女子衷心钦佩。听你们这么说,这信是假的,内容却是真的。实不相瞒,先夫之死,与这两封信有莫大关联。早在一个多月前,先夫的血衣连带这两封信被送到我家中来,江湖上的仇杀恩怨,我不明白,也不想过问,可是先夫却不能死得不明不白。你们问我这信是哪里来的,我还想问一问两位大师,先夫遇害,这两封信凭空冒出来,到底有什么关联?”

    听到马夫人的诘问,两个和尚脸色皆是青红一片,却也渐渐品味出当中的阴谋味道,彼此对望一眼,脸上皆露出惊疑之色,过得片刻,那智光和尚才开口道:“不知马夫人你还对何人出示过这些信件?丐帮对马副帮主的死因追查又有了什么眉目?贵帮的乔帮主,他又是怎么表态的?”

    马夫人摇了摇头,说道:“小女子虽只是一个妇道人家,也明白这两封信当中牵涉的干系重大,一直捏在手里,直到面见两位大师才拿出来,求两位大师来为我解惑?这桩事里,我家夫君到底要担什么罪过,竟要把命都给搭上?”

    玄慈大师皱眉道:“当年这一桩事,老衲等首尾不净,不想至今遗祸连累到马副帮主,这是老衲等人的罪过。马夫人你问的问题,老衲也着实疑惑得很,不知何人做出这等恶事来,瞧这信上内容,似是对当年所发生的事情宛如亲见,可是当年与事之人在世者已经甚少……”

    那智光大师却接口道:“方丈大师你莫忘了,当年的婴孩如今已经成了名满天下的大英雄。马副帮主他武艺高强,江湖上寻常宵小自是害不到他……马夫人,老衲觉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