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栏目历程 :亡者归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CCTV栏目历程 :亡者归来-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养蚕在中国已有6、7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人们为了适应丝绸需求的增长,不断提高蚕丝的产量。今天的丝纺业中,想要做出一件重量十分轻的丝织物有两种办法:一是降低丝绸的厚度,二是用最纤细的蚕丝织布。但是,在素纱蝉衣的仿制中,为了做到轻与薄的极致,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纤细到极致的蚕丝进行纺织。但是,恰恰是在蚕丝的粗细上,今天的丝织业无法同西汉古人相比。
  原来,西汉时代的蚕种还保留着很多野生特性,个体较小,蚕丝也十分纤细。而今天的蚕种却是在两千年里不断杂交驯化,体型肥大,早已经不可能吐出西汉时代那样纤细的蚕丝了。
  刘小豹:对于蚕的进化问题,生物学上有这么一个定理,叫做不可逆定理。就是当某一个物种向一定的方向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不可能走回头路。同样如此,它这个蚕现在已经变成这么大了,这个时候人类要让它长回去,恢复到2100年以前的个体去,这是不可能的,这在科学上是做不到的。所以,就是因为这个考虑,许多单位不敢保证能复原出与素纱蝉衣一样轻薄的衣服。
  但是当时我们国内有一所最著名的纺织单位,南京云锦研究所,就把这个任务接去了,组织起一个攻关的队伍,专门研究复制问题。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办法。
  南京云锦研究所采取了药物控制蚕生长的办法,而且为这些参加特殊任务的蚕培植了一批桑树,保证没有任何空气污染。此外,在特聘的10名缫丝能手的帮助下,终于得到了最细的蚕丝。又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工序,终于在1990年成功复制出类似素纱蝉衣的复制品。
  刘小豹:这个复制的过程竟然长达20年。但是,复制好了,重量呢?一称,我们都服了,克,比人家汉代的还重克。
  但是按照复制的工作人员说,已经达到极致了,已经没有办法再减量了。而且他们还这么说,我们复制的这件东西,作为我们厂来说,这都算是文物了。因为它标志了这20年,这个厂相关科研人员的心血,一个智慧的结晶。
  在古代纺织史的研究中,很难找到丝绸实证研究。因为丝绸是动物蛋白质纤维的编织物,极易腐烂,保存了2000年的丝织品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而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数量庞大,种类繁多。
  专家们从这些丝绸中,找到了今天纺织业所能生产的绝大多数品种。但是,素纱蝉衣却成了这些丝绸制品当中的例外,而且它的出土还证实了史书中的薄如蝉翼曾经真的存在,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更大的兴趣。
  马王堆的丝绸花样繁多,这说明今天纺织业运用的绝大多数技法,西汉古人就已经掌握。而且,掌握的程度完全是不可思议的精湛。在这架古瑟上,人们就可以看到2000年前丝纺工人们创造的奇迹,或许可以称他们为纺织品之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亡者归来(2)
刘小豹:马王堆汉墓里面出了一件乐器,这个乐器叫瑟,是中国一种很古老的弹拨乐器,主要流行在春秋战国时期。马王堆发现这个瑟是25弦瑟,保存异常完整,一根弦都没断。可是在我们观察它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瑟的弦不是金属制造的,它是丝,是丝弦。
  在西汉早期,冶铁业根本不会这么发达,古人拉不出来这么长的金属弦,于是只有用丝替代。但是让我们惊奇的是,就这么一根细丝,竟然是用许多根单丝捻成的。
  为了探明单根琴弦包含多少根单丝的问题,专家将一根中等粗细的琴弦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让所有人惊叹不已。
  结果发现它是首先把377根单丝加捻成一股,然后,再用10多股这样的丝再加捻成一根线。也就是说,这根琴弦用了四五千根单丝。
  在琴上,看起来就像一整根似的,非常均匀。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根弦粗细不均匀,那弹出来的声音将会不准。所以可以看出,那个时期的制造工艺,以及音乐知识和要求是相当高的,绝对超出了现代人对当时的想象。
  对于这些琴弦,上海纺织品研究所的专家们为它们做了各种研究测试,最终他们得出一个令人惊奇的结论:汉代马王堆25弦瑟,丝弦加捻工艺水准已经相当于现在的电子加捻的水准。
  刘小豹:很多人说不可能,因为人手劲稍大点小点,或者手上的一点污迹也会影响到这根琴弦,但是确实古人就做到了,所以说它才是个奇迹。
  这些发现可以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说,当时古人的科技水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现代水平。我这么说可能有人不相信,但是后来,从那具千年不腐的女尸上,人们找到了证据。
  1970年,来自全国的专家对女尸进行了解剖和研究,因为女尸肌体的良好保存状态,使专家们得以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古代病理知识,而其中的许多发现,更是让现代人吃惊不已。
  刘小豹:在马王堆老太太身上,我们发现了心脏病,非常严重的冠心病,它的身体动脉血管,绝大部分已经有了粥样硬化。那么这个病很显然,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一大杀手。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在它的肺部发现有肺结核的钙化,19世纪人类社会的不治之症——肺结核,当时就已经有。而且,最重要的是,她的肺部还已经钙化了。
  肺部钙化,这是死者肺结核痊愈后的表现。那么,2000年前的汉代宫廷医生,莫非已经掌握了治愈肺结核的特效技术?
  刘小豹:我们知道要控制结核病,除了自身的抵抗力强之外,还要有好的营养条件,我们相信当时贵妇人是具备这样的条件的。但是要想痊愈,恐怕相对来说要困难一点。那么我们很愿意相信,中医也许当时对它是有办法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找到了胆结石,而且非常严重,有两处,一处在胆总管,蚕豆那么大,把胆道堵得水泄不通。
  另外,更让人惊奇的是,医生们还在贵妇的身上找到了三种寄生虫,其中竟然有我们熟悉的血吸虫。
  血吸虫病,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于南方地区的严重的流行病。多数通过不洁水源传染,一旦发病,病人将痛苦不已,身体极度虚弱。但是,没有人想到,血吸虫病早在汉代就已经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
  刘小豹:得了血吸虫病的人,应该是腹胀如鼓,四肢骨瘦如柴,可是在辛追夫人身上,我们没有找到这样的症状。她的皮下脂肪异常丰满,所以,显然血吸虫被有效地控制住了。
  因为血吸虫病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时间内肯定会发作的。我们现在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推测,这是她年轻的时候,在家乡感染的病。因为自从嫁给利仓后,就不用辛苦下田劳动了,自然也就没有感染机会了。那么这么长的时间里,要控制它不发作是不太容易的,但是古人做到了。
  西汉贵妇生前病魔缠身,但是,从她的遗体上,医学专家们却并没有发现长期卧床养病的迹象。对于一个同时患有这么多疾病的人,能够长期稳定控制病情,在今天也可以算是奇迹,这说明汉代医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对于这一点,考古学家在出土文物中也找到了相关的证据。
  刘小豹:我们在帛书里面发现了一些医术,同时还发现了一个关于外科手术的记录。虽然只有几十个字,但是非常形象。
  书里说,这个人得了痔疮,而且是内痔,怎么办呢?首先,杀狗取其腹。就是杀掉一条狗,那个“腹”就是狗的膀胱,把狗的膀胱取出来。以穿月,月是什么东西,就是一根空心的竹管,用一个空心的竹管穿狗的膀胱。入直中,直中是人的肛门,那就是把它从人的肛门里面捅进去。接着在外面对着竹管开始吹气,狗膀胱就开始在人体内膨胀了。然后拖之,往外拖,拖着那根竹管和狗的膀胱引出。取刀去其巢,巢就是溃疡,割掉,用上一种消炎止疼中药糊上。这个时候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人的肛门拖出来回不去了,怎么办?古人也说了,倒悬其人,把这个人倒着吊起来,利用地心的引力,让人的肛门自动地往腹腔里坠。可是还回不去怎么办?以海水见其心腹,就是用一盆特凉的水,对着患者的胸口和腹部一泼,会产生一个什么效应,肌肉一收缩,入已。
  

亡者归来(3)
这段神奇的记录证明,不仅中医当时已经具备了操作简单外科手术的技术,而且对于医学的记录和积累,也是相当重视的。
  刘小豹:这样不得不使我们对中医有一个重新的评估,中医确实很神奇,三指禅往这个病人的脉搏上一搭,似乎就能把这个病人的体内看透了。
  在马王堆医术当中还有这么一个病例,关于诊断心脏病的。西方有一个德国医生叫克劳勃,他发现了人的心跳的规律,就像一匹马,以三连音律节奏在奔跑。如果这个人的心跳有杂音,就是得了很严重的心脏病了,这个就被称为克劳勃奔马率,这是19世纪的事情。世界已经承认了,而且用他的名字命名了。
  结果,同样的结果,我们在马王堆医书中发现了,但是说法不一样。他说,如果摸脉搏的时候,人的脉搏像三个人同时撑这个谷子的那种节奏,那么这个病人病得很厉害了,而且不过三天就会死。这个发现比西方学者足足早了1000多年。
  马王堆的魅力散发30年,不仅仅是因为它展示出了许许多多的技术奇迹,描绘了2000年前的人们的生活。更多的是,它留下了很多难解的科学秘密。而它们作为那个时代的孤证,一旦解开,将会重写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史。
  刘小豹:我们在马王堆三号墓当中发现了两幅地图,是在一个不起眼的小盒子里面放着,同时在盒子里还有很多古书。当时清理文物时,有个研究人员就总是觉得其中一幅地图,他曾经在哪儿见过。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笑话他,说你怎么可能见到这张图。他说不对,这个地方、这种地形我特别熟,他就有这个感觉,大家就迅速跑到测绘部门,找到了一张当地的地图。结果一对比,原来真是当地的地图。
  历史上,绘制地图的投影法来自西方,是利用投影法绘出比例准确的地图,也是康熙年间才从西方的传教士处学得。但是,这张地图的发现,改写了中国的绘图史。
  刘小豹:我们知道中国的绘图技术,在晋朝的时候才相对开始成熟,那么这个时期以前,据史官们说,西晋以前中国没有地图,没有比例,描述得很不准确,他们下的都是这样的结论,我们也长期受着这样记载的影响,所以当我们面对这幅图的时候,我们死活不敢相信,它竟然有比例,而且它的比例算出来了,是十八万分之一。
  在这个图上,不光是有比例,还发现了作为地图的四大要素:山脉、河流、村庄、道路,缺一就不能称其为地图了,但是这里都有了。
  更叫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地图上画了8个县城,用方框来表示县城的位置。当我们对这个地图研究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派出了一支考古队进行了现场实地考察,结果竟然在这个地图所标记的地方找到了7个县城所在,7个汉代县城的遗址,这个无疑说明它特别准。
  利用古代地图对发现历史遗迹,用“按图索骥”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但是后人不禁开始迷惑起来,在那个没有测量工具,甚至没有现代数学知识的年代,古人怎么能将地图制造得如此精确?
  刘小豹:从史书上也好,或者在其他的考古发掘当中也好,没有发现更多的甚至更先进的测量工具。当然对数学成果的研究,我们相信绝不止《九章算术》和《周髀算经》这两本书。比如,最近我们在湖南里耶发现的竹简,其中的一块居然是乘法口诀表,跟咱们现在孩子上学的乘法口诀表一模一样。根据专家研究,那个时代是秦,显然比这个马王堆三号汉墓要早一些。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的数学很发达,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难以想象古人绘制地图的情景。
  即使能够解决数学计算问题,绘制这样一张地图,也不得不使用许多超前概念,比如球状地球,曲面投影等等。而且,中国湘南一带地形非常复杂,在没有航空手段的当时,绘制这样一张地图几乎难以实现。
  刘小豹:所以至今我们感觉到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我们现代人仅凭这些简单的设备以及当时人们所掌握的数学的知识,肯定是弄不出来的。我想这就是以后需要继续的工作,期待一些更多的考古发现来加以证明。
  除了地理,古代天文学是马王堆考古发掘发现的又一成果。而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几本天文著作,其观测结果的精确,足以让今天的人们瞠目结舌。
  刘小豹:有一本书叫五星占,它就是用肉眼从秦始皇元年到汉文帝12年,这段70年历史中,对金木水火土这几颗行星进行观测的记录。其准确程度也让今人难以置信。
  我举个例子:记载中,金星的会合周期是天,那么我们现在测试是天,只差天。也就是只差半天时间。
  可以推测,长达70年的天文记录,并不是由一代人观察完成的,必然经过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可见古人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刘小豹:还有个例子,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彗星图,它画了30个彗星,其中29颗与今天的观测完全相符。而且,古人的观察非常仔细,连彗星的彗头、彗尾、彗发,而且彗星背离太阳的现状,就是尾巴总是冲着太阳的形状,画得非常准。更有意思的是,每一个彗星还都有名字,整整齐齐地记录着。就凭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到这个天象的一个民族。
  

亡者归来(4)
天文异常发达的原因是源于农业耕种因素,早期原始农业与气候和节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不能风调雨顺,那就意味着不光是老百姓没饭吃,皇帝也当不好,因为国就是家,家就是国,那这个可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所以中国人历来特别重视天文。
  古老的马王堆,不朽的汉代贵妇,它们带来一代皇朝盛世不可思议的奇迹。也在激发着人们探索未知的好奇,触动人们去追寻两千年前的科学秘密。但是,关于马王堆的许多神秘现象,人们至今还找不到科学的解释。
  刘小豹:我们在马王堆女尸的梳妆盒里发现了一个非常不起眼的梳妆用具,一个篦子,不到5厘米宽,74个齿。这下可把我们吓坏了,因为现在这样的篦子没法做。
  这个篦子的齿细密到什么程度呢?双面刀都插不进去,而且它是用一个整木雕出来的,为了这个事情,我还专门去找了制梳老艺人,他告诉了我一种传统的制篦方法,也非常神奇。
  先把木材放到水里充分的膨胀,泡涨了,再一点点刻出篦子齿,然后利用良好的木材的收缩力,收缩回原来的大小,它就会变得既平整又细密。可问题是制造篦子的是黄杨木,不是一般的木头,它的生长速度特别慢,质地特别坚硬,丢到水里都不一定能够浮上来,这种木头,要泡多久才能被水泡涨啊?我相信这不是一日之功,不是一年之功,现代的人难以想象。
  一个简单的篦子,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见证物,告诉我们许多信息:2000多年以前,古代手工艺水平如此高超,社会文明如此发达,超出现代人的想象。
  刘小豹:事实上我们通过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乃至于其他的汉墓的发掘,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文景之治那种繁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