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征战五千年-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人?漠北诸部的勇士们到底信服自己多一些,还是信服大萨满多一些?一想到这些他就无法入睡。

    “朕一向对长生天恭顺有加,四时祭祀不敢有丝毫马虎,但这是朕对长生天的敬畏,却不是对大萨满的。”在对付大萨满的问题上,阿鲁布和袁章的利益完全一致,所以他毫不避讳,大萨满的种种举动不仅让阿鲁布倍感头疼,也破坏了袁章的种种谋划,此前登基大典上逼迫大魏俘虏们行牵羊礼就是其中之一,后来对袁章兴办科举也是多加阻挠。

    “大萨满眼下种种所作所为虽然让人厌恶,但却没有违背漠北的传统,陛下想要借此发难恐怕不容易。”对于这位大萨满,袁章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因此陛下不如暂时退让,等他志得意满、飞扬跋扈之时必会留下种种破绽,也容易引起各位部落贵人的不瞒,到了那个时候陛下再行处置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此乃骄兵之计,经过袁章的观察,这位大萨满却不是能忍得住的人,因此索性顺水推舟给他挖了一个坑,只等着他往下跳了。(未完待续。)

第508章 科举新策

    李悠大胜还朝乃是朝堂上少有的大事,所以连一向不管朝政的李珣也从脂粉堆里爬了起来,在宫中设下酒宴嘉奖李悠,李悠的官职现在是升无可升,所以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他先是下旨将李悠的爵位提升为侯爵,接着有赐给他剑履上殿、入朝不拜的荣耀,对于此次征战中立下功劳的周伯符、秦士信、孙初阳等人也是各有封赏,另外岭南道的人事安排也是完全按照李悠的意思进行了安排。

    这一通酒喝得好不热闹,朝中文武百官接连不断送上马屁,弄得秦士信等人都有些飘飘然了,唯独李悠还保持着清醒,明面的敌人暂时被自己消灭,可暗地里的敌人依旧隐藏在暗处伺机寻觅机会,邕州史家的灭亡想必会让许多人提高警惕,日后还有的是让他头疼的地方。

    宴饮结束,李悠获得了三天的假期,在这三天里他留在府中陪伴着周南,一直没有外出,文武百官多有来府上拜会的,他也是能推就推,除了范蠡、姚广孝、王机等寥寥数名亲信,其他的就暂且让他们等着,也算是暂时赢得了几日清闲。

    不过到最后一天,有位访客却是他不得不见的,他的老丈人、礼部尚书周学士前来府上拜访,他连忙和周南二人迎了出去,“小婿拜见岳父大人,岳父大人但有差遣,只需一封书信,小婿自会前去府上拜访,又何必亲自上门呢?”

    “若是私事的确理当如此,可今日我却是为了公事而来。”周寿一本正经的说道,周南见状说了几句问候的话,为他们备好茶点就暂且退到一边,将大厅留给了他们俩。

    问了些诸如岳父岳母大人身子可还康建的话,李悠终于说起了正事,“不知岳父大人此来有何要事商议?”

    “如今我大魏新皇继位,理当增开恩科以广纳天下贤才,现在北元、齐王、越王、蜀王等伪王都已经开始了恩科,颇有些士子应考,唯独我嘉州身为大魏正朔,却迟迟不见动静,岭南道、江南西道、淮南道和那些北方逃难而来的读书人都多有疑问,心中颇有不安。”周寿一本正经的说道,“现在既然太尉已经回到嘉州,不若就马上开始操办此事,好让天下有识之士暂时安心可好?”

    周寿现在的心情颇为复杂,身为一名读书人,他并不喜欢看到太尉牵扯到科举之事中,但要是这名太尉是自己的女婿就另当别论了,他也不想让这个扩张自身实力的好机会被李悠之外的人拿去,所以才急匆匆的跑过来商量。

    “对于科举一事小婿的确有些想法。”周寿也不是外人,所以李悠就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想当初科举初兴的时候,尚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科,无论是精通算学的、明辨律法的,乃至在书画之上有一技之长的皆可应考,的确为国家吸纳了不少有用之才。”

    周寿听着不时点头,他对现在科举的弊病也深有所知,“本朝开国之初尚且好些,取士更侧重策论,所选之才多是精通实务之人,到了近一百多年,却是将诗词歌赋当做选拔进士的第一要务,所取之士大多是些夸夸其谈之辈,若论起吟诗作词或许各个手到擒来,但却根本不耐烦也不擅长处理政事,实在是让人痛心不已。”

    “所以这次若是要重开恩科,也不能继续像此前那般以诗词歌赋取士了。”不可否认的确有一些人能够同时在文学艺术和政治才华上都具有高深的造诣,但是诗词写得好和处理政事的能力根本没有多大的关系,李白的确才华横溢,但是让他出任一国宰相只能是悲剧。

    “不知太尉是如何打算的。”周寿未免有些担心,经过这么多年,读书人都适应了这种可靠方式,如果贸然改变恐怕会有不小的问题。

    “恢复古制,多门科考并行。”在这个时代无论做出什么改变总要搭上一个能从史书上翻到的名头才好用,“进士科不考诗词歌赋着重考策论,通晓律法的可以去考明法科,擅长算学的可以去考明算科,此外若是有精通格致之学的也可以去参加格致科的考试。”

    “一旦录取之后根据个人所长分别授予官职,通过明法科考试的可担任县尉或是刑部、大理寺等衙门官员;通晓算学的可以去户部,亦或是来太尉府负责后勤事务;精通格致之学的可以去工部或者河道衙门任职。。。。。。”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李悠润润嗓子继续说道,“如此以来人尽其用,岂不比此前让那些废物尸餐素位的好。”

    “可进士科独大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不单是我大魏,就连前朝也已进士科为荣,其他诸科少有人知、前途暗淡,即使太尉增开诸科,怕是也没有多少人应考啊。”周寿虽然对这一方案颇有好感,但是也不无担忧。

    “如此倒也并非美誉办法。”对此李悠早已胸有成竹,“我会让吏部统计下如今朝廷缺少那些官职,并根据这些官职所需的能力将这些名额依此分配到诸科之中去,例如大理寺今科需要三名主事,那么这三名主事只能从明法科的考生中选取;而户部需要的人才则只能从明算科的考生中选取,如此以来就不必担心无人应考了。”

    说一千道一万,参加科举终究还是想当官,李悠现在直接将官职分配到每一科,就像后世的公务员考试一样让他们看个明白,这样那还会担心无人应考?

    “太尉此计甚妙。”周寿也大为赞赏,“但如此以来这科举的学科就要仔细商议了,而且仓促之间想要找到能为这么多学科出题判卷的考官也不容易啊。”

    “今科乃是第一科,必须得慎重才是,此事当召集朝廷重臣仔细商议。”这些当然是问题,但却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未完待续。)

第509章 多科取士

    “这些天下官翻阅史书,统计出历朝历代曾使用过的科举科目共六十七科,计有明算、明经、明法、进士、博学鸿儒、礼科、巫祝、医科。。。。。。”李悠回到嘉州的第一次政事堂会议上,礼部尚书周寿拿出了厚厚一叠文书,上面罗列着他能找到的所有科举科目,并一一做了注解,说明这些科目的考试内容、选拔人才的最终归属等等。

    除了较为常见的进士、明法等科目之外,甚至还有招收巫医的巫祝科,通过这些考试的另类人才会被送入太医院,在寻常医术无法起到作用的时候发挥他们的本领,当然这些人的巫术少有见效的,所以历朝历代少有开此科目;此外还有选拔围棋国手的弈科,通过这门考试的棋坛高手将被任命为棋待诏,隶属于翰林院管辖,负责陪皇帝下棋消遣;选拔丹青圣手的画科,选拔书道大家的书科,这些人同样会被纳入翰林院的管辖,为皇帝提供书画方面的作品;乃至颇为神秘的天文科,这些人会被纳入钦天监,负责为朝廷观测天象、制定历法等等,不过历朝历代都禁止民间学习天文学,所以这种考试同样不多见。

    “这些科目过于繁杂,我们既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个能力全部照搬,所以诸位还好生商议一番该如何选取合适的科目吧。”李悠命人将抄录好的科目列表依此分发给钱飒、范蠡、姚广孝、司马错、王机、顾将子等朝廷重臣。

    “像是巫祝、画科、书科、弈科这些就暂且不必了吧。”王机率先说道,现在宝座上的福王只喜欢在脂粉堆里厮混,想必对这些东西不感冒。

    “巫祝、弈科暂且不必考虑,不过书科和画科似乎还有用处。”李悠沉吟片刻道,书画方面的人才在宣传上还是有大用处的,不过他要选拔的人才和如今备受追捧的名家似乎有些区别,“这些人可安排到通政司负责邸报的相关工作,今后但有军政大事,皆应有文字图画传遍天下,以振奋民心。”

    “如此以来这书画二科的选标标准怕是要提前说清楚。”王机明白了李悠的意思,这种书画作品必须能够印刷出来,所以和时下流行的风格颇有差异。

    “下官眼下虽然担任大理寺卿一职,但下属之中少有能熟读大魏律之人,因此今科必须重开明法科广纳贤才。”其实原先京城的大理寺之中还是有不少相关人才的,可是这些人却被北虏打包带走,所以嘉州这边法律相关人才稀缺,因此新任大理寺卿沈家本不得不站出来说话,要是错过这个机会,今后他的大理寺想正常工作都难。

    “此乃应有之意,不单是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各州县都少不了要用到精通律法的人才,今次科考明法科定会是一门大科目。”这门考试将要选拔的人才怕是比书科和画科加起来都多上百倍,只是李悠还是有些担心,如今他的治下真的会有这么多人才么?

    有沈家本带头,政事堂上顿时活跃起来,诸位朝廷重臣一边翻阅周寿统计的册子,一边纷纷开始尉自己的部门争取利益,在见到沈家本的意见得到认可后,户部尚书范蠡也马上站了出来,“这次明算一科选拔的人才我户部要七成,此外下官建议增开货殖科选拔经济之才供户部所用。”同样的经济方面的人才也是极其稀缺的。

    “绝对不行,我太尉府同样缺少通晓算学的人才。”许光忍不住跳了出来,太尉府需要统计各军所需钱粮军饷、为各军打造铠甲器械,同样也少不了要用到这方面的人才。

    “还有我工部,此次算科的人才至少也应该拨付给工部三成。”就连平日里很少发表意见的顾将子也有些急了,“此外我工部还要通晓格致之学、擅长工程营造的人才。”顾将子心中暗暗想着,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借着这次机会让墨家弟子们参加科举,从而步入朝堂?最起码在算学、格致以及营造这一块,墨家学子还是很有信心的。

    “呵呵,如此看来,科举若是只重进士还是不行的,那些只懂得诗书经义的读书人怕是应付不了这些差事吧?”李悠见他们如此踊跃,忍不住笑了起来,固然有许多身兼数长的进士,可以游刃自如的处理经济、法律、营造等多方面的问题,但那些毕竟是少数,绝对没有像这样分科考试来得划算。

    “如今时间紧迫,政事堂和太尉府都各自统计出自己所需的人才,然后汇总到我这里,再行商议决定。”这些事情显然不是一会儿半会儿就能搞定了,李悠干脆给他们留下几天时间,让他们拿着周寿的统计结果下去和本部门的人马仔细商议一番,以免出现疏漏。

    众人纷纷领命而去,随后嘉州的文武百官们顿时忙碌起来,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这次的结果将决定未来几年内他们的功绩,因此不敢有丝毫马虎,纷纷聚集起本部门的官吏,日夜不停地商议着各种人才方案。

    消息也渐渐传到那些从各地赶到嘉州的士子耳朵里,他们有的对李悠的这次决定嗤之以鼻,随即收拾行囊准备前往更注重进士科的齐王领地,有的暗暗盘算着自己的所学所长,看看是否能在新朝找到一丝机会。

    最高兴的是那些在诗词歌赋方面略有欠缺,但是在算学、格致、经济、律法上颇有所长的读书人了,如果按照大魏以前的规矩进行考试,那么他们得中的几率微乎其微,不过现在既然朝廷决定多科取士,那么他们就大有机会,而且一旦高中就会被立刻委任要职,乍看起来前途似乎并不比进士科差多少,这让他们感到大受鼓舞,纷纷从书箱里翻出相关书籍,闭门苦读起来,以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同时他们还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打听着朝廷的科举安排。(未完待续。)

第510章 武学(400月票加更)

    经过多日的忙碌,政事堂各部总算拿出了一份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清单,李悠再和钱飒、姚广孝等人一起将这份清单统一整理、合并,最终得出了福王登基以来本朝第一次恩科所需开设的科目类别,以及每个科目所需要的人才数量。

    当然到时候选拔的人才数量和最终需求并不一定会是统一的,肯定会有的科目通过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朝廷需求,而有的科目又会供过于求;对于那些人数较多的科目,李悠会采取增加录取人数的手段,录取更多的人才供各部门挑选,然后进行统一培训和实习检验,以确定最终的人才归属;对于那些暂时不能满足的人才需求,则只能加大对该类人才的培养了。

    “既然如此,那么本次恩科就暂定开设进士、明法、明算、格致、经济、书科、画科。。。。。。。等十七门科目,拟录取一千七百九十八名人才。”李悠宣布了最终的结果,担任这个人才的数目和到时候实际产生的人才数目肯定会有差距,“具体的名额分配就按照这份清单上所写的去安排吧,周尚书担任本科的主考官,各部门选取合适的人才担任各科出题人、考官。”

    “下官领命。”众人齐声应道,随即六部九卿等各部门立刻报上了自己准备的出题人和考官名录,这些人也会立刻被移往一处隐秘的院落,断绝他们和外人的来往,直到科考结果公布;他们居住的场所保密级别也会立刻提升到和皇宫、太尉府一个等级,由皇城司、黑冰台、五城兵马司等多个机构联合监控,决不允许出现科举舞弊之事。

    “那么此事就此决定,周尚书且去拟定文书对外公布朝廷的决议,让那些应考的读书人早日做好准备。”科举的时间暂时定在一月之后,同时本次科考的持续时间也比往日的会试要久的多,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不断举行各科考试,让那些读书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先考进士科,再考明算科,说不定这一科没有得中下一科却赢得了考官的赞赏。

    “下官领命,此外等到科考临近之时嘉州城中定会挤满了各地来应考的读书人,应对这些人的衣食住行早作安排。”嘉州城比京城要小得多,接待能力有限,突然涌进来这么多人对嘉州城的确是一个考验,如果处置不当,对于本次科考可是大大不利的。

    “此时我已经早有准备,除了城中现有的客栈之外,嘉州城附近的宫观庙宇也都必须腾出来一定的房间收留这些读书人,若还是不够,城外的军营也可供他们休息。”除了住处,吃饭、交通、医疗各方面李悠也安排人手做好了准备,务必保证这次的科考顺利进行。

    又商量了一些问题,这次科举的准备工作总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就该等着按计划完成了,不过此时司马错却又站出来提出了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