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征战五千年- 第3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完全听从李悠的号令。

    尤其是关宁军,李成梁当初率领八千家丁纵横辽东为他挣下了诺大的富贵,但也起了一个很不好的示例,自此以后兵为将有、克扣军饷养家丁就成了大明军队中极为普遍的现象,这对大明朝廷来说是极其糟糕的,一来兵为将有让这些士兵成了将领们的私有物,这些将领当然明白这些士兵才是自己富贵和地位的根本所在,因为在临战时尽量避免自己的士兵受到损伤,这样又怎么能打得赢仗?

    二来,养家丁让军队的战斗力迅速下降,将领们将饷银、铠甲、兵器都投到了培养家丁身上,而普通的士兵连饭都吃不饱,所以本来一千人的军队,最后能有近百名可堪一战的家丁就不错了,剩下的连炮灰也做不了。

    更重要的是关宁军现在不用打仗就能享受数百万辽饷带来的富贵,他们那里还有个建奴拼死的**,或许对他们来说维持现状才是最好的选择。

第845章 关宁军

    戚继光在驻守蓟门的时候也曾看到这些问题,于是他向张居正上书,提出了全**队统一训练的解决方法,建议让全**队轮流来蓟镇接受训练,可惜这一对大明朝廷极其有利的方案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得以实施,大明朝廷对武将们的控制也越来越衰弱,到现在竟然弄出了关宁军这样的怪物。

    他们拿着全大明最高的饷银、整个东亚最为先进的武器,在用天文数字的银子建成的山海关宁远坚城后边和女真对峙维持战争局面,他们从不敢进攻一步,敌人来了也没有多少坚决防御的信心,常常是丢下数十上百万两银子打造出来的城池逃之夭夭,只是安安心心的发着自己的国难财,享受着自己的荣华富贵。

    一旦有人要结束他们这种无比安逸的生活,他们和他们身后那些同样在辽饷中得到了大量好处的文武百官就会使出各种手段来将这些人彻底击倒,他们打这些仗的**可是比和女真人作战来的坚决多了。

    川军、戚家军、白杆兵、宣大军。。。。。。无数大明可堪一战的军队就被他们用各种办法葬送在了辽东的土地上,但是他们关宁军却一次又一次的活了下来,最后致使朝廷的可用之兵不断减少,再也无法对关宁军进行制衡,只能任由这个怪物不断吸附在大明帝国的身上汲取营养,直至帝国终结他们又毫不犹豫的投降了满清。

    而大明自从萨尔浒一战之后接连不断将大明军队中的精锐葬送在辽东一带,所以尽管知道关宁军已经和朝廷不是一条心,也只能继续给这只怪兽喂食,因为一旦断了辽饷,这些关宁军就会毫不犹豫的引建奴入关,彻底葬送大明,所以只得继续饮鸩止渴。

    但李悠可没有这种想法,他收藏在虎符之中的五万新宋军已经足以彻底解决关宁军和建奴这两个不断损害大明以壮大自己的寄生虫,所以才会在毛文龙被杀之后毫不犹豫的下令召回袁崇焕,让他进京分辨。

    不管后世对袁崇焕存在多少争议,起码在李悠看来凭借他个人的能力是没有办法解决关宁军尾大不掉的问题的,而且身为蓟辽督师,朝廷将山海关外的财权、人事权、军事指挥权全部交到他手上,他却无法阻止建奴入寇的事实,这本是就证明了他的不合格。

    好在现在西北的流民只是初现端倪,三水县在年初被流民围攻,游击高从龙败死,官兵被伤者已有二千余人,但是这里的局势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赫赫有名的流民首领现在还没有出现,只要能够在此之前解决掉建奴和关宁军这两个毒瘤,大明或许还有的救。

    锦衣卫的使者用八百里飞递将李悠的圣旨传到了宁远袁崇焕的手中,这一旨意着实出乎了袁崇焕和关宁军众将的预料,在他们看来毛文龙死后,辽东之事就只能依靠他们了,按照朱由检和朝廷诸公的性子,肯定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却不想竟然让袁崇焕回京分辨。

    “督师,眼下建奴正在整顿兵马,随时可能南下,您实在是不能离开宁远啊。”关宁军的首领祖大寿连忙说道,袁崇焕要是就这么回去了,恐怕就再也来不了辽东了,好不容易才和这位督师处好关系,要是换了新人,一切岂不是都要重来?这就太不划算了。

    祖大寿是总兵官,他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锦州诸城,关宁军的军阀化由此可见一斑。

    “是啊,督师大人,那毛文龙专横跋扈,和建奴又纠缠不清,您果断杀之乃是为朝廷除害,此前奏折上已经写得清清楚楚,又何须再去解释?况且京城路途遥远,一来一回就要数月的功夫,这段时间里建奴要是来攻克如何是好?”另一位关宁军中的实力派人物吴襄也是苦苦劝道,借口同样冠冕堂皇;他虽然不姓祖,却是祖大寿的姻亲。

    接着其余众将也是纷纷劝谏袁崇焕不要离开宁远,经过再三考虑,袁崇焕还是接受了他们的建议,“本官当初和陛下说的是五年平辽,如今五年尚未过去,实不应该回京致使此前的种种经营就此作废。”

    “督师英明!”祖大寿等人齐声称赞,心中却是嗤之以鼻,五年平辽?真当关宁军有这个本事?而且就算是真的能五年搞定建奴,他们也不愿意啊,等建奴平了,关宁军还有存在的必要么?没了辽饷我们吃什么?

    随后,袁崇焕又写了一封奏折,解释自己为何斩杀毛文龙,又对蓟辽一带现在的形势做了重重分析,表明自己十分乐意回京去向陛下解释此事,奈何军情实在紧急,建奴随时可能南下犯边,所以在这样关键的时候,自己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宁远的;并派人不紧不慢的将这封信送到京城。

    在关宁军众将看来,皇太极肯定会在不久之后南下,到了那时候皇帝怕是也没有心思再理会这些小事了。

    “果然不出朕的所料。”收到奏折后的李悠并没有生气,他这也是给袁崇焕和关宁军众将一个机会,只要他能回京解释此事,那么或许会留他一条性命,但是显然他们对自己的处境有恃无恐,并没有将此放到心上。

    “既然建奴随时可能南下,那就让袁崇焕继续守着宁远吧,等此时了解之后在来解释此事。”李悠可不会像朱由检一样附和袁崇焕的说法,坐实毛文龙的罪名,等击退了建奴之后,他还想利用给毛文龙平反来收拢东江镇的军心呢。

    这么一个来回又是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了,距离皇太极率军南下是越来越近了,或许现在是该看看王洽把京营弄成什么样子了吧。

第846章 所谓京营

    大明的京营原来在南京,是国家最为强大也最为核心的武装力量,在朱棣靖难之变登基称帝并且迁都之后分成了京城京营和南京京营两部分,而京城京营又称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三大营各设提督内臣、武臣、掌号头官统领;平时,五军营练习营阵,三千营练习巡哨,神机营练习火器;当皇帝亲征时,三大营环守于皇帝大营,一般是神机营居外,骑兵居中,步兵居内。

    三大营初建时颇具战斗力,有朱棣这名马上皇帝统属,其下诸多参与过靖难之变的沙场宿将担任将官,士兵也都是百中选一的精兵;只可惜这些兵力在土木之变中全部葬送与王振之手,不仅多年积累的精锐士卒毁于一旦,就连执掌京营的大明勋贵也几乎全部葬送,自此以后大明渐渐形成了文贵武贱的格局,京营的战斗力直线下降。

    另外,巧合的是土木之变发生于一百八十年前的己巳年,按照中原惯用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一轮回,今年同样也是己巳年。

    景泰年间,于谦重新编练京营,于三大营中选精锐十万,分十营团练,以备紧急调用,称十团营。十团营由总兵官一人统领,监以内臣、兵部尚书或都御史一人为提督,各营分设都督,号头官、都指挥、把总、领队、营队等官;后在嘉靖年间又恢复了三大营的编制,只是将三千营改为神枢营。

    因为久在中枢,少有参战的机会,而且靠近京城繁华之地,所以京营的堕落也就成了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朝廷的勋贵、文臣乃至中官纷纷将京营的士兵侍卫奴仆,动辄拿来干一些诸如修建府邸之类的私事;京城因为乃是朝廷中枢,众人行事或许还要几分脸面,情况还能好一些,南京京营就更加不堪。

    日后到了崇祯十五年,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为了在迎娶秦淮八艳之一的寇白门时显示威风和隆重,特派5000名南京京营士兵手执红灯从武定桥开始,沿途肃立到内桥朱府,盛况空前,成为明代南京最大的一次迎亲场面。

    想想看,调集京城卫戍部队给自己迎娶妓女耍威风,这样的事情都能干得出来,这大明不亡还有天理么?更可笑的是,此事在那些江南士子之中却成了难得一见的风雅之事,被广为传颂,言语之间多有艳羡之意。

    京营之中的弊端错综复杂,且牵连甚广,无论文臣武将、勋贵外戚、中官权宦都在其中分润了不少好处,所以兵部尚书王洽对此可谓是一筹莫展,听闻皇帝要视察京营的消息立刻汗如雨下,生恐丢了性命。

    他只得一边上书拖延李悠视察京营的时间,一边赶紧联络各方人员,千方百计要把这次的差事忽悠过去,而这些家伙干些实事或许没什么办事,糊弄起检查来倒是个顶个的拿手,他们一边抓捕京城的乞丐青皮前来充当士兵,一边给钱招募良民凑人数,双管齐下倒是让他们凑够了不少人数,这才敢应下皇帝的要求。

    “尚书大人且放心,陛下此前少历兵事,定然看不出其中的端倪。”言语之间如此大胆,这些人真可谓是肆无忌惮。

    王洽默不作声的点点头,其实他的想法也是一般,在他看来崇祯皇帝自幼长与王府之中,登基不过区区两年时间,虽然在诛灭魏忠贤一党的过程中显示了一些小小的手段,但也未见得如何出色,所以将这件差事应付过去或许不难。

    三日后,李悠如期来到京营的校场之上,但见数千名士兵立于场中,旗帜招展,金鼓响亮,乍看起来倒也有几分景象。

    如果来的是朱由检,说不得真的就被王洽给忽悠过去了,可李悠是什么人?说句不好听的,他杀死过的敌人说不定比王洽在纸面上见过的军队还多,区区小手段又如何能瞒得过他的鹰眼?

    这些士兵骨瘦如柴、站的歪七扭八,毫无精气神可言,那里有半分士兵的模样,队列更是不堪入目,干站着就横不平竖不直的,就更别说行进间了,指望这样的军队打仗那根本是痴心妄想。

    不过李悠也没对他们抱过希望,所以假装没有发觉其中的奥妙,反而夸赞了一句,“王尚书的确是国之干才,这京营看起来确实威武。”

    “陛下过誉了,此乃京营上下齐心的结果,微臣不敢居功。”听到这样的话,王洽暂且放下心来,不管日后如何,起码眼前这一关是过了。

    “嗯,且操练来看看。”李悠心里把王洽鄙视了无数遍,脸上却依旧风轻云淡。

    能在短短的时间里让这些临时来凑数的人马站成这个样子,王洽和那些京营的将领们已经是使出浑身本领了,要想让他们操练谈何容易?可皇帝旨意以下,他们怎好拒绝?于是王洽只好硬着头皮拿出一些最为简单的操练项目演练起来。

    这特么的都是神马玩意儿啊!看到那些士兵拙劣的表现,李悠把王洽和这些京营将领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要是大明的军队都是这副样子,不亡还真是没天理啊,短短一月之内,他第无数次涌出这样的想法。

    “好了,将士们都累了,今日就到这里吧。”看了几个项目,李悠实在是忍不下去了,连忙中止了操练,“王尚书和诸位都辛苦了,以后还需继续坚持,早日恢复三大营旧日的雄风。”

    “臣等遵旨。”看来这一关算是过去了,王洽和这些京营的将领们同时想到。

    可惜还没有等他们高兴多久,李悠就一盆冷水泼下来,“据锦衣卫回报,建奴已经整顿兵马准备入关,到时候这迎战建奴的事情就托付给王尚书和诸位了。”

    建奴?王洽直接被这一榔头给砸晕了,自从萨尔浒之后,大明朝廷可谓是谈建奴而色变,再看看身后这些废物,指望他们挡住建奴岂不是送死么?

第847章 建奴入关

    消息一传出,当天晚上那些临时找过来凑数的士兵都散了大半,他们来应付操练不过是为了赚几分银子,这在京城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每到需要应付上官的时候他们就来凑数,可这次却不一样啊,这次可是要打仗的,而且是和那些凶神恶煞一般的建奴打仗,可没人愿意为了这区区几分银子葬送掉自己的小命。

    王洽现在也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接替王在晋担任兵部尚书一职了,竟然让他摊上这样的坏事,如今看来那英国公张维贤不愧是经历数朝屹立不倒、连魏忠贤鼎盛时都不敢轻易招惹的人物,他恐怕是早就料到如今的情况,方才果断交出京营的吧?结果让自己傻乎乎的接过了这枚烫手的山芋,而现在他想交给别人怕是没机会了。

    “督师,建奴果然来了,咱们该如何是好?”祖大寿兴冲冲的来到厅中向袁崇焕奏道,既然建奴已经来了,那么朝廷定会将希望寄托到关宁军身上,毛文龙一事也就可以过去了,等到战后说不定他们还能从东江镇的军饷之中分润一批。

    “有多少人马?领军的是谁?”袁崇焕不动声色的问道,他并不担心宁锦防线的安危,以他对皇太极的了解,他知道这个狡猾的家伙是绝不对来宁锦的坚城铁壁前硬碰硬的。

    前来宁锦一带骚扰的八旗兵不过数千人而已,想凭借这点人马攻破宁锦简直是痴心妄想,但祖大寿眼睛一转含糊的说道,“建奴旗号繁多,队伍不见首尾,人数实不可算,有一小卒似乎看到了金黄龙旗一闪而过,或许是奴酋亲自领兵前来,吾等须得谨慎行事啊。”

    说的人少了,到时候朝廷要调关宁军去支援其他地方怎么办?祖大寿可不愿意离开安全的宁锦,去其他地方冒险,所以他才夸大了敌军的数量,实在不是末将不愿意出兵,而是敌军甚众,吾等不得脱身啊。

    “宁锦城坚墙厚,且有一炮糜烂数十里的红夷大炮助阵,洪太绝不敢从这里入关。”袁崇焕说罢取过笔墨开始书写奏折:臣在宁远,敌必不得越关而西;蓟门单弱,宜宿重兵。皇太极破不了宁锦防线,那么很有可能选择从蓟门入关,而那里兵力不足,朝廷最好及时增加兵力加以防备。

    一封写完,他觉有似乎还有遗漏,于是又补充了一份: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在这里他也点明了皇太极有可能用蒙古人为向导,突破长城防线,进犯京城的可能。

    不久之后这几封奏折也送到了李悠面前,李悠微微点头,看来这袁崇焕对建奴还是比较了解的,这几封奏折里写的路线和皇太极日后所采用的极其相似。

    将这两封奏折拿到朝堂上和群臣商议,群臣依旧是争论不休却拿不出个解决方案来,他们虽然知道蓟门是薄弱地带,可蓟镇军备废弛已久,仓促之间哪能做好防备工作?

    于是时间就在这种毫无意义的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