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征战五千年- 第3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看周围士兵的反应,那些试图搞事的千总、把总们苦笑一声,停止了动作,现在局势已经被曹变蛟三言两语就牢牢掌控住了,他们现在只希望没人去举报他们,好让他们能够留下一条狗命。

    可惜曹变蛟却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在安顿住军队和许如虎交接完毕之后,他就立刻开始对固原镇士兵的整顿,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试图作乱的军官,这些人的坏毛病已经是深入骨髓,留在军中也只能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为了日后更快地训练好这群士兵,就必须把他们解决了,决不可姑息养奸。

    有锦衣卫查到的证据,再加上这几日时不时有人来举报,曹变蛟很快就搜集齐了证据,将这些人一网打尽,然后在校场之上将他们斩杀示众,固原镇的军纪顿时为之一肃。

    接着曹变蛟开始带人审核固原镇在册的兵马,按照计划淘汰老弱病残,仅仅保留青壮;那些被淘汰的士兵也没有惶恐,他们的确如实领到了遣散费和土地,甚至还有不少人在当地官员的组织下开始前往东北和流求闯荡。

    跑遍了固原镇的军营,曹变蛟总算把兵员核实清楚了,到了最后,剩下来的士兵还不到固原镇在册兵丁数量的四成,这其中有吃空饷的,也有因为不合格而被淘汰的,不过**傲娇也没有着急,因为不久之后杨鹤就会从陕西送一批新兵过来补充道固原镇;而固原镇当地的官员也会在各自的辖地招募青壮,在经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后这些人也将被送到宁夏镇,补充进李自成的麾下。

    裁汰之后的固原镇重新焕发了生机,五百名新军开始充当教官对这些人进行严加训练,每日都折腾的这些士兵叫苦不迭,但是一到吃饭的时候他们又觉得这点辛苦算不得什么了,曹变蛟给他们准备的伙食可是比当初那些猪食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就算是在训练中受伤或者生病,军中也有专门的大夫给他们看病;此外还有全新的军袍,如是发放的军饷和干净整洁的军营,这些都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当兵这一行业,在训练中更加卖力起来。

    或许用不了多久,固原镇就会成为一支新的强军,就算还比不上陛下的京营,胜过当初的宣大镇总不是问题,看着这些士兵不断成长,曹变蛟心下想道。(未完待续。。)

第920章 废八股

    “曹变蛟、李自成这些人干得不错,估计用不了多久九边就可以彻底恢复到全盛时期甚至还有过之,到那时候就该把林丹汗给收拾了。”看完各个渠道送来的消息之后,李悠满意的点点头,这些人选都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虽然有快有慢,但各个军镇的情况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等九边训练完毕,再解决了林丹汗,就该考虑改编内地的驻军了。

    “这都是陛下慧眼识人,又制定了如此妥善的练兵方略的缘故。”兵部尚书王洽适时地送上一个马屁,他现在也清楚自己在军事上有多大本事了,所以对于李悠所下达的旨意,全都是无条件的遵从,因为如今军事方面的权力被五军都督府分去了一大块,所以王洽留在兵部尚书任上也不会有太多的影响。

    而李悠手下也需要这么个人物,所以王洽如今的官也算是当得有滋有味,不仅没有降职,还幸运的进入了内阁,成为无数官员所艳羡的存在。

    “他们所需要的军械、粮食也要如是发放,万万马虎不得。”李悠补充了一句,好在如今因为海贸可以从南洋购买粮食,以及宋应星培育良种成功,还有各地水利工程兴修顺利的缘故,大明并未爆发严重的粮食问题,养活这些军队暂且不成问题。

    说完了军事方面的问题,接下来该讨论文治上面的事情了,如今李悠大权在握,已经非刚刚登基时可比,所以也可以试着对大明另一处顽疾开刀了,“朕近日在报纸上看了一篇文章,觉得颇有些意思,诸位也来品鉴一二。”

    说罢王承恩将一叠叠文稿分发给殿中的诸位重臣,诸位重臣一看这篇文章就愣住了,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有人于此,一习八股,则心不得不细,气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形状不得不寒,肚肠不得不腐。。。。。。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

    “陛下,此等狂悖之语出自何人之手?”这一次,李标并没有站到李悠这边,而是大声出言批驳这篇文章,更是打算追究此等狂徒的责任。

    “此乃山阴张岱的文章。”这篇文章出自张岱的《石匮书》,张岱乃是江南有名的才子,可惜实在受不了八股的折磨,所以屡试不中,但是他的文采的确高妙,被人举荐得以进入报社任职,李悠稍微派人提点了下,他就下笔如飞,不到盏茶功夫就写就了这篇批驳八股的文章,将八股的种种弊端批得一无是处。

    “陛下,这张岱屡试不中,故而才有此怨怼之语,断断当不得真。”李标也曾听闻过张岱的名字,对他的经也有所了解。

    “李阁老此言差矣,张岱此文虽然失之偏颇,但也并非没有道理。”如今徐光启已经病逝,李悠让孙承宗接替他担任首辅一职,而孙承宗对这个问题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八股空疏无用,实于政事无涉,而以此取士如何能选拔到合适的人才?”

    其实科举走到这一步倒不全是八股的锅,理学的禁锢、思想的僵化等诸多方面都是科举渐渐充满弊端的原因之一,而八股责被许多对现有科举制度不满的人当成了替罪羊,张岱这口气还算好的了,日后顾炎武更是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既然有这么多的问题,孙承宗等有识之士能看到也不奇怪,往日只是由于改革科举的阻力太大才不敢请提,现在听闻李悠有这个意思,孙承宗不得不站出来表示支持了,于是殿中群臣立刻分成两排,就八股的问题展开了积累的争吵,双方你来我往,引经据典战得不可开交,大殿上竟然变得和菜市场一般。

    可无论他们怎么辩解,八股取士的种种弊端还是无法掩饰的,所以李悠干脆干纲独断,“好了,朕意已决,传令天下,从下一科开始逐渐减少八股文在科举中所占的比重,三科之后彻底淘汰。”还是要给这些读书人一些时间的,但是李悠也在这里埋下了一处伏笔,大明三年开一次会试,如果按照他方才所说这一过程要拖到六年之久,但朝廷也可以根据情况增开恩科,只要操作得当三年的时间就足够了。

    就算如此,朝臣之中也有不服的,他们以辞官来威胁李悠收回成命,但李悠却毫不退让,直接了当的收下了他们的辞呈,让这些人吃了个哑巴亏,后悔不迭。

    随即张岱等反对八股的读书人在报纸上和支持八卦的读书人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张岱等人以高妙的文采很快就将对手打得落花流水,而那些深受八股之苦的读书人也纷纷出言支持,这件事就此开始传遍天下。

    在北方读书人对这件事接受的程度比较高,因为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大明在科举上长期以来北方都要远远逊于南方,现在出现这种改变对北方的读书人来说或许是一个机会,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距离京城更近,对皇帝陛下的决心感触更深,解决晋商、击溃建奴、收拢流民等诸多事情让他们明白,一旦这位皇帝陛下做出决定,就几乎没有什么能让他收回,既然无法改变这一事实,还是早些做好准备的好。

    按道理说南方特别是江南一代对这件事的反应应该更大,说不定那些背后有人支持的破落读书人又要借着这个机会闹事,让陛下收回成命了,但出乎人意料的是那些江南的豪绅们竟然没有多大动作,有心人稍一打听才发觉这些豪绅正在陷入一场巨大的危机之中。

    “当初你说此乃红毛夷的秘术,天下除了你之外绝无其他人知道,我信了你的话花了大价钱在这上面,而如今江南遍地都是这种新型织机,这下子可要把家底都赔进去了!”一座精致的宅院之中,张素子真面色苍白的跪在地上挨骂。(未完待续。。)

第921章 江南乱

    “父亲,孩儿日夜派人盯着工坊,那些打造织机的工匠也都是可靠地老人,他们绝不会泄露机密的啊。”张素子连连分辨,但是任他绞尽脑汁恐怕也不会想到,泄露机密的却不是他这边的人手,而是那位已经投河自尽的落榜书生李恒。

    李恒在制造出一副投河自尽的假象之后,就在锦衣卫同僚的接应下从一处不起眼的角落上岸,然后换了身打扮,又带着一份图纸前去哄骗另一位江南的豪商子弟去了;像他这样的人手锦衣卫和东厂还有很多,在这些人的配合下,江南许许多多拥有织机工坊的豪商都收到了这份图纸,并且开始秘密试制,然后大肆收购纺织原料,试图大赚一笔。

    早在嘉靖万年间,江南一带的丝织业、榨油业、矿冶业等手工业部门就出现了组建工坊,招募雇工从业的迹象;从《苏州府志》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在明代苏州市出现了大量自由劳动者,他们“什佰为群”,“立桥以待唤”,“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花寺桥,车匠立溪桥”,待人雇佣;根据《明神宗实录》的记载推算,只是苏州城内,雇工数目不下万人;在一些传教士的笔记之中,甚至还有织工十万的夸张说法,江南商业之繁华可见一斑。

    虽然这些豪商没能总结出需求和商品价格的关系,但经济规律却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仅仅是张素子一家加大收购力度倒也罢了,他们的家底虽然厚实,可和整个江南所能提供的纺织原料比起来却又算不得什么了,可拿到织机图纸准备借此大发横财、重新划分将南方纺织业格局的却不知道有多少人,这些人的力量加起来足以震动整个江南。

    在他们的推动下,各种纺织材料和纺织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其他原料价格都一路上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在意,认为价格虽然上涨了,可新织机的效率却是原先的两倍,人工开支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么一算的话依旧有很丰厚的利润,所以不仅没有引发他们的警觉,还让他们把更多的钱财投入到对纺织原料的争夺中去。

    同时为了减少开支,他们裁汰了接近半数的纺织工人,反正有了这种新型织机,留下一半的人手也足够使用了,既然如此还留着这些人干什么?老爷我是开工坊的,可不是开善堂的,没道理白白花钱养着这些无用之人。

    然而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就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在这些人的争抢哄抬之下,各种原料的价格一路上升,很快就上升到就算是使用新型织机,也无法保证利润的程度,更要紧的是那些原料商人甚至开始囤积居奇,卡着原料不肯放出来,提供给这些纺织工坊的原料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扩大规模、使用新型织机后生产的需求,他们连忙四处打听,方才赫然发现如今江南各座城池之中,都已经满是这种新型织机。

    这犹如一瓢冷水泼在他们头上,打破了他们大发横财的梦想,可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不容许他们回头了,如果得不到充足的原料,导致无法全负荷开工的话,那么所有前期投入进去的银子就算是打水漂了,自家的工坊也会被别人挤垮,而如果继续坚持下去熬死了别人,自己说不定还能因祸得福,将他们的产业据为己有。

    但是,很快就有另外的噩耗传来,先是朝廷暂缓了购置布匹为新军准备军装的计划,然后郑芝龙那里又传出了他的船队和红毛夷在南洋激战,通往南洋的商路暂时断绝,今年对丝绸等货物的需求大大降低;一下子少了两个大客户,就算是生产出了布匹、丝绸,又能卖给谁去?难道就让那些优质的丝绸布匹留在仓库里生虫发霉么?

    而与此同时,那些被解雇的织工们也花光了积蓄,而且想尽办法也迟迟找不到工作,眼看着他们就要饿死了;江南一带豪绅众多,这些人仗着自己家的势力大肆进行土地兼并,将这些百姓从农村赶出来,流落到城市之中;以前他们还可以到工坊之中做工,以赚取微薄的工钱养活自己还有自己的家人,现在工作也丢了,农村也回不去了,他们的土地和房子早已成了别人的产业,这下子可是要到绝路了。

    “整整一个月没有工坊招募织工了,多少年都没有出过这样的事情了。”一名年纪稍长的织工喃喃说道,他现在所在的是织工们寻找工作的聚集区,往日在这里来挑选职工的管事络绎不绝,而现在已经有许多天不见他们的踪迹了,聚在这里的失业织工倒是越来越多。

    “这样下去,咱们可怎么活啊!”不知道是谁哀嚎一声,随即引起了更多人的赞同。

    “若是上半年,实在活不下去了,还可以去衙门里报名参加流求的拓荒队,但是现在那边也停止招募了,咱们就算想豁出命去也没这个机会了。”老家回不去了,工作又丢了,积蓄早就花光了,现在连最后一条出路也被堵死,一阵儿绝望的情绪渐渐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若不是东家打造了那些新织机,咱们又何至于落到这种田地?”绝望慢慢的酝酿出愤怒和仇恨,但是以这些人的见识,很难找出他们沦落至此的真正罪魁祸首,只能将怒气发泄到导致他们失业的最直观因素上那些新型织机。

    “要是砸了那些织机,东家就还得用咱们这些人。”很快就有人做出反应,在他们看来,这或许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然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砸了东家的机器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对!王二说的对,咱们去砸了那些织机!”如果仅仅是三五个人,就算说起这些话题也无人敢实施行动,但群体的冒险性总是超过单独个体的,现场的上千织工也给他们壮了不少胆子,这些人试图行动了。(未完待续。。)

第922章 大明的捣毁机器运动

    “走!同去同去!”人多壮胆,一见有人领头,其余那些失业已久的雇工也站了起来,这些时间他们已经是憋了一肚子的火,现在有了发泄的机会,他们自然愿意跟从,而且刚才那些话也的确说到了他们的心里,是啊,只要没了那些新型织机,他们或许还有重新回到工坊,继续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全家了。

    “大伙儿可要记好了,咱们可不是山贼土匪,咱们只求一口活命的饭吃,所以到了工坊之中,只能砸毁那些织机,其余的不动分毫。”领头的人现在也是骑虎难下,他只能用这样的手段试图挽回一点余地。

    “咱们都听王大哥的。”这些人如今还做着妄想继续回到工坊工作的美梦呢,自然不肯也不敢伤害那些工坊的管事、织工,换句话说来说就是这些人的斗争性还不强,还没有意识到导致自己悲惨命运的真正原因。

    一行人立刻浩浩荡荡的向最近的工坊行去,那里是一位缙绅的产业,工坊之中有数十架织机,仅仅是江南纺织工坊中一个小角色罢了,可以因为开设的位置不巧,于是就成了这次事件中的第一个受害者。

    进千号精壮的汉子一拥而上,工坊里的那点护卫那敢阻拦,纷纷丢下棍棒四散而逃,这些工人迅速冲进工坊,在管事等人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就将他们那些辛苦打造的新型织机全部砸毁,然后又朝着下一处工坊行去。

    “快去告诉老爷,就说城中织工作乱,让老爷用他的片子去请知府老爷调集兵马将这些作乱的织工统统拿下!这些该死的家伙统统该砍头才好!”这些织工没有殴打管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