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太子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戾太子重生-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遭到匈奴骑兵的突袭,但大夏军平时的训练成果在此时体现了出来,他们立刻从四面八方向大营的东北角集结,就连平时一向行动迟缓的西域人也神勇起来,他们一个个提着兵器也跟着冲了过来,沿途还不时地砍翻几个碍事的匈奴人。由于顾及到被抓的匈奴人的性命,乌禅幕的骑兵在冲进汉军大营之后不得不放慢了攻击的速度,以免误伤到自己人,这也给大夏人结阵赢得了时间。

    乌禅幕冲进汉军大营,但他没看到对方的士卒,满眼看到的都是惊恐万状,到处乱窜的匈奴人。乌禅幕只得指挥人把这些人集中起来向后方转移,而他本人则亲自带队冲向汉军大营的东北角。

    乌禅幕终于冲到了大营的东北角,黑暗中他看不清有多少敌人,也看不清对方的阵容,只能感觉到黑压压的人头肃立在夜色中。

    “放箭!”随着短促的号角声想起,匈奴骑兵从方阵的两侧绕过去,然后围着大夏军的方阵奔跑,同时将一支支弓箭射入大夏军的方阵之中。黑暗中,乌禅幕无法判断攻击效果,但他没有听到多少期待中的惨叫声,相反,大夏军中不断射出回击的箭矢,多多少少给奔跑着的匈奴骑兵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乌禅幕心中一凉,他明白大夏军已经列好了队形,这样的骑射是不可能冲破他们的方阵的,可如果此时发动强攻,虽然有希望冲乱对方的阵形,甚至全歼对手,可自己也不知道会有多大的伤亡,更何况被调走的汉军铁骑并没有走远,万一他们发觉上当再赶回来,恐怕自己很难全身而退。乌禅幕权衡利弊,决定放弃攻击,他大声命令身边的号兵:“快!吹号,把人救走,立即撤退!”

    号兵领命,刚举起号角还没有吹,乌禅幕就听到身后响起了一阵阵号角声,紧接着传来了阵阵喊杀声。乌禅幕一惊,马上意识到身后出现的不会是自己人,肯定是敌人,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在自己的身后安排人马,那里只有刚刚被救出的匈奴人。

    乌禅幕慌了,他再次命令号兵:“快!吹号!结阵迎敌,准备冲锋!”

    号兵的号角声迅速响起,黑暗中,匈奴骑兵开始放弃围攻大夏军,一起朝着号角声响起的地方赶来。可是,漆黑的夜色和慌乱的人群使他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列出队形,甚至无法集中起来。

    乌禅幕已经感觉到大地颤抖,那是几万匹战马狂奔的结果,他知道对方已经很近了,如果再不发动冲锋,自己只有坐着等死。

    “冲锋!冲锋!冲上去迎敌!”乌禅幕狂叫着,他已经不知道应该如何应敌了,只知道指挥手下进行反冲锋,只要依靠战马的速度才能发挥骑兵的优势,也只有这样才是对付骑兵的最好办法。

    在匈奴人背后出现的这支骑兵正是李陵率领的御林军,他在受到匈奴人攻击时就察觉到这是一个调虎离山之计,于是他将计就计,一面派人通知李武集结戒备,一面佯装上当,率领两个骑兵师追了上去。乌禅幕以为他带人走远了,才从藏身之处跳了出来,事实上李陵并没有走远,他带人转了一圈后又悄悄返回,乘着匈奴人攻击大夏军的时候绕到他们的身后,然后突然发动了攻击。



………【第72章 再次西征(13)】………

    四万汉军铁骑和五万匈奴骑兵面对面的冲撞起来,而汉军大营内四处奔逃的数万匈奴人正处在两军交战的中心,近十万战马的狂奔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汉军是不会怜惜他们的性命的,而乌禅幕的骑兵为了生存也把战马的速度提到最高,结果在黑暗中,不断有人被撞翻倒地,数万人死在了马蹄之下。

    黑暗给双方士卒都带来了混乱,大部分士卒已经找不到自己的主将。但汉军铁的纪律支撑着每一个人奋勇向前,而匈奴骑兵遭到突袭,由偷袭者变成了被偷袭的对象,这让许多人的心里产生了恐惧和慌乱。很快,两支大军撞在了一起,数千人在瞬间就丢失了自己的性命,而活下来的人也失去了速度和攻击力,逐渐地混战在一起。

    乌禅幕亲自率军冲击,结果也被撞倒在地,一个汉军冲过来想要砍倒他,而乌禅幕的亲兵也顾不上自己的死活从马上直接跳下来,扑到了对方的身上,两个人在地上不住的翻滚,而其他的亲兵则乘机把他抢了回来。乌禅幕这种身先士卒的做法的确激励了不少自己的手下,可也使他失去了对整个战局的判断和控制。现在,乌禅幕的作用还不如一个小兵,数十人护着他在乱军中拼杀。

    与乌禅幕不同,李陵从一开始就在不远的小土坡上指挥作战,他把带队冲锋的任务交给了第十一师师长韩延年和第十四师师长曹宗,而他本人则在高处根据交战双方火把的数量和移动的速度来判断两军的态势,居中调度。

    “吹号,通知李武将军,让他带人包抄敌军两翼。”与李锋和郝平山不同,李陵并不喜欢冲杀在第一线,相对而言,他更喜欢统率千军万马的感觉。现在,他可以从容地调动兵马,吃掉面前的匈奴人。一想到对手是匈奴人,李陵就感到热血沸腾,从他爷爷李广算起,他们李家三代同匈奴人作战,而他本人还是第一次与匈奴人面对面的搏杀。

    在大部分汉军将领的眼里,只有匈奴才是汉军的真正敌人,其它如南越、东越、朝鲜、三韩、西羌、大夏、月氏,以及西域各国,要么是大汉的附属国,要么根本不堪一击,称不上是汉军的对手。所以,李陵站在山坡上,有一种第一次上战场的感觉,这种感觉他已经等了二十多年了。

    乌禅幕再一次被亲兵从死神手里救出来,他的脸上全是血迹,那是一个疯狂的汉军在重伤之后死死地掐住他的脖子沾上去的。如果不是他的亲兵舍身保护,乌禅幕已经死了几回了,现在,他身边的亲卫越来越少,黑暗中只能听到汉军如雷的喊杀声,在他的四周不断响起。

    “大王!我们顶不住了,快点撤吧!”他的一个亲兵大声地提醒他,其实,他们能坚持这么长的时间已经是奇迹了。

    乌禅幕大口的喘着粗气,这个时候他才有时间观察一下周围的形势。两军已经完全混战在一起了,已经没有几个人骑在马上了,骑兵交锋在黑暗中演变成肉搏战。只是汉军无论单兵搏杀,还是数十人的相互配合,作战素质都远远强于匈奴人,所以这场胜负已经很明显了。

    这时,在整个战场的外侧突然又响起了刺耳的号角声,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足够让大夏军运动到战场的两翼,现在,匈奴人已经被汉军包围了。

    “撤!突围!”乌禅幕清醒了过来,这样下去只有全军覆灭,他还不想死,至少不想死的这样窝囊,自己跑来劫营,却被对方反包围,这不是送羊入虎口还能是什么?

    乌禅幕此时才想撤已经晚了,如果李陵的部队一出现,他就撤军,那样的话汉军最多揪下他的尾巴,不过乌禅幕选择了迎战,这就是赌博,而现在,他已经输得血本无归了。

    并没有多少匈奴人接到突围的命令,匈奴人撤兵的号角声在混乱的战场上并没有传得很远,即使有人听到号角声,也不一定能出去。

    乌禅幕的亲兵好不容易把他架上了战马,周围的匈奴人也开始向他靠近,准备拼死突围。乌禅幕选择了东北角做为自己的突围方向,他知道大夏军已经运动到他的两翼,那么留在原地的必定不多。事实也是如此,李武在那里只留下一万西域步兵防守,毕竟汉军只有八万,要想围住五万匈奴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陵听到了匈奴人撤退的号角,他脸上不禁露出胜利的微笑,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即使对方突围成功,也会损失惨重,这五万匈奴人能逃出一万就很不错了。想到这,他命令身边的号兵:“吹号!把匈奴人缠住,不给他们逃跑的机会。”

    随着汉军低沉的号角声再次响起,战斗更加激烈了,韩延年和曹宗督师猛攻,紧追不放,而李武也指挥大夏军放弃结阵,从两翼掩杀过来。乌禅幕绝望了,因为他正面的西域步兵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英勇,他们任凭匈奴人如何疯狂地进攻依然不退,他们的阵前倒毙了一批又一批的匈奴人。其实,并不是对方如何神勇,而是乌禅幕根本没有组织起有效的进攻,所有的匈奴人都是依靠自己的本能在不断地冲锋。

    乌禅幕看到身边倒下的一个个的士卒,心在滴血,他第一次想到了投降,他想用投降来结束这种单方面的屠杀。就在他考虑投降的时候,战场的东北角上再次响起了号角声,又一支骑兵投入了战场。

    “完了,一切都完了。”

    乌禅幕以为汉军的援军到了,完全丧失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可他身边的亲兵却提醒他:“大王,大王,我们有希望了,那是我们的号角声,是我们的援军!”

    “我们的援军?”乌禅幕一听再次恢复了信心,他坐在马上仔细听着,终于听出来那是自己人,“对,对!那是我们的援军,命令全体冲锋!打败他们!”

    来的的确是乌禅幕的人,那是他派去引开汉军骑兵的诱饵,本来他们引开李陵向东跑去,可结果他们转了一圈,发现鱼儿不见了,于是再次杀了回来,等他们回来的时候才发现汉军的营地已经一片混乱,领头的匈奴将领虽然不明战场情况,可还是下达了冲锋的命令。这支匈奴骑兵的突然出现,打乱了汉军的部署,李陵和李武手中只要少数人马可以调动,而来援的匈奴骑兵足有两万。处于两只匈奴军队之间的西域步兵一下乱了阵脚,对付仓皇逃窜的乌禅幕还行,而对付两万匈奴骑兵则是万万办不到的。

    乌禅幕终于得到了生的机会!



………【第73章 再次西征(14)】………

    当匈奴援军出现的时候,李陵也发觉情况起了变化,可是他一点劲也使不上,不过他很快就安下心来,这批匈奴骑兵不可能在如此混乱的战场上实施反冲锋,所以他们是不可能扭转这败局的。李陵知道已不可能全歼包围圈中的匈奴人,于是下令随后掩杀。

    乌禅幕总算突破了西域步兵的防线,他已管不了那么多了,立即下令向北撤退,借着黑夜的掩护逃过了汉军的追杀。

    经过了一夜,汉军的营地才恢复了平静,汉军及其联军伤亡六千,而死去的匈奴人接近十万,其中乌禅幕的骑兵两万多人战死,数千人被俘,剩下的都是那些被汉军抓回来的匈奴人,他们都是丧生在交战双方的马蹄或马刀之下。

    都赖水河一战是匈奴人精心准备的一次偷袭,可结果却是汉军大获全胜。更重要的是,在匈奴人中间开始流传着有关汉军屠杀匈奴人的事,从开始数万人丧生在混乱的战场,变成汉军一夜之间屠杀了数十万留在都赖水河谷的匈奴人。结合前段时间匈奴人在卑阗城的屠杀,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是汉军有意在报复,汉军要杀光所有的匈奴人。

    乌禅幕在偷袭失败后再也不敢留在都赖水河谷了,不仅是他的兵力不足,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失去了再战的勇气,他现在意识到,汉军是真正的魔鬼,匈奴人中间流传了二十多年的神话都是真的。乌禅幕离开了都赖水河谷,他带着手下和自己的族人先向北,再向西北进入阿兰国的地界,随他一起离开的还有十来万惧怕汉军的匈奴人。匈奴人苦心经营二十年的都赖水河谷再次变得凄凉,在这里生活了多年的匈奴人要么被汉军带回了恰奇城,要么跟随乌禅幕进入了阿兰国,留下的已是寥寥无几。

    五月末,都赖水河之战的消息传到了康居的北部,张全接到的是李陵的军报:都赖水河已平,歼灭乌禅幕的主力三万,抓获匈奴部众十多万,正在押往恰奇城的途中,另有近十万匈奴人被杀,余者逃往阿兰国。

    张全立即命人将这一捷报通告全军,以振奋全军的士气,一扫匈奴人屠城带来的不利影响。

    与汉军相反,当乌师庐与赵能等人接到这一消息的时候,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封锁消息,以免全军上下担心自己家人的安全而造成军心涣散。大单于乌师庐、自次王赵能、军师卫律、右贤王都隆奇和左贤王屠耆堂五人聚在一起悄悄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乌师庐用询问的语气问赵能:“现在是时候与汉军决战了吧?”乌师庐带着二十五万主力一直跟在张全的后面,看着他一个个地拔掉匈奴人的据点,却一直不敢决战。

    赵能没有回答,而是转过脸来看了看卫律,问道:“军师的意思呢?”

    卫律也有点犯难,以人的智慧对付这里的游牧部落还行,如果是对付汉军,他自己也没有太多的把握,卫律用手抓了抓脑袋想了想,然后说道:“最好再等等,现在决战时机不成熟。”

    “还等?”一旁的都隆奇急了,“我们已经等了快一个月了,跟着汉军屁股后面原地打转转,再等下去我就要疯了。”

    屠耆堂原来也不赞成现在决战,可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如果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都赖水河谷丢了,自己的亲人下落不明,那军心可就全完了。到时候,不用汉军来打,我们几个都会被手下给撕碎的。”

    乌师庐也点头同意:“是啊,再不打,我们自己就要乱了。”

    卫律安慰大家:“再等等,再等几天,我们会有机会的。”

    卫律嘴上说让大家再等等,可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要等什么,但他知道现在绝对不是决战的好时机,对他一向信任的赵能再一次表示,而对赵能言听计从的乌师庐也只好点头同意。

    不过仅仅过了二天,卫律就等来了机会,一份急报送到了乌师庐的手中。

    “什么?咸海边的布里沙草场出现汉军骑兵?你不会看错?”乌师庐不相信汉军会跑那么远。

    “小人没有看错,的确是汉军,至少有四五千人。”赶来报信的是咸海边上一个匈奴部落头人的儿子。

    “布里沙?没理由啊,他们怎么会去那儿?”赵能实在想不通,汉军会跑到千里之外的咸海边上去。

    “布里沙?”卫律念着这个名字感到十分熟悉,他很快就从记忆里找出了问题的答案,“我明白了,他们去那儿是为了救一个人!”

    “救一个人?谁?”乌师庐一脸的茫然,他对只见过一面的苏武已经没什么印象了。

    赵能也不记得了,他用疑惑的眼神望着卫律,卫律见他们两个都忘了,只好说道:“如果我没猜错,他们去那儿是为了救苏武。”

    “苏武?”经卫律的提醒,赵能想起来了,苏武的确已经在布里沙那里待了十年了,如果不是为了他,汉军不会派出几千人冒险深入到咸海边上的。赵能看了看卫律,问道:“军师,你是不是又有了什么好的建议。”

    “呵呵……”卫律难得笑了几声,“几千人跑到我们后方去,如果我们不好好送送他们,岂不是怠慢了我们的客人?”

    乌师庐好象也明白他的意思了,说道:“送送他们?嗯,对,是该好好送送他们。不过,应该怎么送呢?”

    赵能没有完全想好,于是他看了看卫律,说道:“这就要看我们军师安排了。”

    卫律站起身来,对二人说道:“大单于,自次王,如果属下没有猜错,我们前面的这些汉军一定是来接应他们的,所以他们一直在这里打转转。”

    乌师庐点了点头:“嗯,对,对!有道理,还有什么?”

    “虽然我们知道了他们的意图,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